?

五臟調養對應的穴位

2016-12-29 19:14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關穴俞穴棘突

人體的五臟,即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互相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醫中認為五臟通過經絡相互聯系,共同配合,從而支撐起整個人的生命活動。其中心主血脈,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肺主肅降,腎為先天之本??梢哉f人的五臟對于人來說非常重要,共同形成了一個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對人造成根本性的傷害。下面就為大家推薦10個穴位,幫你輕松調養五臟。

一、調養心臟

1.心俞穴。心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心就是指心臟,俞意思是輸注,指的是心氣轉輸于后背體表的地方,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這個地方輸入膀胱經中。心俞穴在上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方,后正中線旁開1.5寸的地方。自己找的時候從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2個椎體,下緣旁開2個橫指處就是心俞穴。心俞可以寬胸理氣、通絡安神,以拇指順時針直接按壓,每天2~3次,每次60~80下即可養心安神,可以緩解心靜氣促、心絞痛、失眠、健忘等癥狀。

2.內關穴。內關是心神衛士,穴位在前臂內側要處。常按內關穴可以寧心安神,和胃降逆,對心痛、心悸、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可治療失眠、癲癇、高血壓、哮喘等病癥。內關穴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往上2寸,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找穴時,微微屈腕握拳,從腕橫紋處向上量3個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的地方就是內關穴。每天以一只手拇指按壓另外一只手內關穴,10~15分鐘,再交替按壓即可。

二、調養肝臟

1.肝俞穴。肝俞穴同樣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是肝氣轉輸后背體表的地方,主治肝炎、目視不明、痛經、眩暈、腹瀉等癥狀,能夠疏肝利膽,理氣明目。肝俞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找的時候以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和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下推2個椎體,下緣旁開2個橫指的地方就是肝俞穴。按摩時以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在雙側肝俞穴上,做旋轉運動,力道由輕至重,每天做10~30分鐘為宜。

2、太沖穴。太沖穴屬于足厥陰肝經,是肝經要穴,主治失眠頭疼、肝炎、閉經等,能平肝瀉熱,舒肝養血。太沖穴在足背,第1和第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找的時候沿著足背第1、第2跖骨間的橫紋向足背上推,感覺到有一凹陷處就是。經常按雙腳太沖穴可以幫助緩解煩悶、焦慮等癥狀,幫助清肝火。

三、調養脾臟

1.脾俞穴。脾俞穴主治腹脹、嘔吐、腹瀉、小兒發熱、小兒咳嗽等癥狀,能健脾和胃,利濕升清。脾俞穴位于下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方,后正中線旁開1.5寸的位置上,找的時候以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3個椎體,上緣旁開2個橫指的地方就是脾俞穴。按摩時以兩手拇指按摩1~3分鐘即可。

2.太白穴。太白穴主治脾胃虛弱、胃痛、腹脹、腰痛、腸鳴,能清熱化濕,健脾和胃。太白穴在跖區,第1跖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找的時候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后下方掌背交界線凹陷處就是太白穴,按摩的時候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反復揉按,每次2~3分鐘即可。

四、調養肺臟

1.肺俞穴。此穴是肺氣轉輸后背體表的穴位,能夠宣肺解表、清熱理氣。此穴位在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找的時候低頭屈頸,在頸背交界處椎骨高突向下推3個椎體,下緣旁開2個橫指處。按摩肺俞穴時以手掌反復摩擦,就可以很快的緩解哮喘、咳嗽、耳聾、小兒感冒等癥狀。

2.太淵穴。太淵穴屬于手太陰肺經,太淵的意思是經氣深如潭水,這個穴位主要可以通調血脈,讓氣血暢通,止咳化痰,對于肺炎、神經性皮炎、脈管炎等癥狀都有治療作用。此穴在腕部,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找的時候掌心向上,腕橫紋外側摸到橈動脈,橈動脈外側就是太淵穴。此穴適宜用拇指指腹點按,每次按3分鐘即可。

五、調養腎臟

1.腎俞穴。腎俞穴主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等,常按此穴可以益腎助陽、利水強腰。該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找的時候按照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其下緣旁開2橫指處即是。每天以兩手指點按腎俞穴100次左右,出現酸脹感即可。

2.京門穴。京門是補腎大穴,穴位是腎氣出入的門戶,常按京門穴可以補腎通淋、健脾溫陽,對腹脹、腰痛、尿黃、腎炎等癥狀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此穴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離端下際。按摩時以指節揉按,以稍有痛感為宜。

(文本選自“三九養生堂”)

猜你喜歡
關穴俞穴棘突
競相模仿“青綠腰” 當心損傷腰椎
養心護心,常按內關穴
拔罐治療脂肪肝
消除疲勞拔罐法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暈車時用力點內關穴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輔助治療心血管病有個第一要穴
使用X線站立側位片鑒別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