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棘突

  • 樞椎棘突椎板螺釘固定技術的建立與初步臨床應用
    螺釘、側塊螺釘、棘突螺釘等[1-6];樞椎椎弓根螺釘的固定強度最佳,是樞椎置釘的首選。但樞椎椎動脈孔橫徑或矢徑過大時,會造成樞椎椎弓根的橫徑或/和矢徑過小,而無法安全置入椎弓根螺釘,不得不采用樞椎的其他置釘方法。然而,當寰樞椎脫位或顱底凹陷時,需要樞椎螺釘提供足夠大的固定強度和復位力量,其他置釘方法或因固定強度偏低,或因螺釘的置釘方向不在矢狀面上導致固定棒與寰椎椎弓根螺釘或者枕骨板的連接不便,而不能提供良好的復位支點功能或耐受巨大的縱向撐開力量。本研究介紹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23年5期2023-06-18

  • Baastrup病99mTc-MDP SPECT/CT 全身骨顯像2例
    (圖1)顯示L5棘突放射性分布增高,斷層CT 定位于L4~L5椎體棘突間,可見相鄰兩棘突骨質增生硬化。腰椎CT 顯示L4~L5椎體棘突棘突間距離縮短,棘突相對緣骨質增生,密度增高、肥厚。腰椎MRI T2WI 序列顯示棘突間條帶狀高信號。臨床診斷為Baastrup 病。半年后隨訪患者腰痛持續存在,復查MRI,病變無顯著變化。圖1 男,73歲,確診前列腺癌1 周。圖1a:全身骨顯像示L5 棘突放射性分布增高(黑色箭頭)。圖1b:斷層CT 定位于L4~L5 椎體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22年7期2022-12-10

  • 孤立性頸胸段棘突骨折的研究進展
    564500)棘突是椎骨附件,骨折后通常不會傷及椎管,且較少引起神經損傷,對人體的脊柱穩定性無明顯影響。頸胸段棘突骨折是最常見的棘突骨折,除直接撞擊等會引起外,有一類特殊的人群會發生這類骨折,其被稱為孤立性頸胸段棘突骨折,又名Clay shoveler骨折,常見部位有C7、T1,C6、T2[1-2]。1940年 德國Hall等首次報道13例出現棘突骨折的鏟土工人,因此孤立性頸胸段棘突骨折也被稱為“鏟土者骨折”[3]。骨折發生后局部疼痛明顯,持續時間長,會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2年15期2022-12-09

  • 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術式改良的研究進展*
    組織的廣泛剝離、棘突及韌帶組織的切除、椎板原有解剖結構的改變,可導致術后出現頸后肌肉萎縮、生物力學失衡及軸性癥狀的發生[2,4-6]。頸后肌肉韌帶復合體(MLC)是頸椎重要的維穩結構,其包括棘突、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及棘突上所附著的肌肉組織,對頸椎的靜/動態力學平衡及生理曲度的維持起到重要作用[7]。因此,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不斷嘗試對單開門椎管成形術術式進行改良,以期減小術中對關鍵肌肌肉止點及MLC的破壞[2,6,8]。作者查閱并總結現有文獻發現,目前以保留或

    重慶醫學 2022年3期2022-11-23

  •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變異1例
    834000)棘突是椎骨兩側椎弓板接合處向后伸出的突起,其周圍有肌肉和韌帶附著,在避免脊柱和椎管內的脊髓受到外力的損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除了第一、第二頸椎及第四、第五腰椎棘突較小以外,其他椎骨的棘突相對較明顯,棘突在外科手術中可以起到輔助手術定位的作用。在正常人體結構中,除了第二至第六頸椎棘突末端以外,其他椎骨的棘突均不分叉,這些棘突分叉可能是兩側項韌帶牽拉所致。我們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發現1例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末端分叉變異,現報告如下。1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2年11期2022-11-18

  • 棘突記憶合金內固定裝置生物力學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前應用較多的腰椎棘突間動態穩定系統有靜態固定系統(如X-STOP、Wallis)和動態固定系統(如Coflex、DIAM系統)等[4]。靜態固定系統X-STOP系統由鈦合金制成,其身體部分主要用于支撐上下棘突和降低椎間盤的壓力,側翼和周圍韌帶可以防止植入假體的脫落,手術創傷小,操作簡單[5]。Wallis系統選擇的材料具有類似于棘突結構的彈性模量,可以降低棘突斷裂的風險[6]。Coflex系統等動力固定系統是由鈦合金制成的固定裝置,由“U”形主體和上下兩側

    甘肅科技 2022年19期2022-11-17

  • 頸椎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中重建伸肌附著點及保留C7棘突開槽式減壓的臨床療效觀察
    韌帶組織的切除、棘突及椎板解剖結構的改變,可導致術后頸后肌肉萎縮及軸性癥狀的發生[2,4]。因此,國內外專家學者不斷對單開門進行改良,以期降低軸性癥狀的發生。周非非等[1]在單開門術中僅剝離一側肌肉并在棘突根部截骨,待開門后再將棘突重建在椎板上,此方法可以恢復韌帶復合體的完整性。國外學者Secer等[5]在剝肌肉時,盡量保留棘上/棘間韌帶附著在C2和C7棘突上的肌肉組織,此舉可減少頸椎活動度的丟失并減輕術后軸性癥狀。而中國學者王冰等[6]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2年19期2022-08-04

  • 競相模仿“青綠腰” 當心損傷腰椎
    ,當腰椎過伸時,棘突棘突之間會形成擠壓和撞擊,軟組織和韌帶也會因應力過大而受到傷害。當腰椎過伸,棘突受到過度擠壓時,相鄰棘突之間會形成撞擊,這種非正常應力可導致棘突受損,棘突棘突之間的韌帶也容易受到傷害,嚴重的還會出現骨損傷,后期可能出現反復腰部不適感,甚至出現頑固性腰痛。

    保健與生活 2022年9期2022-05-06

  •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線研究
    床多通過觸摸胸椎棘突,以胸椎棘突是否偏歪判斷胸椎椎體是否旋轉移位[9-12]。但胸椎棘突偏歪與胸椎椎體旋轉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系,目前仍存在爭議[13-14]。為了了解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情況及探討胸椎棘突偏歪與椎體旋轉的關系,我們進行了相關研究,現總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5月在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體檢的健康成人為研究對象。試驗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1.2 納入標準①既往身體健康,且無胸背疼痛癥狀;②體質量

    中醫正骨 2022年1期2022-04-18

  • 腰椎棘突間記憶合金動態穩定裝置理論驗證
    在恢復退變節段的棘突間隙,減輕椎間盤壓力,解除神經壓迫,并保持置入節段的穩定性,對鄰近節段的活動度沒有明顯影響,可以避免對脊髓和神經根的機械性刺激,改善臨床癥狀,在臨床療效中取得滿意療效[5-7]。目前應用的腰椎棘突間動態穩定系統有靜態固定系統(如X-STOP、Wallis)和動態固定系統(如Coflex、DIAM系統)等[5](見圖1)。靜態固定系統X-Stop系統選材鈦制合金,其實體部分主要用于撐開上下的棘突,減輕椎間盤壓力,側翼和周圍的韌帶有防止置入

    中國醫療器械雜志 2022年1期2022-02-14

  • 棘突骨折,重點在康復治療
    椎和第一、二胸椎棘突發生了骨折,確診為棘突應力性骨折。他并未受過外傷,骨折是從何而來的?多與過度屈曲和伸展有關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骨折或隱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重復使用性損傷。棘突應力性骨折往往與脊柱的過度屈曲和伸展有關,多發生于騎馬、皮劃艇、攀巖、舉重、排球、棒球、摔跤等體育運動及交通事故中,高頻重復錯誤動作(如用力仰頭及側向用頭等)及骨質疏松癥也可導致。發生棘突應力性骨折時,患者可能會聽到異常響聲,相關部位出現突發性疼痛。如果影像學檢查顯示“棘突可見縱形骨

    家庭醫藥 2021年15期2021-12-01

  • 基于正位定位像精準制定胸部低劑量CT掃描范圍的優勢及方法初步研究
    研究對象,均根據棘突確定掃描范圍,再按照從肺尖到肺底確定掃描范圍,前者記為精準掃描組(A組),后者記為常規掃描組(B組),分別統計用A、B組能夠完成全肺掃描的人數。其中,A組中的精準掃描,為從T1椎棘突上緣到T12椎棘突下緣和T1椎棘突上緣到L1椎棘突下緣。同時記錄患者CT容積劑量指數(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劑量長度乘積(dose length product,DLP)。根據2003年英國CT輻射劑量調查報告(NRPB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1年9期2021-10-22

  • 棘突間動態內固定系統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分析
    的臨床療效。其中棘突間動態內固定手術屬于此類技術,大大的減少了手術融合所帶來的并發癥。本文就此種手術方式應用在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中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共30例患者于山東電力中心醫院行PLIF或棘突間動態內固定,其中30例患者符合選擇標準納入研究。15例采用棘突間動態內固定(棘突間動態內固定組),15例采用PLIF(PLIF組)。PLIF組:男7例,女8例;年齡35~82歲,平均(56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2021-09-24

  • 腰椎棘突、椎板及下關節突的影像解剖*
    要L4、L5 的棘突、椎板和下關節突區域的相關解剖學精確參數。1999年,Xu 等[3]報告了白種人椎板區域的精確解剖學參數,2013年,陳康樂等[4]對成年漢族人的椎板解剖學參數進行了測量。劉金龍等[5]對腰椎關節突關節、棘突與椎弓根的關系進行了研究。2014年,劉衛華等[6]采用三維重建技術測量了國人腰椎峽部的上、下、內、外緣厚度等數據,但該研究沒有對峽部附近結構如椎板、下關節突等進行測量。目前,國內少見針對L4、L5 椎板、棘突及上、下關節突解剖學研

    解剖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9-17

  • 腰椎超聲圖像特征分析及椎體節段定位研究
    中嵴、L4及L5棘突切面圖像;隨后探頭向外側移動約1 cm以顯示L4椎板,獲得椎板切面圖像;探頭再向外側移動約1 cm,顯示L4椎板與下關節突切面圖像;繼續向外側移動探頭約1 cm,使其位于椎板外側緣,顯示L3與L4間的關節突關節及L4橫突根部切面圖像;最后探頭再向外側移動約1 cm,顯示L4橫突切面圖像。(2)橫切面掃查:將探頭置于任一腰椎橫突,獲得橫突切面圖像;隨后向上移動探頭至橫突消失,獲得關節突關節切面圖像;將探頭回到橫突切面后向下移動探頭至橫突消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年7期2021-07-30

  • 棘突骨折,重點在康復治療
    椎和第一、二胸椎棘突發生了骨折,確診為棘突應力性骨折。他并未受過外傷,骨折是從何而來的?多與過度屈曲和伸展有關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骨折或隱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重復使用性損傷。棘突應力性骨折往往與脊柱的過度屈曲和伸展有關,多發生于騎馬、皮劃艇、攀巖、舉重、排球、棒球、摔跤等體育運動及交通事故中,高頻重復錯誤動作(如用力仰頭及側向用頭等)及骨質疏松癥也可導致。發生棘突應力性骨折時,患者可能會聽到異常響聲,相關部位出現突發性疼痛。如果影像學檢查顯示“棘突可見縱形骨

    家庭醫藥 2021年8期2021-07-28

  • 健康成人頸椎棘突偏歪的X線研究
    泛[1-4]?!?span class="hl">棘突偏歪”“雙邊征”“雙凸征”等術語,尤其是“棘突偏歪”,是臨床醫生用以判斷是否應用手法治療頸椎疾病的常用依據[5-8]。在手法治療過程中,術者常通過雙手觸摸來檢查頸椎棘突是否位于中軸線上,并以此判斷手法治療是否成功[9-13]。關于頸椎棘突偏歪的臨床意義,目前尚存在爭議,主要爭議點是頸椎棘突偏歪是解剖變異還是提示椎體旋轉[14-15]。為了明確頸椎棘突偏歪與椎體旋轉的關系,我們對100例健康成人的頸椎正位X線片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1

    中醫正骨 2021年3期2021-06-25

  • 帶蒂棘突椎板韌帶復合體回植在椎管內良性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
    除病變節段脊椎的棘突、椎板、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等脊柱后方韌帶復合結構,易造成脊柱不穩及遠期遲發性脊柱后凸畸形。隨著微創外科理念及手術技術的進步,現多采用棘突椎板復合體切開回植的手術技術[1-2],目前棘突椎板復合體切開回植術多采用骨刀或磨鉆把棘突椎板復合體上、下方的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完全切斷,將棘突椎板復合體游離取出,瘤體切除后將棘突椎板復合體回植,易造成對位不佳、愈合不良、醫源性椎管狹窄等并發癥[3-6]。隨著手術工具的進步,超聲骨刀具有切骨效率高、精確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7期2021-04-28

  • 腰部針灸取穴的一種新方法探析
    )來定位第4腰椎棘突。通過查找文獻,有研究者指出用髂嵴間線來標志腰椎的水平存在個體差異,并且使用兩側髂嵴連線這種橫斷面(Transverse plane)定位法會受到年齡、性別和 BMI的影響[1-3]。為此,本研究將通過矢狀面(Sagittal plane)上觸診體表棘突高度(指棘突的上緣至下緣在矢狀面上的距離),并且比較上下節的高度差異來定位腰椎序數,以期能解決腰椎定位準確性的問題。1 研究方法1.1 研究對象招募上海中醫藥大學健康成年的志愿者32名。

    上海針灸雜志 2021年1期2021-03-01

  • 消除疲勞拔罐法
    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腎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操作方法:留罐法。讓患者取俯臥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進行常規消毒,然后將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方法二取穴:大椎穴、大杼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在后正中線上、第

    保健與生活 2020年16期2020-08-25

  • 腰椎吻合椎綜合征(Baastrup ?。┑腃T、MRI 影像表現與對比研究
    表現為腰椎相鄰兩棘突間距縮小,骨質增生、硬化,部分可見假關節形成,棘突間關節面下可見囊狀低密度區及積氣影,以CT 骨算法腰椎正中矢狀位MPR 重組顯示最顯著。MRI 可顯示棘突間條帶狀T2WI 高信號,骨質增生硬化顯示為低信號,另外,有學者報道[1-2]T2WI 及STIR 序列還可顯示條帶狀高信號的棘突間滑膜囊積液,并可清晰顯示椎管狹窄程度。2.2 數據統計及對比分析CT 和MRI 掃描檢查影像診斷“棘突間距縮小”、“棘突骨質增生硬化、囊變”、“棘突間假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13期2020-06-29

  • 消除疲勞拔罐法
    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腎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操作方法:留罐法。讓患者取俯臥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進行常規消毒,然后將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方法二取穴:大椎穴、大杼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在后正中線上、第七

    保健與生活 2020年9期2020-05-28

  • Baastrup 病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
    命名,是一種相鄰棘突附著面及其間軟組織發生病理改變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頸椎 Baastrup 病也有少數報道[2-3],最常見于 L4~5節段[4-6],臨床上常表現為下腰 痛[7-9],是由于腰椎相鄰棘突不斷接近并撞擊而導致,疼痛常與體位變化相關,在脊柱伸展時加劇,屈曲時可緩 解[10],臨床上可通過觸診相應的棘突間隙而引起疼痛。在繼發性椎管狹窄病例中,患者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無力或神經源性跛行癥狀[11-12]。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相鄰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20年4期2020-04-28

  • 因長期不良姿勢和不良習慣行為引起的頸胸椎棘突應力性骨折一例
    C7、T1、T2棘突部位壓痛,無脊柱叩擊痛。頸胸段CT及MRI示,C7、T1、T2棘突可見縱行骨折線,未見明顯骨痂形成(圖1)。結合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為C7、T1、T2棘突應力性骨折。首先予以保守治療,為患者佩戴頸圍限制其頸部運動,以緩解疼痛。在治療過程中,前4周鍛煉的重點是增強上半身和核心肌群力量,同時逐步增加工作和學習時間。在這一階段,患者仍有頸部肌肉痙攣和輕度疼痛,可對癥應用非甾體消炎藥。隨后給予按摩、熱敷及理療4周,并逐漸增強

    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0年2期2020-03-17

  • 棘突間融合鋼板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
    椎管狹窄癥的后路棘突間撐開系統,常見的有Coflex、X-STOP等非融合系統[1],因非融合系統仍保留手術節段運動功能,仍會有加重退變的可能。因此,棘突間融合鋼板(BacFuse)作為一種新型脊柱后路棘突間融合技術,可通過棘突間撐開,擴大中央椎管及神經根管容積,達到直接和間接減壓的目的;同時可固定上下兩個棘突,并在棘突間植骨進行融合,預防減壓后造成的脊柱不穩定,防止手術節段過多活動[2]。已有術者應用BacFuse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癥[3]及腰椎間盤突出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年2期2020-02-04

  • Coflex非融合固定術棘突間固定治療腰椎管狹窄的臨床觀察
    ex非融合固定術棘突間固定治療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療效展開探討,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136例醫院收治的腰椎管狹窄患者,采取數字表法隨機將入選13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8例。觀察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為24-72歲,平均為(46.2±10.2)歲。對照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齡為26-75歲,平均為(45.2±10.2)歲。納入標準:(1)經X線、CT確診為胸腰椎狹

    中國傷殘醫學 2019年16期2019-12-02

  • 治療黃褐斑的自然療法
    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操作方法:刺絡拔罐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對大椎穴與兩側肺俞穴形成的三角地帶進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針叩刺三個穴位,以微微出血為度。出針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鐘。此療法隔日1次。方法二取穴:腎俞穴、肝俞穴、氣海穴、迎香穴。腎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氣海穴:位于下腹部,

    保健與生活 2019年18期2019-11-08

  • 掌心溫度是個寶,捂對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命門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陽關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熱2至3分鐘后,用雙手擦熱以上穴位。腹痛受涼勤摩腹 ?對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問題,可以通過摩腹來緩解。取仰臥位,雙手搓熱,然后捂住腹部2至3分鐘,掌心對肚臍。隨后,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繞臍揉腹5分鐘,動作輕緩。順時針摩腹用于便秘、腹脹、厭食等;逆時針摩腹能健脾止瀉。關節疼痛多掌捂 ?堅持捂膝,能減少腫脹酸痛癥狀的發

    新傳奇 2019年20期2019-10-08

  • 應用320排螺旋CT三維重建腰椎棘突頂線的臨床研究
    病,提出 “椎體棘突四條線”觸診法(即中心軸線、棘突頂線、棘突尖線、棘突側線),并以棘突頂線偏歪作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退變性脊柱疾病重要依據[1]。新醫正骨療法誕生以來,經國內外推廣,取得良好療效。但棘突頂線只能依靠手法醫師觸診,沒有影像學能夠顯示和記錄,影響了其客觀性、準確性。本文試圖通過東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積漫游(volume render,VR)法高分辨率模式進行三維重建腰椎顯示棘突頂線,使其更具客觀性,從而便于記錄、

    頸腰痛雜志 2019年4期2019-08-29

  • 掌心溫度是個寶,捂對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命門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陽關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熱2~3分鐘后,用雙手擦揉以上穴位。腹痛受涼勤摩腹對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問題,可以通過摩腹來緩解。取仰臥位,雙手搓熱,然后捂住腹部2~3分鐘,掌心對肚臍。隨后,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繞臍揉腹5分鐘,動作輕緩。順時針摩腹用于便秘、腹脹、厭食等;逆時針摩腹能健脾止瀉。關節疼痛多掌捂堅持捂膝,能減少腫脹酸痛癥狀的發生。具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9年6期2019-08-29

  • 掌心溫度是個寶,捂對地方祛病早
    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命門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以及腰陽關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的位置。捂熱2~3分鐘后,用雙手擦揉以上穴位。腹痛受涼勤摩腹對于受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問題,可以通過摩腹來緩解。取仰臥位,雙手搓熱,然后捂住腹部2~3分鐘,掌心對肚臍。隨后,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繞臍揉腹5分鐘,動作輕緩。順時針摩腹用于便秘、腹脹、厭食等;逆時針摩腹能健脾止瀉。關節疼痛多掌捂堅持捂膝,能減少腫脹酸痛癥狀的發生。具

    戀愛婚姻家庭 2019年18期2019-01-29

  • 腰椎吻合棘病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主要由腰椎相鄰兩棘突互相碰撞而引起,常導致慢性下腰部疼痛,旋轉、前彎或后伸時疼痛加重,可伴棘突壓痛,但在臨床工作中并未引起廣泛關注,漏診或誤診率極高[2]。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影像學在其診斷和療效評價中有著重要作用?,F將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不同類型影像學特征及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1 BD 的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BD 患者多因脊柱的伸展而癥狀加重,并在屈曲時得到緩解。該病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常見于老年人,80 歲以上患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9年6期2019-01-04

  • L4,5吻合棘并L5右側浮動半椎板1例報告
    是指腰椎相鄰2個棘突相互靠近碰撞引起下腰痛,腰椎過伸時癥狀加重的一種疾?。?]。本院2016年收治1例L4,5KS并L5右側峽部裂及近橫向脊椎隱裂致L5右側形成浮動半椎板的病例,現將診療過程報告如下。1 一般資料患者,男,30歲,因“勞累后下腰部正中及右側髂腰部疼痛加重1年”就診。追問病史,12年前新兵訓練5 km武裝越野時曾出現類似癥狀,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2]5 ~ 7分,休息及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此后偶有勞累后腰痛,VAS評分2 ~ 4分

    脊柱外科雜志 2018年6期2018-12-29

  • 龍鑫教授脊柱觸診手法淺析
    在骨突的側方(如棘突的側方)時,還可以用拇指指腹的兩側按壓尋找。由于指腹的感覺靈敏,因此可辨別或感覺組織的厚度、硬度、柔韌度及彈性等,還能準確地給患部適當的壓力刺激,以誘發病變部位的疼痛。手指觸診法在觸摸脊柱時,又分為三指、雙拇指和單拇指觸診法:(1)三指(食、中、無名三指)觸診脊柱法:中指駕在棘突頂上,食、無名二指分別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動,以覺察生理曲線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張、成角、后凸、內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韌帶有無變化、棘突有無偏歪等。(2)

    健康科學 2018年7期2018-07-13

  • 腰椎棘突偏歪對椎管內麻醉穿刺角度和途徑的影響
    T圖像,測量腰椎棘突偏歪與棘突頂點與兩側椎弓根的夾角。通過對腰椎棘突偏歪的研究分析指導麻醉穿刺的方向途徑,嘗試為臨床麻醉穿刺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和新的視角?,F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ASA分級Ⅰ~Ⅲ級,年齡28~65歲,需行下肢手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50例,B組50例,入選標準:年齡28~65歲,男、女各50例,ASA分級Ⅰ~Ⅱ級,術前有腰椎側彎畸形、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例予

    當代醫學 2018年18期2018-06-29

  • 腰椎棘突間動態穩定術的臨床循證
    概念的提出,腰椎棘突間內固定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3-6]。棘突間內固定裝置可分為棘突間撐開裝置與棘突間穩定裝置。此類裝置在保證腰椎結構穩定性的基礎上,保留了部分腰椎運動,減輕了椎間盤負荷,同時其撐開作用能夠穩定及增加棘突間的距離和椎間孔高度以間接減壓硬膜囊與神經根的壓迫[7-8]。最初,X-Stop 系統作為棘突間靜態撐開裝置的代表,率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FDA ) 認證而應用于臨床,此類裝置能夠阻止腰椎的后伸運動而改善椎管狹窄癥狀,然而在臨床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8年2期2018-03-01

  • C6棘突形態的臨床意義
    15007)C6棘突形態的臨床意義陳貴新1,2,姜亮1,陳振1(1.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北京 100191;2.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濟醫院骨科,遼寧 營口 115007)目的 探討如何根據C6棘突的形態選擇頸后路手術方式。方法 通過對100例頸椎病患者C5、C6和C7棘突長度及其頂點連線所成角度(以180°角為基線,相對基線向后成角為正角,向前成角為負角)的測量,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本組100例患者中C5、C6、C7棘突頂點角度平均值0.56°。正角49

    實用骨科雜志 2017年5期2017-06-29

  • 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復合體回植治療腰椎管狹窄癥
    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復合體回植治療腰椎管狹窄癥丁慧勇 侯彥杰 阿布力米提·阿木提目的 分析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復合體回植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方法 腰椎管狹窄癥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復合體回植治療,復查CT,測量術前及末次隨訪的椎管矢狀徑、椎管橫徑,觀察預后及并發癥,并按照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標準(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 ciation,JOA)評價臨床療效。結果 56例患者末次隨訪時椎管矢狀徑、椎

    臨床外科雜志 2017年3期2017-06-24

  • 使用X線站立側位片鑒別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的分析
    觀察椎體間移位及棘突間錯位來判斷滑脫的性質。結果 研究發現在側位片上可以看到明顯的椎體滑脫,研究樣本中按Meyerding法分度,I°共23例,II°共12例,其中,退行性滑脫I°9例,峽部裂性滑脫I°14例。雙斜位及CT、手術所見均證實了以上結果。 結論 X線站立側位片可初步判斷真假性滑脫,并且均在術中所見得到證實,準確率達100.0%。[關鍵詞] 鑒別峽部裂性腰椎滑脫;X線攝影站立側位片;椎體;棘突[中圖分類號] R6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

    中外醫療 2017年10期2017-06-09

  • 整脊療法
    最初的頸椎、腰椎棘突等骨傷疾患,逐漸擴展至全脊椎病變的治療。整脊;療法1 基本內容通過脊椎(定點)旋轉復位手法的治療,可使得病變椎體的椎間隙及纖維環、椎間韌帶等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旋轉以及牽拉情況,繼而對突出的髓核產生一定的回推力,有利于突出于回歸本來位置;通過受到彈撥回正偏歪椎體棘突,可促使椎體關節回歸正常解剖位置,而且與緊鄰組織肌肉之間能夠獲得良好的適應性(達到古醫籍之“骨合縫”,以及“筋入槽”),盡可能減少神經根來自關節囊、黃韌帶的壓迫,促使椎動脈血流

    保健文匯 2017年6期2017-02-01

  • 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彥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吳 榮 李 強 王朝陽 沈 彥目的建立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模型)并行活動度及應力分析,明確此型骨折對頸椎穩定性的影響。方法采集男性健康志愿者頸椎CT數據,運用有限元軟件構建頸椎(C0~T1)全節段模型(正常頸椎模型),并與文獻報道數據進行對比驗證,正常頸椎模型活動度通過比較驗證后,在正常頸椎模型基礎上建立C7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模型,測量C7累及椎板型頸椎棘突骨折模型在前屈

    浙江醫學 2016年24期2017-01-20

  • Ethibond線與鈦纜用于保留單側韌帶肌肉復合體椎板成形術(PMLC)的短期療效對比研究
    曲度, CT觀察棘突-椎板愈合情況。結果 Ethibond線組術后3個月、12個月頸部過屈/過伸位曲度、活動度及VAS疼痛評分優于鈦纜組(P=0.02, 0.01,0.03,0.00);棘突-椎板愈合率兩組無明顯差異。結論 Ethibond線和鈦纜用于PMLC,在脊髓功能恢復、保留頸椎運動功能、棘突-椎板愈合率無明顯差異?!娟P鍵詞】Ethibond線;PMLC;頸椎運動功能;棘突-椎板愈合保留單側韌帶肌肉復合體椎板成形術(PMLC)由大島義彥等[1]開展,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3

  • 腰椎棘突間固定裝置的作用機制及應用的研究進展
    0)?綜 述腰椎棘突間固定裝置的作用機制及應用的研究進展汪波,趙東明,楊勇,劉朝旭,吳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湖北 武漢 430030)隨著年齡增加,退變性腰椎管狹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其典型癥狀為神經源性間接性跛行。在美國超過65歲的人群中,DLSS是腰椎手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癥狀較輕的DLSS患者可行保守治療,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腰椎減壓融合術

    實用骨科雜志 2016年11期2016-04-05

  • 變性腰椎管狹窄癥行棘突劈開椎管減壓與腰椎板切除減壓的對比研究
    性腰椎管狹窄癥行棘突劈開椎管減壓與腰椎板切除減壓的對比研究章耀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北京 100144)目的分析和探討變性腰椎管狹窄癥行棘突劈開椎管減壓與腰椎板切除減壓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從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變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60例,以30例為1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腰椎板切除減壓術,觀察組行棘突劈開椎管減壓術。觀察并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術前兩組患者的JOA評分、下肢痛VAS評分、腰疼VAS評分、

    中國醫藥指南 2015年23期2015-10-25

  • 小動作幫你消除背部疼痛
    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間旁開3.5~4寸之凹陷。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脹為宜。擦腰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力,發熱為止。點揉腰背部棘突雙手后背,以中指指腹著力,點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稱“算盤珠”)上,其余手指著力于中指上下,以輔助點揉發力。雙手要盡量后背、上夠,凡是手能夠及的棘突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應遂一點揉,直至陽關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點揉時,動作要協調、有節律,用力要均勻,有透力

    戀愛婚姻家庭 2015年21期2015-07-30

  • 初秋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肺俞穴、風門穴(風門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與第三胸椎間的中心,旁開二指寬處)等穴位進行拔罐療法。秋乏暑天結束后,早晚溫差增大,且秋高氣爽,但是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癥狀會出現,機體也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當“秋乏”揮之不去時,不妨試試在肺俞穴(取穴時一般采用俯臥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指寬處)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5年11期2015-05-14

  • Baastrup病的影像學表現
    rup病患者腰椎棘突相互靠近、撞擊致相對緣骨質增生、硬化,棘突呈杵狀增粗,相對面變平,甚至形成假關節,關節面下可見囊狀低密度區;MRI T2WI序列可表現為棘突間高信號改變或無明顯異常信號改變?;颊哂谐潭炔坏妊巢刻弁床∈?,受累棘突有固定壓痛。多發生于50歲以上老人,多數伴有腰椎退行性改變。結論Baastrup影像學表現具有特征性,正確認識此征象,有助于解釋下腰部疼痛并指導臨床開展治療。Baastrup??;腰椎棘突;下腰痛;直接數值化攝影;體層攝影學;X線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年5期2015-04-01

  • 小動作幫你消除背部疼痛
    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間旁開3.5~4寸之凹陷。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脹為宜。擦腰 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力,發熱為止。點揉腰背部棘突 雙手后背,以中指指腹著力,點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稱“算盤珠”)上,其余手指著力于中指上下,以輔助點揉發力。雙手要盡量后背、上夠,凡是手能夠及的棘突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應遂一點揉,直至陽關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點揉時,動作要協調、有節律,用力要均勻,有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5年7期2015-03-18

  • 內鏡冷光源介導下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老年腰椎管狹窄癥
    〔〕內鏡冷光源;棘突;椎管擴大成形;腰椎管狹窄癥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識碼〕A〔通訊作者:唐成林(1959-),男,教授,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骨科疾病研究。1吉林大學第三醫院骨科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骨科第一作者:陳皓(1988-),男,碩士,主要從事脊柱退變性疾病研究。腰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見疾病。傳統的開放手術如開窗或半椎板切除可能存在減壓不充分;全椎板切除減壓必須同時切除棘突及椎板,不但增加患者治療費用,而且對脊柱后柱結構造成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5期2015-01-25

  • Coflex棘突間動力內固定裝置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短期療效分析
    并發癥發生。因此棘突間非融合動態固定的理念應運而生,各種動力性固定裝置系統更是層出不窮,主要分為Minns系統、ExtenSure系統、Wallis系統、X-stop系統、DIAM系統以及Coflex系統。Coflex棘突間動力內固定裝置作為非融合內固定器中的新型“U”形裝置,是根據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癥狀隨著腰椎后伸而加重、屈曲而緩解這一特點,由Jacques Samani醫生在1994年發明用來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其作用原理是植入該裝置后可在保留腰椎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4年6期2014-07-13

  • 腰椎棘突間穩定裝置的應用及并發癥的進展
    外學者研發了多種棘突間穩定裝置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步應用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也陸續報道了相關并發癥的出現。本文就棘突間穩定裝置的應用及相關并發癥的研究進展作如下綜述。1 棘突間穩定裝置的概念及發展史棘突間穩定裝置是放置于腰椎棘突間一種內置物,可產生撐開棘突和防止腰椎后伸的力學目的,內固定產生的撐開力可在施術節段產生相對的后凸,使內折的黃韌帶反向張開,由此降低其對椎管的侵入程度;椎體間產生的縱向撐開力還可增加椎間孔徑的大小,從而影響相鄰椎體間的相對關系[

    實用骨科雜志 2014年2期2014-04-04

  • 頸椎棘突骨折三維重建分型及意義的初步探討
    33)單純的頸椎棘突骨折通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很少引起重視。盡管它可以引起疼痛,保守治療基本可以獲得無殘留癥狀的恢復,而且很少引起神經癥狀。因此,當一系列頸椎損傷發生的時候,特別是在其他頸椎部分骨折被發現的時候,棘突骨折很少被關注到[1]。然而,隨著建筑業、交通業的不斷發展,導致頸椎棘突骨折病例數量劇增,同時不斷有保守治療致疼痛殘留、骨折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病例的報道[4,10-13],引發了我們對頸椎棘突骨折診治新的思考。筆者整理2010-09-2012-

    頸腰痛雜志 2013年3期2013-10-12

  • 棘突撐開與小關節、椎間孔形態變化關系的初步實驗研究
    很大作用。臨床上棘突間內固定撐開裝置可撐開病變節段棘突間隙,改善椎管狹窄程度,改變關節突關節載荷傳導模式,增加椎間孔高度,改善椎體間的退變[1]。但棘突撐開和小關節位移、椎間孔形態的變化的具體相關性缺乏相應的數據。本課題采用 6具退行性腰椎疾患的新鮮老年人尸體腰段標本為試驗對象,著重通過撐開棘突,觀察小關節位移、椎間孔高度及寬度的變化,為臨床手術治療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實驗材料 本實驗通過攝片、直接觀察等方法,篩選出6具老年新鮮尸體標本平均年齡

    實用骨科雜志 2013年4期2013-04-24

  • 棘突間動態穩定裝置Coflex 預負荷置入后對腰椎矢狀位序列影響的前瞻性研究
    并發癥。近年來.棘突間彈性穩定裝置Coflex 內置物被用來治療退變性腰椎椎管狹窄癥,短期隨訪療效滿意。Coflex 內置物的“U”形金屬片以預壓縮的狀態置入棘突間,承載一定的預負荷,來阻止病變節段過度后伸。如何掌握Coflex 內置物置入棘突間時預負荷的大小,在系統設計之初并沒有限定,對于腰椎矢狀位序列的影響也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將Coflex 內置物置入體內,前瞻性分析預負荷對腰椎矢狀位序列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院2008 年8 月~2

    脊柱外科雜志 2012年5期2012-06-13

  • 棘突間固定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
    赟 慈元 張光宇棘突間固定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王守赟①慈元①張光宇①目的:觀察采用棘突間固定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1例的臨床療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對筆者所在醫院住院的31例腰間盤突出癥患者行棘突間固定器治療,治療后觀察患者VAS評分及椎間高度。結果:31例患者中,術前9.6~6.7分(平均8.5分),術后0~5.3分(平均4.1分);術前椎間高度為(10.2±0.64)mm,末次隨訪時椎間高度(11.5±0.71)mm。結論:采用棘突間固定器治

    中國醫學創新 2012年33期2012-01-29

  • 頸椎棘突偏歪評估頸椎“骨錯縫、筋出槽”價值的影像學研究
    體旋轉的方法有:棘突觸診、頸椎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 (CT)容積重建后前位觀察棘突和正弦值反推旋轉角度[4]等。但這些方法只能在棘突不發生畸形偏歪、棘突分叉對稱的前提下,才能正確診斷椎體的旋轉情況。對于棘突分叉情況的研究表明,幾乎沒有棘突的左右分叉完全對稱[5]。這也使得單純憑棘突診斷是否存在椎體旋轉的準確性降低,并不能準確分析出是否存在椎體旋轉。一些不準確的測量容易對臨床產生錯誤的指導作用,本課題組根據既往研究結果,對此進行了探索,茲論述如下。1 資

    環球中醫藥 2011年4期2011-06-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