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實操性探微

2016-12-30 20:32王懷朝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主旋律主體地位資源

王懷朝

【摘 要】創新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教學理應成為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小學生作為創新的主體,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張揚天性,奠定創新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新資源,并且能夠走出教室,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主旋律;主體地位;奇思妙想;資源;實踐

二十年多前,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重大命題,時光飛逝,而今,“創新”已成為社會最為關注和著力的方向之一,創新教育也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創新教育方面,它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如何立足于這門學科的實際,把握特點,抓住契機,順應創新教育的大勢,如何開展創新教學、培養創新人才既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課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重任。那么。怎樣有效的開展創新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呢?

一、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年齡、心智、身體等特點,就注定了他們在學校這樣的大環境中的盲從與焦慮。因此,落實好新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實現“以教師為輔導,學生為主體”的目標,需要我們教師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教師要摒棄那種傳統的師道尊嚴,放下架子,降低身份,讓孩子們逐漸意識到他們不是嗷嗷待哺、人云亦云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有獨立思想,能夠和老師平等交流的對話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和發展的活動過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只有把自己擺在與學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學中,教師要熱愛所有的學生,尊重個體,真誠交流,和學生實現零距離接觸,努力使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大膽質疑,積極求索,最大化的激發孩子暢想好奇的天性,為創新教學奠定基礎。

二、善于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奇思妙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教育是“育根”的教育。記得唐代政治家魏征曾寫下這樣的話:“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小學階段的學習,關系到孩子的一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因此,我們理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小學教師比教學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使學習成為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鼓舞,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件充滿樂趣、能充實自己、偉大自己的事情,從而自覺的建立起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徹底摒棄過去的那種“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習吃力的學生,更要多多關注,尊重他們的人格,發現其長處,激勵其上進,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對偶發的孩子天性中的奇思妙想,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放下包袱,在課堂上才敢于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才能產生和諧的共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自然會得以提高。

三、挖掘教材中的創新資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刻意為之的行為,而是靈光乍現的神來之筆,是妙手偶得之。教師在其中起著穿針引線、潤物無聲的引領作用。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資源,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發現,并加以處理,它們都會成為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材料。我們非常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都是這方面典型的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領學生挖掘其中的創新因素,指導學生討論:當你遇到類似的問題,你會怎么做?司馬光和曹沖的辦法是不是最好的?從這些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教師若能在教學中提煉出這些問題,發現故事中的創新因子,就能讓學生從傳統的定向思維的瓶頸中走出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習興趣,更在孩子心里播撒下創新的種子。同時,在對教材的處理上,教師不妨少一點“死摳課本”,多一點“見異思遷”,引導學生質疑求解,指導學生觸類旁通,讓教材、課堂、學生都“活起來”??傊?,教材給我們提供了知識的土壤,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成長起來的應是孩子們的富有個性特色的新理解、新創意。

四、拓寬創新渠道,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小學生的天性自由,興趣廣泛,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性課外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更能拓展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閱歷,激發他們創新的靈感和欲望。因此,我們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不管是校內的讀書角、圖書室,還是老師的讀書推介,通過各種形式,滿足同學們對知識的渴求,解決或驗證自己學習中的疑問。其次,要引領學生走出校園,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因為繽紛的大自然和紛繁的社會中,有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在自然的懷抱中,體會“深林人不知”的寂寥,感懷“天蒼蒼,野茫?!钡臅邕h,更能放松自己,放飛思緒,敞開懷抱,心游萬仞,讓自己創新的靈感得到觸動,讓所學的知識得到認可。再次,教師一定要信任學生,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就扮演起“母親”的角色,事事包辦,件件親為,我們應該有意識的讓他們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應該說這種“主體參與”的校內外活動,更能煥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帶給他們濃濃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甚至會重塑孩子的性格,讓其一生受益無窮。

“一個沒有創新潛質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倍嗄甑慕虒W實踐告訴我們,小學階段的教育不容忽視,它是“育根”的職業,而創新是民族騰飛之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上的責任重于泰山。所以,面對應試教育與創新素質教育的矛盾,我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能為一己之名,貽誤孩子的一生。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為了我們知識和生命的傳承,我們衣帶漸寬終不悔。期待用我們的一片真誠,不僅培養出知識的承載者,更培育出未來國家建設所需的知識的創新者和建設者。

猜你喜歡
主旋律主體地位資源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國內主旋律真實改編商業電影的藝術特征探究
《雨中的樹》:一場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禮
講究糾錯藝術,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用現代舞表現“主旋律”的成功嘗試
淺析參與式教學法的運用
廈門廣電:如何將“主旋律”唱進百姓心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