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自主性培養策略

2016-12-30 10:20周寧葉親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自主性策略

周寧 葉親美

【摘 要】本文圍繞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自主性,探討如何從生活行為中篩選教育內容;如何以教育技巧引導幼兒的探索活動;引導鼓勵幼兒自主評價。提出要提升幼兒科學活動的自主性,教師必需成為幼兒發展的“援助者”、學習的“引路人”,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科學領域;自主性;策略

長期以來,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深受“預設-生成”模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追求完美順暢的生成過程,希望幼兒活動隨著預設走,活動中往往忽略幼兒生成的新的活動,抑制了幼兒科學探究的主動性。這種現象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相去甚遠。那么,如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科學的興趣,提高幼兒探究科學的自主性?筆者及其課題組經過兩年的專題研究,提出以下自主性培養策略。

一、以幼兒的自主發現為契機選擇教育內容,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把生活行為轉化為教育內容,則需要教師的智慧。教師要能夠把生活中的突發亮點作為科學教育的契機,才能開展幼兒真正感興趣的科學活動。例如在小班開展主題活動《彩色世界》時,圓圓小朋友突然發現插在窗戶上的風車自己轉起來了,于是歡呼:“快看,風車怎么會自己動起來,好美??!”于是孩子們都圍在了風車旁邊仔細觀察起來。鵬鵬說:“是風吹了它”,藍藍說:“風車跑起來也能轉”……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于是我們以此為契機,設計科學探索活動《風車轉起來》,引導幼兒探索發現風車轉動的秘密,感受風的存在。抓住幼兒發現彩色風車轉動新現象的契機,我們還可以設計多種科學探索活動,如《誰能轉起來》、《顏色的秘密》等等。

但是即時教育受到幼兒年齡特征的制約,如知識的局限性、興趣的短暫性等,需要教師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篩選兒童的自發活動作為教育素材。如幼兒在自然角發現《植物生長的秘密》,但植物生長的知識對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來說有一定難度,就不宜在小班階段展開。

二、以教育技巧引導幼兒的探索活動,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自主性

1.激趣

《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蔽覀兂嗽谟變鹤园l活動中選擇科學活動契機外,還應考慮科學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它可以是集中科學活動,也可以是科學區域活動。在科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可以變換多種形式,以故事、謎語、實驗、猜想、比賽等等激發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例如:在科學區域中“小貓釣魚”的探索活動中,孩子將各種材料:茅根、紙、吸管等嘗試鏈接,看看哪種材料最先到達目的地并釣到魚,釣到魚就能得到一個獎勵品。孩子們都想著法子積極嘗試用不同材料搭配讓自己成功。所以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能有效萌發主動探索的強烈愿望。

科學活動要創設供幼兒自由探索的、自然的環境,持續地向幼兒提供新刺激,激發幼兒科學情趣,使他們不斷受科學的熏陶,享受科學活動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激發他們探索和發現的熱情。

2.操作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痹诨顒舆^程中,我們應注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盡量給孩子創造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學習,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如在“有趣的彈力”活動中,我為孩子投放大量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有海綿、皮筋、跳跳球、書等,讓他們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感受彈力的存在,發現哪些物體有彈力。孩子們邊玩邊學,我們鼓勵他們在積極玩耍中進行主動地探索:“除了這些材料,你還在哪發現彈力?”孩子們在活動室中四處尋找,秘密一個個被找出來,如衛生紙、區域皮筋、地墊等,連寢室孩子們也沒有放過,被子的彈力也被發現。孩子們邊操作邊思考,這符合孩子認知發展的規律,在操作實踐中還能與同伴充分交流自己的見解,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新知,從而使孩子始終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3.提問

我們要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茖W活動中引導幼兒猜一猜、想一想,鼓勵幼兒多提問題。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應積極引導和耐心指點,鼓勵他們在探索中尋求答案,保護他們的探索精神。如孩子在玩區域游戲《紙杯疊疊高》時,發現紙杯放在桌上疊高時老是疊不高就倒下。于是孩子們就會問:“老師,為什么紙杯老是倒下呢?這到底怎么回事?”這時,教師不能直接告訴他:“因為桌上有桌布不會平整,放在地上就能疊高啦”,而是要引導他們換個地點試試看有沒有新發現。孩子們放在了櫥面上、地上,發現真的不容易倒了,再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在不斷的提問和試誤中,孩子便能發現因為桌墊不平整而影響疊高,于是就能感知物體之間的相互影響。

三、引導鼓勵幼兒積極自主評價,提升幼兒科學探究的自主性

評價深刻影響幼兒行為發展,教師應以幼兒的發展為最終落腳點,根據不同環境、適時適度引導幼兒自評、互評。我們在課題設計中,教師將評價的自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鼓勵孩子多做正面評價,在評價中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如在科學系列活動《蘿卜成長記》中,多多小朋友會告訴我:“老師,我覺得西西很棒,每天都很認真地觀察蘿卜,今天我也和她一起看蘿卜,發現蘿卜長高了很多,而且有點彎下來了”,幼兒已經能在活動中學會欣賞同伴的優點,并且潛移默化地獲得影響。教師組織活動時也應重點表揚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等良好學習品質,而不僅僅是表揚發現結果的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拍照和畫圖等方式保留和積累有趣的幼兒探索與發現過程,作為最終評價的依據。

提升幼兒科學活動自主性,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應該走出教師主導之下“預設-生成”的桎梏。如《指南》所言:“成人要善于發現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幫助幼兒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边@就意味著教師在幼兒科學活動中,必須學會適當“放手”,轉變為幼兒發展的“援助者”、學習的“引路人”,使幼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猜你喜歡
自主性策略
自主性數學課堂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無人機自主性分級標準淺析
成員自主性視角下社會組織自主性探析
我的手機在哪?
國內教師自主性研究的回顧與建議
樂學善悟,讓數學復習更有效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