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

2016-12-30 12:52陳金輝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獨立思考辯論

陳金輝

【摘 要】儒家孝悌忠順思想、教師教參、教師陳舊理念及作文扣題教學訓練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創新思維的有鉗制作用,語文教學中應排除這些因素干擾,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寫作。

【關鍵詞】獨立思考;自由創新;多元思維;批判性繼承;辯論

前不久,上海小學生作文競賽,部分參賽學生都雷同地寫自己家的傳家寶是祖母留下的打補丁的襯衫,為什么會這樣?他們說:《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里有這樣寫。問他們為什么不寫自己家真實的狀況,他們回答:拜托,這是作文競賽,怕評委看不上。難道以前的審美慣性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創新思維的鉗制竟這么嚴重嗎?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總希望看到學生在課堂發言及作文中呈現出創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眾口一詞,千篇一律。每次看完作文,總覺得有新穎見解的作文寥寥無幾。失望之余,心有不甘,我反思:是誰折斷學生獨立思考的翅膀,使他們無法自由地表達?我反思自己在課堂閱讀和作文教學中不足之處,并努力探索,盡力促使學生打開思路,大膽發言,自由寫作,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

干擾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因素有哪些?應如何排除?我將高中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心得整理如下。

1語文教師應獨立解讀文本,不受教參干擾,不可先入為主誤導學生

教師有教參.教參凝聚了教育專家的研究成果,能給教師教學提供不小的幫助。但時代在前進,現實在變化,而教參畢竟只是某一時代流行的看法,新的研究成果未必很快補充到教參中,很多教參內容陳舊,多年未作修訂。有些考試答案只以教參為準,若不同,則不得分,更把教參對學生思維鉗制的負面作用擴大化。本來試題設計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看法,結果卻呈現一致性,給人雷同的印象。這些做法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一味順著老師思路發言,在考試時只憑對教師授課內容的回憶答題,不敢有自己的發揮,在作文中看不到豐富多彩的寫作題材,文章觀點也難免單調老套。

語文教師正確的備課做法是,暫不看教參,先把教材文本——課文獨立認真研讀,提出自己的見解,醞釀教學方案,然后才看教參,修正補充,對教參中不合時宜的看法應堅決摒棄。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可先入為主誤導學生。請看某高中語文教師在《鴻門宴》教學中所陷入的誤區。該教師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意凸顯劉邦的細心機警、隨機應變、能言善辯、能屈能伸,凸顯項羽的寡謀輕信、輕敵自大、剛愎自用。歷史文學中的人物性格本是復雜的,對人物形象的審美本是多元的。但由于該教師未能跳出教參的桎梏,形象分析標簽化了,功利化了。在對人物先入為主分析之后,該教師還組織學生討論:“你喜歡劉邦還是項羽?”結果學生一邊倒,都說喜歡聰明的劉邦,因為他成功脫逃了;不喜歡項羽,因為他放虎歸山,釀成烏江自刎的悲劇。誰會喜歡一個失敗的笨蛋呢?細看《鴻門宴》出處,竟是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才是主角。其實正確的教法是老師在學生自讀課文后,不必顯露自己的觀點,拋出問題:項羽該不該殺劉邦?然后再讓學生各自在課文中找該殺或不該殺的理由。若殺有功之人,則項羽成了樊噲指責的“亡秦之續耳”。若放走劉邦,又后患無窮。然后分析項羽有上述缺點外的優點:光明磊落,大義自信。而劉邦有上述優點外的缺點:圓滑奸詐。甚至會意外地得出這樣的結論:項羽是悲劇英雄,劉邦不過是得志小人。這些都是教參之外的精彩,教師不先入為主,學生才會迸發出獨立思考的自由火花。

2理性看待作文命題傾向,鼓勵多元思維

平時利用材料作為作文命題時,常在材料末尾附上這樣一句話:請“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而教師總是教學生注重審題,寫作中要扣題,避免偏題或離題。學生在作文中,一旦偏題或離題,則扣分嚴重。長期如此,必然形成思維定勢。學生必然努力按照命題材料的含義指向來寫,不敢異向思維或逆向思維,以免失分。即使命題者在材料中不再顯露傾向,大多數學生也只好同向思維,不敢越雷池一步。

請看這樣一則作文命題材料:自行車賽上,車手埃斯特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緊隨其后的另一車手納萬羅拒絕超越,故意剎車放緩了速度,慢慢地跟隨在埃斯特身后。最終爆胎的埃斯特獲得銅牌,而納萬羅未獲獎牌。

這則材料是經過命題者改造的,故意不顯示傾向性,但閱卷結束,結果讓人意外。

大部分學生都是贊揚納萬羅的謙讓精神,“君子”風度。只有少數學生批評納萬羅違背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這部分學生寫道:“納萬羅因謙讓而成為了道德的楷模,但這樣做讓埃斯特成為一個被笑話的人,成為一個依靠別人的憐憫、施舍才獲得銅牌的失敗車手,背負上了沉重的十字架?!薄凹{萬羅應該盡量發揮自己的水平,這才是對于比賽對手的尊重?!比欢@樣寫的只是少數。

為什么大多數學生都按命題材料的傾向來寫,而不敢逆向思維或批評性思維呢?平時的作文教學審題扣題訓練已使學生形成順向思維定勢,不敢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因此,我在作文指導課上讓學生分清哪些題目具有傾向性,哪些可以發表辯證性或批判性看法。在作文審題及寫作時,無論命題材料預設還是不預設傾向,都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3用辯論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問題實質

獨立思考不是懷疑一切的虛無主義,徐賁說過:“懷疑本身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懷疑什么、怎么懷疑和為什么懷疑?!睂W生無法獨立思考,關鍵還是見識短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用辯論法可以讓各種觀點及背后隱含的立場、信仰相互對比,激發學生獨立思考。

我在課堂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就鼓勵學生辯論,培養學生多元思維。學生在辯論中,引經據典,各種觀點激烈碰撞,火花四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總的指導原則,但在辯論中,遇上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皭蹏笔呛诵膬r值觀之一,我以“國,到底該怎樣愛”作為作文題,先讓學生就該話題進行辯論,發現學生在對現實例子分析時,產生了較大分歧。一經辯論,現實的復雜性及多元化,讓學生意識到“愛國”沒那么簡單。批判性思維,辯證性思維,獨立思考意識就這樣通過辯論培養起來了。

4對儒家孝悌忠順文化要批判性繼承

近幾年,國學受到人們重視,無論城鄉,辦起讀經班,部分省市語文科高考以《論語》《孟子》為考試內容,這本是好現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塑造著國人的性格。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傳遞正能量,而儒家文化中的“孝悌忠順”則正負面影響都有,需要批判性繼承。

總之,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把他們的獨立思考的成果大膽表達出來,勇于與大家分享,多元必能帶來活力與進步,避免一潭死水。

參考文獻:

[1]《論語》

[2]《孟子》

[3]李志題主編的《給理想一點時間》(四川文藝出版社)

[4]柏楊《丑陋的中國人》

[5]王棟生《批判思維能力從何而來》

猜你喜歡
獨立思考辯論
漫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辯論打破思維定式
獨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嗎?
談獨立思考
努力做獨立思考的智者
讀凌宗偉《核心素養要聚焦于人的“獨立思想”》
同影子辯論
我思我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