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幾點誤區

2016-12-30 12:53張永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獨立思考創設情境能力培養

張永慧

【摘 要】傳統教學和新課改下教學的對比,存在的問題是創設教學情境不合時宜,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突出知識掌握而忽視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而忽視獨立思考。

【關鍵詞】創設情境;小組合作;能力培養;獨立思考

隨著中國科技、文化、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全國在大力倡導高效課堂?,F在我們回顧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結果是教師苦、學生累、效率低、成績差,教出的學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大部分厭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家認識到了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能意識到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教師都能注重創設情境,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改變了過去的教死書、死教書的現象等.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確得到了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創設教學情境不合時宜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但是,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就是為情境而情境,情境與知識不相關或關系不大,從中提煉不出數學問題,很多教師為了創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卻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些學生往往因為教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怎樣適當的設疑,制造懸念,能使學生疑惑叢生,興趣倍增,從而把學生引入學習的佳境。比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一節時,給學生講述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排排整潔漂亮的紅瓦房。然后詢問學生瓦房的框架結構是什么圖形?最后引入課題。只要創設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必能激起學生真切的情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有些時候就顯得不合時宜,牽強附會,使學生思維的銜接與知識的過渡不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使課堂教學效果達不到完美。所以并不是每節課都一定從情境引入,對于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導入新課。

二、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活動以及主動探求知識過程有待加強

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過程很重要,但教師從心理上不能完全放下來,往往怕課時不夠,習題講少了影響成績,而匆忙走過場現象也比較多.在數學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時候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所以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突出知識掌握而忽視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下的初中數學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最終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有些教師往住只注重“雙基”與重點知識的掌握,單純為分數而做題、而教學,忽視“數學來源于生活,而還原于生活”的教學理念與能力的培養。眾所周知。數學新教材中有許多地方是要學生自己動手的,然而有的老師總是怕學生從中學不到知識,因此在課堂上從來不采用這些方法。而是簡單的講解。具體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內容等等,結果使學生體驗不到知識的探索、發現、歸納的這樣的一個過程。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記得在一次聽課時,一位教師在講立體圖形的展開圖這一節時,只用幾分鐘就直截了當地把立體圖形的展開結果告訴了學生。而實際上,本節課應該把所有的內容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最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剪出各種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學生自己總結出立體圖形展開圖的幾種形式,然后教師稍加引導,就很自然地達到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了,同時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與鍛煉。

四、強調合作學習而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廣泛被老師們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如那些意見容易出現分歧的、個人無法獨立掌握的、開放性及探索性較強的、要進一步引申的等內容比較適合。合作學習要以學生個體獨立思考為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理解片面,追求所謂小組合作的時髦形式,動輒就安排四人或六人小組討論,有的甚至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表面上看似熱鬧,實際是流于形式,結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的看到一兩個小組有了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由于多數學生理解不充分、思考不深入,合作所得結果也是膚淺、片面的。其實,這樣的合作只不過為個別學優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忽略了“面向全體”的基本要求。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健地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參考文獻:

[1]王樂強.芻議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12期

[2]林麗萍.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3]唐忠成.關于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新課程(下).2011年03期

[4]徐旭.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提問的探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28期

猜你喜歡
獨立思考創設情境能力培養
漫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嗎?
談獨立思考
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
淺談初三語文閱讀教學
也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