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

2017-01-04 17:17賴竹韻
未來英才 2016年19期
關鍵詞:教材內容生活化政治

賴竹韻

摘要:政治生活化教學,即在政治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以學生生活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政治教材,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熱情和興趣。結合我國初中政治教學現狀,主要圍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展開論述,以不斷提高政治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

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就是將關于初中政治教學的實踐活動有機地轉化成具有現實生活背景的實踐活動,并通過活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在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利用一些突出的事件引起學生對初中政治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刺激學生學習初中政治的潛在心理,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作為生活的主人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抱有想要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簡單地說,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就是將初中政治融入現實生活中,以實際生活為教學背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使自己的內在素養修為更豐富。通過親身參與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在生活中學習初中政治,可以有效地獲得具有生命活力的政治知識,還能被濃厚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文化所熏陶,不斷進行自身思想品德的信仰,陶冶情操。

二、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眾所周知,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在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就目前初中政治教學課的教育來看,教學內容幾乎還是完全以課堂和教材為主,整個課堂只見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卻不見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偶爾做出的互動,學生不以為然,無動于衷,整個課堂缺乏生氣,這樣的教學氛圍怎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低下,積極性不高。

2、教學方法落后。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老舊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缺少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這樣的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絲毫沒有發揮出來。事實上,在教學中,學生才應該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然而,現在的教學課堂卻是,教師是主體,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在傳教的過程中,一味的傳授大量的理論知識,缺少對生活的聯系,嚴重影響了學生興趣的激發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

3、教學評價局限性突出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師過度地追求目標評價,導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論”在教育中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忽略了學生形成性的教育評價。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習的效率。此外,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激勵作用。當前初中政治教學評價手段過于簡單和僵硬,而評價過程又沒有重視學生的需求,致使教學評價發揮不了其作用。

三、探討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大都是以教材內容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然而,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卻發現,學生對政治知識的需求遠遠不止于教材內容,需要新鮮、與時俱進并且具有生活特色的政治內容來提升自身的精神需求,因為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學生并不能有效地接納并且全部理解吸收,在這樣的課堂中,相信教師也不會有教學的成就感,反而覺得自己的授課十分失敗,所以,教師應針對這一狀態,對政治教學進行思考,對政治教學做一些適當的調整。例如,在授課時,可以結合生活事例對政治知識講解,如,50年代,有一次,周總理和一位美國的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總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泵绹浾叩哪樢恢奔t到耳根。通過這樣的一些實際生活中發生過的有趣的小故事在課堂上的應用,勾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還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師也提高了政治教學的課堂質量,促進政治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

2、初中政治生活化活動的實施。既然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已步入初中政治的課堂,那么,教師就應該將初中政治教學的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和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動員全體學生,組織生活化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拿出勇氣,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學生可以發揮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潛在能力,找到自己的發光點,進而對政治學習充滿熱情,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學習興趣,促使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其實,在初中,學生的學習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學校及課堂中,長時間地在教室學習,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學生渴望走出課堂,需要課外實踐活動,政治生活的社會實踐活動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面對如此渴望實踐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把他們有效地分組,去社會生活中做一些社會調查、社會訪談來體驗實際生活中的政治,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組的社會調查和訪談做一個辯論,例如,在《承擔責任,服務社會》這一單元,教師可以讓學生參加大量的生活實踐,在實踐調查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幾個問題,什么是責任?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責任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要對自己負責?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踐,去找到答案,去感悟政治的生活化原理,增加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對政治的認識,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加了人生閱歷,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提升。學生只有親身走到社會生活中去,收集資料,關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了解時事問題,才能真正地理解政治與社會之間的微妙關系,更深程度地理解政治,感悟政治。

總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實現政治教學生活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糅合政治學科知識。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效果,僅供參考和交流。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魯元真.淺析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有效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3).

[2] 于繼紅.對初中政治教學的體會[J].才智,2010(13).

猜你喜歡
教材內容生活化政治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關于高職院校國學教材內容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