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環保教育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

2017-01-04 16:45宮淑梅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關鍵詞:環保教育滲透教學活動

宮淑梅

【摘要】環境問題與人類的發展密切相關,并且備受世界關注。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也是培養其環保意識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展開探討,提出幾點實施建議,旨在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環保意識,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促進環保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環保教育 ?初中語文 ?教學活動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50-01

前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將環保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刻踐行環保理念,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與思想品質的目的。初中語文中的多篇課文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的內容,因此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向學生灌輸環保知識,提升其環保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環境觀。以下就筆者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所收獲的點滴經驗進行分享。

一、有效運用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渠道,教師應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時機,將環保教育巧妙地滲透其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環保觀念,使其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并付諸實踐。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并圍繞環保的主題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向學生發問,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與環保意識,身體力行地參與到環保的隊伍之中[1]。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教師還可以在寫作訓練中滲透環保教育,如向學生展示一些環保題材的漫畫,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并在思考的同時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完成一些環保題材的小論文,從而實現寫作訓練與環保教育的雙重效果。此外,課后練習也能融入環保教育,教師可以設計與課文相關的主題研究,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在實踐中收獲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困難,將多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小組成員間也可以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阿里山紀行》這篇課文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對文中描繪阿里山風景美如畫的語句展開分析,如“這潭猶如山間一面明鏡,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笔箤W生體會潭水的清澈,并向學生發問:“同學們見過這么清澈的潭水嗎?”“這樣才能讓我們身邊的水質都像文中描繪的這么清澈呢?”從而引出環保的主題,讓學生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將阿里山的潭水、天空、森林與身邊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對比,從而形成強烈的反差,使學生產生環保意識與危機意識,并倡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踐行環保理念。

二、深度解讀,從文本中挖掘環保素材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涉及到環保的課文,為此,教師應重視對其中的環保知識進行挖掘與解讀。尤其針對環保專題的單元應進行充分講解,挖掘文本中隱含的環保觀念與意識。將含蓄抽象的表達轉換為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從而是學生體會作者的用意,增強學生的環保觀念。對于隱性的環保內容教師應加強引導,注重分析,引發學生的思考與關注,提高其對生態環境的警惕性。

在學習“人與環境”這單元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借助該主題進行環保教育。以其中的一篇課文《都市精靈》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現代都市高樓林立,已很難在城市中看到鳥雀,現代文明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對自然界的生靈予以保護,進而優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精靈”入手,引入主題,例如向學生發問:“同學們在校園或小區里見過哪些精靈呢?它們的生活環境如何?”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即“人類社會在進步,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又如何呢?”從而使學生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化學生的環保觀念。與此同時,教師對全文進行總結:“與我們同在一片天空下的鳥獸是城市的靈魂,都市因為它們的存在而有了長久的生命力?!睆亩箤W生樹立保護動物、尊重與愛護自然的意識。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作為語文教學的宗旨,素質教育既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要重視課堂之外的實踐活動,將內外教學相結合,更為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外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較豐富,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圖書館內的圖書資源進行資料的收集,將報刊雜志中關于環保的美文進行收集,摘抄優美的段落語句;在班級內播放相關的環保教育視頻,通過觀看人物專訪、經典環保案例等感受地球生態環境對人類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環保工作的巨大貢獻[2]。此外還可以展開環保征文比賽、主題演講,環保廣告設計等形式滲透環保教育。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走訪調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環境狀況,了解人們對環保的態度。教師指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合,最終將學生實踐的成果制作成一本環保手冊,以供學生進行閱讀。

此外教師還應結合與環保相關的節日進行環保教育,如世界森林日、世界濕地日、植樹節等。教師應積極地把握這些環境教育的時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從而豐富并充實節日內容,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人文品格[3]。

四、在朗讀中滲透環保教育

作為語文學習的中要手段,朗讀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與課文的情感共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收獲環保知識,提升環保素養。在進行詩詞朗誦時,學生能夠體會詩歌中描繪的美好景象,通過古代的環境與現今的環境對比,進而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4]。在詩人描繪的美好圖景中感受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愉悅之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促使其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

散文、詩歌等因富有音樂美與節奏感,深受初中階段學生的喜愛。學生在閱讀散文或詩歌時能夠通過其優美的語言感受到其中描繪的情景,通過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引發情感共鳴,體會文字中的自然情懷。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意識到為了讓這樣的壯觀景象一直存在,必須要保護自然環境。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將詩詞中展示的景象呈現給學生,廣袤無垠的北國雪景,意境開闊,顯示出詩人雄偉的氣魄?!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化靜為動,將連綿的丘陵與群山描繪得氣勢磅礴,富有動感。學生在朗讀時能夠在字里行間體會自然景觀之美,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自然之美,并以實際行動來保護身邊的環境。

五、結語

開展語文教學時應善于對環保內容進行挖掘,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多渠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將課文與環保聯系起來,讓學生從課文中認識自然,形成保護自然的意識,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將健康積極的環保理念根植在學生心中,為推進環保教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占芬.談環保教育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09):62.

[2]鐘文.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環保教育[J].中學時代,2014(06):133.

[3]嚴深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原則和途徑[J].考試周刊,2014(62):42.

[4]黃素晶.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提高[J].新課程學習(下),2013(01):144.

猜你喜歡
環保教育滲透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生物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
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環保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幼兒園環保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