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矯正視角下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問題研究

2017-01-05 12:15韓大娜
關鍵詞:社區矯正

韓大娜

摘 要:隨著20世紀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興起,美國等國家就制定了專門幫助未成年犯順利再社會化的社區矯正管理制度。2003年起,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順利展開并初步建立了社區矯正制度。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缺乏系統性的矯正方案,以致于未成年犯社區矯正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針對未成年犯自身的特點,引入國外的循證矯正制度,解決已有的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問題。

關鍵詞:循證矯正;未成年犯;社區矯正

中圖分類號:DF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109-03

循證矯正包括監獄矯正與社區矯正,循證矯正作為一種創新的矯正工作模式,其特殊性在于矯正工作中不僅需要綜合分析矯正工作者的矯正理念及被矯正者個體的個性特征、成長經歷等特殊因素,同時還需要考慮監管機關、研究機構等方面的協調和管控,由此得出的成功個案矯正工作實踐方案還可以根據其他罪犯個體特性靈活作出調整,為以后的矯正工作提供一套科學的方法論。目前,我國的罪犯矯正工作正處于轉型創新時期,運用循證矯正方法在未成年犯社區矯正中,無疑是罪犯改造的新趨勢,也是提升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成效的必然選擇。

一、循證矯正的興起和發展

20世紀70、80年代的循證醫學在醫學領域的成功應用引發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循證運動,循證矯正在內的一系列循證概念也由此產生。幾十年間,循證矯正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被認為是科學有效的矯正模式。我國社區矯正工作起步較晚,有關循證矯正的研究也是近年來才剛剛興起,2012年7月,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決定展開循證矯正試點工作。同年9月,“循證矯正方法及實踐與我國罪犯矯正工作研討班”召開并決定正式實施循證矯正。2013年4月,有關循證矯正科研項目領導小組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提出要注重對矯正理論原則和方式方法的研究,創造本國化、本地化的循證證據體系,并在實踐應用中總結循證矯正研究和試點工作成果,提煉出高效的思路和方法,為下一步循證矯向全國推廣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二、我國對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制度的探索及體現出的問題

(一)我國對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制度的探索

自2003年以來,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等法律法規對未成年犯刑罰執行問題都做了相關規定。如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2004年5月,司法部印發《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暫行辦法》。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標志著社區矯正正式入刑。2012年1月10日,兩高兩部聯合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同年3月14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但是,一直以來相關法律并未涉及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的具體運行程序,導致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實踐工作長期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據。

社區矯正實踐工作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逐漸走向成熟。目前為止,社區矯正試點中唯有“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最能集中反映我國社區矯正的發展水平。首先,北京模式。北京市在實施社區矯正中有以下特色:在法律依據方面,北京市于2012年5月21日頒布了《北京市社區矯正工作實施細則》,該細則分七章對社區矯正工作作了詳細的規定,使得社區矯正的實施有法可依;在管理方式方面,對社區矯正對象分類管理與分階段教育,分類管理是指將不同人身危險程度的矯正對象實行不同強度的差別管理。一般分為高、中、低3個級別的危險程度的矯正對象,差別管理中主要包括不同強度的公益勞動、不同間隔的報到制度、不同內容的教育方式。分階段管理中是在不同階段規定具體的時間安排矯正內容,主要分為3個階段:初始教育、常規教育、解矯前的教育。這3個階段的劃分是由矯正對象在接受矯正過程中心理、行為的特點變化規律劃分的;①在社區矯正機構和人員方面,北京市整合人員力量,以各個基層司法所人員為專職矯正主體,同時廣泛吸收社會志愿者、心理工作者等社會力量投入社區矯正工作。其次,上海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社區矯正領導方面,由市政法委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社區矯正領導小組,在具體實踐工作中將政府管理與社會管理相結合,并鼓勵民間社團運作,廣泛吸收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的加入;二是管理理念方面,摒棄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運用社會工作的平等、誠信的價值理念,積極推進與社團的合作,為政府承擔一些服務項目,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者專業水平。②

(二)我國未成年犯傳統社區矯正制度體現出的問題

1.矯正關系的不平等性。自春秋戰國以來,法家主張重刑主義,有“輕罪重罰,以刑去刑”等思想,認為只有對犯罪人施以重刑來預防犯罪,才能達到法治的目的。由于長期受這種報應性理念及我國以往實行的維穩政策的影響,普通民眾對于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為人普遍存在一種“以牙還牙”的報復性心理,司法工作人員甚至認為罪犯就是“罪人”,認為必須用強制性改造手段才能讓罪犯為其犯罪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因此,我國社區矯正工作者與矯正對象處于一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完全不平等的關系中,矯正工作者在整個的矯正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絕對的監督者與控制者,其發布的是“命令”,帶有強制性,矯正對象必須服從。矯正關系的不平等性極大削弱了矯正對象參與矯正的積極性,特別是對身心還不成熟的未成年犯而言,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影響社區矯正的效果。

2.矯正項目缺乏針對性。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社區矯正主要項目包括公益勞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心理矯正、技能培訓以及就業指導、生活指導等。③這些項目的設定和實施可以從思想、心理方面幫助未成年犯轉變及預防其再犯。但實踐工作中,因受限于社區矯正工作者專業性、矯正資金等因素影響,中小城市極少開展相關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項目。矯正工作者在開展矯正項目前通常未進行精準評估,而是憑借個人主觀意愿選擇矯正項目,項目之間無先后順序規定,項目組合缺乏最優性的考慮,極大的影響了罪犯矯正的效果。

3.矯正隊伍非專業化。社區矯正中的未成年犯有別于成年犯,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心理、生理方面還不成熟,可塑性較強。因此,矯正工作人員需要熟悉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且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可以從事一定的心理輔導工作,才能最大化提高矯正效果。目前,我國社區矯正工作主要由各基層司法所承擔,司法所工作人員對于社區矯正工作及其重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大多憑借以往片面經驗開展工作,實施中的矯正工作也往往缺乏計劃性和整合性。此外,基層司法所大都存在人員組成不合理、監管工作任務重等現實問題,極大的削弱了矯正工作的效果。近些年來,許多高學歷人才作為志愿者積極地參加社區矯正工作,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但由于政府支持資金不到位及工作職責不明確等原因,志愿者的工作時間不能保證,變動性、隨意性較大。

4.矯正監管手段匱乏?!渡鐓^矯正實施辦法》規定了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監管要求以及可以采取多種監督管理措施,并對判處管制、緩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做了特別的監管規定,但是并未涉及未成年犯的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眾所周知,社區矯正是將罪犯置于開放的社區環境中進行改造的,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再犯,所以,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措施可以保證社區矯正效果及社區環境的穩定。目前,社區矯正實踐中通常使用GPS手機定位、要求矯正對象到司法所例行報到等措施對矯正對象進行監管,在確保實施過程成效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諸如手機的維護、費用等問題。因此,為了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托管、漏管,防止其重新犯罪,建立信息管理長效機制則顯得尤為重要。

三、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完善路徑

(一)轉變矯正思維,確保矯正關系的平等性

在未成年犯循證矯正實踐過程中,社區矯正工作者應更新以往的重刑觀念,樹立“司法為民”的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通過組織召開有關循證矯正專題講座、開設循證矯正宣傳專欄等活動,引導社區矯正工作者學習循證矯正理念,積極、穩步運用循證矯正模式。另外,在社區矯正實踐中,矯正對象處于被動及被監管的地位,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活動的主體,參與矯正活動積極性不大,以致矯正效果收益不佳。如何激發矯正對象的主觀能動性,為矯正對象提供一個相對公正的平臺則顯得十分迫切。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從思想上要提高矯正對象對循證矯正及其重要性的認識,讓其了解循證矯正開展的前提是矯正工作者與矯正對象雙方互信及相互尊重。通過切實保護矯正對象的正當權益,加深矯正對象對于矯正過程的理解和感觸,還需注意把握社區矯正的決策與執行過程,保證矯正目標順利實現。此外,社會公眾對于社區矯正的認可度也會影響矯正效果的實現。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宣傳作用,讓群眾認識到對未成年犯實施的社區矯正制度是教育、挽救、防止未成年犯再犯的一種有效手段,擴大社會影響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有針對性的矯正項目,實施個別化的矯正方案

社區矯正實踐應當遵循“區別對待”的原則,為未成年矯正對象設立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矯正項目,建立一個綜合性的數據庫。該數據庫主要用于存儲個案項目和矯正經驗,由3個部分組成:一是理論研究成果庫。該理論研究成果庫可以作為專業參考資料庫。通過建立的內網收集散見于論文及公共網絡等媒介中的研究成果,經過專業數據的合采后提交專家審閱核準,后期還需注意數據庫的運轉中的數據更新、維護;二是矯正研究專家庫。主要收錄相關專家的信息,如特長、單位聯系方式等。在循證矯正實踐中遇到某些特殊問題時,請教專家進行指導和論證,進而提出科學合理的措施建議;三是矯正對象個案庫。該個案庫主要是由矯正對象個案案例庫和個人臺賬庫二者構成。前者收錄的標準化的案例,有利于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尋找最佳證據和提煉有效措施,側重于證據服務。后者主要用于歸納存儲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的實踐信息,為檢驗案例及效果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側重于矯正活動的個別化管理。數據庫三大部分合理性布局后具有資料豐富、格式多樣的特點,方便信息查詢和統計審查。

(三)健全管理機制,充實專業的社區矯正人員

目前,我國司法所普遍存在超負荷運轉的現狀,有必要建立專門的未成年犯社區矯正機構,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的同時又可以優化社區矯正的效能。國外許多國家都設立有未成年犯社區矯正機構,如美國的社區矯正工作中心、英國的未成年人司法委員會等。因此,可以借鑒國外相關司法經驗,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未成年犯社區矯正機構。當然,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專業的矯正隊伍。未成年犯社區循證矯正工作專業隊伍應當由管理者、研究者、矯正工作者三方合作組成。管理者負責編制矯正手冊等文件指導矯正工作,從全局角度統籌安排專業綜合數據庫的維護,組織專家和工作者設計并實踐矯正制度、矯正個案等工作,最后根據最佳證據對個案實施綜合性效果評估。研究者大都具有豐富的矯正經驗或專業技能,負責組建、更新矯正數據庫,同時參與并解決矯正個案的方案實施中的問題,為循證矯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矯正工作者是矯正小組的核心成員,通過上崗培訓和定期考核選拔,能夠熟練的運用矯正原理和方法與矯正對象進行溝通。另外,考慮到社區矯正工作的現實需要,應積極吸納廣大具有法學、教育學等背景知識的大學生參與未成年犯循證矯正工作中,解決矯正工作人力資源不足、專業類別需求廣等問題。

(四)豐富監督管理手段,充分發揮社會力量

社區矯正是一種非監禁性的刑罰執行方式,法律賦予了社區矯正對象較大的人身自由的同時也作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和監督管理的措施。如國外就規定在觀互制度中的督導監督環節,未成年犯應當遵守的條件包括:被害人的賠償、社區服務事項、學校出席、參加禁毒計劃、不可與不良友伴來往、禁止攜帶武器、駕駛汽車、禁止吸毒、酗酒、在家服從父母、以及接受寄養家庭和團體之家之安置。④在未成年犯循證矯正實踐中應當從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有效的監管方式,積極有效的發揮家庭、學校、社區、志愿者力量,及時、全面的掌握矯正對象的情況,提升未成年犯的矯正效果。

注 釋:

①林仲書.北京市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情況.法治論叢,2007,(1):201-210.

②張傳偉.社區矯正京滬模式的比較分析與選擇.北京社會科學,2009,(1).

③但未麗.社區矯正:立論基礎與制度構建.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184-185.

④周震歐.青少年犯罪的社區處遇.社區發展季刊,1998,(28).

參考文獻:

〔1〕劉強.社區矯正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10.

〔2〕林小培.行刑社會化: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的實踐與思考[J].未成年人犯罪問題,2004,(3):55-59.

〔3〕賈宇.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研究[J].人民檢察,2012,(5):5-9.

〔4〕張蘇軍.在循證矯正方法及實踐與我國罪犯矯正研討班上的講話[J].犯罪與改造研究,2013,(1):2-7.

〔5〕周勇.循證矯正的理念、方法與價值[J].中國司法,2013,(7):67-71.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社區矯正
鹽城市社區矯正工作中社會組織培育和發展的對策思考
黑龍江省社區矯正工作調研報告
國外社區矯正制度代表性模式探析
檢察機關監督社區矯正的實踐、問題和對策
農村地區社區矯正工作研究
關于社區矯正檔案工作的幾點思考
罪犯社會適應性心理輔導之展望
基層社區矯正資源整合探索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