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操作誤區,優化英語教學

2017-01-05 10:04陳翠紅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優化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陳翠紅

摘 要:英語課程改革給小學英語帶來了諸多改變,教師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種多樣的活動讓英語課堂變得更生動、更有趣。然而在可喜的改變背后隱藏著很多不和諧的音符,如電子屏幕或粘貼的板子替代了原有的板書,多媒體或圖片等創設的教學情境脫離真實的生活……這些現象引起一線老師的困惑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操作誤區;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77-01

本文筆者將結合課堂教學案例談談對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三種失誤的思考,旨在進一步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失誤一: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體驗、探索的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機械教授模式,讓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和交流,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有些教師對教學的需求和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缺乏明確的認知,“為了合作而合作”。

【案例1】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首先通過Guessing game的游戲,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描述猜出物品,如flowers/ trees/ house/...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故事人物Goldilocks,并告訴學生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 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故事的預測,然后讓學生展開合作學習,讀故事并展開交流What happened? 在小組合作展開整體感知后,老師又分場景讓學生展開合作學習Whats in the forest/ house/ room? 完成任務單,在拓展應用環節老師又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進行故事的續編;反復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失去新鮮感,任務成了組內一兩個學生的任務。

【反思】案例中老師大量使用了合作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任務都適合合作學習。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必須依靠合作力量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展開有效的討論和交流,才能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

失誤二:課堂板書注重預設

板書以圖畫、關鍵詞、表格等多種形式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語言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也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有序展開。然而當前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用彩紙或板子事先將板書的內容寫好,課堂教學中只需貼一貼,板書色彩繽紛,看似精美,教學過程中往往充滿了各種意外的生成,使這些精美的板書和課堂教學的步調不一致,讓板書變得華而不實。

【案例2】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并在黑板的右側貼上句型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 by… 在省略號的下側,老師貼上了預先準備的交通工具metro/ bus/...然而在課堂交流中大多數學生乘電瓶車上學,對于這樣的意外老師只好迅速轉入語篇的閱讀環節,閱讀過程中則在左半側貼上問題How does Su Hai/ Yang Ling/...come to school? 在學生找出信息后,老師在每個人物下面貼上交通工具。

【反思】案例中老師的板書脫離了課堂教學過程,變成了“擺設”,失去了實效。在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即時板書的方式,首先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猜一猜What am I drawing? 并讓學生猜一猜How do I come to school?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并結合學生的回答老師隨手補充不同的交通工具;隨后老師畫出學校和Su Hai/ Yang Ling/Liu Tao/ Mike家的“地圖”,結合地圖讓學生展開閱讀活動,自然呈現far from/ near等重點語言知識,在讀后環節中老師則結合板書呈現的思維導圖展開復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失誤三:課堂情境缺乏真實性

情境是語言的必要元素,離開真實情境語言只能是一堆空洞的文字符號,然而在教學中很多老師為了追求“新、奇、趣”,創設的情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成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煙幕彈”,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3】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中利用卡通人物Dora創設了闖關的游戲,將單詞學習、閱讀過程設計成闖關的任務,但是導入環節中老師引出Dora這一人物后,學生的反應比較淡漠,老師又花了很長時間進行Dora的人物介紹,在學生熟悉人物進入學習活動后,老師的這些活動讓學生眼花繚亂,表面很熱鬧,實際在拓展環節能用語言的學生很少。

【反思】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只有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才能激發興趣和好奇,才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案例中老師創設的情境脫離了學生的真實生活,Dora這一人物是幼兒所熟悉的卡通人物,五年級的學生對Dora已經不感興趣,情境的創設反而阻礙了學生的語言學習。在教學中筆者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動物園游園會”的課堂情境,讓學生闖關獲取動物表演的門票,這樣的任務活動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良好。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老師要加強對課堂教學各環節的研究,走出英語課堂教學的各種“誤區”,洗凈英語課程的冗繁,回歸英語學習的本質,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和學生英語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荊玉球.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語言的課堂觀察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優化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革故鼎新優化數學教學
淺談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
小學語文的趣味化教學探析
優化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巧借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職會計教學研究
短劇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探討
新版譯林英語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小英語詞匯教學問題及解決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