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2017-01-06 19:31黃小璜陳勇將
職教論壇 2016年26期
關鍵詞:人才需求機械設計畢業生

黃小璜+陳勇將

摘 要:文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需求數量逐年遞增;相應技能證書被看好;研發、操作與維護崗位需求度較高;企業青睞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趯θ瞬判枨蟮姆治?,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應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貼近生產實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關注核心能力,考慮學生整體發展;準確定位目標,把握學生發展方向。

關鍵詞:3+4;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人才需求

作者簡介:黃小璜(1968-),男,江蘇常州人,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陳勇將(1982-),男,江蘇鹽城人,常州工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機電系統精密控制技術。

基金項目:2015年常州教育重點改革創新項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3+4中高職銜接模式”,主持人:黃小璜;2015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JSJG115),主持人:李俊生、潘雪濤。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6-0086-03

目前,我國機械制造業勞動隊伍中,高技術技能人才的比例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嚴重地制約了產業轉型升級和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傳統的學徒制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通過地方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正規學制系統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中職與本科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通過中職3年的文化基礎與專業技能學習,平時考試成績達到本科學校的要求,并通過第三年的轉段考核,就可以直接升入本科學校進行4年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成為未來的工作現場技術工程師和技師“雙師型”技術技能人才。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

(一)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狀況,主要包括人才結構現狀、人才需求的數量與質量、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對學校教學的意見與建議等。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設定為制造業企業一線工人、技術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含研發部、制造部、車間主任等)、技術負責人、人力資源負責人、營銷人員。本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共發出83份,收回72份;其中國有企業4家,占此次反饋問卷的5.9%,外資和合資企業25家,占此次反饋問卷的35.3%,民營企業43家,占此次反饋問卷的58.8%。

(三)調查結果

1.機制專業畢業生需求數量逐年遞增。企業近三年對機制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中,逐年遞增的有42家,占58.80%,基本持平的有30家,占41.20%,數據及其分布如表1。

2.機制專業畢業生相應技能證書被看好。對企業關于機制專業畢業生獲得數控操作技能證書的態度展開的調查數據如表2所示,其中企業對機制專業畢業生獲得數控操作技能證書看好和較看好占主流,無所謂和不看好僅占小部分,這可能是因為調查企業的崗位的不同,對待操作技能證書側重不同。

3.研發、操作與維護崗位需求度較高。企業對于機制專業畢業生最需要的崗位調查數據(其中包含多選)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企業對機制專業畢業生最需要的崗位是產品研發和設備的操作與維護,部分企業對產品銷售崗位占有一定比例,根據問卷反饋,少數企業對機制專業畢業生的技術儲備和工藝設計有需求。

4.企業青睞機制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在調查中,企業對機制專業畢業生能力要求調查數據(其中包含多選)如表4所示。從表4中可以看出,企業對機制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很重視,同時對學習、溝通、解決問題、計算機能力等也較為看重,創新、外語、職業道德、文化素質等也成為人才篩選的重要條件之一。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人才培養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對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步增加。傳統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持續學習能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而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較強,卻由于缺乏足夠的專業技能訓練,導致操作能力不足,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高級技術型人才的缺乏已經逐漸成為了制約我國企業技術進步、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的瓶頸[1]。因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必要的大膽嘗試,以期培養出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高實際操作能力,滿足社會發展的機制類高技術技能人才。

(一)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傳統的職業教育過于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形成,對專業基礎知識要求不高,往往停留在“必須、夠用”的程度。通過調查發現,企業比較看重學生的專業基礎與專業技術能力。相關行業專家也認為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扎實,理論分析能力要加強。通過對以往畢業生的調查也發現,專業理論知識對他們的工作影響較大,占43.01%,如表5所示。因此,“3+4”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在課程設置時,一定要注意保證機械制圖基礎、機械原理、工程力學、機械制造工藝裝備、先進制造技術、常見機械加工設備等專業基礎知識,讓學生具有較寬泛的專業基礎知識,以適應社會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

(二)貼近生產實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機械工程實踐性很強,如車床操作、數控機床操作與編程、車間現場工藝設計、產品質量檢驗等崗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實踐能力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一項核心技能,是培養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對以往畢業生的調查也發現他們更看重在校實踐能力的形成,具體如表6所示。因此,“3+4”在設計培養方案時應注意:一是設置長學時的課程,訓練學生具有扎實的識圖、繪圖能力。二是加大工程力學、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學時投入和學分占比,配合課程設計,訓練學生分析能力。三是中職階段應加大對各類實習和技能的考核,使學生獲得多維的感性認識、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四是本科階段要充分保證一整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培養學生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三)關注核心能力,考慮學生整體發展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可分為一般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般職業能力也稱為核心能力或軟能力,包括與人交流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外語應用能力等。有調查顯示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如責任心、敬業精神、工作主動性等,其次就是畢業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等核心能力[2]。如今,非專業能力在學生的整體、長遠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核心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善于與人合作,處理好與同事、領導的人際關系,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對技術進行創新,發揮自己的潛能優勢。在對企業進行調查時也發現,企業除了看重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其次就是解決問題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因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3+4”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時不僅要使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并具備在新環境中不斷學習、創新、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準確定位目標,把握學生發展方向

根據行業咨詢和調研,企業對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的技術能力要求主要體現在機械創新設計、機械設備操作與維護、數控機床編程、機械設備質量檢驗上。企業需要一大批不僅具有技術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系統集成能力,而且能夠懂工藝、會操作、能維護的高技術技能型生產一線技術人才。此外,企業對畢業生的非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3+4”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學生發展方向??梢园凑找詫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支撐,專業與課程相互銜接的思路,突出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其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基于“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滿足區域經濟建設需要與機械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主要培養掌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能夠在機械行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機械設備維修、數控加工編程、機械行業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賈靜.本科層次機電類技術人才需求狀況分析——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科技信息,2011(17):124.

[2]白雪寧.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分析[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54.

責任編輯 秦紅梅

猜你喜歡
人才需求機械設計畢業生
機械設計制造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機械設計基礎 機械制造技術
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在現代企業中的發展
數讀
AI需求集中于一線城市,七成從業者月薪過萬
“新一線城市”吸引畢業生
文秘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報告
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51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