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新自由主義與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場

2017-01-11 19:02何楊勇
高教探索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公民教育高等教育

何楊勇

摘要:新自由主義對公民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者認為,新自由主義異化了公民概念,導致了人們對公平和民主的絕望,異化了社會理想和目標,掩蓋了自由市場的陰暗面;新自由主義使高等學校公民使命的喪失,高校沒有了公民教育目標,公民教育課程和機制萎縮,教師缺乏公民教育的動力。我國高校的公民教育中,應該看到經濟利益和公民教育的相容性,警惕新自由主義對高等教育的侵蝕,堅守中國特色的公民教育的陣地。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高等教育;公民教育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紛紛把高等教育作為人力資源的重要發展戰略。新自由主義肆無忌憚地闖入了高等教育領域,引發了高等教育從目標到管理的一系列變革。我國許多學者對高等教育中的新自由主義進行了深刻分析和評判,但是新自由主義對公民教育的影響,至今較少有學者涉及。本文主要以新自由主義對公民教育的影響為切入口,分析新自由主義對當前高等學校的公民教育的價值和閾限所在。

一、新自由主義與公民教育

新自由主義其實并不新穎,根源于19世紀的自由理念,認為不受限制的市場機制在諸如健康護理、教育、住房、交通、文化生活和醫療服務等社會和公共產品中,比政府和公共機構的行政管理機制來得有效。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的重量級人物亞當·斯密指出,自利之心是勞動分工和經濟發展的基礎,自利比仁慈更能如愿以償。他說:“人幾乎總是需要他的同胞幫助,單憑人們的善意,他是無法得到這些幫助。如果他能訴諸他們的自利心,向他們表明,他要求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對他們有好處的,那他就更有可能如愿以償?!盵1]所謂新,主要是指其出現在特定歷史時期,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于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發展是在20世紀中后期,政府控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空前膨脹,福利政府產生危機;二是也就在此歷史時期,出現了信息革命,知識經濟和全球化;三是亞當·斯密所代表的傳統自由主義者,只把自由競爭市場機制的有效性限制在經濟領域,并不認為公共領域也適合自由競爭,而新自由主義則將市場機制推廣到包括公共領域的社會每一個角落。

公民是指某個團體的成員,享有團體成員的義務,承擔團體成員的責任。有學者認為,公民分別有法律上的、政治上的和身份上的三個方面內涵。法律上,公民享有內部的、政治的和社會的權利,作為“法律人”,公民的自由受法律的保護;政治上的公民,指能夠參與團體的政治事務;身份上的公民主要是指作為某一團體的成員,有著顯著的身份特征。[2]公民教育指的是對團體成員享有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的相關教育。然而,新自由主義思潮導致了對公民義務和責任以及高等教育性質和功能理解的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在新自由主義批判者看來,是存在嚴重問題的。

二、對新自由主義公民教育的批判

(一)公民概念的嚴重異化

批判者們認為,新自由主義異化了公民概念。新自由主義推崇經濟利益至上的市場邏輯,許多關涉社會福利和民主根基的公共領域因為無法帶來即時可見的經濟利益,因而被認為是不夠清晰的,或者效率不高的,需要加以改革和取締。公民教育所包含的公民權利、社會責任、公平、民主和自由等等與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利潤、市場、商品化、問責等格格不入。新自由主義“不僅鞏固了少數人手中的經濟權力,還嚴重削弱了工會的權力,割斷了生產和收益的關系,讓社會的需要俯首聽命于經濟市場,把公共服務看成是貪圖享樂的奢侈?!靶U撕裂了社會融合,企業的組織力量和商業價值觀決定和弱化了對于社會民主非常重要的公共領域和價值體系。諸如權利、權利資格(entitlement)、社會救助、社區、社會責任、最低生活保障金、最低工資、工作保障(job-security)、平等和公正等與民主自由相關的詞匯變得莫名其妙地過時,被彩票中獎(運氣)的誘惑、風險資本主義、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所取代”[3]?!叭找鎵汛蟮娜蚴袌龉拇蹈偁?,通過經濟手段,鼓吹拼命主義和消費主義。道德主義和價值被同化為經濟價值,對經濟和消費之外的政治和社會事件無動于衷。那些模糊的個人或者集體需要,通常被當成是偏離經濟的,病態的,需要加以改革?!盵4]這樣導致了對公民教育三大不良后果。

一是對民主和社會公平的絕望。批判者們認為,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利益通吃一切的市場邏輯中,弱肉強食變成了人們基本的生存狀態。弱小的政府既不能為資源缺乏資源的年輕人、貧窮的家庭,邊緣性群體提供足夠的經濟和社會安全保障,也沒有任何要照顧和培植公民素質的意愿和責任。這使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對社會公平的期許和對民主的理想被撕裂和粉碎,因此人們感到絕望和憤世嫉俗?!爱斍暗拿绹艘呀泴φ?,公共服務,民主團體、公共的高等教育和其他非政府的社會力量不抱希望?!伦杂芍髁x思潮的泛濫束縛了公眾對未來的理想,認為社會和政治不可能轉型,批判教育,民主信念,對社會組織的理解,公共民主生活和高等教育都變得沒有什么意義和目的?!盵5]盡管人們對新自由主義的不良后果有所洞見,但是在強大的市場勢力面前,看不到抗爭的希望?!埃ㄐ伦杂芍髁x)剝奪了政治選擇的可能性和社會的基礎,幾乎很少有自由和機會把個人的焦慮轉換成為公眾的關注,個人的不滿很少能形成集體的抗爭?!盵6]

二是異化了社會發展的理想和目標。新自由主義宣揚市場萬能,主張減少公共費用,取消對批判教育、人文教育和公共服務等非商品化的公共領域的投入。在新自由主義者看來,以經濟市場為主體的資本主義,才是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關鍵所在。吉魯分析說,新自由主義的理想主義者無情地強調放松政府限制和私有化,對民主和社會關系進行全面攻擊——特別是對公共領域及其相關的價值。諸如像健康衛生、兒童保育、公共資源、教育和交通等公共服務部門都需要轉換成為市場規則來辦事。父母與子女、醫生與患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轉換成為供給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為了私人利益,放棄公共利益,認為能為公司和私人機構帶來利益才是有效的投資。[7]盡管市場規則也會有一些弊端和不妥之處,但是新自由主義堅持認為市場競爭仍然是唯一有效的選擇和出路。吉魯指出新自由主義要人們相信,美好的生活取決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購買什么樣的產品。要是有人不相信貪婪的資本主義不是通向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就被認為是不符現實的奇談怪論,需要加以拋棄。在市場的驅動下,企業文化變成了美好生活和個人實現成功的典范。[8]“公民完全是私人事務,公民的生活理想就是純粹為了物質和思想上的占有,參與競爭、實現自利的個體。社會事務完全成了經濟事務和個人事務,企業文化的一個重大功能就是通過消解或把沖動吸引到市場邏輯之中,消除民主的沖動和有關公民社會的實踐?!盵9]

三是掩蓋了自由市場的陰暗面。馬克思早已對資本主義初期,因為瘋狂追逐利潤,無視個體基本生存和發展的黑奴貿易,殘殺土著的殖民主義和“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進行過無情的揭露和鞭笞,認為在“市場平等交易”掩蓋下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10]。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傳統,認為不受控制的市場競爭,是非常危險的。吉魯指出:“歷史已經清晰地表明不受控制的企業力量有多么危險。野蠻的奴隸制度,對童工赤裸裸的剝削,批準礦場和血汗工廠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對環境的巨大破壞,都是在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市場競爭原則下產生的。特別是社會上沒有足夠強大的反對力量來對這些權限進行監督。企業的文化的力量力會離開本領域的自我約束,侵入那些非商品化的,作為民主文化核心的價值領域?!盵11]而事實上,被全球金融危機證明失敗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陷入困境?!白鳛橐环N經濟發展模式,新自由主義已經徹底失敗。這首先被2001年的阿根廷經濟危機所證實,這場金融危機和經濟崩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達到頂峰,使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一蹶不振。奇怪的是,被那些著名的新自由主義專家所詆毀的資本主義政府,此時又被請來當救兵,希冀這些管制政府能夠拯救一個解除了政府管制的資本主義制度,避免其走向滅亡?!盵12]

(二)高等學校公民教育使命的侵蝕

一是對公民教育目標的喪失。在新自由主義批判者看來,高等教育企業化導致了高校公民教育目標的喪失。吉魯指出,企業化的學校管理不會分析知識下面的權力博弈,不會守衛公民教育,而會助長職業培訓,不會引導學生去實現追求自由和社會團結,形成新的公民素質和公共民主理念。在企業管理模式下,知識變成了資本,是一種經濟投資,和自我認識、社會責任、增強個人追求自由、正義和民主運作的能力幾乎沒有關系。知識被剝離了政治和倫理的內涵,學校沒有辦法教育學生去反抗性別、階級、種族和年齡歧視。學校沒有了教學生去批判性教育的氛圍,也不會去批判性思考知識的來源、文化、權力和歷史。教學作為道德和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預定了其將會為什么樣的社會生活、什么樣的將來服務。[13]批判者們認為,新自由主義已經在當前社會有很大的勢力,對正義、自由和平等公共生活構成威脅,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高等教育作為培養民主和公民素質的重要陣地。托里斯指出:“高等教育必須維護好公共產品的屬性,即更好地培養民主社會的公民。高等教育機構是公民社會爭論的重要場所。公民社會不是狹隘的商品社會,而是民主社會。其核心在于不能把教育與培訓混同,所有的教育者要抵制商品化的價值觀念來塑造高等教育的目標和使命?!盵14]吉魯指出,假如想讓民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教育原則,挑戰企業權力的入侵非常必要。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社會成員,應該創造出能夠開展公民間對話的組織,讓大家能夠換一種思路來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意義。要在公民社會中發展和建設抵御企業勢力的機構和機制。要為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其他社會成員理性抗拒提供一個港灣,推進集體發展的公共文化,為公民權益打敗消費者權益作斗爭。[15]

二是公民教育課程和機制的喪失。在新自由主義消費觀念的支配下,與公民教育關系密切的人文社會學科正被逐漸邊緣化,乃至消失。學術和學科通過市場交換中的價值來獲得自身的地位,那些可以幫助自己“賣個好價錢”,獲得好前途的專業和課程,學生趨之若鶩。[16]“高等教育市場化會導致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許多重要的研究和學科消失。只有那些能夠市場化和創收的課程才能存活下來。印度早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對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和時尚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對于自然物理科學、人類科學和語言學科的需求日益下降。人們不得不為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生存而斗爭?!盵17]“在英國,一些對于傳承公共文化至關重要的學科,諸如歷史、音樂、哲學已經日漸式微,越來越多的人對此表示擔憂。萊克(R.Reich)這位曾影響了克林頓和布萊爾政府的重要顧問最近公開告誡英國政府,不要效法美國對高等教育進行過度的市場化。他指出,美國高校正處在喪失其公共使命的危險中,它們與企業聯系過于密切,專注于那些容易產生經濟效益的研究和課程,而對那些長遠來看有益于發展創新的研究和學科,往往不進行投資和支持。這樣的做法可能導致戰略領域的項目匱乏和畢業生短缺,從而影響文化和社會的廣泛發展,實際上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領域的發展。[18]同時,把教育看成是商品買賣的觀念,會削弱學生對公民道德倫理的理解。批判者們認為,一旦學生根據有用性和享受教育服務的觀點來理解高等教育,會把高等教育看成是獲得優質職業的途徑,學生會覺得公民道德倫理教育沒有必要,更不會把大學生活當成理解自己、他人、社會,并進行互動的寶貴財富?!皩W生更不愿意去追究知識和倫理之間的聯系,更不認為教育有獨立的價值,也不會思考學校教育對于外面世界的道德意義和價值?!盵19]拉亞妮·奈杜和喬安娜·威廉斯分析說,把高等教育看成是市場平等交易的關系,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履行某種“合約”的行為,會使學生“將自己視為被動的消費者,放棄自己對學習的責任”,“完全消除了學生在大學經歷中的社會、情感和智力風險”[20],這對于學生的智力和個人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盡管在被動的教育消費過程中,學生也有主動選擇的機會和行為,“但無論這樣的選擇如何精致,技能如何高超,都局限于經濟領域,很少會把倫理道德和社會道義上的對錯考慮在內”[21]。

三是教師缺乏公民教育的動力。首先,新自由主義推行利潤至上的企業化管理,消解了教師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身份,致使教師批判空間和公共事務教學研究空間的喪失?!昂敛黄婀?,學生被看成是客戶和消費者,教師的學術能力不受看重,看重的是他是否有能力從基金會、公司和其他社會資源中獲得經費。教師們不要專注于有關公共事務的批判性的教學和研究,而要專注大公司的經費與項目。教師們不再是有檔次的教學人員和研究者,而是具體執行操作命令的合同工?!盵22]喬奈指出,嚴格而量化的企業化管理模式,使教師們不得不蜷縮在教室里,根本不愿參與社會政治活動,他們怕丟掉工作,被取消終身資格,或者工資被凍結。[23]新自由主義還排斥對企業文化的反思,“特別是將企業文化應用與公共領域,培養公民素質之時。高等教育應該是社會學術批判的同義詞,社會責任、啟發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自由和民主,但是在高校企業化的進程中,這些毫無涉及”[24]。其次,批判者認為,高等教育中的新自由主義剝離了教師公民教育的責任。為了實現人力資源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通過限制全職教師的數量來降低成本,雇傭更多的臨時教師,提升班級的規模,降低學習成本。鼓勵研究機構吸收外來資金,提高商業活動的地位,降低學生教學的資源。這樣的政策規定,導致了教師對學生教學的重視程度的下降?!案嗟厥褂门R時工和協議員工這樣的人,因為可以付更少的工資、給予更少的福利、更少的權益,因此不大有可能組織起來?!盵25]“在課堂內外,兼職教師、非終身制的全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明顯減少。而且外聘臨時教師對學生發展的努力更少?!盵26]教授工作的臨時化不僅使教學工作去道德化,剝奪了教師們長期穩定的工作可能,而且給兼職和全職教師增加了許多非技能型的工作,同時把學術權力從教師階層轉移到管理階層。[27]再次,批判者認為,把教師看成是零售店的服務員是不恰當的。教師的職責不是推銷產品或者取悅顧客。在公民教學中,教師要挑戰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新的思想方法,讓學生不安逸于想當然之中。教學的成功不是“顧客滿意”,而是增加領悟。與取悅顧客的商品銷售相反,教學是一個艱難的,沒有固定模式的過程。[28]劉易斯分析過大學制度與教師疏離學生品行教育的關系,他說,因為教師少有時間與學生接觸,對學生的品德與行為缺乏基本的了解,缺少學生品格教育的能力和經驗,很難對學生的品行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判和教育。所以,在大學教師的選拔和評聘等制度中,根本不鼓勵教授去承擔學生品行教育的責任?!斑^去,學生在生活中稍遇坎坷,導師的做法往往是鼓勵學生要堅韌不拔,勇敢堅定;而現在導師動輒建議學生進行心理治療,或者建議學生尋求免責和延長完成特定任務的期限,等等?!盵28]這樣,就把教師放棄公民教育的責任制度化了。

三、討論

一是經濟利益與公民教育并非不相容。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者認為自由教育和具體應用是不相融合的。在批評者看來,公民教育的內容是與公共領域和公共利益有關,與公民的個人經濟事務無關。而且,公共領域和公共利益一旦采用市場化機制,就必然和公民教育的目標相忤逆。事實上,這是對歷史和社會現實的誤解。首先,即使是與公民教育關系密切的人文學科,最早卻是來源于滿足佛羅倫薩精英的政治和經濟需求?!澳切┙y治者、銀行家和富裕的商人,需要公民成為好的演說家和作家,這也就導致了人文課程的產生。人文學科產生于都市,主要誕生于14到15世紀的歐洲,廣泛應用于市政和商業領域?!盵29]其次,大學校園里的學生和教師不可能沒有經濟訴求,做一名完全純粹的學者。即使是中世紀大學的開設,也是源于培養牧師、醫生和律師的需要。當前的高等教育中,教師要以此謀生,學生需要養活自己。因此把學生和學者想象成為衣食無憂,一心關注公共利益并付諸于實踐的圣人,是不現實的。再次,在具體課程教育中,公民教育與應用是可以并存的。吉魯譴責寫作技術課程越來越多,但是英語教學難道不能將實踐經驗和交流納入他們的課程?而且,把少量的寫作技術納入英語課程中,難道會傷害學生選修的積極性?即使是公民教育也應該對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化原則進行批判,學生若是不了解這些原則,對其不良后果沒有深刻的理解,批判不就成為空洞的口號了嗎?

二是警惕教育商品化對公民教育的侵蝕。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簡單把高等教育商品化,對公民教育存在一定的威脅。就像阿爾特阿赫(Altach)觀察的那樣:“如果高等教育完全按照WTO的準則要求,學術將發生重大轉變。大學服務于公共利益的功能將會弱化,大學將成為國際法律和規章所規定范圍的市場競爭的重要目標。這樣,通過大學來實現民族的發展,提升國內公民的素質,就不可能實現?!盵30]“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高等教育的商業化威脅到基本的人權,就像WTO和商業服務協議(GATS)是和聯合國的有關人權約定是有沖突的?!盵31]1948年的《聯合國人權宣言》就宣稱:“人人都享有教育權利……高等教育必須根據成績對一切人開放?!薄堵摵蠂P于經濟、社會和文化公約》第13條,進一步申述:“高等教育應根據成績,以一切適當方法,對一切人平等開放,特別要逐漸做到免費”。把高等教育作為商品進行買賣和交易,顯然有違“根據成績對一切人開放”的原則,與“逐漸做到免費”越來越遠。其次,我們要關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理念和措施對公民教育的影響。例如在當前的高職教育大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需求導向”、“校企文化融合”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對公民教育帶來的影響。在大力推行“產學研合作”、“績效考核”、“全面質量管理”的時候,是否考慮到這些措施是否適用于公民教育。有人也學會說,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對高校進行企業化管理,確實對公民教育也有幫助,因為這樣培養了個人處理經濟事務的素質和能力,而且“公民的企業精神和商業倫理,被認為是應對權力濫用的防護傘”[32]。然而,個人經濟事務畢竟不是公民生活的全部,企業精神和商業倫理畢竟和公民道德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精神一般要求承擔經濟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只針對特別的群體,如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員工、消費者和供應商。而公民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針對的是整個社會、國家和全體人類的。

三是堅守高校公民教育陣地。大衛·科伯在《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底線》一書,生動地描繪了那些利用消費者心理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大學屢屢得勝,而那些堅守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的傳統大學和課程卻步履維艱的現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沒有代表社會公共利益力量的介入,單單憑借個別教育批判者對市場化弊端的揭露,在市場化原則統治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很難捍衛公民教育。同時,在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者之間,除了從不同方面對高等教育商品化和市場化進行批判外,彼此關注的重心有著很大差別,有的甚至相互對立的。比如,吉魯把公共領域與個人私人領域完全對立,把教育和培訓對立的觀點,未必能得到其他批判者的贊同。阿普爾就明確提出,拒絕批判主義的標簽。這也導致了大家對新自由主義對公民教育的侵蝕有目共睹,但無法找出協調、統一的方式和措施來應對和抗衡。相對來說,我國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重要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的指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中公民教育被新自由主義侵蝕,也避免了公民教育內部永無休止的紛爭。但是,在當前的公民教育中,有的高校說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性,把學生專業技能競賽獲獎和專業實踐的學分來抵換思想政治理論課學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高,相關研究還非常薄弱;在強調就業為導向的背景下,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某些方面正被弱化和邊緣化。這是我們需要注意并加以改進的。

參考文獻:

[1][英]亞當·斯密.國富論[M].唐日松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3.

[2][4][19][21][25]Tatjana Tak,eva Chorney.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Threat to the Values of Ethical Citizenship[EB/OL].journals.ufv.ca/rr/ RR21/article-PDFs/chorney.pdf,2015-12-12.

[3][5][6][8][9][11][13][15]16][22][23][24][27]Henry A.Giroux.Selling Out Higher Education[J].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2003(1):179-183,186,190,188,193.

[7]Henry A.Giroux.Public Pedagogy and the Politics of Neo-liberalism:Making the Political More Pedagogical[J].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2004,2(3):495-496.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0.

[12][14][美]卡洛斯·阿爾伯托·托里斯.新自由主義常識與全球化大學:高等教育中的知識商品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12(1):13.

[17][31][32]Jandhyala B.G.Tilak.Higher Education: A Public Good or a Commodity for Trade?[J].Prospects,2008,38(2):459-460.

[18][英]拉亞妮·奈杜,喬安娜·威廉斯.學生合約與學生消費者:學習的市場化與高等教育公共產品性質的侵蝕[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12(1):44-46.

[26][29]Camille B.Kandiko.Neoliberalism in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and Sciences,2010,3(14):158.

[28]Harry R.Lewis,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M].New York:PublicAffairs,2006:97.

[30]Eric Davis.Citizenship,Higher Education,and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EB/OL].journals ucfv.ca/rr/RR21/article-PDFs/davis.pdf,2015-12-25.

(責任編輯 鐘嘉儀)

猜你喜歡
新自由主義公民教育高等教育
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文化信仰的影響分析
新自由主義對我國大學生思想的不良影響及對策分析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從專業憲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識教育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