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現狀評價及對策研究

2017-01-13 20:57孫承志王曉丹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4期
關鍵詞:德爾菲法績效評價

孫承志+王曉丹

摘要:目前,關于農業補貼改革績效的評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僅在研究方法上缺少對綜合效益的評價,而且缺乏對某一地區具體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策。以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為研究對象,以效益評價相關原則為基礎,通過查閱大量文獻、進行實地調查及向相關專家咨詢,結合沈陽市近幾年農業補貼政策改革的特點,從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三方面選取了9個指標對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績效進行評價分析,構建了一套量化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德爾菲法對各個指標賦予權重,并運用模糊分析法從定量的角度分析該政策綜合效益,最終得出客觀、真實的績效評價結果。

關鍵詞:農業補貼改革;績效評價;德爾菲法;模糊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66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改善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程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保障人民糧食安全,是我國政府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農業補貼不僅可以推動農民增收,還能促進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式,都是農業補貼改革中應當注意的首要問題,如何評價農業補貼改革的績效又成為了制約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發展的關鍵。本文在學習和總結以往學者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建立一套針對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績效評價體系,為政府明確農業補貼改革重點提供科學依據。

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指標的構建原則遵從針對性、可驗證性、時效性和實用型。指標體系的構建依據農業補貼改革的目標,以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保障農產品的供應和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具體建立的指標體系如下幾點。

1.1經濟效益指標

經濟效益是指農業補貼對于農民收入、糧食產量等的投入效益,是評價農業補貼改革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在評價農業補貼經濟效益時,具體指標及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單位面積耕地平均年產值增加率(C1)=(農業補貼改革后單位面積耕地平均年產值一農業補貼改革前單位面積耕地平均年產值)/農業補貼改革前單位面積耕地平均年產值×100%

糧食總產量增加率(C2)=(農業補貼改革后糧食總產量—農業補貼改革前糧食總產量)/農業補貼改革前糧食總產量×100%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率(C3)=(農業補貼改革后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補貼改革前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補貼改革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00%

1.2社會效益指標

社會效益是指農業補貼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在評價農業補貼社會效益時,具體指標及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農田水利建設增加率(C4)=(農業補貼改革后的農田水利建設面積一農業補貼改革前的農田水利建設面積)/農業補貼改革前的農田水利建設面積×100%

農業機械化程度(C5)=(農業補貼改革后農機購置數量一農業補貼改革前農機購置數量)/農業補貼改革前農機購置數量×100%

播種面積增加率(C6)=(農業補貼改革后播種面積所有量—農業補貼改革前播種面積所有量)/農業補貼改革前播種面積所有量×100%

1.3生態效益指標

生態效益是衡量農業補貼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的指標,體現了農業補貼強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在評價農業補貼生態效益時,具體指標及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綠色植被覆蓋率增加率(C7)=(農業補貼改革后綠色植被覆蓋率一農業補貼改革前綠色植物覆蓋率)/農業補貼改革前綠色植物覆蓋率×100%(不含林地)

土地平整度(C8)=土地平整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林地覆蓋率增加率(C9)=(農業補貼改革后林地覆蓋率一農業補貼改革前林地覆蓋率)/農業補貼改革前林地覆蓋率×100%

2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對農業補貼改革績效分析和評價的過程中,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尤其重要,本文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采用的是德爾菲法,依據選擇專家的經驗,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咨詢農業補貼的專家,對建立的農業補貼績效評價指標進行賦權,通過計算得出各指標之間的權重關系,為最終的績效評價結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具體方法如下:

(1)向農業補貼方面的專家發放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農業補貼的基本情況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表,請其獨立給出各指標的權重。調查問卷20份,均全部收回且有效。

(2)根據收回的問卷進行數據整理,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

(3)將計算結果及其它相關資料反饋給專家,請其再次進行權重賦值,使結果更加準確。

(4)重復上述步驟(3),進行3輪專家打分,使得各個專家的意見趨于一致,最終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經過三輪專家打分,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由于農業補貼改革績效無法得出較為直觀的量化結果,因此,本文選擇德爾菲法和模糊分析法將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具體方法為:向二十位專家提供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數值的變化范圍,請其為評價經過進行模糊定級,經過三輪征詢,專家意見逐漸趨于一致,最終得出結果如表2所示。

益B1單位面積耕地平均年產值增加率(C1)4.36%4.29糧食總產量增加率(C2)3.43%6.43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率(C3)12.33%13.035合計23.76經濟效

益B2農田水利建設增加率(C4)34.76%3.36農業機械化程度(C5)67.73%6.03播種面積增加率(C6)2.41%5.214合計14.604經濟效

益B3綠色植被覆蓋率增加率(C7)10%5.04土地平整度(C8)15%0.935林地覆蓋率增加率(C9)30%6.84合計12.82總計51.184即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的綜合績效得分為51.184分,對應等級為“中”。

5結果分析及對策

根據上述構建的指標體系,經過績效評價計算,最終得出沈陽市農業補貼改革的綜合績效得分為51.184分,對應等級為“中”,由此可見該項政策取得的綜合效益不是特別明顯,并沒有達到預期成效。尤其在社會效益方面,通過農業補貼改革,農業機械化程度有較大的提高。但經濟效益和生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個別指標結果并不理想,拉低綜合效益主要有:“糧食總產量增加率”和“土地平整度”這兩個指標,因此,在今后的農業補貼改革過程中應將提高這兩項指標作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補貼改革仍存在挑戰。

5.1改革補貼管理,保護農業生產和經營者利益

第一,立章建制,使我國農業補法律化。只有農民所享受的保障成為了一種法定權利,而不是國家、政府和社會的福利或慈善,農民才可以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獲得相應的救濟。第二,建立并完善農業補貼綜合管理體制,進行農業部門職能劃分。第三,設立農產品專業協會,保護農民的補貼利益。第四,實施農戶直接補貼上墻制度。

5.2改進補貼方式,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率和效益

第一,積極探索新型補貼方式,適應時代發展。第二,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建立長久有效的農業投入激勵機制。第三,同時應用保護價政策和農民直接收入補貼。

5.3優化補貼結構,發揮補貼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

第一,加大“綠箱政策”中農業保險比例。第二,加大“綠箱政策”中的生態農業補貼力度。第三,將補貼重心轉移到對農村人才的培訓。

5.4運用黃箱和綠箱補貼,增強政策實施的整體成效

第一,有效利用黃箱補貼,發揮政策的整體效能。第二,拓寬綠箱補貼內容,完善綠箱補貼結構。第三,加快農業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實行農業補貼法制化。參考文獻

[1]李維林.轉軌期中國農業補貼及其效應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2]馬愛慧,張安錄.農業補貼政策效果評價與優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3337.

[3]曹帥,林海,曹慧.中國農業補貼政策變動趨勢及其影響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12,(04):5563.

[4]趙夢涵,李維林,李森.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的思路與對策——以山東省為例[J].東岳論叢,2010(2):134.

作者簡介:徐鵬程(1990-),男,湖北黃岡人,廣西大學商學院財政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與公共資源管理。

猜你喜歡
德爾菲法績效評價
青州市東夏鎮富貴園項目風險識別研究
翻轉課堂下學習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
績效評價及其政策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