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晚明科普書籍插圖的藝術特點

2017-01-13 06:50張嫄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6年12期
關鍵詞:插圖科普

張嫄

摘 要: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十分注重積累勞動經驗,并記錄和總結勞動技術。歷朝均有科普書籍引導當時科學技術發展,書籍插圖可以輔助大眾理解文本內容。晚明時期,社會閱圖風尚興盛,科普書籍插圖在繪制技法、刻印工藝、排版形式等方面出現了新的藝術特點。

關鍵詞:插圖;科普;歷史古籍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G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2-0072-03

Late Ming Dynasty Popular Science Books Illustr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ZHANG Yuan( School of Art & Design,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

Abstract :Our ancient ancestors pays attention to accumulate work experience, record and summarize the labor technology. Every dynasty who lived all have popular science book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technology, book illustration will help the public people understand the text content. Thriving period of late Ming dynasty, the social reading figure fashion, popular science books illustration in rendering techniques, engraving technology, layout forms, these factors became a new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llustration; popular science; ancient histor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晚明科普書籍市場概況

書籍插圖作為書籍市場中可以滿足讀者需要的精神產品,一方面可以對書籍文本內容進行說明闡釋,另一方面則可以有效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最終實現書籍銷售量提升的商業效益。晚明時期流行閱讀帶有插圖的書籍。書坊主們為了促進書籍的銷售量,以求利益最大化,必然會對讀者的購買需求作出更為實際的判斷。古代封建社會以“士、農、工、商、四人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①”來劃分社會階層,因此在當時市井文化興盛的情況下,接受教育程度不高、閱讀量較少的農業手工業者對科普書籍的迫切需求,使得書坊主們以他們為書籍購買對象來考慮科普書籍制作。

換言之,也正是農業手工業者等讀者群體在閱讀科普書籍文本時,更需要書籍插圖來輔助理解。因此書坊主們會不厭其煩地刻制印刷大量帶有書籍插圖的科普書籍進行銷售。然而隨著書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立,書籍市場的競爭逐漸激烈起來。為了保持書坊的科普書籍銷售量,書坊主們在科普書籍內容上做出多種多樣的改變,或請名震一時的文人墨客前來題字撰寫文本,或請丹青畫手以精湛的筆墨畫技爭得噱頭,或改進書坊版刻與印刷技術等形式,幫助讀者提高閱讀興趣。形式多樣的畫面構圖與富有趣味的民間藝術特點,使得科普書籍內容變得豐富起來,從而使得圖文閱讀成為晚明科普書籍出版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二、晚明科普書籍插圖的藝術特點

(一)白描繪圖承襲國畫技法

由于科普書籍屬于應用類書籍,其本身對于書籍插圖的要求主要在于圖解闡釋職能,而非富有藝術表現力,因此絕大部分科普書籍插圖的表現方式主要是國畫技法中的線描。在傳統國畫藝術中,線條的運用已臻至爐火純青的境界。對線條進行品鑒的習慣,可能延續到科普書籍插圖的畫面表現中。此時的線,既擔任著描述空間感與體積感的角色,又負責描繪生產勞動場景和勞動人員身形動態。而當時已經發展成熟的“多色套印技術②”并沒有頻繁出現在科普書籍插圖中,因而,線條可以說是科普書籍插圖領域里幾乎唯一的藝術表現手法。

既從國畫技法中脫胎而來,必然帶有相應的表現手法。以明萬歷年間刊印,由楊爾曾撰集的地理志科普書籍《海內奇觀》為例。此書以記錄山川風景為主,將山名標注峰頂上,以便讀者查閱,旨在出行導游。書中對于不同山脈的走向、群山峻嶺間郁郁蔥蔥的樹木、山腰間若隱若現的泉溪亭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細致描摹。同一本書中,不同的山水用線皆有相異。諸如江西五老峰(圖1),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曾以“五老峰橫隱蒼空”描繪其嶙峋秀麗。插圖中用線疏朗,彎繞盤環互不相疊,勻線輕盈勾畫出累累山峰攢聚之勢;期間各峰林立,蜿蜒小徑連綿其間,兼有寺廟若隱若現。遠處山脈以孤線勾勒形狀以分視線遠近,由此繪出盤峰泉涌、蒼山曲徑的景象。在介紹河南嵩山時(圖2),因其“嵩高惟岳,峻極于天③”的風貌,插圖中用濃墨粗線強調其山聳峰峻,以綴綴點墨飾于山間表現其蒼翠巖壁;后用具有秩序感的排線虛畫山脈中叢生的樹木,藏于峰巒中的涼亭屏障皆盡省略。甚至為彰顯嵩山嵩岳之巔,在山脈間以寥寥曲線勾出山下渺茫漂浮的裊裊云煙;并于山腳點綴蚊蟻大小的人物形象,從而使讀者明確地感受到山峰險峻,對嵩岳心生敬仰之感。從此書插圖中線條的運用可以感知,科普書籍插圖景物描繪上承載了國畫繪畫領域的藝術表現技法。

晚明文人熱衷描繪市井日常生活,對人物活動場景的空間表達有著更為精致簡略的形式,因此科普書籍插圖中對此類場景布局、工具器物以及自然背景的刻畫都借鑒了當時繪畫中許多表現技法與形式美感。在明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其崇禎年間刊印版中,可見線條在科普書籍插圖人物描繪方面的作用。此書“北耕兼種圖(圖3)”為了給讀者詳盡的實踐指導,必須明確畫出農民耕種播種的動態,以及耕種播種使用的牲畜和工具。插圖以單線概括多云垂柳的時節,又在畫面下方繪以茵茵禾田區別近遠,再將大面積空白介于人物動態和前景間表達虛實空間感。人物的表情達意,動作嫻熟;牲畜活靈活現,體態結實。對人物衣衫與器具的描摹,用線凝練兼具質樸感。如果將明萬歷年間刊印,汪廷訥撰集,專錄歷史故事書籍《人鏡陽秋》的配圖(圖4)與此相比,能夠明顯看出人物風貌、衣衫動態、器物空間方面刻畫技法的相似之處。人物微妙表情的捕捉,衣飾簡略流暢的表達,純粹以線分割空間的形式感,充分說明:晚明時期科普書籍插圖的白描制圖承襲國畫技法,并將其與實際生產需求相適應,達到了明晰實用的指導作用。

(二)細膩精湛的刻印技術

單純有妙筆白描制圖并不足以支撐起書籍插圖制作的半壁江山。書坊主們除了要在邀請畫師方面煞費苦心,也需要尋找、甚至自己培養一批刻版印刷技藝精湛的工匠,才能將之前白描繪制的畫稿摹刻出來。晚明刻版技術已經“能夠看出對主體物的描繪出現了近大遠小、黑白相間、疊層遮擋的效果……用平刀先大刀闊斧地將山和樹的輪廓鏟出來,再在留出來的主體物上簡練地陰刻出山脊和樹干?!盵1]因此,明代書籍插圖的創作后面是位于社會底層刻工們的辛苦勞作。他們的刻版技術是否嫻熟;對書籍插圖畫面的審美是否順應畫師的本意;由于畫稿需要反貼刻制,刻工如果不了解書籍文本內容很容易出現雕刻錯誤等多種因素都可能直接影響書籍插圖最后的呈現效果。書籍插圖是對書籍文本內容的體現,刻工的刻版技術則是對書籍插圖的體現。從技術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書籍插圖的刻版過程實際上是刻工以刀代替筆二次作畫的過程。在科普書籍插圖刻版過程中,幾乎以線條來表現所有人物場景、器物機械、牲畜符號等畫面元素。因而,刻工需要用刀順著筆墨勾勒的線條墨點一一臨摹塑造,才能達到完全復制圖像的技術要求,這樣一來更注重刻工經驗的累積和技巧的運用。

對于畫師來講,為書籍文本繪制插圖是直接接觸紙筆的過程;而對于刻工來講,刻版工藝實際上是間接作畫的過程??贪孢M行中,“刻工需要以挑、刻、鏟、刮等運刀技術來模擬畫稿中線條所具有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速度感、力量感,尤其是長線條和曲線的鐫刻,既要連貫、又要清晰……單刀平刻、流云刀、斜刀、旋刀、卷刀、尖刀、轉刀、跪刀、逆刀等等,用來表現原畫稿中墨色層次、點按、皴擦等筆墨細節?!盵2]以明代記錄風景名山的地理志科普書籍《名山圖》為例(圖5)刻工將原畫稿中雁蕩山山體階梯狀的巖峰疊層用縱橫交錯的刀法表現其頓挫,期間細密有致地雕刻出濃墨山林與精致廟宇;在表現云山時則使用流暢連貫的輕快刀法,將云山遠眺的幾絲云與近景涓涓細流以線條疏密的形式區分開來;對于山巒中的枯樹與近景的蒼松則重點刻畫出皴擦點墨的筆法。

刻版之后需要進行印刷。明代的書籍插圖印刷技術,以德國鄧玉函口述、明代王徵譯成,我國歷史上首本介紹歐洲機械工程的科普書籍《奇器圖說》的插圖(圖6)為例,其中對于機械器物柱體的刻畫及每一層階流水的表現,甚至標題框線的制式,幾無一線錯連更無印刷模糊之處??梢?,晚明時期的印刷技術相比宋元兩朝出現更顯著的進步?!懊鞔∷⒓夹g的特點是技術創新和藝術精湛……技術上,明代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改進了多版套印工序,使插圖愈加精美,并使用木刻來仿制古書。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技術上,明代印刷都有杰出之處?!盵3]在技術創新方面,明代發明了金屬活字使得印刷效率大為提高、印刷規模隨之提升;出于書坊主們商業銷售的需求,運用木刻仿古迎合藝術潮流趣味;并發展多色套印工藝、首創饾版④及拱?、莸认冗M印刷方法來制作更精美易售的書籍插圖。隨著西方新式印刷技術的傳入,更多西方自然科學的書籍需要翻印。其中機械制造、天文醫學等科技書籍往往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此時晚明社會出現的閱圖藏書熱潮使得人們對這些科普書籍插圖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大量文人畫家在謀求商業利益的書坊主們邀請下參與科普書籍插圖繪制,更促進了傳統印刷技術追求視覺表現層面的更高水平。

(三)文字與符號的排版形式

書籍插圖的畫面布局通常服務于書籍文本內容,其具有令閱讀者目所能及處迅速讀取信息理解文本邏輯的職能。晚明作為木刻版畫的全盛時期,插圖版式的構成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與發展。在以往傳統的上圖下文或是上文下圖排版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能夠充分表現文本內容的新形式。以明宋應星撰寫的崇禎年間刊印版《天工開物》插圖(圖7)為例,順從古人自右向左的閱讀習慣,在右頁文本敘述制鹽操作工序時,左頁整頁輔以書籍插圖幫助讀者理解。在書籍插圖中清晰描繪進行制鹽的動作流程,并標注說明文字以防誤解。用這種標注配圖的方式闡釋操作方法,有助于實際生產過程中明確工序,強化科普書籍的指導作用。同時,明萬歷年間刊印,程大約輯刻,匯集人文天象介紹的科普書籍《程氏墨苑》插圖(圖8)中 ,則因文本內容為婁星宿講解之故,右頁上部繪以與婁星宿相關的寓意人物,下部將婁星宿所在天空方位以星宿連線符號形式表現;左頁則標注名稱,描繪婁星宿相關的符文圖樣。這樣將婁星宿相關的信息圖文匯集在一整張跨頁上,方便讀者查找星宿信息;而且每一跨頁的排版形式能使書籍在讀者需要抄用星宿符文時,保持書面開啟狀態,便于閱覽抄寫。此外,明萬歷年間刊印,馮應京撰編,在月令更替基礎上記錄天象星宿海潮變化的科普書籍《月令廣義》插圖(圖9)中,使用了嵌圖的排版形式,用以講解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的兩種蘊意。

由此可見,晚明時期科普書籍插圖在布局排版上,不僅使用文本文字與圖像符號相結合的敘述表達方式,而且為了更通俗易懂、方便實用,科普書籍插圖在排版形式上也產生了新穎的變化。農業類科普書籍插圖中,盡可能省略了裝飾性語言的繪制,而以更多的筆墨描繪生產場景和人物動態;天文類科普書籍插圖中,運用象形圖樣將抽象的星宿符號具象化闡釋出來,增加讀者的對符號語言的親近感;同時在文本內容進行對比時,嵌入符合對比內容的圖例,令晦澀的文字語言變成富有識別性的圖解。這些變化,源于當時處在社會底層的農業手工業者的閱讀需求。晚明商業貿易的蓬勃發展使“棄儒從商”成為一種潮流,大批知識分子進入市民社會,促進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目不識丁的平民匠人購買記載勞動具體工序的科普書籍,來指導實際生產。于是,他們迫切需要書籍插圖,幫助理解文本內容中繁縟復雜的生產程序。因此,科普書籍插圖的排版安排中,約兩三頁以內必定要有簡明易懂的圖畫解說,這樣一來更有益文本內容的理解和使用。

(四)注重講解的圖幅表現

明代中后期,此時的國際發展趨勢是具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思想文化啟蒙,及為開拓商業市場進行的新航道探索。晚明時期,社會矛盾加劇,王陽明心學逐漸衰落的同時,提倡實學實用、主張務實的實學思潮慢慢興起。此外,西方傳教士給國內帶來的先進自然科學知識體系,促使國內先進知識分子掙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并開始提出“經世致用”的技術觀點。在這種思想背景下,科普書籍插圖的表現更加注重講解職能,力求達到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紀實性、說明性和實用性,為廣大勞動人民所用。

科普書籍插圖的紀實性體現在對生產場景的如實記錄,以及對生產工序的詳細說明?;蛘哒f,唯有實實在在地反映實際生產狀況,才能夠有效地起到實踐指導作用(圖7)。另外,科普書籍插圖在進行講解時也會使用不同的圖幅表現形式。以明萬歷年間刊印,李時珍撰輯的,以藥物說明及分類并收集民間偏方的《本草綱目》插圖(圖10)為例。作為一本醫學科普書籍,其職能是讀者可以憑借此書圖例查詢藥草、并根據圖例采集圖示藥草。因此在此書插圖中,將繪制的藥草圖例依次排開,其上標注藥名,便于查找。每幅藥草圖示都經過仔細描摹,藥草的外形特征得到充分的展現,其后書中附有藥方藥例說明,在講解的過程中可重復查看藥草圖例,從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利于實際應用。古代的水勢地形測繪,并非現代按地球經緯度繪制的方法,其常常以視覺中心和邊緣位置的安排來區分“己方”與“他方”的地域關系。明嘉靖年間刊印,胡宗憲編撰的,記載東部沿海地區地形水勢的軍事科普書籍《籌海圖編》,其書籍插圖(圖11)以所在內陸觀察者的視角繪制,從陸地所處的角度按水域近遠、島嶼所在位置依次標注名稱,讓各列島海域按符合閱讀順序的層次一一出現;并在同一跨頁內分別以不同定點位置繪制近海島嶼俯視圖、沿海地形總覽圖以及內陸諸多山脈列圖等,形成直觀清晰的視覺效果。由于此書為編撰目的是便于打漁和防倭,因而從不同視角記錄沿海地形和水勢變化有助于實際應用。尤其是廣東沿海地區,多有臺風暴雨天氣,從不同方位來繪制多視角圖解,有利于實際作戰的按圖索驥,有效地節省時間和提高使用效率。由此可見,科普書籍插圖均從實際應用出發,如實記錄對象、注重講解的圖幅表現特點。

三、結語

晚明時期的科普書籍插圖,有著立足于現實生活,記錄實際生產的繪制特點。結合當時知識分子“仆愿今之學者,以足踏實地為功,以崇尚本質為行?!盵4]紛紛批判脫離社會實際的心學思想,強調實學實用的思想背景來看,科普書籍插圖在成書過程中,便將闡述生產技術和如實記錄操作方法作為其本質職能。在掌握最基本的生產操作方法后,有必要通過技巧的磨練和工具的使用達到最佳的生產效果??破諘鍒D肩負著將這些生產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進行解釋說明的使命,因此,在插圖繪制過程中,通過畫師的觀察紀實、圖解動態的標注說明、文字符號的排版形式等,再由刻工的如實復制及清晰刊印,最終完成兼具紀實性、說明性、實用性的科普書籍插圖。

注釋:

①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曰:“士、農、工、商、四人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②多色套印,主要是指把同一版內容以不同顏色分版后分次印刷的方法。

③詩經·嵩高.曰“嵩高惟岳,峻極于天”。

④饾版,分色套印的雛形。將原畫稿按國畫技法逐一分版固定,再由淺及深、由淡到濃逐色套印。

⑤拱印,類似現代的凹凸印。其與制作雕版原理相反,在宣紙上壓住具有立體感的暗紋。

參考文獻:

[1] 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 劉虎.明代木刻人物畫題材與風格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5.

[3]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卷五.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4](明)張居正.答南司成屠平石論為學[M].張太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4.

猜你喜歡
插圖科普
科普漫畫
科普漫畫
插圖在小學語文課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談對小學語文插圖教學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