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編織藝術在現代空間陳設中的形式表現

2017-01-13 06:57李曙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6年12期

李曙

摘 要:編織被視為人類最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如今被頻繁應用于現代空間陳設設計。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對編織的歷史源頭、特色及應用形式進行綜合闡述,借此展示手工編織藝術的獨特魅力,旨在引發人們關注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空間陳設的融合設計,并進一步挖掘空間陳設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手工編織藝術;空間陳設;形式表現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2-0087-03

On form Expression of Hand-woven Art in Modern Space Display

LI Shu(Decoration Design Department,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Huaian 223001,China )

Abstract :Weaving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oldest craftsmanship of mankind, now i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space display.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es, this paper synthetically expounds historical origi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forms of Hand-woven art, so as to demonstrate unique charm of it, which aims at raising peoples attention to combined design between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nd modern space display.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space display are also explored further in the paper.

Key words :hand-woven art; space display; formal express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編織”是一種常見的手工形式,為線性造型最基本的手段,即將長條帶狀之物通過互相纏繞、交錯、鉤連等方法組織成形的動作或過程。編織被視為人類最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除日常衣著作用外,有成百上千種的樣式。本文從手工編織溯源、藝術特色及其在現代空間陳設中的具體應用和藝術價值等方面對這一有意味的課題進行探討。

一、手工編織溯源及特色分析

(一)手工編織溯源

織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造物。人類用之裹身御寒,用之裝飾居所,用之圖騰祭祀。在悠遠的生存相伴中,構建人性的胞衣,形成人類自我的身份①。原始人類或是從蜘蛛、鳥等動物的生存活動中得到了靈感,發現長條帶狀物可用以編織,從而誕生了人類最早、最簡單的編織技藝。

在中國,編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比文字更久遠的數萬年前。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存的大量印紋陶器上的網狀紋理,記錄了當時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編織時尚②。眾多考古發現,大約在6、7000年前,我國就已出現麻類纖維編織物,說明當時人類能靠自己的雙手,將野生植物纖維加工成布料,開始擺脫原始蒙昧狀態,進入了一個文明的新階段。

古老的尼羅河和兩河流域亦孕育了人類最早的編織技藝。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埃及,就已出現精美的籃子。此外,在遙遠的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古老的北美印第安人也用一種永恒不變的情感在他們的籃子上表達著詩一樣的意境。手工編織的古老痕跡可謂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歷經幾千年的漫長歲月,現今大部分人類早期的編織物已然泯滅,但傳承下來的編織技藝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二)手工編織特色分析

首先,手工編織多徒手或只借助于簡單工具制造,是心手相連的藝術,體現了手工思想。正如日本民俗學家柳宗悅《民藝論》中所說:“手工技藝總是與心緊密相連,并使制作跟人直接結合在一起。因而,對于制作的制品,人們遵守著道德。更為難得的是,正是這樣的制作帶來了不少的喜悅。只有這樣的人的喜悅,才能產生美的巨大力量?!雹劬幙椪咄ㄟ^一針一線的大量累積進行制造,她的創造力、技巧的熟練度以及投入情緒的程度,都會在作品中有所顯現,這是某段時間中制作者的綜合能力的視覺化展示。

其次,可用于編織的材質極其廣泛。如最常見的棉、麻、竹等天然植物纖維以及天然動物毛纖維、各類蠶絲等動物腺分泌纖維等傳統編織材料。不同地域的人們,掌握著豐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編織技藝;現代手工編織則樂于運用大量化學纖維材料,如各種人工纖維、合成纖維、綜合材料等,更有甚者會使用融入高科技成分的材質進行編織,如美國纖維藝術家珍妮特的光導纖維編織作品《風之舞》。在當代藝術運動與設計理念的影響下,藝術形式千變萬化,加之材料的不斷更新以及技法推陳出新,手工編織的天地必將愈加廣闊。

盡管手工編織種類繁多,編織材質多元化,但其建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大體相似。即通過不同方向的線性材質的相互交錯勾連,使其間發生力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整體性的組織結構。由編織手法所建構出的實體,具有獨特肌理和觸覺感受,可塑造出類似硬質材所獨有的凹凸起伏的形態,予人以不同于繪畫、雕塑及其他藝術形式的獨特的審美體驗。如果編織過程較為規律或單一,可塑造出整齊、秩序的編織肌理,如十字紋、網紋等構成。而復雜的秩序或綜合應用多種技法、多種材質結合進行混合編織,表現出的肌理組織則更令人驚艷。

二、手工編織藝術在現代空間陳設中的應用

綜合而言,手工編織藝術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即織毯工藝、針織工藝及編籃、編結工藝。異彩紛呈的編織形式,如各類織毯、編織簾及編織類家具、燈具、陳設品等在空間陳設中,以其極強的感召力展現著自身的個性。

(一)織毯工藝及其在空間陳設中的藝術表現

織毯工藝使用的是經緯線編織法,即借一定高度的框架以輔助,將縱向的經線固定住,橫向織入毛、棉纖維等線材為緯線,通過線型材料交錯的排列組合進行制作。由于各種纖維線材的顏色多樣,可混合編織出紛繁的色彩搭配,塑造出近似于繪畫的效果??椞嚎煞譃榫~織毯與栽絨毯。緙織毯的主要技法為“通經斷緯”,最為典型的織毯工藝有歐洲的“高比林工藝”“奧比松工藝”,和我國的緙織工藝有異曲同工之處;栽絨毯主要產于中東地區、蘇聯、非洲等國以及中國的新疆、西藏等地,使用傳統結扣方式制造,并以結數的多少表現織毯的精密程度(圖1左)。

柔韌、溫暖的手工織毯與人類有著近乎天然的親和力,以其獨特的質感、豐富的肌理和多樣的形態,在室內空間環境中與人們的生活情結密切結合,滿足了人的內在精神需求④。壁毯與地毯是常見的織毯應用形式,在環境中具有遮擋、吸音、保暖等作用。由于織毯一般面積較大,且色彩繽紛,形狀各異,將其飾于墻壁,鋪于地面都易于烘托整體風格,這也是設計師快速塑造室內陳設效果的法寶之一(圖1中)。就工藝而言,現代織毯工藝不再拘泥于繪畫的忠實表現,而傾向于多種材質綜合制造。倘若制作出系列織毯,則可以自由組合,利用之間連貫的內容,在空間塑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如聯合國總部大廳山墻上懸掛的織毯,即由一組壁毯和鋪陳于樓梯地面的地毯組成⑤(圖1右),發揮了指引作用。

(二)手工針織及其在空間陳設中的藝術表現

傳統針織一般以毛、棉、腈綸纖維等為主要材料,借用棒針、鉤針或梭編器進行編織,以針法為單位,可以制造出各種圖案,文字等。世界各地流傳著極為豐富的針織花樣,不同地域的針織方法林林總總,多用于衣著、鞋帽、毯、網、簾等制作。若用以裝飾居室空間,會瞬間擁有“家”的溫情(圖2左)。而將手工針織品在空間環境中進行立體展示,更利于制造藝術氛圍。如美國藝術家制造的壁飾(圖2中),使用紅色蕾絲線,窮盡變化。此外,藝術家們樂于使用特粗線編織,塑造出類似雕塑般凹凸感效果的巨大的編織藝術品。如第七屆“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中,曾展示過一件巨型的棒針毛衣,在展廳內十分搶眼。

現代手工針織藝術形式較為靈活,將鉤織物附于一定的框架制造出二維半或三維的造型。如近年來流行的一種被稱為“針織涂鴉”的藝術形式,即為家具、器物、陳設品等制造“外衣”。藝術家們興致盎然的編織七彩毛線,包裹了街道欄桿、燈柱、郵筒以及巴士、輪船、火車、大橋等一些大型物件,創造出一個“花花世界”(圖2右)?!搬樋椡盔f”最初由美國時裝設計師 Magda Sayeg 創意發起,目前已席卷全球多個城市,使室外空間變得趣味無窮。

(三)編籃與編結工藝及其在空間陳設中的藝術表現

編籃技藝在民間廣泛流傳,它是編織藝術中最具原始性和富于韻律美感的形式。古老的編籃工藝蘊藏著許多基本的編織和編結技能的原理,由最為樸素的十字紋、網紋等構成的肌理形態,傳達出一種均衡、有序的形式美感。正如貢布里希在《秩序感》中所言:“經緯交織本身就是一種圖案,而手工藝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用不同的方式對圖案進行修改,用不同的線條、不同的交織法織出各種復雜程度不一的圖案?!雹蘧幓@工藝種類繁多,細分有平紋編織、絞編、勒編等,如竹編工藝技法制作的組合紋樣達百種之多。

編籃工藝涉及的材質種類較為廣泛,適合多種室內環境的需要。如傳統竹編、藤編家具、燈具及陳設品等常用于東方風格室內陳設營造(圖3左)。將編籃工藝應用于燈具的設計中,不僅可使自身具有一定的散熱功能,還能巧妙的營造出光影搖曳的空間氛圍。此外,使用金屬絲、皮革、塑料類材質制作的編織物,則是現代感較強的空間裝飾的極佳選擇。如擅長于做氣球雕塑的美國藝術家Jason Hackenwerth制作的氣球編織物,無疑是該購物中心的陳設設計亮點(圖3中)。在室外陳設設計中,使用竹、藤等材質編織成透空的頂棚、墻面,不僅體現自然、生態特色,還可以營造出通透的藝術效果。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西班牙館“藤條籃子”般的外觀(圖3右)。另一日本建筑師坂茂設計的蓬皮杜梅斯中心,則采用類似傳統草帽的編織方式構成木結構的大屋面,也是較出色的范例。

除了編籃工藝外,“編結”也多用于立體塑造。常使用棉繩、麻繩、中國結繩材等制作,這些線材既挺括又具有韌性。由繩結組合而形成的編織物,是無數線條狀材質或規律或自由的纏繞、緊扣在一起的復雜構成。使用編結工藝不僅可以塑造平面肌理效果,亦可制造三維立體物。如筆者制造的主題為《蔓》的編結類陳設品(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5╳45╳50cm)(圖4左)。筆者借用四只鐵圈作框架,通過將看似簡單實則極富能量的卷結的無窮堆積,雕琢出了瓶的造型及蔓草盤繞其上。

編結工藝的藝術氣質較強,在空間陳設中往往最吸引觀者眼球。這種自由的編織形式,能較好的展示制作者的創造力,亦稱為軟雕塑制造。如波蘭女藝術家阿巴康諾維奇(Magdalena Abakanowicz)用厚重的西沙爾麻編織的作品《阿巴康》,被懸掛在空中而形成向前突刺的構成(圖4右)。另一位著名壁掛藝術家前南斯拉夫的雅科達·布伊奇則構思將編織壁掛作品置于室外開放空間,如《風、水之運動》《記憶之旗》等作品⑦。

三、手工編織藝術在空間陳設設計中應用的意義

近些年來,設計藝術界對于傳統手工藝的重視程度有升溫的趨勢。在陳設設計領域,一些有“溫度”的手工編織藝術品或蘊含編織元素的設計作品,不斷涌現于各類建筑、裝飾材料博覽會、國際家居展中。環顧身邊的陳設,諸如建筑物表皮、室內外隔斷、室內家具、燈具、織物、壁飾等設計,均頻現編織元素。以日常坐具的設計為例(圖5),可見手工編織藝術形式多樣,在現代空間陳設的天地里綻放出迷人的光芒。

從現代空間陳設中的整體應用來看,這種蘊含創造力的實用藝術形式,有著其它工藝形式無法抗衡的先天優勢。首先,它以手工編織的韻味及情調喚起人們美好情懷。一件真正的編織物,多是編織者多年歷練,界時心緒并經由耐心與毅力得到的成果。每件織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其自身即蘊含著一種令人敬佩的氣質。將這樣的作品置于空間陳設中,就是無聲的演說,將編織者心靈的聲音一并傳遞給觀者,借以活化建筑空間的氣息。其次,由于手工編織種類多樣,對各種不同的建筑環境有著極強的適應力。編織物作為特殊的界面材料,能夠起到營造空間情境,并對建筑空間起到一種裝飾、分割、調節空間尺度等作用。此外,編織物多兼具著實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可作為獨立的藝術品展示、陳列。近些年來,手工編織從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形式已然上升至藝術門類。如2016年舉辦的第二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的主題即為“我織我在”,以編織這個最日常、最樸素的語言連接起相關社會領域。古老又現代的手工編織藝術,以極具魅力的藝術形態呈現在空間環境中,裝飾著人們的生活,并在使用中進一步發展著。

另一方面,在天長日久的勞作中,民間藝人錘煉出了精湛的編織技藝。然而由于現代工業的高速發展,產品的批量生產,原本手工勞作的慢速制造如今被快速商品化所替代,導致真正的技藝后繼無人。倘若有更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專家能對此有所重視,將目光更多的投注于傳統手工編織在現代陳設設計中的合理應用,必將有助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亦有助于制造出更具溫暖人心的,力量感的空間陳設設計。

注釋:

① 施慧.纖維,作為一種眼光[J].美術,2013(12):38-40.

② 張怡莊,藍素明. 纖維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8):1-2.

③ 馬平,魏磊.手工的魅力——纖維藝術中傳統編織技法的當代應用[J].美術觀察,2015(1):128-129.

④ 任光輝,吳慧榮.論當代手工手工編織藝術的文化價值取向[J].時代文學,2011(4):228-231.

⑤ 王凱.創意與演進-纖維藝術新景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5):138.

⑥ E.H.貢布里希.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75.

⑦ 陳蓉.論編織語言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的廣義表達[J].藝術生活,2014(1):48-5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