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研究

2017-01-16 00:54張婷婷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指導意義認識傳統文化

張婷婷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國人出生伊始就開始接觸的主流文化,對當代青年的三觀形成具有基礎性影響。但是現階段青年人所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并不系統,沒有較為成型的文化學習課程,在學校所接受的活動學習也只是提供零散的、片面的知識。在經過系統的學習后,學生對傳統文化及自身三觀形成中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部分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并對自身的行為、認知有了影響,故此出現的多種影響和對傳統文化學習具有的指導意義則是研究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傳統文化;認識;指導意義

現今大學生乃至社會都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認知具有濃厚的興趣,這與中國當今時代主題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的必然要求。在通過詳實的安排與有效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可以通過以課程理論學習為基礎,加之以單一長線活動為核心與多種多樣短期活動相結合并對理論學習進行認證的學習方式,系統的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道德意識、集體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及自身價值追求等等有了更為清晰明確的認知。這樣學生就會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去做契合傳統文化要求的事情,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產生積極引導作用:

一、提升學生對審美的要求并提升自身的價值追求

學生在進行傳統文化學生的過程中會對傳統審美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學習傳統水墨山水畫的鑒賞過程中對傳統文化中意境的學習會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去感悟意境。而意境則是人生的一種體悟,一種思考,學生在追求意境感悟的同時也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深入的反思與分析,這樣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更為容易且深入,因為學生會對自己有明確的剖析,就自身的具體情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的追求。

二、提升學生對道德的要求并產生集群效應

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對“德”的學習和解讀,中國古代是“德”為核心的社會,在古代社會具有維持社會運轉,同時作為價值準繩。但是當時的中國過多的強調了“德”的社會性功用,而忽略了“法”的建設致使中國長久的封建專制統治。但是“德”如果只作為約束自身,提升自身修養的標準則中國傳統的“德”文化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具活力?!暗隆弊鳛閭鹘y文化的核心,學生在學習之后,重點學習“德”對自身的要求,印證自身道德的起源與發展后會自發的去踐行“德”的理念,當這種行為與身邊的同學共同進行時就是產生集群效應影響更多的學生去學習、去施行優秀傳統文化所要求的,這也會對學生未來的行為作出引導,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三、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而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當代中國學生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會脫離中國史去學習,當學生系統的就文化史的發展與演進結合中國近代的興衰歷程會更為深刻的影響學生的內心。學生就文化方面學習到中國的強盛與衰敗,會讓學生在生活、工作上更具責任感,因為同學們在接受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學生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在哪里,應該為什么而努力。同時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憂患意識等等對人自身責任感提升的語句數不勝數,而憂患意識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價值觀念,其中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則是憂患意識最亮麗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質是愛國主義。在歷史與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學生們將在未來工作中更具責任感與前瞻性。

四、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集體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印證、互相學習的幾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集體精神就會深入到每一個參與學習的學生心中,輔助以班級文化建設與課堂上的集體精神培養,學生就會對自己所在的集體具有更多的認同感。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一種相互依托,相互扶助的精神引導。體現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濡以沫等等文化節點之中,學生在活動中的交流促進也會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了解溝通,提升集體的凝聚力,將集體的精神深植入同學們的內心。

五、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并主動進行提升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概念,而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少不了更為細致的文化知識學習,剪紙藝術、音樂賞析、繪畫技法、民俗風采等等多元的文化熏陶會讓學生在知識層面與技能層面受到鍛煉,而這種鍛煉會讓學生的氣質有明顯的提高。所以讓學生拿中國的寫意畫、國畫、工筆畫、真草隸篆作品與西方的油畫進行對比,最后得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注重意象、關注人物或自體的個性以及作品所體現的中心思想,會讓學生的思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進而更為切實的去思辨自己所遇到的事物的本質。當學生們對自身的情況和學習傳統文化的有利方面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之后就會主動的去學習、去宣傳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影響更多人參與其中。這種主動學習的過程對社會發展是具有特殊的積極意義。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不在單純的是個人行為,而是契合了中國文化的“走出去”戰略,只有當自身的青年集體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與學識的情況下,中國文化才能推陳出新,更進一步,成為偉大復興的最有力推手之一。

六、提高學生對權力的認知

維系中國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存在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這種思想也是結合了先秦諸子百家和法家思想的精神核心,當學生們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就會對中國古代權利來源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對現今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有切身體會。學生在學習文化演進與發展過程中也會學習到中國由專制到民權,從民權到民主的演進過程,對現在的權利發展情況有深入的解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社會,適應社會。

學生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后會對其自身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影響也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會同學生這個放大器去影響身邊的人。學生在頭腦中具備完善、系統的傳統文化意識后就會主動的用“德”、“知”、“行”的要求去要求自身,而這種自我要求的行為是學生一生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唐曉燕. 大學生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缺失與提升[J]. 湖南社會科學. 2010(06)

[2] 劉宏森. 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四大障礙[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4(03)

[3] 李宗桂. 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 學術研究. 2013(11)

[4] 范赟,王月清. 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與情懷[J]. 理論學刊. 2014(09)

猜你喜歡
指導意義認識傳統文化
試論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摭談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多與少
多與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