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理實一體教學方法探索

2017-01-16 01:01陳娟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理實一體就業導向工學結合

陳娟

摘要:作為中國教育體系中重要一環的職業教育,是對基礎教育的一大重要補充,在當前傳統教育的模式下,由于并沒有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所以給職業教育這一更傾向于實用及操作的教育模式發展提供了契機,本文就對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及理實一體教學進行分析,充分利用昆鋼這個大的企業平臺來提高我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也是職業教育未來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市場訂制;就業導向

1.職業教育的就業形勢

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經濟的轉型及教育發展已經被列進了重點規劃之中,云南作為東南亞政治及經濟的橋頭堡,經濟及教育迫切需要向沿海地區學習,同時加大本地就業效率,讓更多本土企業獲得更優質人才及人才儲備,所以職業教育對云南經濟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職業學校學生獲得實際的工作體驗,幫助他們順利就業。在云南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希望錄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而且有工作經驗對學生找工作的成功率及工資的議價能力都會有極大提高。這對一直在學校學習的學生來說是不切實際的,但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按照企業實際的生產和服務要求參加工作實踐,獲取工作經驗,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了企業等用人單位錄用新員工所需的工作經驗。

2.職業教育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存在的問題是,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對社會及工作理解不夠深入,需要在日常教育里增加心理疏導及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讓學生對職業未來有所期望,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更加精確,讓更多的學生具備成功人士素質,在畢業時更加接近“準職業人”。如何讓學生成為企業的“準職業人”?這是當前職業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討的問題。按照企業對員工的標準要求,初步具備職業人的基本素質,能夠適應在企業的發展,即將進入企業的人。圍繞這個話題,我們首先要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觀念,按照企業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吸引更多的企業主進入學校進行員工定制,這樣做的同時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第一時間就有機會進入和了解企業工作情況,這樣還可以幫助學校降低學生日常管理的難度。

3.校企合作的優勢

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畢業生能快速實現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在實習期間,學生參與工作實踐,有利于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對崗位、職業的感情,較早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同時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為一體,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這些職業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這是崗位實踐活動以外任何形式無法完成的。

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使他們在實際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熟悉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了解企業聘用新員工的意向,直接或間接獲得有用的就業信息。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很多學校把握了行業發展趨勢,掌握了企業用人需求,實現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養模式,進行專業升級及學校教育升級,抓住十二五的大發展機會,成為職業教育領域內領頭羊。

在校企合作中讓企業優秀管理者或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促進校企雙方互聘,企業工程師走進學校給學生授課,同時學校教師給企業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通過校企雙方的互聘,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技能訓練的過程,既是提高專業技能的過程,也為企業生產產品、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既解決了實訓材料費緊缺的矛盾,又練就了學生過硬的本領,更多有實際企業工作及管理經驗的人,也會給學校提供大量值得借鑒的經驗。

4.具體實施辦法

校企合作的第一個有效途徑就是積極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比如我校建筑專業學生校內有識圖制圖實訓室、扎筋實訓室、砌筑實訓室、廣聯達軟件實訓室,校外有鋼結構公司、招標代理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學生實習實訓的基地。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提高了專業知識,理論真正融入到了實踐,同時通過對實習單位的工作環境、勞動量、工藝規范及作息制度等的了解,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到就業的過渡。經過實習,加深對了專業的認識,鍛煉了學生與企業、與企業的人特別是工人師傅打交道的能力,對應聘求職起到了積極作用。

校企合作的第二個途徑就是加大校內外師資力量的建設。目前在高職高專教育方面科研能力比較薄弱,一方面源于教師高職高專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學工作量飽滿,另一方面學校的科研團隊水平也受限。所以學校注重教師能力的培養,定期為青年教師提供的下廠鍛煉的機會;支持教師學歷深造、取證,多引進雙師型教師。在未來幾年內使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可以擁有一批具備發展實用性科技工程的人才。畢竟科技的發展,學校影響力的擴大,試圖培養一批行業影響大人才,還應該從基礎做起,更需要從具有良好理論基礎的年輕教師中培養。

校企合作的第三個途徑就是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高專的教學改革應加強實踐教學,使實踐教學由原來的從屬地位轉變為與理論課教學并重的地位,使整個教學從原來的以驗證性教學為主轉變為以應用性教學為主,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宗旨,所以應構建較為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具體地說,在時間的安排和課程的設置上,實踐課應占有較大的比例。應根據專業特點,按照實踐教學過程建立起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這個體系應包括實驗項目的研討確定,實驗項目指導書的起草、審定,課時的設置,學生實踐能力與成績的考查,實踐教學方案的確定等內容。這樣,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校企合作的第四個途徑就是適應市場需求,與用人單位簽訂訂單教育。目前在高職教育中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學校培養的人才達不到用人的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學校沒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與某些潛在用人單位簽訂訂單教育,這樣既能解決學生就業還能為用人單位提供滿意的人才。所以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根據用人單位需求來進行教學設計,并且可以聘請用人單位有經驗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作為外聘教師授課,增加師資力量,也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5.結束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的實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高專的學生將面臨社會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嚴格挑選,也注重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的考察。所以高職高專教育必須從學科型向高層次的技術應用型方向發展,必須注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根據市場及企業需求完成定制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建偉.知識的建構 [ 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

[2]許利民,張連生,蘇海青,于桂賓.淺談工學結合.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第9卷第4期2007年12月

[3]黨杰.以就業為導向——全面開展學生工作. 機械職業教育.2011.2

[4]賈志新 張素芝.注重專業性實踐教學 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猜你喜歡
理實一體就業導向工學結合
Javascript課程“理實一體”教學設計的探討
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新裝備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增強現實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基于工學結合的《倉儲崗位實訓》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探究
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中《兒童常見病護理》課程教法的實踐與研究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學生就業導向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研究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中“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