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2017-01-16 01:30劉利芳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課程課程能力

劉利芳

一、課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理念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那就是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不是空穴來風,有其深刻的國內國際的背景。環顧世界,各國普遍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措施。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課程內容進一步關注學生經驗,反映社會、科技最新進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等方面發展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那么,新課程將會給我們的學校、老師、學生帶來什么呢?這就要首先來看看新課程倡導什么理念。

從課程功能上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強調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廣大教師進一步更新課程觀、知識觀、學生觀,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從課程結構上看: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更多體現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這就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學科素養提出了要求。

從課程內容上看: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背景,了解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并具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從課程的實施看: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為和策略,并轉變角色,不再是知識占有者、傳遞者,應成為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可以說新課程將對廣大教師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的一場根本性的革命。這場革命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它將對中國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突出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新世紀的數學教師必須及時轉變角色、科學定位,深化課程改革。

二.教師角色的科學定位

1.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以前教師是作為擁有知識的權威者進行教學,傳統的學校教育,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知識的化身,而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在新課改中,教師轉變自身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力性和創造性。

在講授《日歷中的方程》這一節知識時,學生利用事先準備的日歷,從方正圖、十字形、H字形、斜對角線等、動腦思考探索,發現日歷中有很多種規律,到下課時,還不斷有學生問我他們的發現是否正確,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覺得數學生動活潑與生活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2.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的主要任務,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是針對傳統被動接受學習方式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并在課程形態上提供了轉變學習方式的課程載體。

講授《探索規律》這一節知識時,先讓學生利用事先準備的火柴棒分組搭圖,根據火柴棒的搭法和桌子的擺放方法,學生獨立尋找表達規律的式子,再采取分組討論,積極發言,老師點評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結合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師作為反思性實踐者

傳統的課程理論與實踐分離出來,而新課程的教學中,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發現自身的不足,對提高教學水平有積極的作用。

每課、每節、每章、教學之后,我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總結自己的教學成敗得失,在反思——提高——反思——提高中,教師的教學素養得到提高。

在講解邊角邊證明三角形全等的過程中我直接告訴學生邊邊角不能作為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但是在當天的作業中,很多學生任然利用邊邊角作為三角形全等的依據,我反思我頭天的教學,在第二天上課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圖讓學生觀察,學生明白了邊邊角不能作為三角形全等的依據.

4.老師作為新課程的開發者

教師不再僅僅作為課程的消極接受者,而是要作為積極的課程開發者,這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講授《視圖》這一部分的知識時,以前的舊教材沒有這節內容,平時學生見得也少,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我收集了十幾個正方體的小盒子,上課時,采取6人一組,分組讓學生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角度來觀察這些小正方體的立體實物圖,然后畫三視圖,下來同學之間互動擺立體圖,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掌握了“三視圖”的知識。通過教師的開發,順利完成了任務。

5.教師作為研究者

以前舊課程中教師作為“教書匠”的形象傳道授業,而新課程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現,這樣便于教師更加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作為研究者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過程和課堂行為進行必要的反思和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理論,為教育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

比如我在講解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勾股定理》時,我先讓學生欣賞2002年教學家在中國舉行的數學大會的會標“弦圖”,并介紹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周髀算經》中就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記載,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發展過程。學生利用自制的四塊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自制的“五巧板”,讓學生分小組拼圖,拼成不同的圖形,并證明,讓學生充分實踐,探索、討論驗證勾股定理,達到形到數的轉換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探索,想象,創新的精神,同時,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能力進一步提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感受數學的美。

我們應該多方面去展示數學美,我們能從中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進一步理解,更能享受數學的美,對數學更有興趣,更加有激情,覺得學習數學不是件難事,而且充滿了快樂,更有自信學好數學.

剛拿到教材時,我感到無從下手,通過10多年的教學,我覺得教材采用螺旋式發展,有助于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教材采用從我們身邊的數學開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注重知識的發展和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探索創新精神,而以前的舊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老師和學生都成了解題的機器,現在我覺得數學教學更具有趣味和挑戰性,這就要求作為新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實踐者,研究者,不斷地用新課程的精神指導自己,在新課程中不斷探索,學習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讓學生喜歡數學,會學數學,學會數學,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數學真正為社會服務。

猜你喜歡
新課程課程能力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自行車的發明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