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課堂教學的“在地性資源”利用及其有效性分析

2017-01-16 01:42張春滿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等高線資源教學

張春滿

摘要:高中地理學科在文科中比較特別,它有其獨有綜合性、地域性、文理兼容性的特點。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方法上存在著一些認知誤區,容易導致教學效率不夠高、成績不理想。本文從聯系生活實際,開發、利用地理課堂的“在地性資源”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的角度,簡要分析其對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地理教學;課堂效率;“在地性資源”;有效性

一、地理學科的特點以及高中生地理學習方法認知的誤區

1、地理學科的特點

地理學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作為一個全面涵蓋的學科,它有著獨特顯著的特點。

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自然圈層與人類社會環境共同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它的復雜性使學生往往或是知其為而不知其所以為,或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各地理要素既呈顯出在某一區域的關聯性和整體性,又凸顯不同區域之間的地域分異現象,而這些內容又恰恰是高中學段的學生難以深刻領悟的。

第三,文理交融性。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系較多,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人文地理(必修二)和區域地理(必修三),主要屬于文科內容,與政治、歷史聯系較多,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2、高中生地理學習方法認知的誤區

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特點了解不足,由此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在認知上出現了一些誤區。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或是用學習歷史、政治的方法來學習地理,效果不佳?;蚴钦J為地理只是一門背記的學科,盲目自信只需在考試前突擊背書就能夠取得高分。實踐證明這也是不科學的。

現代地理學重點是要尋求理解空間、深入有關人類及自然的復雜性──不僅僅只是“知其然”,而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學習高中地理應該采用文理并重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二、地理教學中“在地性資源”及其利用

1、地理教學相關的“在地性資源”

“在地性”就是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在地性資源指的是特定的事物的資源。在生活中,“在地性”資源隨處可見,例如體育賽事、手機地圖類APP、手工橡皮泥、通勤方式、校園旗桿日影長度及朝向……皆可開發為地理教學的“在地性資源”,將其應用于地理教學中為我所用,有針對性的聯系一些具體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2、地理教學中“在地性資源”的利用

(1)國際體育賽事與時差計算的應用

中學生普遍對國際體育競賽比較關注,世界杯、世俱杯、歐洲杯、NBA、電子競技類比賽等等是高中生之間聊天經常會談到的話題。在地理教學中,不失時宜地以觀看國際賽事直播的時間為突破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時差的存在,借此掌握時差的計算。

以本屆在法國舉辦的歐洲杯為例,首場比賽于北京時間6月11日凌晨3:00開賽,由東道主法國隊對戰羅馬尼亞,此后的賽程,無論是小組賽還是淘汰賽,都是在北京時間的21:00、00:00、03:00進行直播,這恰恰正是強化學生對時差這一現象進行深入認識的“在地性資源”。法國橫跨UTC和UTC+1兩個時區,全國目前使用UTC+1為標準時間,和歐盟其他國家一樣,法國每年夏天使用夏令時(UTC+2)。北京所在時區為UTC+8,在歐洲杯舉辦期間,法國與中國的時差是6個小時。我們在夜間三個時刻開始觀看直播的時候,法國當地時間依次為15:00、18:00、21:00。雖然與現場觀眾是幾乎在“同時”觀看著比賽,但“此時此刻”是晚上、是凌晨、是深夜;而“彼時彼刻”是下午、是(前一天的)晚上。

(2)APP軟件與地圖三要素的應用

中學生使用的智能手機中,系統自帶手機地圖APP??梢猿醪降睦闷涫噶康貓D渲染、高質量地圖效果和豐富數據信息進行地圖要素相關的地理教學。

例如,打開手機中的“高德地圖”軟件,會自動生成出一幅以手機定位的地點為中心,“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默認方向的地圖。該軟件中顯示有線段式比例尺,初始默認的數值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米”。點擊右下角的“+”“-”圖標即可調節比例尺大小,進而呈現出更具體更詳細的街道、小區、建筑物亦或是更全面更大幅的城市輪廓、主要干道等內容。鼓勵學生勤動腦勤動手,在明確方向、調節比例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米…25米…50米…100米…200米……1000公里)的基礎上配合標準地圖、衛星地圖、公交地圖的切換,經過訓練后的學生可以在獨立自主的查找學習中嘗試掌握(小到)家與學校的方位和距離、(中到)城市的地域結構與城市群、(大到)全國交通線網的走向分布及密度差異、(更大至)地球表面的大洲大洋分布以及陸地輪廓。

(3)橡皮泥與等高線地形圖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屬于重點,某些地形部位的判讀更是讓一些學生在學習中倍感頭痛的難點。筆者從發現一名學生上課偷偷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得到了啟發,獲得了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在地性”資源。

筆者在“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課堂上設置了一項教學互動,組織學生分組動手,用橡皮泥捏制出立體的袖珍山地地形,觀察本組“山地”不同坡向的坡度大小和山脊、山谷、陡崖的位置,在各自“精確”的標注高程后小心翼翼的作“切片”處理。最后將“切片”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擺放在白色硬紙板上,描繪其輪廓并標注與相對應的高程。小組成員集體對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與再次組裝好的“山地”做一對比。在手、眼、腦的調度配合中,更加直觀立體的觀察到 “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等高線的彎曲度” 在立體地形中的形狀。組際交流加深印象后,學生們對于等高線地形圖加深了理解。

(4)黑板作圖與地理規律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傳統的地理教學“在地性”資源就是黑板,恰當的運用板書板圖,盡量做到化繁為簡,以圖帶文,展現地理教學是一門藝術,使學生聽覺、視覺和感覺交互沖擊,讓一些地理規律和原理既能具體生動又能簡單明了,使學生在輕松簡單的氣氛中獲取必需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水的運動》中關于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這部分內容,運用板圖演示講解,用若干多邊形來代表相關的大洲的位置及輪廓,在大洋中依次畫出南北半球大洋中的主要洋流,在相應的位置標注出風帶風向,以此來判斷洋流性質、分析洋流的形成動力,并歸納其分布的一般性規律,詳細講述加以頻繁互動,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深刻。

(5)學校特色與地理教學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以美術為特色的藝術類完中校,學生在高二學段例行進行戶外寫生,地點基本選在山區。把地理課堂移至戶外,將地理教學與戶外寫生有機結合的過程中亦會呈現出大量的“在地性”資源。地理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在野外寫生過程中,筆者認識到要潛移默化的滲透、再現地理教學。例如,在山區的自然要素呈現在面前時,適時地講述“地球的圈層結構”、“水循環”、“地質構造”、“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農業活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等內容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組織學生參與地理小實踐,在早晨、中午、傍晚不同的時段觸摸溪流與岸邊石頭的溫度,切身體會在相同條件下水體與陸地增溫、降溫速度和幅度的差異,更加深刻的理解海陸熱力差異以及東亞季風的成因,從而把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生動化,有助于學生感受身邊的地理知識無處不在,領悟學習地理的趣味性和必要性。

三、利用“在地性資源”進行地理教學的效果

筆者通過開發和利用 “在地性資源” 進行地理教學,師生在地理教學互動中的參與度、相互的反饋率都有較為明顯的上升,學生加深了對高中地理知識、原理和規律的把握和認識,增強了時間感、空間感和方位感以及對城市區域的理解。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在地性資源”可以有效的優化、創新學生學習地理的形式和手段,不斷適應新時期學生地理學習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猜你喜歡
等高線資源教學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應用
我給資源分分類
地形圖的閱讀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五招”破解等高線難點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專題測試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