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施規劃

2017-01-17 19:46望超趙茜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望超++趙茜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需要大量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作為人力支撐,大力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應用技術型大學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依托,為生產一線提供“現場工程師”型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是區別于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的一類新型大學。通過“校企融合,產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實施,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致力于培養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打造好湖北省首批應用技術型試點高校的品牌,在同類院校中發揮引領作用,對于學校的事業建設和長遠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電子與通信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規劃

一、建設背景

(一)產業背景

電子與通信產業歷來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支柱產業。近幾年電子與通信制造業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生產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電子與通信企業對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大量的人才需求為專業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同時,隨著武漢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大量企業進駐武漢,這些企業將需要一大批電子與通信技術管理和生產方面的人才,為我校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社會需求

信息技術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信息產業,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廣播電視、報刊圖書以及信息服務)、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所需用的器件設備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銷售,以及計算機、光纖、衛星、激光、自動控制等由于其技術新、產值高、范圍廣而已成為或正在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支柱產業。電子技術及微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新技術革命帶來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響,電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既出現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又促成了現代通信的實現。通信工程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人才嚴重短缺的專業之一。因此,培養高素質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任務非常緊迫,意義重大。

二、建設目標與意義

(一)建設目標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發展道路,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建成“校企融合、產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建設意義

通過“校企融合、產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做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幾個方面。依托地方大中型企業,在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完成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訂單班”培養、課程體系、校本教材、資源庫、實訓室共建、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

三、整體建設思路與原則

(一)整體建設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主動適應武漢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需求、人才市場需求和提高城市競爭能力的需要。發揮行業企業和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學校將改變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為中心、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實踐教學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將教育由學校拓展到社會和企業。由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使學生真正融入到企業的真實環境中,構建“校企融合、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總體建設原則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武漢、輻射全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應用技術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加強以“明的大愛,創新篤行”為校訓的道德教育;

堅持“做中學、做中教”,以“三會、三有”為目標突出教育特色,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確處理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學時比例,確保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嚴格執行學校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各教研室可根據專業類別、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靈活性。

四、建設工作規劃與方案

(一)整體建設規劃

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按照職業崗位標準,優化專業發展方向,建成“校企融合、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應用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加強滿足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及教材建設;依托企業,以企業典型產品加工為項目的教、學、做的教學模式,實施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崗位教學,構建教學與生產零距離對接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實訓指導能力等綜合素質為評聘和考核核心,通過校內外各類培訓,參與企業設備的技術改造,到企業頂崗實習、掛職鍛煉等方式,打造一支“雙師”結構、專兼結合的具有教學、管理、生產、研發、服務功能的高水平師資團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二)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的特點,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人才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建立和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

(三)推進校企合作的“訂單班”培養

“訂單班”培養不僅僅體現在與企業簽訂協議、頂崗實習等方面,更體現在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內容;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表現優秀的學生直接在合作企業就業,確保學生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標準零距離對接。

(四)開展課程建設

課程與教學內容是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在市場調研、專家論證基礎上,學校要大力進行課程開發,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課程體系。堅持能力為本,大力推進教學過程改革,積極實施“產學一體”培養模式。堅持立足市場,以校企合作開放性辦學模式取代傳統封閉式辦學模式,形成以應用技術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五)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根據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共同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這些基地不僅可成為師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可充分發揮出基地資源的價值,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實踐技能提升;合作企業可在基地優先選拔到優秀人才,達到“雙贏”的效果。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高校進修、下企業掛職鍛煉和崗位培訓等途徑,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6名骨干教師,5名雙師型教師,5名企業專業帶頭人,聘用校企合作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每年預算10萬元用于兼職教師的培訓,課酬等。

五、在建設中應重點關注的困難或問題

在“校企融合、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形式,更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內涵,結合企業崗位人才規格的要求進行課程改革,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注重教師能力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學校的品牌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好的平臺。

六、結束語

通過“校企融合,產教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實施,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以“瞄準市場,跟蹤市場,適應市場,服務市場”為目標,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適應企業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應用技術型人才,在全省高等教育同類院校中達到領先水平,發揮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穎,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方案研究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

[2]陳文藝,張繼榮,通信工程專業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11(4)

[3]王艷春,周成,夏穎,齊懷琴,劉文禮,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09,29(4)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探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建設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