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發展”理論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新探索

2017-01-17 19:51余家寧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事務管理學生發展事務

余家寧

摘要:新形勢給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體系帶來了巨大沖擊,出現了各種矛盾。圍繞90后大學生的特點,基于學生發展理論,迎接挑戰,提出學生事務管理理念生本化,學生事務管理制度規范化,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專業化,學生事務管理方式信息化的“四化”理念。

關鍵詞:“學生發展”理論;學生事務管理;90后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高校通過各項政策在招生上不斷跨越地域和領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成果顯著,但這種舉措也同樣造成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下降、學生集體意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及地域性差異矛盾等一系列問題。種種問題對現有體制下的學生事務管理體系帶來巨大沖擊,導致學生事務管理隊伍不可避免的陷入人員短缺編制不足與工作不斷累積、拓展困難的矛盾,管理體系陷入傳統管理工作與個性宣揚的新一代大學生發展的矛盾,管理者本身陷入紛繁復雜的事務性工作與自身研究發展需求的矛盾。如何擺脫或者說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變得越來越迫切。

一、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內涵及歷史演進

“學生事務”這一說法源于歐美,是指學生課外活動和非學術性事務,與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相對應?!皩W生事務管理”是指高等學校通過非學術性事務來規范、指導和服務學生,以達到豐富校園生活和促進學生成長的組織活動。

中國的學生事務管理即高校學生工作,就其直接的承繼來講可以追溯到建黨初期和解放區根據地的軍政學校和其他的一些培訓機構。但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是從新中國建立時開始,至今已經歷了半個世紀。

從學生工作內容看,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側重于對學生的管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紀律以及學習和生活作風管理、宿舍管理、社團組織及其活動的管理等。90年代以后,隨著外部大環境的變遷及高校的改革,學生工作增加了面向學生的服務事項,比如勤工助學、經濟資助、就業輔導和心理健康輔導等?,F如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范疇一般可以界定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生成長成才的輔導,其中包括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確立,健康心理與人格的形成,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準備和素質的優化等;二是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包括校園秩序的維護,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的管理與校外實踐平臺的打造、學習成效的評價與獎懲,學生各級組織的領導與構建,學生活動的開展等;三是學生生活服務,包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一系列幫扶,學生住宿管理與學生社區服務等。

從管理模式來看,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大致可分為兩種典型模式:一是分散模式,二是直線模式。改革開放前,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大多數實施的是分散式。它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學校層面不設立學生事務的專管部門,職能被完全打散,分布在許多其他部門中。管理職能由部(處)承擔,比如教學和學籍管理由教務處負責;生活管理由后勤處負責;學籍管理中的招生和分配分別由教務處和人事處負責;其他方面如獎懲,有的屬于人事處,有的屬于教務處,由設在這些部門中的學生科負責;課外活動由團委負責,二級院系則承擔教育和服務職能。在院系一級,學生工作主要由辦公室負責。設立輔導員,輔導員承擔班級、年級的所有針對學生的教育服務和基層管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集黨政于一體,教育管理于一身”,是學校最為基層的學生工作者。直線模式指的是在學校層面設立了學生處,校團委,研究生處。這三個部門是學生工作管理的主體,承擔主要的學生工作。其中學生處,校團委主要負責本(專)科學生的管理工作,研究生處負責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而教務,后勤,宣傳,保衛,財務等部門則協同三個部門開展部分學生工作職能。同時為了更好的協調學生處和團委的工作許多高校團委書記兼任學生處副處長,少數學校還將三個部門聯合辦公。院系一級設立學生工作組,由院系總支副書記,分團委書記,思想政治輔導員等成員組成。無論是學生處還是院系學生工作組都可以直接面對學生,條塊結合,形成網絡。

二、學生發展理論的內涵及當代大學生特點

大學生的發展是“人的發展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它的理論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以上世紀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人的發展理論為基礎,它經歷了替代父母制、學生人事工作、學生服務三階段后,在美國逐步形成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新理論。它的基本目標是解釋大學生怎樣發展成為具備復雜成熟的了解自我、他人及世界能力的個體的過程。目前世界上普遍認同奇克林(Chichering)提出的學生七方面的發展內容:1.能力培養(Developing competence)、2.情緒管理(Managing emotion)、3.從獨立性的養成到與他人的相互依存(Moving through autonomy toward interdepend-ence)、成熟人際關系的建立(Developing matur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自我人格的實現(Establishing identity)、生活目的性的建立(Developing purpose)、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格的養成(Devel-oping integrity)。

從2008年開始,入學的大一新生出現了“90后”大學生,也就是出生于1990年之后,這也意味著大學即將迎來它的新主人 “90后”大學生。到現在7年過去了本科院校的在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這批學生順應著時代而生,從出生就開始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果——優質的家庭生活環境,同時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進步發展伴隨著這些90后大學生的成長,電視、電腦、媒體、網絡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代“新人類”。所以他們的特點也非常具有時代氣息,具體特點如下:

1.價值觀特點:主流態度積極,樂于進取,同時也關心國家大事;具有不穩定性,思維跳躍,在“拜金主義”、“功利化”等方面有所傾斜;集體觀念與自我意識之間存在矛盾,當自身的利益與他人利益或者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會在乎個人利益。

2.心理特點:自我減壓和自控能力不足;具有強烈依賴性,同時又很自我;還有一個“宅”字的特性。

3.情感特點:90后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強烈,過分的以自我為中心,感恩意識淡??;對待戀愛的觀點卻十分開放。

4.消費特點:90后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呈現日益多樣化、超前化、現代化。

夏寶龍書記曾在2012年提出并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新時代大學生作為學生發展理論的載體,基于發展導向的高校應在學生事務管理中充分考慮其特點,結合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內涵來提高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吸引力、實效性。

三、當前形勢下中國高校學生事務面對的挑戰

1.高教改革:如:招生并軌、繳納學費、畢業生就業的雙向選擇與自主擇業、后勤社會化改革、高校擴招、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等等。

2.來自高校外部的影響和沖擊。由于高校經費籌措的多元化,高校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關注,要求對于市場需求做出越來越多的回應,同時公眾也越來越關注教育成果的客觀價值和實際應用。

3.學生主體及其價值觀的多元化。隨著一系列高教改革的推進,學生主體的年齡結構、入學背景、學習動機、知識背景、學習能力、成才目標、價值觀念、道德及心理狀況等都呈現出差異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社會化進程加快,這將是巨大的挑戰。

4.新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輔導員、班主任等管理者權威性形成了很大的挑戰,對傳統的管理模式也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四、新形勢下基于“學生發展”理論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面臨諸多挑戰,在新形勢下基于“學生發展”理論,我們要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改革:

(一)學生事務管理理念生本化

“以生為本”的理念早就有人提出,但是目前還處于一個尷尬的局面,在具體工作實施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即在學生事務管理制定目標、開展活動、計劃實施時,往往是從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出發,主觀認為學生應該需要什么,這就造成開展活動時,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體現。尤其是 “90后”大學生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非常反感“被教育”、“被培訓”、“被講座”,即使是很好的活動,當學生帶著一種對抗情緒來參加時,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調研是了解學生真實需求的基本途徑,在活動之前和之后通過問卷或座談形式,了解學生實際需求和活動效果,形成數據報告。有了學生調研數據,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所想。以學生調查資料作為工作依據,才能提供切合學生學生需求的服務。

(二)學生事務管理制度規范化

規范化既是學生事務管理體制形成的重要標志,又是保證學生事務管理高效有序的必要條件。高校應該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基于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細致的、可操作的規章制度,為管理者提供政策依據。規范化不僅僅是制度的規范,工作流程的規范尤其重要,統一的標準和嚴格的審查才能保證有序和高效,才能維護公平正義,這樣也會贏得學生們的支持,避免不必要的質疑。

(三)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專業化

這需要從兩方面實施:

1.實現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化發展。從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人員要有勝任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服務能力,并且在教育管理服務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最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制定嚴格職業準入制度,選拔合適從事這份工作,或者通過培訓等其他方式來培養合適人選。同時還需構建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比如進修學習、晉升發展等。從而保證對職業的忠誠度與歸屬感,打造職業化的長效機制。

2.大力發展學生事務管理協會(如:輔導員發展協會)。這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走向專業化道路的有力保障。由協會組織打造教師之間學習、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組織各類技能培訓和座談,來提高學生事務管理者整體工作水平及各項職業技能;通過組織與職業相關學科研究及競賽,“以研促學,以學促進”,來提高學生事務管理者理論水平,并帶動自身發展(職稱晉升等);通過組織校際交流,來增長學生事務管理者眼界,為工作創新提供動力。

(四)學生事務管理方式信息化

隨著電子信息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已完全有能力為學生事務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依靠發達的信息技術完善學生事務管理系統,能夠提高學生事務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減少事務性工作數量,這樣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學生事務管理系統不僅是學生事務工作者實現動態管理的平臺,更是學生記錄成長點滴的紀念冊,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大數據來有效的開展針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措施。而且對于深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影響的“90后”一代,學生事務管理系統更易被他們接受和信賴。

(五)學生工作宣傳網絡化

在當今自媒體時代,宣傳已不在局限于紙質公告、展板、橫幅等,作為深受網絡等新媒體影響的當代大學主人——“90后”,往往傳統的宣傳手段很難達到宣傳的預期效果。這就對學生事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時俱進。在宣傳中使用新媒體手段,但這不等同于拋棄傳統媒體宣傳,傳統媒體宣傳也有其優勢——受眾層次全,已被廣泛接受,傳播體系健全。用運營“品牌”的方式組織宣傳活動,將新媒體宣傳手段同傳統宣傳手段相結合,以新媒體傳播迅捷和更易被“90后”接受的特點和傳統媒體的特點,把學生活動以更加立體的方式呈現在受眾——“90后”大學生面前,同時將活動效果進行包裝匯同類似活動進行整合形成系列,從而全方位提升質量,產生“品牌效應”。

(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自治化

構建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自主管理方式,結合“90后”的特點,他們更易接受“朋輩”的建議與指導。老師更多的時候要轉變角色,從“管理者”到“引導者”。在有些需要直面學生的事務管理中,要指導好學生干部,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樣能有效開展工作的同時,又能很好的鍛煉學生。

1.紐帶作用:學生干部是學校各部門、老師和廣大同學的橋梁紐帶。在開展工作時,老師應給予指導,由學生干部來組織實施,并及時反饋工作開展的情況及效果。

2.服務作用:將學生干部的服務作用同學生服務大廳建設相結合,通過指導培訓,由學生干部來承擔服務大廳坐班輪換職責,為廣大學生服務。

3.協作作用:學生事務管理過程中處理的事情往往不是單一部門可以完成的,需要通過多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加強學生干部之間聯系溝通,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4.建言獻策作用:學生干部來自學生,又對于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紤]問題相比較普通學生切入點較多、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因此可以讓學生干部加入到學生工作的例會等活動中來,讓他們參與到學生事務管理活動計劃的制定中來,積極聽取和采納學生干部的意見和建議。

在學生事務管理中,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角色轉換中增強其主體意識與責任意識,在服務他人的同時,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將得到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克里斯丁·仁著 李康譯《學生發展理論在學生事務管理中的應用—美國學生發展理論簡介》,《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3月版

【2】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4月版

【3】陳叢文《專業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發展方向》,《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7月版

猜你喜歡
事務管理學生發展事務
完善機關后勤保障促進機關事務管理
針對基于B/S架構軟件系統的性能測試研究
一種Web服務組合一致性驗證方法研究
以主體性思維成就內生式管理
管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探究
Hibernate框架持久化應用及原理探析
管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
高中生網絡成癮及其相關因素探究
SQL SERVER中的事務處理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