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構成基礎》教學課程教學改革

2017-01-17 13:04姚睿娟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教學方法改革

姚睿娟

摘要:《構成基礎》課程是現代設計類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沿用著傳統的教學程序和教學內容,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設計需要,導致構成課程教學流于形式。如何能讓構成基礎課程為學生在今后學習設計專業時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從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藝術設計相關專業中構成基礎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構成基礎;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學院藝術設計類基礎課程不同于專業藝術院校,高職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美術基礎。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構成基礎是引導學生真正踏入藝術設計的必經之路,是今后專業設計課程的基礎。學科專業藝術院校在基礎課的教學更注重理論知識與技法,通過筆者十年的教學發現,對于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過多的理論知識對于他們是枯燥、乏味、沒有興趣。與此同時,在專業設計課程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版式設計、VI設計等教學中,最基礎的構成知識要很好的運用在設計中去,學生不知如何應用。造成了構成基礎與專業設計課程在銜接上出現很多的問題。如何使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課程有效的銜接,達到教學目的,是專業設計教師們在探討的課題。

一、《構成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構成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積極作用。該課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要求學生掌握形態構成的科學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對學生創造及思維能力的開發與培養。近年來由于課程設置相對出現了滯后性,越來越不符合現代藝術設計的培養模式,改革與整合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課堂教學方法、作業布置等方面來探討高職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形態構成課程的改革整合方案以及課程教學方式和創造性設計思維及其培養方法與設想。

二、《構成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整合教學內容

首先,雖然構成基礎分為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部分內容,但其實質都離不開點、線、面和色彩的相互作用。把這三部分內容劃分成三個獨立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把握產生一定的障礙。教學內容“綜合化”,也就是打破陳規、開拓思路,把《構成基礎》教學中把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構成整合起來。遵循從整體出發,綜合運用的原則,打破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壁壘,探尋橫向發展的聯系,建立起整體、系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學生研究最基本的設計構成形式與技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掌握有效從事設計的方法。

其次,建立起與專業設計課程的有效銜接?!稑嫵苫A》的學習是為了從基礎到后續的專業設計課程搭建橋梁,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過渡和銜接,需要在課程內容和課題訓練的設計中科學地構建。通過案例分析一些設計作品中構成基礎的運用,讓學生把《構成基礎》與設計相結合,明白構成基礎在設計中的重要性。

(二)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1、互動式、啟發式教學。

以“師生互動”為主,改變“填鴨式”、“保姆式”的傳統教育模式??梢圆捎没邮?、啟發式教學方法來進行。我在《構成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了專業知識,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改變了學習的被動局面,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無形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想象力、創造力都被激發起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設計思路拓寬了,綜合素質也提高了,我也較清晰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把授業、解惑真正地落到了實處,大大提高了《構成基礎》在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作用。

2、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強化創造思維訓練,由形式法則到主題構成。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設計應用能力,為專業廣告創意設計提供方法和途徑。因此,我們要強調構成基礎教學不是簡單的造型訓練,而是實現造型目的,合理利用二維空間的一種藝術觀念和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自由寬松的環境:尊重學生,使其勇敢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時捕捉學生閃現的想法并加以引導;在訓練初期允許從模仿入手,強化發散思維、聯想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悖論思維、收斂思維等訓練;鼓勵奇思妙想,培養批判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的思維能。

3、作業過程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在實踐設計工作中,任何設計都不是單打獨斗完成的。任何設計創意都是沒有唯一答案的,只有通過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不斷嘗試,逐步理清思緒,一個相對成熟的設計方案才能成型,因此,團體協作能力在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在課后作業訓練中,可將一個題目同時留給幾個學生共同完成,從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

(三)教學手段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感受出這樣一組詞語“體驗——感受——實驗”。探析教學必定要從兩方面入手,即“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所謂體驗,藝術講求神韻、感悟。而這些都源于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體會、感受,所以學習藝術設計的方式,應從學生本身的體驗入手。體驗過后再講感受,學生可通過觀看經典作品講出感受,自己感受到設計人要表達的意圖與情感。與設計人產生共鳴,從而更進一步的去認識、體味設計作品。然后讓學生去實驗,這個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在整個構成的學習過程中,這一階段尤為重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結合感受應用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得到印證。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注重于學生自我思維意識的發展,避免“模板式”的設計人員產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影像資料,對設計作品進行剖析,更加直觀的演示給學生看。長此以往學生更容易對所學知識更好把握,并嘗試在實踐中應用起來,同時也建立起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構成基礎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總結教學的方方面面,時刻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映及教學動態,才能夠幫助學生在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創造出更優秀的構思和作品。

本論文系廣告與會展專業《構成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守宜,宋永勝. 構成基礎學[M] . 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

[2]陳小青.平面構成[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3]時曉楠.淺析高職院校色彩構成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67.

[4]孟憲華.高職設計專業色彩教學與色彩構成的融合[J].科技信息,2007.07.

[5]賈樹欣.藝術設計教學中形態構成學教學方法的革新探討[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