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教具、學具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2017-01-17 13:41劉庭禮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學具教具實驗教學

劉庭禮

摘要: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十分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探索意識,要動手操作就要用到教具、學具。能充分、巧妙地利用教具、學具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化難為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教具;學具;實驗教學

如今,教具、學具常被很多老師所忽略,他們習慣用多媒體課件取而代之,當然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不是傳統的教具、學具就派不上用場呢?是不是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土教具”就沒有用武之地呢?我認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傳統的教具、學具都應該繼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一席之地,繼續發揮它的光和熱。尤其對于農村村小來說,“班班通”還未完全普及,多媒體教學就很不方便。因此教具、學具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得力助手。

一、運用教具、學具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對教具、學具感到新鮮有趣。運用教具、學具教學、實驗、探究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聚精會神地從各方面去了解所要探究的問題,想把它弄個水落石出。這正是引起學生創新的內在動力,可以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索、主體實踐、合作交流地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與“學”之間產生互動作用,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時,課前讓學生制作長度不同的小棒,分別涂上色。上課時,分小組讓學生用這些小棒搭成三角形,并分為能搭成三角形和不能搭成三角形兩大類,記錄每次3根小棒的長度,同時思考能搭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的長短關系。操作結束,在學生豐富感性認識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探討總結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然后質疑:不能搭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存在什么關系?學生動手操作后并討論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的情況下就不能搭成三角形,最后通過教師總結以加深知識的印象。這樣教學就比老師苦口婆心地講解容易接受得多,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牢固靈活地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懂得實踐才能出真知,為拓展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打下了基礎。

因此,對于農村小學來說,運用現有條件,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使用教具、學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使學生更自覺、主動有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運用教具、學具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還得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因為小學生的形體認識少,空間觀念淡薄,也是老師教學中最傷腦筋的問題。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幾何知識時,多媒體教學雖能演示幾何形體的特征,但僅停留在層面上,學生缺少真正動手實踐的機會,難以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能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先直觀感知,再通過看一看、拼一拼、擺一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以不同形式和方位觀察、分析、比較,有利于學生對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在頭腦里形成鮮明的表象,有利于學生空間意識的逐步形成。尤其是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教具和學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對于單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學生能夠容易用公式計算??梢坏┏霈F“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展開、分割與拼合”等問題時,通過它們表面積的增加與減少,來求原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與表面積。對于這樣的題,學生感到特別棘手,究竟增加或減少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頭腦中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空間意識,怎么辦呢?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學具—— 一般長方體、特殊長方體與正方體,隨時讓他們“拆一拆、看一看、分一分、拼一拼”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和實驗,充分調動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地參與學習,讓圖形的展開、分割與拼合在頭腦中形成印象。然后,教師用教具演示,學生的空間意識也就易于形成和鞏固。

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現實,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教具、學具操作,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讓學生認識、了解、探索并掌握我們現實生活空間,逐步形成理解空間和把握空間的能力。

三、運用教具、學具操作,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化難為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能有效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比欢鉀Q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有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量關系復雜,條件隱藏題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遇到這樣的難題,如果教師一味地硬灌,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難能真正消化,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教學,可以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化難為易,讓學生自己悟出解題規律、方法和道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遇到這樣一道題:“一個棱長2分米的正方體玻璃容器,里面蓄水5.5升,現將一個蘋果完全沉沒水中后水深15厘米,求蘋果的體積?”學生從題意上看,蘋果是什么形體不清楚,要求出它的體積也就無從下手??吹綄W生束手無策的表情,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自己反復操作觀察。接著,我也拿出已準備的教具進行多次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在觀察中就會漸漸明白,現在15厘米水的體積實際就是5.5升水和蘋果的體積,只要求出現在15厘米深水的體積再減去5.5升水的體積就求出蘋果的體積了。這樣,看似非常困難的問題在演示操作中化難為易,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四、自制簡易學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毙W生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通過實踐操作,使所學知識“內化”為兒童腦里的智力活動。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偏重"動腦",創造性地動手較少,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然而我們通過自制簡易學具,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把這種思維能力物化,使動手動腦更加協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教“圓柱的表面積”時,課前讓學生各自準備A4紙兩張。課上讓學生利用手上的A4紙做出盡量大的圓柱。這時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的圓柱,另一種以長方形的寬為底面周長的圓柱。然后質疑:這兩個圓柱誰的側面積大?為什么?這兩個圓柱的側面積又怎樣求?學生通過自制圓柱的動手操作便明確:兩個圓柱的側面積一樣大,因為都是同樣大的A4紙,此時圓柱的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教師緊接著進行演示,讓學生徹底理解圓柱的側面積。隨后繼續組織學生動手實踐,探究圓柱表面積。師引導:我們把做好的圓柱加上兩個底面后,這時候圓柱的表面積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學生動手制作后爭先恐后地回答: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我接著質疑:你們覺得這兩個圓柱哪一個的表面積大?為什么?此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思維活躍的學生迅速得出:因為兩個圓柱的側面積一樣大,只要看它們的底面積誰大,那么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就大,這里應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做成的圓柱的表面積大。隨后又質疑:剛才我們是從直觀的比較知道了誰的表面積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就這樣用現成的練習紙,以自制學具的形式做出圓柱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做、比、評”中喚起學生對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知識的思維活動。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結束,老師感到輕松,而學生還有點余興未盡。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通過動手制作簡易學具,既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趣,又對自己地制作充滿成就感。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真正做到心靈手巧。

此外,在教具、學具地操作與制作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完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和制作,讓他們在動態的活動中自我去發現、理解和掌握;教師還要多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孩子們,讓他們在自我實踐中,把外在的動作與內在的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具、學具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具、學具,讓學生易于理解接受數學知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精彩,讓教具、學具成為數學課堂的好助手。

猜你喜歡
學具教具實驗教學
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索
網絡與云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自制玩教具《拼拼樂》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初探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