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導入研究

2017-01-17 13:42劉艷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劉艷

摘要:中學英語教師在幫助學生認知、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常英語教學工作中多渠道、多角度地導入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學生們的文化和身份認同感,完善他們的綜合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一、課堂導入環節

語教師可以常態化設置一個“A Sharing Time of Culture”(文化分享時刻)環節,教師與學生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互動,其內容可以人為地限定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例如,節日、傳說、文學、藝術等。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的親自示范十分必要,這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展示形式來表現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某個方面的傾向和喜愛。通過這個環節,發現了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幾個同學合作表演一個短劇,一段情緒飽滿的古詩詞誦讀,甚至于是琵琶的演奏等,教師根據情況對學生在此環節的表現進行點評。

二、創設一定情境

教師上課的過程就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其難點就是教師要將一個比較抽象的主題轉換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具體事物。英語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語言點的講解創設一定的情境,拓展表達的內容。具體來說,英語教師在講解詞匯、課文及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時候,要把以上的這些要點放進相應的生活場景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現實生活,真切感受到語言的實際用途。例如,英語課程中會涉及到西方餐飲禮儀的內容,英語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代入一些學生們熟悉的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比如,西餐要使用刀叉,中餐用的則是筷子;西方人以肉食為主,中國人以米面為主……事實上,這些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種種不同,恰恰反映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性格特點、思想觀念的差異,更是自然環境、地理條件、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的。通過導入這些內容,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到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的內涵,提高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幫助他們更好地實施語言交流活動。

三、借助互聯網作為傳播媒介

英語教師在課后可以繼續通過校園網教學平臺、自媒體和社團活動等方式繼續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導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隨著自媒體(We Media)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其表現渠道為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和視頻網站。這打破了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每個人都是傳播者,“人人即媒體”。如今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手機成為了他們獲取信息和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渠道,他們經常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發布在朋友圈的交流平臺上,英語教師要通過自媒體渠道關注學生動態、解答學生疑問。為此,英語教師要經常使用QQ、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保持與學生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會顯得十分自然,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一個關于閱讀《紅樓夢》的活動,提前將需要分析的語句和討論重點等內容提前推送給各位學生,激發學生們內部的討論,形成熱烈的參與氛圍。例如,《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獅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文中一句——“一則是天緣,二則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對照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所翻譯的英文版——“Partly I suppose it was because they were destined for each other and partly it was a case of “beauty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這里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和英文的“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beholder.”形成了翻譯中的對等關系。那么,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尋二者其的由來:前者最早來自于宋代胡仔所著《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山谷上》中的:“諺云:情人眼里有西施”,明代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五回也有使用——“他眼也不轉看著元娘,越看越有趣,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還有清代的《能人編·婦女》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語也”;后者是愛爾蘭小說家瑪格麗特·沃爾夫·亨格福特(Margaret Wolfe Hungerford)在1878年所撰寫的,直譯成漢語就是“美在旁觀者的眼睛”,即作者認為人們對美沒有一致的觀點,美的標準隨著時代和文化的不同而變化。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將中國傳統文化一點點灌溉進學生的心田。

四、運用導入策略

一是要列出常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習語、風俗、哲學等方面的英語表述;二是以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為抓手,考慮增加口語測試環節,融入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測試題,進一步檢驗教學效果。

三是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這種混合學習模式來實現在課后的時間繼續強化對學生的英語教學工作,同時在此過程中繼續導入中國文化。英語教師要通過團隊合作提高課前學習教學錄像的質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再通過課堂中師生的“頭腦風暴”,逐步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四是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對比和差異分析。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學習英語文化來表達中國的文化。這就需要我們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加強其與中國文化的對比,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重點應放在中西方文化相互關聯和存在對比關系的內容上,只有這樣才進而可以內化為學生的內在思想中,增強學生們對于文化平等的意識。

五是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儲備存在一定差距,想要獲得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需要形成一系列的典型的教學案例,其中需要清楚說明中國傳統表達使用的具體情境,與英語教學的結合點以及英語教師的教學思考,這些都是 助教師成長的捷徑。

科研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編號:FHB110125)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