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2017-01-17 14:14吳海軍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案例分析案例教學教學目標

吳海軍

摘要: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了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并達到好的效果而對教材的合理整合、對教學內容的適當處理、對教學方法的合適選擇、對教學形式的設計。做好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尤其是在實施新課標以來,以學生學習為主導地位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運用教學案例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和學習環節將教學案例分為導入式案例、檢驗式案例、實踐式案例,分類運用,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案例教學;案例分析

引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設計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課堂教學設計正是“預”的過程。在實施新課標以來,要發揮學生的主關能動性,凸顯學生的主導地位,發揮自主合作學習的優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更多的功夫,注意調動學生課堂上的氛圍,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同樣,“預”的同時不能忽視了總結反思與分析。教學案例的分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促進每個教師研究自己,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避免從理論到實踐過程中的偏差,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是紐帶和中介。教學案例與課后案例分析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必由之路。

1課堂教學設計

1.1教學目標

地理作為一門所謂的“副科”沒少遭受同學們的“白眼”,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基礎較差,存在多樣的學習問題。高中學生對備考應考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很多學生對基礎知識過于生疏,因此,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就尤為重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考要求,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最終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獲得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有效的地理信息處理方式。

第一,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地去學習。

第二,學會通過已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現象,具備自主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樂于探究的能力,以及能夠獨立驗證地理原理的能力。

第四,使學生形成在游戲中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拼圖中對各個地理區域進行全面的認識進而形成對地理終生學習的興趣。

第五,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

地理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培養看圖、記圖、用圖的能。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根據教材特點將教材案例盡量生動的展現在課堂上。

1.2 教學內容及模塊整體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課程的三個模塊雖相互獨立,卻按照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人地關系統一設計,各個獨立模塊之間密不可分。三個必修模塊分別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

地理的主線是人與地理的關系,指導思想為可持續發展理論,在教學過程中要著手與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相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并不斷深化,使這些知識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能夠在人類和環境問題之間有自己的認識、做出獨立的判斷并發表看法;能夠同學之間互相合作,作用科學的方式、知識和技能學好基礎知識。經過高一一年的地理知識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的內容,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對高中地理有了一個已經不算模糊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用圖的能力,能理性的分析地理事物,具有初步地理思維能力,為地理學習的復習過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于新課標改革的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比較緊張,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必修三與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任務繁重,這更需要同學們在高一的時候有一個好的基礎。

高三的地理教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著重于知識結構、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理解掌握。由于高三學生對備考的理念和應試的要求較高,也要在應試的技巧與方法上有所重視,掌握好審題答題的方法、技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訓練強度和內容都應有所區別,使學生取得更好的進步。

1.3 學情分析

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主導的地理教育過程中,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造成了有些學校對地理的直接不重視,這使得有些學生對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造成課堂上理解不到位,實踐上能力發揮不出來,幾乎不主動探究課堂以外的地理知識。

隨著教育體質的改革,教育環境的變化,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已經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學生需要由過去灌輸接受的學習方式轉換為主動學習,不能只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記下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在考試時準確再現,學生的學習方法亟需改變。

第一、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課容量的增加,剛剛生入高中的孩子們常常表現出跟不上課堂進度的情況,不能進行及時的有效自我調節,使得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學生逐漸失去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造成惡性循環。

第二、學習方法不科學,主動性差。大部分同學仍只習慣于以前聽講—背誦—練習—再現在試卷上,對課堂內容并沒有完全理解透,甚至有些學生覺得只要記住能在考試時答對就好,這樣機械的學習勢必收不到好的效果,也容易使學生因事倍功半而失去對地理的學習信心。尤其是高一地理難,知識點繁復,比較偏理科一點,剛剛到高中,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基礎知識沒有夯實,使得學生出現很多問題,需要教師慢慢培養學生個方面的能力。

由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新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是至關重要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1.4 教案策略選擇與設計

首先,教學策略要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到學生個體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硬性規定學生應該達到怎樣的程度,根據學生各自的學習需求、方法、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目標,能夠“異步運行”以達到讓每個學生跟得上學習腳步,成績最大化惡目的。其次,教學設計要立足于課堂,以教材為范例,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教學設計也要常常反思,這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好的過程,準備、實施、反思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過程,反思并完善教學設計是提高的必由之路。教學設計合適,才最有效。

教學設計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教學目標明確化;第二,知識呈現情景化;第三,學習方式多樣化;第四,題目訓練模式化;最后,總結圖示化、表格化。這些都對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奠定了基礎。

1.5 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無非是要學生掌握并學會使用知識。重點及難點,顧名思義,即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但兩者又是有明顯區別的。重點知識是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知識,一般與貫穿整個地理或是在升學考試中占據大的分值。例如,地球地圖的認知和技能,對地理的整體把握起重要的作用。而難點是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內容。例如,地球的運動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規律掌握不好就很難理解其意義。很明顯,重點是指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難點是指知識的難易程度。而等高線地形圖的使用,氣旋與反氣旋,行政區域的劃分,氣候的類型及成因,地殼運動及其意義等知識即是教材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做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要確定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處理地理問題的能力。在確定重難點之后便要想盡辦法突破。

1.5.1 多學科滲透

地理是一門與很多學科有滲透關系的綜合性科學,在教學過程中如遇到學科交叉的知識可以用別的知識來解答,能達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即可。

1.5.2 例證

對教材中的難點,可以舉出學生熟悉的、典型的實例來說明。

1.6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包括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課內活動指學生除了聽課以外的活動,例如閱讀圖文,討論,制作,填繪地圖,表演等。課外活動包括地理觀測、閱讀寫作、競技、參觀旅游等?;顒邮禽d體、是橋梁,它能夠讓學生發現問題,體驗知識的生成,掌握方法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1.7 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水平不是教師本人說了算的,要看同學們是否接收到了需要的知識,教學方式是否能讓同學們接受,對教師的評價可以設在教學的多個環節。首先,可以將自己的教案、教學設計公示給別的教師,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正抑或贊賞。其次,可以上公開課,俗話說群中的眼睛是雪亮的,多位老師觀摩課堂,提出自己的意見總會對授課者有幫助。最后,在課堂結束后可以調查一下學生對本節課的反響,例如,講氣旋時可以調查一下同學們對氣旋方向判斷這個知識的掌握率,試著聽取學生希望老師以怎樣的方式呈現課堂。

2 地理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2.1 導入式案例

類似于引言,導入式案例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地理課程開課之前或者一個地理單元開始之前運用的具有導入意義的案例。這類案例往往類似于一本書的前言,能夠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時效。在上課之前,通過導入式案例設計課堂背景,提出問題,能夠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堂的內容滿懷期待,處于最佳接受狀態。例如,在講必修一第一章內容之前可以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引出課題。教師先給出案例,讓同學們憑自己的直覺答題,然后再揭曉正確的答案,這種"設問"的方式往往能使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檢驗式案例

顧名思義,檢驗式案例是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是否掌握了運用知識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從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其形式一般是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拋出一個不符合規定的案例,讓同學們找出不符合規定的地方,然后教師根據同學們反應的情況去引導。這種方式能有效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度和全面性。

2.3 實踐式案例

實踐式案例就是讓學生們明白地理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差距,提高學生對于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意識。例如在講中國氣候類型和自然帶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家鄉氣候的觀察使學生感受到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書通,曹書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發展與展望——以歷年高中地理“大氣的運動”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0)

[2] 曹書通,曹書銘.“工業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3(S2)

[3] 李樺.例談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教學目標制定的基本策略[J].地理教學.2013(06)

[4] 李軍杰.基于地理思維與能力目標達成的課堂有效教學——以“地理環境整體性”高三一輪復習課為例[J].地理教學.2012(24)

[5] 張浩.“水圈和水循環”(魯教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12(21)

[6] 王德,馮文和.“河流地貌的發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12(11)

猜你喜歡
案例分析案例教學教學目標
父親缺失案例分析
冷庫建筑火災特點及調查方法研究
《孔乙己》連續性教學目標撰寫及教學活動設計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讓語文課堂評價語綻放異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