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學生數感培養策略

2017-01-17 14:31劉全兵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數感運算情境

劉全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那么什么是數感呢?所謂數感就是一種數學素養,就是一個人對數與運算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數與運算有敏銳的感受力,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理解數的意義,善于捕捉一般問題中潛在的數學特征。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方法。良好的數感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數感是當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本人在學生數感培養的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讓學生在生活感知中獲得數感啟蒙。

《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情,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數感?!睌蹈兄饕皇峭ㄟ^傳授來得到培養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發現和探索,使他們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經歷有關情境、實例、去感受、去體驗,從而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的概念,構建數感。

如在認識20以內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圖片來認識這些數,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這些數。如老師給出一個數,讓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學具來擺出這個數,可以用自己的手指來表示出這個數,可以用身邊其他東西來表示出這個數,使學生構建起物與數一一對應觀念。教師甚至可以帶學生出教室,數一數校園里有幾幢房子、幾株樹、幾個花臺,讓學生把20以內的數與他們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結合起來,從使數在他們頭腦中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然后再要求學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師隨意給出的每一個數,使學生通過運用學具擺數字進一步體會數的含義,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誘發數感。又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了常用的質量單位以后,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到食品超市、副食店、水果店等地方去提提、稱稱、掂掂各種糖果、袋裝零食、水果等學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的重量,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1千克(1000克)物品的實際重量等等。這些活動學生都很熟悉也很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啟蒙,還能培養學生的“親數學”的情感,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數感。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從他人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例如:在實際測量中,教師帶學生走出教室,去測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學生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測出了它的長和寬。交流的時候,展示出全班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法。有的用卷尺量;有的先測出線條磚的長度,再數出它的長和寬中各包含多少塊磚,最后用每塊磚的長度乘磚的塊數得到長和寬的長度;有的先測出一根繩子的長度,再用這根繩子一段一段地量;還有的用步測的方法去量。在交流中,大家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進行交流,也體會別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從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長度,發展了距離感,同時也增進了數感。

三、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情景活動中發展數感。

根據兒童好動、好奇的天性,可以多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游戲活動,以培養、發展學生的數感。兒童喜歡游戲活動,把游戲活動引人課堂教學會使學生感到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但游戲活動必須緊扣教學內容這條主線來展開,將游戲活動的玩法和知識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愉快而歡樂的氣氛中學習新知、構建新知。

例如,我設計一道應用題:小明的存錢罐里有9張1角紙幣、4張2角紙幣和2張5角紙幣,他要從錢罐里取出1元錢去買鉛筆,他應該怎么拿?學生們通過積極思考會找到很多運算方法:①5角×2、②5角+1角×5、③5角+2角×2+1角、④2角×3+1角×4、⑤2角×2+1角×6、⑥2角+1角×8、⑦2角×4+1角×2、⑧2角×2+1角+5角、⑨2角+1角×3+5角……這是開放題,題意清楚明白,表述通俗易懂,選材貼近兒童生活。這類訓練,能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選擇恰當的算法,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不斷增強對運算實際意義的理解,既能培養學生數感,也能讓形成數感的具體表象。

四、讓學生在生活問題探究中強化數感。

只有當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感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起聯系。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一個復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這樣不僅使學生建立起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

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正在裝修房子,25平方米的客廳地面要鋪地磚,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設計一下,老師用什么顏色地磚美觀?用多大尺寸地磚節???共需要多少地磚?如果每平方米地磚45元,至少需要花去多少錢?幾個問題,把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有低頭苦想的,也有幾個人湊在一起討論的,有畫平面設計圖的,也有用計算器計算的。不久好幾種設計方案出來了。學生解決問題時,運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細致周到地考慮到了每個方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不斷完善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不斷建構對社會生活及知識本身新的意義,使學習者與真實的實踐有效地聯系起來,強化了數感。五、讓學生在估算活動中內化數感。

總之,培養學生數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進一步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具體內容有意識地設計具體目標,提供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隨著數感的建立、發展、形成和強化,學生的數學素養也必將有所提高。

猜你喜歡
數感運算情境
淺談構建數學模型,建立千以內數的數感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數感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長算式的簡便運算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加減運算符號的由來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知識歸納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巧估算 妙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