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7-01-20 21:17張滿科
考試周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應用研究小學數學

張滿科

摘 要: 信息化教育資源應用順應時代潮流,具有人機交互、存貯信息量大、畫面豐富等特點。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問題意識培養具有重要意義?;A教育課程改革突出強調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使新課程在比較高的水準上推進。信息技術用于數學課堂教學是時代的要求,它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拓寬教學時間和空間,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解決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方式方法;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提供的自主線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通過本課題實踐與研究,教師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同時,關注教學細節,抓住關鍵環節,以信息化教學資源運用為突破口,聚焦課堂,研究課堂,改變課堂,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落到實處,扎扎實實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最終使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資源 應用研究 小學數學

“信息化教學資源”是“經過選取、組織,使之有序化的,適合學習者發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教育信息化是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并制定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根據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信息化教學資源及豐富教學設備為基礎,對學校解決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等方面展開實踐研究,使其有力推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并促成優質教學策略形成,最終形成適合我校的教育教學新方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目前,我?,F有教學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模式與方法、師資素質等都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因此,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靈活應用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存在的問題

1.過于追求課件的外在美,忽視對課件再組織或開發。在一些數學教學中,我們看到課件很花俏,色彩過于鮮艷、亮華,分散學生注意力,或過于強調演示功能,使學生猶如看電影而達不到學習效果,我們認為信息化教學資源力求做到操作簡單、制作方便,依照學生認知規律將問題解決放在第一位,追求教育性,追求課件的“外在美”與教學的“實在美”的和諧統一,決不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我們在訪談和聽課中發現,有些教師從網上下載的課件,不辨識這些資源的適用對象與條件,不分析這些資源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只要發現課件名稱一致,課堂完全照搬。照搬來的課件沒有靜下心認真閱讀、甄別、分析、提煉,更沒有進行二次組織或開發。如我校有位數學老師課件很花俏,色彩也很鮮艷,整堂課就是讓學觀看示范課程,忽略不同地區學生的基礎,忽視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教師的指導作用,使本節課課件與學生脫節,導致教學的失敗。

2.信息化資源運用中片面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有些數學教師在學習教育新理論以后,片面認為課堂教學都“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教學中不顧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特點,片面貫徹這一理念,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基于資源的主導。

3.重視資源的展示,忽視與學生思考和互動。有些數學課上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只看屏幕,不看老師,使“師生互動”變為“老師表演”。有的數學課件只是純粹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白板”代替“黑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點擊鼠標,對其他教學手段置之不理,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這樣做只是簡單應用計算機的演示功能,教師成為播放員,學生成為觀眾。信息化教學資源固然可以節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密度,但有時欲速則不達。當學生思考這一頁問題時,屏幕已經顯示下一頁內容,或者學生解題時,屏幕上顯示出標準答案——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4.滿堂充電,操作形式單一。我們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方法不能絕對化、簡單化,有的課“滿堂充電”。整節課,黑板上干干凈凈,都用多媒體代替了。這樣應用不僅使學生眼花繚亂,還削弱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感染力,阻礙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影響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發展。信息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是為了輔助教學,應貴在“精”字,即適時運用。我們在使用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不要以為出示幾張圖片、幾道習題就是實現了輔助教學,那就錯了。我們應該把握教材知識點,在突出重點或突破難點之處適時使用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學習主體,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有效性。

5.過于追求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演示,忽視常規訓練和評價。我們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課件演示之中,而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時間相對減少。這樣導致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質量下跌。所以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能力的培養及基本知識、基本公式形成過程的掌握訓練與口頭表達訓練,對學生今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除上述問題之外,還有習題設計中相關畫面美觀,習題形式多樣化了,可答案總是“對”、“錯”,“恭喜你答對了”等之類簡單的評價,代替對學生的評價。只跟隨時尚潮流,而不把它當成真正的教學輔助手段,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

二、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適時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要從數學教學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目標與內容適合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科學地制作課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發揮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運動的幾何圖形更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系統,產生難忘的印象。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很多都會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只可巧用,不可濫用,至于什么目標、什么內容適合用何種類型信息化教學資源,我們認為用傳統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比較合適。如李海霞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出以下幾個思考題,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形?車軸應裝在哪里?可以適時運用動畫展示,橢圓形車輪的汽車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車里的小動物難受極了。形象的畫面使學生明白為什么汽車車輪要做成圓形的道理。接著顯示一組車輪同是圓形的對比畫面,汽車車軸裝在圓心,汽車行駛得又快又穩,車里小動物很舒服。課件并沒有追求外在的美,反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2.選擇適用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選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時,不能一味追求畫面的漂亮、直觀,把課堂變為信息化教學資源展示場所。信息化教學資源運用的關鍵在于優化教學過程,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位置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思維能力訓練上。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運用適用教學資源,學習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掌握知識點,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潛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3.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運用提高課堂互動水平,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中的互動是課堂賴以進行的動力。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和有限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難以實現師生或生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信息化教學資源,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使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成為可能。師生之間的互動或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對學生彼此學習提供信息和反饋信息,有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形成,進而敦促學生,特別為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學習提供機會,有利于轉化后進生,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另外,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還可以直接從別人那里獲得行為方式和思想上的交流,對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信任,讓學生獲得人際交往技能、技巧,從而突破自我中心的小圈子,既滿足學生與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對培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教學資源與傳統資源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特性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替代教師。傳統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是千百年來教師教學實踐的結晶,有其科學和合理的一面,不能完全被信息化教學資源所替代。如板書,教師優雅嫻熟的書寫和美觀悅目的書法是信息化教學資源無法代替的。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更不能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教師只有探尋信息化教學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如我校馬桂珍老師在教學“直線、射線”這兩個概念時,過去只靠語言的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現象做比喻例說,學生理解起來普遍困難,想象不出直線和射線中“無限長”的含義,因為學生在課堂或日常生活中所見圖像都是有限長的。在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講解,首先在屏幕上出現一個閃爍點,然后向一端延長,成為一條閃爍的線,慢慢地閃爍的線越來越長,教師一邊演示一邊敘述,“像這樣無止境地延長下去,閃爍的線無休止地延長,這樣的圖形就是射線”。學生頭腦中就會出現無限延長的圖景。通過動態演示,突破學生理解困難,抽象問題變得直觀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抽象的數學知識。

5.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優化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利用交互白板巧妙地構思課堂,靈活地創新課堂教學,解決PowerPoint、Flash等課件中難以實現的交互問題,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初步呈現出自由、熱情、精彩、生動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電子白板已經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

三、按照資源實際應用形態,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方式方法

1.課堂演示:一般來說是為了解決某一學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而開發的,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提示,反映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主要用于課堂演示教學。這種類型教學軟件要求畫面直觀,尺寸比例較大,按教學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現。

2.個別化學習: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反映一定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提供相應的形成性練習供學生學習評價,并設計友好界面讓學習者進行人一機交互活動。利用個別化系統交互學習型多媒體教學軟件,學生可以在個別化教學環境下自主學習。

3.模擬實驗:借助計算機仿真技術提供可更改參數的指標項,當學生輸入不同參數時,能隨時真實模擬對象的狀態和特征,供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或探究發現學習使用。

4.訓練復習:主要通過問題形式用于訓練、強化學生某方面知識和能力。這種類型教學軟件在設計時也要保證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識點復蓋率,以便全面訓練和考核學生的能力水平。

5.教學游戲:這與一般游戲軟件不同,它是基于學科知識內容,寓教于樂,通過游戲的形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并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于這種類型軟件的設計,特別要求趣味性強、游戲規則簡單。

6.資料、工具:各種電子工具書、電子字典及各類圖形庫、動畫庫、聲音庫等,這種類型的教學軟件只提供某種教學功能或某類教學資料,并不反映具體教學過程。這種類型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供學生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使用,也可根據教學需要事先選定有關片斷,配合教師講解,在課堂上進行輔助教學。

7.網絡課程:融學習的課程資料、教學活動和支持環境于一體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還呈現出傳輸網絡化、信息結構的動態性等,基于網絡的信息化資源為探索式學習提供更大的潛在空間。

四、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教師巧妙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學生喜歡的、生動的、形象的、饒有情趣的教學軟件,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自主探究,適時評價。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自主練習,鞏固提高。教師適時、適當地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安排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不僅能鞏固學生的知識,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發展智能。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現實各種具體問題情景之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強對新知識的鞏固應用,有時還可以課堂達標形式,檢查學生學習目標實現度,對從中暴露的缺陷和錯誤及時矯正。

總之,大量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需要,可以采取網上下載和二次開發,將信息化教學資源科學地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信息化教學資源使小學生視聽結合、動靜結合,授遞與互動結合,使學生樂學、易學。改變學與教的信息呈現方式,特別把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并把教師的講解、說明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全方位的網絡刺激系統,綜合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習最大潛能,正因為有了這些信息化教學資源,課堂才變得豐富多彩,學生才變得充滿智慧,教學效果才會顯而易見,效率才會事半功倍。課題組全體成員將繼續深入探索,合理運用信息化資源,加強資源整合,謀求課堂高效率,追求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與實踐基地合作研究項目“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猜你喜歡
應用研究小學數學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空域分類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