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視角下對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程設置的思考

2017-01-21 12:30林欣欣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通識教育課程

林欣欣

摘 要:軍事理論課是普通高校的一門通識教育的必修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現代國防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從我國通識教育理念的視野下,從軍事理論課的課程目標,課程要求等方面進行探討,發掘對人才培養的特殊作用。

關鍵詞:通識教育;軍事理論課;課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通識教育觀念為我國教育界所認同,國防教育觀念也在我國高校日益得到重視。正確認識通識教育與國防教育的關系,從通識教育的視角下,如何在高校更好地開展軍理課,完善該學科的課程設置,使國防教育更適應高校和社會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須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1 高校軍事理論課的通識性

通識教育,也叫“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通識教育是學生的非專業課,傳授給學生的也是非專業性知識,是某一類具有普通意義的知識,這種沒有專業限制的知識是學生都需要學習的。普通高校的軍事理論課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它的通識性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軍事理論課與通識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通識教育是傳授學生一些普遍意義的知識,淡化了專業的限制,而軍理課恰好是作為這種具有人類共性的知識而被傳授給學生的。不管是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還是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等等,其中都包含著我們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同時高校的軍理課是培養學生具有軍人一般能力的教育,這正好也符合了通識教育的一種教育精神,也因此說明高校軍事理論課的一個通識性。

其次,軍事理論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的必然選擇。我們在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必須是在具體的課程環節中加以實現,在教學的實踐中得以貫徹。學生通過對國防知識的學習,能夠針對國家、社會發生的事件,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尋求社會的共同利益和價值。因此,軍理課的目的是以宏觀、有遠見的基本認識為基礎,這些都為日后高校學生的專業學習以及個人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2 軍事理論課作為通識教育的特殊性

通識教育,既是大學的一種理念,也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通識課程,是指根據通識教育的目的和所要達到的目標而設計的課業及其進程的總稱,是相對于專業課而言的,泛指專業課程以外的所有課程。根據這一定義,軍事理論課包含在通識課程之內,具備通識教育課程的普遍特點。但它還具備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國防教育的法制性

1994年的《兵役法》有關規定,即重視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繼續組織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級中學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軍事訓練。2001年我國頒布了《國防教育法》,其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學校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的基本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在第二章學校國防教育中第十五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于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梢园l現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自身顯著的特點即法制性。

2.2 國防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課程

國防教育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其研究對象是軍事領域的實踐活動,重點培養大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作為必修課程,既包括軍事技能訓練和國防基本知識,也包括國情教育、形勢教育、民防教育、戰備教育等內容。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的開展只能是遵循“課堂理論教育與軍事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采取“軍事理論教學﹢集中軍事技能訓練﹢經常性的國防教育活動”一體化的模式。

2.3 國防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其情感的認同

情感是心理的動力因素,是個體對客觀事物表示愛憎好惡的心理體驗。情感一旦產生,就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和深刻性,對人就會有根本性的影響。認同是個體或社會共同體通過相互交往而在觀念上對某類價值的認可和共享,是人們對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現為共同價值觀念的形成。①國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充分、及時地了解基本的軍事理論、軍事學技術、軍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及發展動向,最終使得學生能夠將國防認知、愛國情感內化為支持國防、獻身國防的行動自覺,轉化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學好專業知識建設祖國的實踐。公民的國防意識決定著對待國防的態度,支配著人們參與國防的行動。因此,國防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學生究竟能不能掌握軍事技能,而是學生能否對國家安全,對國家的國防建設是否有真的有情感的認同。思想能左右人的行動,如果能在思想上使學生真正認同,那么我們國防教育課其實就成功了。

3 通識教育對軍事理論課程設置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2006年修訂)中規定軍事理論課的課程目標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教學為重點,通過軍事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儲備合格后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庇纱丝梢?,軍事理論課的目標是培養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人才,這一點與通識教育的目的不謀而合。

通識教育的提出,對軍事理論課課程設置提出了新要求,具體如下:

目標要求:軍事理論課的主要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儲備合格后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的基礎。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擁有更多適應社會的技能和素質。不少高校都旨在給學生灌輸軍事知識,而忽視了國防觀的重要性。因此軍事理論課課程設置中應該融入通識教育理念,在課程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關注學生生活情感的和諧發展。

課程要求:軍事理論課課程社會應該遵循時代性,創新性和多元化的原則。通識教育具有時代性、多元化等特征,它要求學生不能僅在一個領域進行學習,而是應該結合多學科的知識,并且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調整,從而為己所用。為此,軍事理論課的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根據時代的特征,設置當今時代最新的軍事新聞,結合以往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傳授。同時,內容還需要多元化,加入古代的軍事知識,例如《孫子兵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軍事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教學手段要求:軍事課教學手段單一陳舊,通識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在軍事課堂上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意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通過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對經典戰役進行分析,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與老師進行互動和交流,也能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通識教育與軍事理論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軍事理論課也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在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軍事理論課與通識教育具有共性,這為軍事課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個視角。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對通識教育有關概念的辨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2006年3月。27卷第三期。)

[2]張正明,李科,問鴻濱.高校國防教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93-96.

[3]賈英健.認同的哲學意蘊與價值認同的本質[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2.)。

猜你喜歡
通識教育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而時習之”的課程值得贊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