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英宗“北狩”史料之蒙古風俗文化芻議*

2017-01-24 05:00韓慧玲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2017年0期
關鍵詞:正統蒙古紀錄

韓慧玲

內容提要: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之役”中被俘、羈留蒙古整一年,明人諱稱此事為英宗“北狩”。述及此事的直接史料有李實《北使錄》、袁彬《北征事跡》、哈銘《正統臨戎錄》及《正統北狩事跡》等。史官劉定之《否泰錄》成書較早,也是研究明英宗事件的基本史料。這一組史料記述了明英宗被俘及羈留蒙古期間發生的諸多事件,內容豐富、記載詳實。而其作者均為與蒙古高層接觸過或在蒙古生活過的明人,因此記錄尤為珍貴。雖不以載錄民俗事項為其要旨,但行文中多涉獵民俗文化方面的信息,具有不可代替的史料價值。

明代蒙古由于又回到了游牧政權時代,所以保存下來的文籍十分稀少。明朝方面有關蒙古的記載多著眼于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方面的大事,至于當時蒙古社會的風俗習慣、文化方面的記載也是寥寥。原因自然是因為真正在蒙古生活過的明人少,有能力記錄下來的更少。正統十四年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役”中被俘、羈留蒙古整一年,明人諱稱此事為英宗“北狩”。記述此事的直接史料有李實《北使錄》、楊善《奉使錄》①劉定之:《否泰錄》,紀錄匯編本,卷16。、袁彬《北征事跡》、哈銘《正統臨戎錄》及《正統北狩事跡》等。楊善《奉使錄》今已不存。史官劉定之《否泰錄》也是研究明英宗事件的基本史料,李實、楊善是明朝派去與瓦剌交涉的使臣,袁彬與哈銘是明英宗在蒙古期間一直隨侍左右的人,劉定之是當時人,且為史官,能夠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的記述都是據親歷而成,是當事人記其親歷之事,史料價值極高。歷史的經歷者大多不是歷史學家,但他們在經意與不經意間給人們留下了珍貴資料,值得后人去研究探討。

哈銘、袁彬、李實、劉定之的記錄尤為珍貴。雖不以此為重點,但因這些隨侍者整整一年的耳濡目染和使臣短時間零距離地接觸,行文中或多或少傳遞出蒙古風俗文化方面的信息,是最直接的材料,足資考證。細檢諸書,可觀至以下方面的情況。

一、做年

明英宗被俘、羈留蒙古之后,留守京師的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于正統十四年九月六日即位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明年為景泰元年,歷史上稱其為景帝。景泰元年正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新春佳節,也稱“正旦”。因其兄長太上皇帝當時羈留于蒙古,所以景帝取消了一切朝賀,如 “景泰元年庚午,正月初一日,受朝,免賀?!雹賱⒍ㄖ骸斗裉╀洝?,紀錄匯編本,卷16。而此時在朔漠的朱祁鎮“遙望南天,愴然淚下,慎終追遠,念及列祖列宗”②趙毅、羅東陽:《正統皇帝大傳》,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62頁。,便親手在白紙上書寫表文,權代黃綾祝文,宰羊一只,祝告天地。袁彬《北征事跡》載:“景泰元年正月初一日,上自將白紙寫表,宰羊一只,祝告天地,行十六拜?!雹墼颍骸侗闭魇论E》,紀錄匯編本,卷18。朔漠雖無明廷那般隆重慶典,更無宮廷的堂會戲,但蒙古有其獨特的過節方式,《正統臨戎錄》載:“正月初一日,爺爺燒表告天。燒表已畢,有也先差人來請圣駕(即明英宗),到于地名斷頭山營里做年。同妻并大小頭目遞皮條慶賀?!雹芄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墩y北狩事跡》記:“正月元日,上上表祝天。也先迎于斷頭山作年”。⑤佚名:《正統北狩事跡》,紀錄匯編本,卷20??闯?,在這一點上蒙古與漢地是一樣的,正月初一要過年,慶賀。方式是家人、大小首領一起聚會,有一種叫“遞皮條”的活動。元人記述亦頗及此時令,如《蒙韃備錄》記載:“正月一日必拜天,重午亦然,此乃永住燕京,襲金人遺物,飲宴為樂也”。 “正月一日,百官待漏于崇天門。二日后,內外百辟朝賀飲宴?!雹轠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12頁?!岸∮夏暾乱蝗?,內八府宰相領禮部中書省相國,以外國大象進上。并納粟補官選,自此后常于斡耳朵聚,涓日入中書署事,設大燕,成典也,六部如之?!雹遊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第212頁。

二、殺馬做筵席

劉定之《否泰錄》記:“二十八日,至黑松林,也先營在焉。上入營坐,也先拜,稽首,乃侍坐。宰馬設宴,出其妻妾四人,以次奉上酒,歌舞以為娛。其后,隨奉上居于伯顏帖木兒營……也先每七日獻馬?!雹鄤⒍ㄖ骸斗裉╀洝?,紀錄匯編本,卷16。這應該是明英宗第一次深入也先漠北營地,蒙古方面舉行的第一次殺馬筵席?!墩y臨戎錄》載:“十月初三日,有也先聚會眾頭目,殺馬筵席?!雹峁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笆辉率蝗?,遇圣節。有也先親來與爺爺(明英宗朱祁鎮)上壽,進黃蟒龍貂鼠皮襖,殺馬做筵席?!雹夤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據此可知,蒙古人有做筵席的習慣。做筵席,就是許多人聚在一起會餐。到了節日或其他重要宴會,則以馬肉作為高級食品。也先特地為朱祁鎮過生日,還專門殺馬“拔刀割肉,燎以進”?劉定之:《否泰錄》,紀錄匯編本,卷16。,以安慰朱祁鎮沮喪之情。對于明朝使團亦是盛情款待,如:景泰元年(1450)李實為首的明朝使團至也先營中,“也先宰馬備酒相待,令十余人彈琵琶,吹笛兒,按拍歌唱?!?李實:《北使錄》,紀錄匯編本,卷17。不久明朝又派出以楊善為首的第二次大規模使團,也先仍設筵,“自彈琵琶,妻妾奉酒?!雹賉明]鄧士龍輯,許大嶺、王天有主點?!秶涔省ぬ祉樔珍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149頁。也先歡送明英宗時仍“會大小頭目,殺牛馬做筵席,請圣駕。動樂吹唱,同妻及眾頭目每行禮進酒?!雹诠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據稱這種“殺馬宴席”“五日、七日、十日”③袁彬:《北征事跡》,紀錄匯編本,卷18。舉行一次,頻率是非常高的。這一傳統依然保持著元代以來的習俗,如《蒙古黃金史》記有成吉思汗時就有殺馬做筵席的事,說“成吉思汗準備了酒肉等候斡歌歹,斡歌歹遲遲不來。圣主便有怒意地說:‘唉,斡歌歹,父母為兒女身心勞累,兒女卻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時已送上來晚餐美酒和馬頭肉……聽了斡歌歹的話,成吉思汗轉怒為喜,用刀切開馬頭肉邊吃邊說?!雹苌罓柤g:《蒙古黃金史》第12章,蒙古學出版社,1993年,第157頁。這當是一種隆重的慶?;顒訒r舉行的會餐。吃法是“宰馬,拔刀割肉,燎以進?!本褪前疡R殺了之后,用刀割其肉,在火上烤,邊割,邊烤,邊吃。宴會之上“席地而坐,酋長處其上,余兩旁列坐而下”,⑤[明]張瀚撰、蕭國亮點校:《松窗夢語》卷之三《北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9頁。中置肉食,“各出刃分割,向火少燎即餱”⑥[明]張瀚撰、蕭國亮點校:《松窗夢語》卷之三《北虜記》,第40頁。。而彭大雅在其《黑韃事略》中記蒙古飲食時曰:“以羊為常,牛次之,非大燕會不刑馬”⑦[宋]彭大雅《黑韃事略》,許霆疏證,王國維箋證,內蒙古史志資料選編(第三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印室,1985年,第28頁。據《元史》記載,忽必烈規定了禁殺牲畜的法令,并申令嚴格遵守和執行。⑧[明]宋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89頁?!洞笤ㄖ茥l格·宴會宰馬》中規定:“至元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中書省欽奉圣旨:禁斷休教殺馬者。大官人每宴席殺馬的,病的委實不中騎坐的,叫人做證檢驗了殺者。欽此?!闭f明在宴會上也不許亂宰殺牛馬,只有專門的人員檢驗出病或老的不中騎坐才可宰殺?!缎略贰分幸嘤洠骸岸R禮畢,大會諸王、宗親、駙馬、大臣宴饗殿上,侍儀使引丞相等升殿侍宴,凡大宴馬不過一,羊雖多,必以獸人所獻之鮮及脯鱐,折其數之半預宴之?!雹帷缎略贰肪?8,志55,禮志8,第414頁。而且宴會宰殺數量不超過一匹。到了明代,蒙古又回到了游牧政權的時代,這種禁令似乎大大被放寬,而馬肉已成為當時蒙古族筵席中不可缺少的高級食品。

李實《北使錄》、袁彬《北征事跡》、哈銘《正統臨戎錄》(《正統北狩事跡》)、劉定之《否泰錄》等史料中又均述及筵席中瓦剌首領同妻并大小頭目參加,筵席上要行禮進酒,“奉酒彈唱”,“令十余人彈琵琶,吹笛兒,按近拍歌唱”。有時也先還“自彈虎撥思兒唱曲,眾達子齊聲和之”⑩袁彬:《北征事跡》,紀錄匯編本,卷18。。歌舞為樂當是蒙古筵席的一大特色。成書稍晚的《譯語》也有類似的載記:“酋首將入凡虜家,家長即褰氈帷納之,正中藉氈而坐。家長以下,無男女以次長跪進酒為壽,無貴賤皆傳飲。至醉,或吹胡笳,或彈琵琶,或說彼中興廢,或頓足起舞,或抗音高歌以為樂?!?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匯編(第一輯)》中《譯語》,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57頁。此外還有一種叫做“打野盤”的飲宴活動,當為露天作席飲宴,歌舞娛樂亦與殺馬筵席相仿佛。

蒙古英雄史詩《江格爾》對蒙古歌舞飲宴的風俗有生動描寫與渲染,如:“八千名年輕的英雄,端起祝賀的酒碗,依次祝酒放聲歌唱?!雹俸诶?、丁師浩譯,浩·巴岱校訂《江格爾》,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頁?!伴_懷暢飲阿爾扎美酒,拉起八十八根弦的銀德爾胡琴,吹起細長的斑竹笛子,合著琴笛放聲歌唱,甩開衣襟盡情舞蹈,盛會舉行了八十天,歡樂連續了六十天。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了隆重的聚會”②黑勒、丁師浩譯,浩·巴岱校訂《江格爾》,第148頁。?!坝谑嵌藖砩褡域S馬的奶汁和甘美的阿爾扎陳酒,舉行無比熱鬧的聚會。會唱歌的放開喉嚨唱歌,會跳舞的邁開步子跳舞,有的吹笛,有的拉琴,歡樂的聚會日夜不?!雹酆诶?、丁師浩譯,浩·巴岱校訂《江格爾》,第265頁。。

從以上記載可知蒙古風俗文化的某些特征依然保持著元代以來的傳統,是現代人了解當時瓦剌習俗的珍貴資料。

三、送禮

哈銘書載:十一月十一日,朱祁鎮生日時,也先送給他一件“黃蟒龍豹鼠皮襖”④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笆鲁跞?,有也先聚會眾頭目,殺馬筵席。復立爺爺做皇帝。慶賀了,進大白馬一匹?!雹莨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明英宗將返朝時,蒙古首領送給他不少禮品。禮品一般為馬匹、貂鼠皮張、弓箭、撒袋、戰裙。馬匹、貂鼠皮張為蒙古特產,而弓箭、撒袋、戰裙則是要將自己身上佩用的直接解下,送予客人,為最尊重。如也先不僅在為明英宗舉行的最后一次殺馬筵席上,送給他“鞍馬、豹鼠皮襖、弓箭”⑥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作為禮物,英宗返京時,也先即“解所帶弓箭、撒袋、戰裙以進”。也先之弟賽刊王也“領眾頭目打野盤,進酒,行禮”為朱祁鎮送禮送行。大頭目伯顏帖木兒“自備全副鞍馬、弓箭、撒袋、貂鼠皮襖”⑦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為明英宗送行?!侗闭魇论E》還記有“也先請上至其帳,奉酒彈唱。也先三妻皆出,叩頭,獻鐵腳皮”⑧袁彬:《北征事跡》,紀錄匯編本,卷18。之事?!拌F腳皮”即山巖羊皮⑨韓慧玲:《鐵角皮考》,喀喇沁會議論文集。,通常是用來制作衣物或御寒褥禫。

四、日用

李實《北使錄》載:“也先每五日進牛羊各一只,以為上食,殊無米菜”。⑩李實:《北使錄》,紀錄匯編本,卷17。瓦剌蒙古飲食以牛乳、馬乳,牛、羊、馬肉為主,史稱:“其地不產五谷,惟牧駝、馬、牛、羊,食其肉,衣其皮”, 殊無米菜,所穿均為皮制。李實出使蒙古,見太上皇帝,獻上自帶紵絲四匹和糯米、魚肉、楳杪(即果脯)、燒酒、器皿等物。然而英宗最關心的還是李實是否帶給他衣服靴帽等物,使臣季鐸、喜寧曾從明廷帶回的“段匹衣物等物”被伯顏帖木兒屬下搶分,英宗很是不愿,后伯顏帖木兒得知,“將家人分散段子等物一一追出,送到圣駕前”①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后哈銘又將“母親所制進白絹汗衫一件,白絹底衣一件進爺爺穿用了?!雹诠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李實回朝時,英宗也不忘再三囑咐下次一定要把衣服帶來。據袁彬記述,也先等人待朱祁鎮較客氣,每二日進羊一只,七日進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進牛奶馬奶。馬乳當是一種較高級的飲料,哈銘第一次去探望明英宗時就是“取討馬乳一皮袋,尋看爺爺”③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除此之外還有“野味”,“也先每日進諸般熟野味”④袁彬:《北征事跡》,紀錄匯編本,卷18。,“途中達子達婦遇見,皆于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并奶子”⑤袁彬:《北征事跡》,紀錄匯編本,卷18。。起住帳房,“聯牛馬皮以為帳房”。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據李實《北使錄》,所居者系圍帳布幃,席地而寢。另有牛車一輛,馬一匹,移營遷帳時使用。帳房是記作“圍帳”,或許與我們現在所見的氈帳有別。

五、文化素養

蒙古族多被誤認為是荒蠻之族,文明程度似乎很差。觀哈銘、袁彬、李實所見,特別是他們接觸的那些蒙古上層,文化修養還是很高的。行事均有禮節自不必說,即以他們的談吐而言,還是相當有修養的。

先看也先。在與明英宗談到哈銘的忠心時,說:“日頭出至日頭落處往來的人多吃了皇帝的鹽米茶飯許多的臣宰。聽見前番宮里皇帝領出(米)[來]大小四十萬人,天地的怪怒上,皇帝上都不得濟,你如今只得了哈銘的濟了。你的饑飽冷熱,他不說,我每怎么的知道?他和你的身口一般。我兩個坐著,不得他,我說的你也不知道,你說的我也不知道?!雹薰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在表揚哈銘的同時,表達了他對明朝遲遲不過問英宗返明之事的不滿。他還即興講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說:“一日一朝,皇帝也為自家人煙上與歹人兩個相爭,落在歹人手里,止則有本他國一個人做伴。一日天意回了,皇帝得回他本國坐了皇帝位兒,還管他的人煙。那時止得了這個人的濟,做了皇帝時,把這個人忘了。他不尋這個人,也不抬舉他,十分虧了這個人的心。一日,皇帝早朝,多官眾會,聞這個人把一只手抬起,伸出一個指頭來?;实墼诮鹋_上坐著說道,那兩個人是甚么人,拿了。有這個人回說,彼時只有我一個人來。后皇帝與了他官做了?!雹吖懀骸墩y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告誡英宗不能忘了忠義之人。談吐機敏而意味深長。這段記述自然有哈銘轉述時夸顯自己的意圖,但基本情節應該不會是編造的。

在與李實的談判中,也顯示了他的機敏利落與切中要害。見了李實,開門見山,就問:“大明皇帝因何差爾每來?”當李實作了回答之后,也先便直率地講了他對“土木之變”之所以發生的看法,說:“這事只因陳友、馬清、馬云小人上是非,所以動了軍馬,小事兒做成大事?!卑寻l兵侵明的責任一下子推到了幾個小人物的身上,也即明朝一方。而后又說,“我的實心送太上皇帝到京,你每不差大臣出城迎接。我又著張關保、(姚)[岳]謙去奏,又將他來殺了?!薄昂笥植钫哂换ǚ蛉烁熬┳嗍?,何故不放回?”“后又差李(實)[貴],我著人送至(太)[大]同城里,因何亦不肯放回?”“我又差喜寧奏事,何以殺之?”①李實:《北使錄》,紀錄匯編本,卷17。對明朝的行事進行指責,處處搶占先機。接著又亮明了自己的姿態,說:“大明皇帝與我是大仇,自領軍馬與我廝殺,天的氣候落在我手里。眾人勸我射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特著知院伯顏帖木兒,使早晚恭敬,不敢怠慢。你每捉住我時,留得到今日么?”②李實:《北使錄》,紀錄匯編本,卷17。言詞大義凜然,又咄咄逼人。李實也只好說:“足見太師仁厚之心?!雹劾顚崳骸侗笔逛洝?,紀錄匯編本,卷17。最后他向明使發出最后通牒:“你每來得好,我正歡喜,料你每事務成就。若不來呵,我每八月(十五日)[初五日]上馬到北京?!雹芾顚崳骸侗笔逛洝?,紀錄匯編本,卷17。充分展示了他大首領的風范。

當決定送英宗返朝之后,與李實的談話也緩和起來,說:“大明皇帝敕書內只說講和,不曾說來迎駕。太上皇帝留在這里,又做不得我每皇帝,是一個閑人,諸事難用。我還你每,千載之后只圖個好名兒。爾每回去奏知,務差太監一二人,老臣三五人來接,我便差人送去。如今送去呵,輕易了你每皇帝了。再不可言?!边€說:“今我差一人與你每議,一人去大同調大同并山西黃河一帶人馬,說與大同、宣府,沿邊可放人出郊收禾稼,打柴草。我的人馬也不動你一苗。差來接駕的人約在八月初五日?!北硎玖俗约旱恼\意,但不忘最后的警告:“初五日不到,你每邊上人民吃苦了?!雹堇顚崳骸侗笔逛洝?,紀錄匯編本,卷17。

再如特知院伯顏帖木兒,在俘獲明英宗時,有部人要不利于英宗,他當即慨然陳詞,說:“那顏只萬年的好名頭。大明皇帝是云端里的皇帝,上天不知因那些怪怒他,推下來。數萬的人馬著刀的、著箭的、踏死的、壓死的,皇帝身上怎么箭也不曾傷他,刀也不曾砍他,怎么人也不踏著他?他的洪福還高還在里。拿住他時,怎么就問那顏的名字?怎么問我每的大小頭目的名頭?他不曾做歹,我每也曾受他的好賞賜,好九龍蟒龍。天地怪怒上,今日到我每的手里,上天不曾著他死,我每怎么害他性命?那顏圖萬年的好名頭落在書冊上,差人去報他家里知道,著差好人來取,那顏這里差好人送去,復在寶位上坐著,卻不是萬年的好名?”⑥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這其中自然有哈銘為了抬高明英宗身價的夸飾,但基本意思當是不錯的,站的頗高,看的也頗遠。

一次,伯顏帖木兒放鷹得了一個野雞回來,將酒一瓶,與英宗喝酒解悶。對英宗說:“我有比喻,你皇帝上奏。大海里水潮時,一個大魚隨潮水落在淺水灘里。大海里的魚怎么在淺水里住得?這個魚急了,還要歸大海里去。潮水時候不到,怎么得到淺水根前?潮水時候到時,接著淺水,這個魚還歸大海里去了?;实勰銓捫?,你不要心急。你得時候到了時,留不住。自然回去了……”⑦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比喻得非常得體。在與明英宗話別時,他又說:“比先漢王與霸王兩個爭皇帝、天下,霸王與漢王殺七十二遭,后天可憐見,漢王一遭殺了霸王,就得天下,做了皇帝。你若回家去坐了皇帝位時,就是我的主人一般。我這里有些好歹,我便(表)[來]投你……”①哈銘:《正統臨戎錄》,紀錄匯編本,卷19。給明蒙關系留下了后路。

還有左丞把禿,也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他與李實討論明蒙戰事的勝負,一方面說這次勝利“亦非我每勇力,乃天的氣候”,同時又講了個故事,說:“元世祖未做皇帝時與敵國戰,后遣使往,戰國遺針二袋、羊毛一袋。世祖怒,意謂彼處說兵多于此針,彼處戰馬多于此毛。遂與二子并頭目圖往征之。后諫,不聽,后果滅敵?;刂林型?,世祖病,乃載尸還。后曰:‘二子不聽我諫,(戰)[敵]國雖滅,爾父不得復生?!痈嫣?,世祖即甦,遂滅金,即帝位二十余年。人馬固多,不足恃?!雹诶顚崳骸侗笔逛洝?,紀錄匯編本,卷17。委婉地批駁了李實所言明朝人多兵多不可戰勝的說法。當李實引經據典,講:“昔項羽號霸王,英雄蓋世,善治軍馬。漢高祖寬仁大度,信任豪杰,與項羽戰七十二陣,漢高祖皆敗。厥后高祖一鼓而擒之,霸王遂滅,有漢四百余年天下。此無他,蓋因霸王荼毒生靈,天怒于上,人怨于下,況無故興兵搶掠,上天豈有不厭之耶!”③李實:《北使錄》,紀錄匯編本,卷17。把禿只說:“大人言者大道理?!?/p>

哈銘、袁彬、李實、劉定之的記錄涉及的歷史內容很多,以上探討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不止此,也足見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最有價值的直接史料是第一手資料,在事情發展演變過程中,當時的當事人,親歷者,特別是直接與蒙古打交道的明人,身經目睹參與其中感受最深,他們往往以切身所感形成作文,并刻問世,可謂實錄,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如實地記載和反映了當時的情況,比他人所記,更為直接具體,屬于第一手資料,參考價值甚高,且足以展現歷史真相。

明英宗“北狩”直接史料屬當事人著述,李實的《北使錄》是明朝正式使團的出使報告。由于是有組織的行動,目標明確,日程正常,辦事有嚴格的程序,故而記事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翔實具體。袁彬、哈銘之書是屬回憶錄性質的。由于他們與明英宗一起生活了一年,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經歷的事特別多,所以內容十分豐富,上至明蒙關系之大事,下至日常生活之細事,還有他們與蒙古首領、部眾的接觸,見諸筆端,包括言語皆帶有當時風味。諸如土木之變的導因、明英宗被俘具體經過、明蒙之間的反復交涉、明英宗在蒙古的生活等諸方面的內容,不僅反映了明英宗在蒙古的思想、行事,而且描述了當時蒙古的一些社會生活情況。這在明人的著述中是獨具地位的。加之他們只據親歷親見親聞而述,不經意間提供了許多真實的情況,蒙古風俗文化即得昭顯。

猜你喜歡
正統蒙古紀錄
蒙古語族語言概述
國民革命時期的馮玉祥與外蒙古
蒙古靴
明英宗羈留蒙古陪侍考
出版紀錄
正統的場合
正統的場合
正統的場合
《科教·紀錄》
可行性指南長袍正統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