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金融危機時期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現狀、特征及應對策略

2017-01-24 20:14趙景華申桂萍
現代管理科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并購跨國公司應對策略

趙景華+申桂萍

摘要: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恢復性復蘇。各國政府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對外投資政策,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制造業回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等,這促使企業跨國并購交易活動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文章深入考察了后金融危機時期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現狀,總結了并購發起者、并購對象、并購方式、并購行業和并購區域等方面的特征,探討了跨國公司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在中國并購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應對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跨國公司;并購;應對策略

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恢復性復蘇。各國政府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對外投資政策,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制造業回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等,這促使企業跨國并購交易活動呈現活躍趨勢??鐕驹诖吮尘跋乱惨{整其并購戰略。因此,分析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現狀,探討其并購特征,指出其并購過程中的問題,對我國有效地利用外資、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 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現狀

1. 全球跨國并購的發展現狀。聯合國貿發組織和商務部貿易研究院發布的《2016世界投資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跨國并購金額從2014年的4 320億美元增至7 210億美元。從數據來看,發達經濟體的跨境并購有了較大增長,致使2015年FDI流向發達經濟體的數額從2014年的5 220億美元增長至了9 620億美元。

第一,跨國并購活動恢復活躍??鐕①徎顒咏涍^兩年連續下跌后,于2014年出現反彈,2015年達7 210億美元,以凈價值計比上年增長了28%。驅動這種交易的重要因素一是由于跨國公司著眼于尋求新的增長點,二是跨國公司出于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的考慮來降低成本。大型跨國并購交易是跨國交易活動價值增加的一個關鍵要素。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4年,多國企業收購價值大于10億美元的數量飆升至223個,而2013年只有168個。同時,多國企業也有過幾次大的撤資,相當于收購總價值的一半。

第二,從行業領域看,跨境制造業并購創新高,引致FDI增長較快(見圖1)。2015年跨境并購制造業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 880億美元,超過了此前最高的2007年記錄。這就使得制造業在2015年跨境并購的占比達到了50%以上。需要指出的事,從全球層面來看,采掘工業FDI的減少對FDI的總額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服務業投資主導的長期趨勢持續增強(見圖1)。由于服務業占全球附加值的70%,因此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的比例有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2. 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現狀??鐕居谠?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90年代初期,跨國公司在內的外資企業開始大量涌入。21世紀初期至金融危機之前,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的并購也呈上升趨勢。金融危機之后,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的并購狀況如下:

第一,外商投資增長勢頭良好??傮w來看,中國吸引外資額持續穩定增加。2014年,中國吸引外商投資額為1 285億美元,比2013年的1 239億美元增長4%,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FDI目的地,在國際投資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

第二,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5年外商跨國公司以并購的方式在華投資的企業數目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均有增長迅速。其中:并購設立的企業數量為1 466家,增長14.4%;并購實際到資的外資金額是177.7億美元,增長了137.1%;跨國并購在實際使用外資中所占的比重由2014年的占6.3%上升到2015年的占14.1%,增大幅度較大。

2016年前兩個月,跨國公司在華并購交易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1 4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跨國并購金額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比重由2015年同期的24.6%上升到28.1%。這表明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十分活躍。從并購行業來看,第三產業的比重保持穩步上升,并購趨勢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

二、 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特征

各國政府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對外投資政策,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制造業回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等,這促使跨國企業并購交易活動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特點:

第一,并購發起者主要源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缇巢①徎顒又械目鐕灸竾虻貐^主要是美、日、歐,亞洲的日本和新加坡對華并購也有增長。隨著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發達國家的對華投資及并購力度不斷加大,上海和香港正逐漸成為更多跨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與此同時,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增強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

第二,并購方式以協議收購為主??偟膩砜?,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方式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收購、二級市場收購(含產權交易所)、吸收合并、要約收購、增資、取得公眾公司發行的新股、間接收購、資產置換、繼承,但以協議收購為主。在2015年,入境并購數量共86個,交易規模為664.40億元,其中:協議收購63個,金額457.04億元;增資11個,金額73.70億元;二級市場收購6個,金額103.09億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3個,金額10.09億元;要約收購、間接收購、繼承各1個,金額合計20.48億元。2011年~2015年期間,從數量來看,在wind資訊的371個入境并購樣本中,采用協議收購方式的有294個,占79.2%。排在其后的依次為增資和要約收購,分別為26個和22個。從金額來看,371家入境并購企業的并購總金額為4 298.35億元,其中采用協議收購方式入境并購金額達到2 966.11億元。

第三,并購行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轉移??鐕驹谌A并購的行業主要集中于服務業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在2011年~2015年期間,入境并購涉及的行業主要有電信服務、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公用事業、材料、日常消費、醫療保健、金融、工業和能源。從并購數量來看,金融行業入境并購數量最多,為3 386個,其次為工業行業,為3 293個,之后依次為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材料行業,分別為2 418個、2 104個和1 935個。從并購金額來看,金融行業入境并購規模最大,為34 512.41億元,其次為工業行業,為19 445.29億元,之后依次為材料、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行業,分別為14 026.98億元、12 396.96億元和12 066.03億元。

第四,并購地域集中于華北和華東地區??傮w上看,2011年~2015年跨國公司在華并購金額呈現下降趨勢。根據wind資訊報告,2011年,跨國公司在華并購金額為263.923 8億元;2012年出現大幅度下滑至0.61億元,2013年和2014年有緩慢恢復,分別為34.354 1億元、55.783 4億元。但是,2015年又下降至0.473 3億元。從區域分布來看,跨國公司在華并購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北地區,其中華北地區2011年~2015年并購金額254.342 2億元,居各區域首位;其次是華東地區為85.744 1億元。這表明,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著眼點仍然在中國基礎設施良好、市場潛力大、勞動力素質高,以及運輸條件便利、已經具備相當競爭優勢的地區。盡管跨國公司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南地區的并購有所增加,但總體來看跨國公司在華并購仍呈現“東重西輕”的格局。

總之,跨國公司在華并購主要源于發達國家和地區,以美、日、歐的跨國公司為主;在華并購方式以協議收購為主;并購行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和金融業;并購地域主要集中于華北和華東地區。

三、 后金融危機時期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存在的問題

1. 從跨國公司本身來看。

第一,并購戰略缺失。企業要用并購方式進行業務擴張,沒有很好的并購戰略,很容易導致并購失敗。比如,龐大集團與薩博的并購由于沒有很好并購戰略而以失敗告終。

第二,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與東道國的本土情況不相符。很多跨國公司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進程中通常存有戰略慣性思維,其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無法與中國本土進行精準匹配,進而忽視了中國快速變化的市場狀況,也缺乏對中國的市場和客戶的深度了解。另外,中國實力強大的民營企業的崛起,也對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展開了競爭。它們相對更加熟悉本土市場的消費文化,能夠采取低成本策略生產替代性產品,更為關注分銷策略,無論是其研發的新型產品,還是獨特化的營銷模式都能夠對激活本土消費者需求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第三,忽視中國中西部市場。與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區在土地、勞動力成本等基本要素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再加上當前國家的東北老工業的升級改造政策,使這些地區的市場擁有巨大的利潤潛力。而許多跨國公司忽視了這些市場,或者有的已經意識到,但是還沒有施以良好的操作。

第四,跨國公司高層管理人才缺乏??鐕镜目偛颗c其分支機構之間通常難以形成有效溝通,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使得跨國公司交易成本有所增加且運營效率有所降低。因此,隨著中國區域高管人員的頻繁調整,跨國公司總部并不能準確了解中國市場的發展以及公司戰略的實施情況,從而誘發了跨國公司的戰略定位不當。據經濟學人調查顯示,為盡可能熟悉中國市場運營情況,降低戰略決策的風險,約40%的大型跨國公司都傾向于向中國地區派駐非常高級別的高管。

2. 從東道國來講。

第一,我國產業發展風險隨著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擴大而呈加劇態勢。由于跨國公司并購的對象主要是我國重要產業的龍頭企業,而且并購的條件日益苛刻。如家電行業外商控股的合資企業約占75%,雙方各控制50%股份的占10%;合資企業幾乎控制了醫藥行業,其外商注冊資本比例多為70%以上。這增加了產業發展的風險,不利于我國產業的健康發展,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第二,從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鐕驹谌A并購雖然帶來了資金和技術,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利于我國產業的發展壯大,但是這些大多屬于非尖端技術甚至是落后技術。一些跨國公司還在成功并購中國企業取得第一大股東身份后,為了強化其技術壟斷優勢,將企業原有的技術研發部門予以取締,而改由其母公司直接提供技術,使我國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第三,我國的本土企業和品牌在并購中逐漸消失。參與在華并購的跨國公司與國內本土企業相比,享有許多優惠政策,再加上跨國公司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導致許多本土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逐漸縮小,品牌資源逐漸消失。如歐萊雅集團收購我國護膚品品牌小護士后,在對其旗下品牌進行整合時,使小護士品牌退出中國,這樣小護士品牌隨之消失。

3. 從母國來看。后金融危機時期,各國經濟政策的調整使全球資本流向有了新的調整。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和MIT的調查結果,跨國公司受母國相關政策,以及東道國勞動力成本、生產質量、營商環境、消費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正將業務從中國撤回母國。這導致了多國的跨國公司出現較大規模的減資或撤離中國,涉及制造業和服務業在金融危機后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均有所下降。如,美國的微軟、優衣庫,日本的西鐵城、松下,德國的Bilstein等公司以及大量海外人才也陸續回流本土。

四、 應對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策略

第一,優化外資結構,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依據世界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標,應在利用外資方面通過差異化政策實施引導,重點鼓勵外資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在全球產業價值鏈調整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資源特別是外商投資來帶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第二,完善法律和法規等各類制度性建設,確保投資環境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制定適合跨國并購趨勢、符合我國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增強我國吸收外資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完善跨國并購的中介服務體系,減少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中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引導與監管,使其成為我國吸引外資新的增長點。監管主要應從關聯交易的審計、信息披露機制、不正當交易等方面入手,約束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可能產生的壟斷行為和其他負面行為,引導外資并購的健康發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要加強防范跨國公司的非法撤資行為。

第四,通過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增強中國品牌的美譽度。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高附加值的中國品牌升級,“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提升了我國企業的品牌自信和軟實力。然而。所有的品牌都是和自己的創新能力、產品的適應能力、服務的能力相聯系的。企業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戰略部署與要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加快轉型升級,切實提高創新發展成效和企業發展實力及核心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有效形式,提高自身的創新發展能力。

第五,培育中國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紤]到我國當前資源與能源的約束,應當積極引導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盤活供給存量,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入國際領先的管理經驗,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現代公司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中國企業實施海外并購戰略,鼓勵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戰略聯盟等方式,參與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在競爭與合作中形成和壯大中國自己的大型跨國公司。

參考文獻:

[1] “促進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政策”課題組.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投資:意義、趨勢及應對戰略[J].管理世界,2001,(3).

[2] 陳佳貴,黃群慧.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及其對我國企業的并購[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16).

[3] 陳佳貴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新動向[J].經濟管理,2001,(2).

[4] 范黎波,王肅,張菲菲.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演進分析——基于制度經濟學視角和摩托羅拉實踐[J]. 財經問題研究,2010,(4).

[5] 劉春宏.美國跨國公司并購行為的變遷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與管理,2006,(9).

[6] 王國棟,陳麗珍.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國際貿易問題,2005,(9).

[7] 王宇露.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戰略解析及其風險防范[J].學術交流,2007,(5).

[8] 冼國明,崔新健.跨國公司在華股權戰略的變化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05,(3).

作者簡介:趙景華(1962-),男,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專業博士后,南京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資本運營與企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外管理比較、企業戰略、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申桂萍(1981-),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跨國公司管理。

猜你喜歡
并購跨國公司應對策略
我國跨國公司現狀及發展研究
“蛇吞象”并購后弱勢企業的營銷策略探析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策略分析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商務部鼓勵服務外包業
2009跨國公司之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