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高職院校法治文化的建設*

2017-01-27 00:07
法制博覽 2017年18期
關鍵詞:治校法治校園

馬 婷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0

?

芻議高職院校法治文化的建設*

馬 婷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0

高職院校的法治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途徑。

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應用在教育領域,即為依法治校。在依法治校的過程中,我們要大力加強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從而為普及法治教育、提升師生的法治意識提供良好的氛圍與載體。

高等教育改革以后,職業教育異軍突起,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更是奠定了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意義。但是,大多數的職業院校由于歷史與發展的原因,對于人才的培養僅僅重視專業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操作的提升,在人才綜合素質尤其是法治意識的培養方面,在校園法治環境的營造方面,關注甚少。為此,堅持依法治校,大力加強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迫在眉睫。

一、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律類型的文化。它包括法律制度結構和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守法、用法的行為方式。高職院校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以及權利保障為目標,在一定的治校模式確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校園文化形態和校園生活方式。具體來說,法治文化是在依法治校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和生活方式,以及相關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建立與運行。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

高職院校法治文化的建設,旨在培養職業院校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理念,形成法治思維模式。在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意識、法治理念等方面,著重樹立大學生的規則意識,規則意識就是在法律信仰、法律認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自覺地遵守和服從法律規則。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應著重體現在權利意識、正當程序意識、權利的節制意識、自覺守法意識以及社會公德意識等方面。大學生的法治思維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在應對社會和校園等各種事項的處理中,強調法律武器的運用,依法辦事,在解決糾紛時,尋求理性的方式。

二、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院校的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比較薄弱

法治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積淀才能形成一種理念和精神。而目前的高職院校,相當一部分是由原來的中職院校合并升級而成,學校在基礎建設、招生、就業、專業學科建設、轉型升級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壓力,無暇顧及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與此同時,學校領導對學校和學生的管理理念上,還停留在以往人治的階段,依法治校的觀念薄弱,對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長久以來,高職院校管理中引入司法層面的較少,校園各項事務的管理往往用行政手段來代替法律手段,缺乏法律的有效監管與約束。一部分領導人的官本位思想嚴重、階級身份意識濃厚,工作中都以個人的觀念、經驗、意志為中心,要求下級絕對服從,管理不公開、不透明、不明主,師生們無法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建設中去。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層次、水平較低,缺乏影響力,鮮少觸及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等文化層面。

(三)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需要強有力的專業化團隊

高職院校對于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沒有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沒有配備專職的工作人員,沒有劃撥專項的建設經費,沒有定期的舉辦法治文化活動,師生們在遇到“涉法”的問題時,求助無門。大學期間的課堂法治教育,僅有一門《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從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課時少,課堂教學內容不能緊跟時代發展,教學形式呆板不新穎,缺乏專業性、指導性和針對性。與此同時,現實情況與課堂教育的不對等也直接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高職院校的法治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加強制度學習,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規則意識

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形式多樣的手段加強對法律、制度的學習,可通過采取手機里的法治APP、法治微信公眾號、法治微博等網絡、自媒體形式的宣傳平臺,以及專題講座、櫥窗展示、真實案例展播、法治辯論賽、法律知識競賽等一些大眾化的方式,通過成立大學生維權中心、學生事務申訴仲裁委員會、法律辯論社團、編制法治期刊讀物等這些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所依賴的基本形式,對國家的基本法律條文,尤其是涉及現代職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條例等方面進行宣傳和滲透,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為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奠定基礎。

(二)有的放矢,與職業技能教育、畢業就業教育相結合

高職院校法治文化的建設,除了普及性的法治教育外,還要與他們未來的從業領域相結合,多接觸與他們從業領域相關的法律內容,提前介入,加深了解。高職院校在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宣講以及職業規劃教育外,還應當邀請企業的法務人員對本行業內涉及法律范疇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宣貫,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于頂崗實習階段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要對他們進行《民法》、《勞動法》、《行政法》等方面的專題教育,使得他們能在就業、創業以及日常工作中能夠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必須與學生的就創業密切聯系在一起,注重內涵教育,不搞形式主義,充分體現法治教育的應用價值。只有這樣,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才會實現,大學生才能在畢業后立足社會、貢獻社會。

(三)借助校外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共同營造依法治校的文化氛圍

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書本教育,更是社會性的教育,要讓大學生堅守對法律的信仰,全社會都要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準則。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積極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對大學生進行引導。聘請法院法官、律師、法學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定期為學生解答身邊的疑難問題,讓學生明白法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維權中切實感受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而達到法治教育的最佳效果。高職院校還可以與本科大學的法學院定點結對,既為法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檢驗他們在課堂所學的內容可否轉化為實際應用,又讓??圃盒5耐瑢W們加深了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共同營造校園的法治文化氛圍。

(四)領導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共建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的法治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個系統性的工程包括各項章程的制定與完善、組織實施機構、監督機構、投訴仲裁部門、法治宣傳教育、經費保障、獎懲實施等,需要高職院校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總目標,高職院校黨政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制定法治文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和具體規劃,成立專門處理涉法事務的機構,劃撥法治文化專項建設經費,儲備一批業務強、能力高的法治人才隊伍,定期舉辦法治專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全員上下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形成法治文化建設的合力。

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深入人心,全社會都形成法律至上的法治觀念,形成信仰法律、尊重權利的文化氛圍,法治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和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高職院校法治文化是以法治為取向建構校園文化的結果,也是法治文化在高職校園這一特定區域的表達形式,它體現著法治的精神、理念、思維、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包括高職院校通過規章制度、學生活動等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和法治化管理的精神理念,也是現代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和體現。

[1]丘麗丹.法治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5(4):42-46.

[2]徐慧敏,楊艷姣.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現狀分析——以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時空,2013(8):121-125.

[3]華戰勝.高職院校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途徑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3):139-140.

[4]接劍橋.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路徑的基本思維邏輯[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254-255.

[5]張宜勇.高職院校加強法律文化建設探析[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59-69.

* 江蘇省教育廳2015年度高校哲學社科基金項目課題“高職學生事務管理的法治化研究”(2015SJD289)。

G711;D

A

2095-4379-(2017)18-0073-02

馬婷(1982-),江蘇鎮江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

猜你喜歡
治校法治校園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淺論“教授治?!奔捌湎嚓P問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對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認識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劉伯承治校三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