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未成年人涉網法律問題研討

2017-01-27 14:42李洪濤劉丹丹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
關鍵詞: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法律意識

李洪濤 劉丹丹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 湖南 冷水江)

關于未成年人涉網法律問題研討

李洪濤1劉丹丹2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 湖南 冷水江)

二十一世紀已經全面過渡到網絡時代,互聯網的應用與普及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環境既能夠促進未成年人開拓知識視野,同時也容易導致未成年人產生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社會上所頻發的未成年涉網法律問題已經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如何改善網絡環境,加強未成年人涉網法制建設以規避各類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問題已經成為了一項亟須解決的現實課題。本文從未成年人涉網法律風險出發,結合到未成年人法律保護實際需求,對未成年人涉網法律問題進行探究。

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法律問題;保護措施

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信息傳播媒介,對于青少年而言,互聯網既能提供給他們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又能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但青少年身心發育尚不十分成熟,他們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而可能產生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一般而言,未成年人的涉網法律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分別為行政責任風險、民事責任風險以及刑事責任風險。對于未成年人可能存在的涉網法律問題,我們應當以預防、教育為主,建立健全相應的防控措施以規避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問題的產生。

一、未成年人的涉網法律風險分析

未成年人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法律知識以及行為自控力,其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而產生一系列違法犯罪問題。對于未成年人而言,網絡是把雙刃劍,其在為未成年人提供學習和交流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一定的法律風險。未成年人的涉網法律風險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其分別是行政責任風險、民事責任風險以及刑事責任風險。

1.行政責任風險

未成年人在不當使用網絡而對社會秩序或他人利益造成侵犯時,視情況其需要承擔一定的行政責任。我國法律規定,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相關規定的,不進行處罰,但是須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對于已滿十四周歲而不滿十八周歲的成年人,犯各類違法行為(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等)但尚未達刑事處罰標準的,有由公安機關從輕或減輕處罰。這里所謂的“責令監護人嚴加管教”、“由公安機關從輕或減輕處罰”即可看做是未成年人涉網違法行為所需要承擔的行政責任風險,而這種經歷對于未成年人今后的人生走向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2.民事責任風險

未成年人涉網違法行為可能會承擔三種類型的民事責任風險。其一,人身傷害。對于未成年人而言,其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具有性格叛逆,行事沖動的特點。在司法實踐中,常存在因為網絡因素而導致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受到侵害的案例。例如,未成年人長期沉溺于網絡游戲產生嚴重的暴力傾向;缺乏上網資金而產生敲詐、勒索甚至搶劫等犯罪行為。其二,隱私泄露風險。未成年人由于缺乏社會經驗、信息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其可能有意無意間以發布信息、上傳圖片等形式導致個人信息或他人信息被泄露。其三,財產損失風險。未成年人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其常是犯罪分子誘騙的目標。在司法實踐中,未成年人涉網而導致資金被詐騙的案例也是時有發生的;同時,未成年人的其他一些缺乏考慮的行為(如網絡創業、網絡購物)等也容易導致其面臨著財產損失的風險。

3.刑事責任風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與發展,未成年人的涉網違法犯罪行為有趨同于成年人的趨勢。例如,盜取他人賬號謀取利益,惡意攻擊網站、非法刪除數據等。通常對于未成年人而言,他們對于其利用網絡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想到的不是承擔法律責任,而是向他人炫耀(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其他的因網絡因素而引發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也是屢見不鮮:如網絡詐騙、敲詐,因缺乏上網資金搶劫等。他們圖一時之快,而可能為自身的不理智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承擔嚴重的法律后果)。

二、未成年人的涉網法律保護措施

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未成年人涉網法律風險,規避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行為,其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立法)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涉網風險防控體系。對此,可以考慮從兩個方面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涉網風險防控體系。

1.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其思維和行為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為此,我們應當對未成年人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家長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師,其應當樹立起榜樣,積極與未成年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糾正未成年人的不良網絡習慣,引導其合理、健康地運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娛樂。其次,學校應當加強網絡安全主題教育。學校是未成年人的主要生活環境,未成年人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的形成與學校有著密切的關聯。為此,為了規避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行為,學校應當積極開展網絡安全主題教育,倡導合理的上網方式,引導學生合理地安排上網時間,運用網絡充實自身的知識,開拓自身的視野,適當通過游戲進行娛樂和放松(對于網絡游戲而言,不能一味地予以抵制,而應當引導未成年人正確地對待網絡游戲)。對于社會而言,主要是一些網吧、游戲廳等,其需要主動地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謝絕給未成年人提供相關服務。

2.進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行為產生的一個主要因素即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淡薄。為此,對未成年人進行必要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網絡安全法律意識十分必要。筆者認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可從家庭、學校以及社區三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監護人要時刻向未成年人滲透網絡安全意識,幫助未成年人樹立起法律意識,教育未成年人要學會約束、克制自身的一些網絡行為;其次,學校應當就常見的一些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案例分析式”教育,讓未成年人從一些常見的、直觀的案例從學習和了解相應的法律知識,樹立起“法有禁止不可為,法未禁止謹慎為”的觀念;此外,社區應當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

[1]宋遠升.未成年人涉網法律問題研討[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5(2).

[2]邢玉霞.主題研討:未成年人涉網犯罪及控制——未成年人網絡應用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4):4-9.

[3]凌燕.構建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機制專題研討會[J].檢察風云—社會治理理論??? 2015(4):96-96.

猜你喜歡
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法律意識
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及內容調整
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對策
民事責任能力問題的探討
民法總則規定民事責任的必要性及內容調整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生態環境損害行政責任方式探討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論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論經濟犯罪民事責任的類型劃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