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權法因果關系的要素分析

2017-01-27 00:07孔卓然
法制博覽 2017年18期
關鍵詞:道德性考量因果關系

孔卓然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

侵權法因果關系的要素分析

孔卓然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本文通過侵權法因果關系系統中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這一基本結構,將因果關系系統中的要素分為事實性要素和法律性要素進行分析。

侵權法因果關系;事實性要素;法律性要素

不管是因果關系成立的問題還是因果關系影響程度的問題,都穿插有事實和法律的雙重考量,可以說事實與法律層次的因果關系結構是因果關系系統的根本結構,也是理解因果關系系統的基本方法。

一、事實性要素

事實性要素是因果關系中必不可少的客觀前提,主要包括因果關系認定所必須的客觀情況,如行為、損害結果以及二者的聯系。聯系、行為和結果都是客觀的,所以本文將他們統稱為事實性要素。行為和損害結果是預先給定的,不存在任何主觀性與不確定性。而聯系必須通過邏輯進行推導,并且由于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有限,以現有能力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存在,所以介于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聯系實質上是一種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并不代表主觀性,可能性的來源并非人們主觀臆斷而是綜合客觀情況基礎上的判斷,所以可能性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前提事實

前提事實是事實性因素的基礎,可能性必須由前提事實推導得出。一般認為前提事實包括行為和損害結果,由于因果關系系統結構的要求,損害結果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第一次損害結果和后續損害結果。

(二)可能性

“從原因到效果的過渡是從可能性到現實性,再到必然性的自身揚棄過程”,“相對的必然性只能從實在的可能性中推演出來”。同時,這種可能性又必須以數學性數據表現出來才能被一般人群察知。所以聯系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為復雜因果關系中界定“原因”的作用比率以及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引起損害結果的數學概率。

二、法律性要素

依據因果關系客觀性,凡是可以引起結果發生的因素均為原因,這就是侵權法中的事實原因,但是事實因果關系是一個無限的引起與被引起的循環,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借助價值判斷來截斷因果關系的鎖鏈,所有的以價值判斷為基礎的意志表現,即本文中的法律性要素。法律性因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也是現代因果關系理論研究的重心所在,因此對法律因果關系研究的理論可謂汗牛充棟,近因說和相當因果關系說就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兩種理論。但是由于學說的龐雜,所以本文不以學說史上的這些學說為檢討重點,而只提取其中的關鍵性要素。

(一)法律的主觀完滿性理解

為了使法律活動不會因對事實認識的不足而喪失可行性和權威性,法律需要設計出某些規則和程序,有意識的將“不完滿”的客觀事實確認為完滿,并基于此開展后續的法律活動,因果關系系統中的法律性要素就是對人們對客觀事實的主觀完滿性理解的法律確認。

(二)純粹的法律考量

認為法律因果關系就是純粹的法律考量的觀點當然有失偏頗,但是純粹的法律考量在法律因果關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因果關系的生命在于法律考量。法律的考量“是基于便利(convenience)、公共政策以及粗略的正義感情,法律恣意地不再追溯一系列事件至某一特定點以外。這種判斷并非邏輯,而是實際的策略應用?!睙o論是相當因果關系說或近因說,“學說和實務均日漸強調法律政策在兩說中扮演之角色。兩說均為被告規范責任限制之問題,而非事實上因果律之問題”。

不管是理性人的要求還是實質增加損害的考量,都是法律性要素典型的組成部分,是純粹的法律考量。筆者將因果關系系統的法律性要素中的純粹法律考量分為兩部分:

1.公共政策和法規目的考察

根據德國法理論,法規目的考察的要義在于將法律保護之目的優先于事實上之因果關系,即“損害之發生,雖具有相當因果關系,但在法規目的之外者,仍不得請求賠償,德國聯邦法院即采此見解”。法規目的的考察是典型的純粹的法律考量。

2.理性人主觀認識的認定

筆者認為,道德性判斷本身不同于可預見性判斷而不能被納入因果關系的體系之中,理由如下:(a)將道德性判斷納入因果關系系統之中會產生一種心理傾向,“會錯誤的把因果關系的全部意義等同于在邊緣案件中所要求助的那些道德和社會因素”,使裁判者深受道德概念的束縛,而忽視因果關系的客觀基礎,將因果關系變為純粹的法律上的恣意。(b)將道德性判斷納入因果關系與因果關系系統功能不符,因果關系系統的功能在于截斷因果關系的鎖鏈,是一種被動的限定,而非積極的擴張,這使得責任在有限的范圍內存在,可預見規則正是這種功能的體現。道德性規則則與之恰好相反,它引入“過錯”等主觀因素,其要義并不在于把因果關系限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是利用道德性規則對因果關系主動的推定,這顯然與因果關系系統的旨趣相違背。當然,道德性規則對責任的認定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項規則不應存在于因果關系系統之中,而應屬于侵權法的另一個構成要件——過錯要素的范疇。

[1]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316.

[2]張新寶.中國侵權行為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22-123.

D

A

2095-4379-(2017)18-0259-01

孔卓然,碩士研究生,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法律事務處,企業法律顧問,研究方向:企業法律事務。

猜你喜歡
道德性考量因果關系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一場情與理的考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體驗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胡塞爾視域下王陽明心學中的“意”之研究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
教育是一項道德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股權回購立法態度考量
以就業考量招生不可矯枉過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