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國曲目輯補二十種*

2017-01-28 19:04姚大懷
文化遺產 2017年1期
關鍵詞:民國傳奇

姚大懷

?

晚清民國曲目輯補二十種*

姚大懷

根據晚清以來的各種文獻,整理出《賽卑田》、《梅花淚》、《綾帶緣》、《尸香閣》、《鬼中仙》、《維多利亞花》、《斗山高》、《六德吟》、《紅蟫夢》、《西河嘆》、《奏雅亭》、《埃蘭夢》、《新天河配》、《一夢緣》、《同命鳥》、《紅綃夢》、《三挑記》、《下西洋》、《度桂宮》、《芙蓉屏》等二十種未見著錄的傳奇雜劇劇目,并對部分曲家的生平信息進行考訂,以期為該領域的繼續研究提供新的線索。

晚清 民國 傳奇 雜劇 曲目 輯補

曲目整理與曲家考證工作一直是戲曲研究領域最為耗時且難以盡全的基礎性工作。作為中國古典戲曲發展的最后階段,晚清民國戲曲近年來雖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但由于材料有限,研究工作尚有待深入,尤其在文獻方面還需更多學人不斷地爬梳、鉤檢。近年來,筆者通過翻檢各類文獻,梳理出此前未見各類曲學專著與曲學工具書著錄的晚清民國曲目二十種,故不揣谫陋,將相關文獻臚舉如下,并對部分劇作的本事以及部分曲家的生平事項略作考訂,以期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賽卑田院本》

南社社友姚光《金山藝文志》載:

《賽卑田院本》,清姚□□撰。稿本附叔安近詩,稿后皆不署作者姓名,惟考叔安近詩中詩題知其為姚氏也。上有自序,末稱光緒己卯午月釣灘老漁書于紅棉山館。又有落照灣客一序,則作齊東野語,蓋是本原演《孟子》中齊人乞墦之事,凡四出。①姚光著,姚昆群、姚昆田、姚昆遺編:《姚光全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7年版,第574頁。

據此可知:作者姚氏,自序署“釣灘老漁”,紅棉山館顯然系其書齋名,生平事項已難考訂;全劇共四出,成于光緒己卯年(1879)五月之前,以《孟子》中齊人乞墦事為本事。落照灣客為之作序。姚光曾見該稿本,但筆者遍尋之下,未見,應已佚。

二、《梅花淚傳奇》

姜繼襄《勁草堂筆記》之《梅花淚傳奇》條云:

余不工倚聲之學,幼時喜讀傳奇,先君以《嘯余譜》授之,始知南北曲之異。終日吚唔,漸領其趣。曾填《梅花淚》短劇,就宋璟《梅花賦》肩架為之。先師徐熙陽先生謂音律胥合,是有慧根者所為。后嫌其情韻稍硬,故未付梓。此雖小道,然非詩人不能為詞,非詞人不能為曲?!稓J定曲譜》較《嘯余譜》為詳。②姜繼襄:《勁草堂筆記》,武漢:湘鄂印書館1923年版,第32-33頁。

由此可見,《梅花淚傳奇》系短劇,是姜繼襄早期作品,受乃師徐熙陽激賞,卻由于自嫌“情韻稍硬”而未予付梓。雖已不得見,但從“就宋璟《梅花賦》肩架為之”一語可知,此劇受宋璟《梅花賦》啟發,抒發了姜繼襄自我勉勵并渴求重用的情感。

姜繼襄,字曙東,號勁草詞人,別署曙叟。安徽懷寧人。光緒甲午科鄉試舉人。曾著有《勁草堂曲稿》(含《漢江淚》、《金陵淚》、《松坡樓》傳奇三種)以及《梧桐淚傳奇》。關于姜繼襄的生年,學界多采用1859說,但均未交代材料所源*較有代表性的是梁淑安與左鵬軍等學者。詳細參見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近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331頁;左鵬軍:《晚清民國傳奇雜劇文獻與史實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頁。。部分論著為謹慎起見,標為1859左右*余耘主編:《中國戲曲志·安徽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年版,第621頁。。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著錄為1863年,但同樣未交待具體所本*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頁。。

筆者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以下簡稱《檔案全編》)中讀到了姜繼襄的一則履歷材料,云:“姜繼襄,現年四十八歲,系安徽懷寧縣人?!昙孜缈?,本省鄉試中式第一百十八名舉人?!裥潞7览?,報捐直隸州知州,遞捐知府,分指江蘇試用。宣統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驗看,九月十二日由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著照例發往?!?秦國經:《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8》,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523-524頁。既然宣統二年(1910)時姜繼襄四十八歲,那就不難推出姜繼襄生于同治二年(1863)。朱德慈之1863說或本于此。但姜繼襄又在《勁草堂筆記·自敘》中明言:“壬戌余年六十有三?!苯Y合姜繼襄的生平,可知壬戌年即民國十一年(1922),而當時姜繼襄六十三歲,由此推出姜繼襄生于咸豐十年(1860)。

兩則材料雖有矛盾,但顯然應以姜氏自述為準。此外,姜秉襄曾在《安徽教育月刊》第二十五期上因姜繼襄的六十壽誕發表《勁叟六十敘言》一文,其中有云:“予兄曙東先生,以己未之年,屆小陽之月,作宦于千里之余,攬揆于六旬之日?!?姜秉襄:《勁叟六十敘言》,《安徽教育月刊》1920年第25期。結合該期雜志刊于民國九年一月(1920年1月),可知文中的“己未年”對應的是民國八年(1919)。依照中國依陰歷計算年齡的傳統,亦可將姜繼襄的生年確定為咸豐十年。

三、《綾帶緣傳奇》

蔡寄鷗《四十年來聞見錄》載其在兩湖師范求學期間,曾著該劇,云:

余喜看小說,猶(按:應系“尤”字之誤)喜讀傳奇小說,開筆試作《綾帶緣》一冊。成功后,覺讀之欲嘔,已付之一炬矣。同學有知之者,則呼余為小說家,蓋寓有揶揄之意焉。一日,田梓琴來校,……曰:“君所著《綾帶緣》書中,有‘朝陽初出射睡眼,鴂聲咶咶天開晨。斯民大覺不可馴,夸狄大盜怦然驚’之句,固已膾炙人口矣?!?蔡寄鷗:《四十年來聞見錄》,武漢:震旦民報社1932年版,第22-23頁。

小說界革命以后,傳奇戲曲被視為小說的門類之一,通常被稱為“傳奇體小說”或“傳奇小說”*如《新民叢報》在對小說進行分類時,對于“傳奇體小說”的描述如下:“本社員有深通此道、酷嗜此業者一二人,欲繼索士比亞、福祿特爾之風,為中國劇壇起革命軍,其結構、詞藻決不在《新羅馬傳奇》下也?!眳⒁姟吨袊ㄒ恢膶W報〈新小說〉》,《新民叢報》1902年第14號。對于清末民初的傳奇而言,這一分類與表述方式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且時??凇靶≌f”欄下。作為清末民國時期重要的傳奇作家,蔡寄鷗在描述其所撰《秣陵血傳奇》*蔡寄鷗稱在《崇德公報》上所發表的《秣陵血傳奇》為“傳奇體小說”。參見蔡寄鷗:《武漢新聞史》,武漢:中日文化協會武漢分會1943年版,第39頁。等劇作時,均將其歸入“小說”一類,并用“傳奇小說”或“傳奇體小說”等名稱。由此可見,《綾帶緣》也是一部被蔡寄鷗視作小說的傳奇作品。據蔡寄鷗所言,本劇已撰成,并受到革命黨人田梓琴的贊許,但由于作者對該劇不滿,終被付之一炬。鑒于蔡寄鷗宣統三年(1911)十月畢業于兩湖師范*蔡寄鷗:《四十年來聞見錄》,武漢:震旦民報社1932年版,第41頁。,故可知本劇作于此前,屬于蔡氏少年試作。

蔡寄鷗在《武漢新聞史》中交代,他青年時期曾受梁啟超及其所辦《新民叢報》影響,模仿其“詩界革命”時之詩風,作詩有云:“朝陽灼灼射睡眼,鴂聲嚶嚶天開晨。深恐斯民大覺不可馴,夸狄大盜怦然驚?!?蔡寄鷗:《武漢新聞史》,第20頁。所謂夸狄大盜,蔡氏解釋為英美帝國主義者。由此可知本詩有著較為明顯的愛國與反帝傾向?!毒c帶緣傳奇》幾乎照錄此詩,其情感應與梁氏思想之間有著共同之處。再加上受到同盟會員田梓琴的贊許,可見本劇有著較為鮮明的革命意識和時代氣息。

四、《尸香閣傳奇》

許指嚴《尸香閣傳奇本事》載:“吾讀蓉湖逸士所著《尸香閣傳奇》,不禁神王起舞?!睾菔垦轂閭髌?,曾播之紅氍毹上。吾嘗求其刊本,聞板已散失云?!?許指嚴《〈尸香閣傳奇〉本事》,《小說新報》1919年第8期。許指嚴指出傳奇本事源于薛福成所撰《馬貞女傳》?!恶R貞女傳》敘同治壬申(1872)夏五月十六日,馬貞女被其母舅之子范金殺害??h令張佑璧斷清案件,后逐層上報,因此馬貞女之節受到表彰。馬貞女之父馬廷燦病死,從母施媼自縊身亡??梢钥隙ǖ氖?,《尸香閣傳奇》在此基礎上有所改編并作進一步發揮。此后,許指嚴“參以見聞,綴之辭藻”,在人物形象、情節設置等方面都與《馬貞女傳》、《尸香閣傳奇》存在較大差異。至于貞女逝后,尸體飄香,所居之閣被題為“尸香閣”,應與《尸香閣傳奇》保持一致。

據許指嚴的表述可知,《尸香閣傳奇》曾有刊本,并曾被搬上演出舞臺,但其刊本至民國初年已十分稀見,刻板也已散失。許指嚴所見或為稿本,或為抄本。結合傳奇本事與許指嚴小說的發表時間可以斷定,本劇作于同治壬申年之后、民國八年(1919)之前,屬于晚清民國傳奇作品無疑。

從署名方式來看,作者蓉湖逸士或居于無錫蓉湖附近,或系江蘇無錫人。其他生平信息不詳,待考。

五、《鬼中仙傳奇》

盧前作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的《〈鬼中仙傳奇〉序》云:

儀封張君艮庵,勤果公五世孫,以名孝廉游京師。十九歲,譜《鬼中仙》傳奇,未及行世,君遽歿,才二十有一。稿藏其家,既數十年,人莫得而見。今年夏,君外曾孫某生過余講舍?!嗉日b君之書,頗喜其有法度,而出數限于十,乃嘆風會之中人,雖杰出之士如君者不能免。然究未可以少君也?!衷唬骸豆碇邢伞氛?,紀實也。若爾,則又曲而史者。*盧前:《〈鬼中仙傳奇〉序》,《國學周刊》1933年第3期。

從盧前的記述來看,《鬼中仙傳奇》共十出,創作于作者張艮庵十九歲時,系紀實類作品,未刊;張艮庵,儀封(今蘭考)人。盧前在《中國戲劇概論》中再次提及該劇,并指出作者系道(光)咸(豐)間人*盧前:《中國戲劇概論》,上海:世界書局1934年版,第208頁。。

然而,盧前所記時間明顯有誤。張曜(1832-1891),字朗齋,謚號勤果。原籍浙江錢塘,因肄業國子監,遂入直隸大興籍,曾寄跡河南。若張艮庵為張勤果“五世孫”,那么,張勤果與民國二十三年已長成的張艮庵外曾孫已隔七代。就人類的繁衍規律而言,在一百年不到的時間內便誕生七代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此外,盧前又交待張艮庵為道咸間人,且在世二十一年。按下限來推,張艮庵最遲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于咸豐十一年(1861),而張艮庵僅比其五世祖小九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六、《維多利亞花傳奇》、《斗山高傳奇》、《六德吟傳奇》、《紅蟫夢傳奇》、《西河嘆傳奇》

以上五種傳奇均系吳承烜作。吳承烜(1855-1940之后),字子融,號東園,祖籍安徽歙縣,寓居江蘇鹽城,是民國戲曲史、文學史、文化史上頗有影響力的文人,著有大量詩詞、散曲、傳奇,曾主編《邗江雜志》。民國《續修鹽城縣志稿》載,吳承烜作有傳奇十八種*《續修鹽城縣志》載,吳承烜撰有《東園傳奇十八種》。參見林懿均等修纂:《續修鹽城縣志·卷十三·藝文》,鉛印本,1936年,第2頁。。

(一)《維多利亞花傳奇》

《申報》載吳承烜所作《答吉文伯題余所譜〈維多利亞花傳奇〉四詩》云:

物植全憑造化功,問天一笑醉黃封。幾時斬得邪蒿盡,三尺輸君紫電鋒。

漢使西游閱歷多(謂清曾惠敏公),梭倫雅典近何如?興亡治亂尋常事,安樂難尋海上窩。

偌大蓬壺小芥舟,紛紛燕侶挾鶯儔。碧瀛要問花消息,一葉星槎萬里秋。

輯睦邦交內外和,珠槃玉敦不殊科。唱酬只在芙蓉幕,囊錦攜歸好句多。(《維多利亞花》見《曾劼剛詩集》)”*吳承烜:《答吉文伯題余所譜〈維多利亞花傳奇〉四詩》,《申報》1914年7月17日第14版。

曾紀澤(字劼剛)《維多利亞花并引》云:“歐羅巴人喜為汗漫游,得無人跡荒洲孤嶼,或異種草木鳥獸,則以始見之人名謚地與物。英吉利有游阿美利加洲者,睹奇花產澤中,花大如車輪,葉周十丈許,為其博大清妍,特異凡卉,乃以英國女主之名名焉。僚友初結詩社,賦茲花,余亦同作?!?曾紀澤著,喻岳衡點校:《曾紀澤遺集》,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版,第286頁。再根據吳承烜詩作的刊發日期以及內容不難推斷,《維多利亞花傳奇》成于民國三年七月十七日(1914年7月17日)之前,系受曾紀澤《維多利亞花并引》啟發,應為寓言劇,表達作家對安定團結的國內局勢、和睦安寧的國家關系的強烈向往。

(二)《斗山高傳奇》

張幼齋、許脫如都為吳承烜《斗山高傳奇》進行了題詞。張幼齋《好事近·題東園〈斗山高傳奇〉二闋》云:

披讀久,明月上窗紗。高擫李暮新鐵笛,低彈蘇軾舊銅琶,一曲落梅花。瞻仰切,燭拜斗山高。展敬薦余香一瓣,縱觀灰盡燭三條,萬古此神交。*張幼齋:《好事近·題東園〈斗山高傳奇〉二闋》,《小說新報》1915年第2期。

許脫如《浣溪沙·題〈斗山高〉兼題〈晚薌吟草〉二闋》云:

一笛樓高白鶴翱,一杯燈下碧螺澆,酒酣聽唱斗山高。洪皓后賢存《隸釋》,吳融前世屬詞曹,騷壇新掛幾詩瓢。

客館鴉涂月一枝,晚薌遺稿盥紅薇,傳抄紙貴洛陽時。北海開樽爭索句,東園擊缽慣催詩,仙云香簇古梅溪。*許脫如:《浣溪沙·題〈斗山高〉兼題〈晚薌吟草〉二闋》,《小說新報》1915年第2期。

張、許均未對本事作明確交代,但根據劇名與題詞,可推斷本劇應以李暮、蘇軾、孔融、洪皓、洪適、吳融等賢能為主角,集中表達了景仰與頌揚之意。從《小說新報》第二期的出版時間來看,本劇應作于民國四年四月(1915年4月)之前。

(三)《六德吟傳奇》

黃庭(署“詩汝”)曾作《子融先生〈六德吟傳奇〉為方鹺尹景樂而作,賦此以志》,清晰地交代了該傳奇作者等方面的信息。云:

昔頌三百篇,知寓勸懲意,今觀《六德吟》,毋亦救時計。

東園一枝筆,使君一片心。良吏與良史,風流自古今。

莫以小說輕,莫以稗官例。史冊化民難,斯編感人易。

東園構思奇,使君壯行色。異日睹此書,使我長相憶。*黃庭:《子融先生〈六德吟傳奇〉為方鹺尹景樂而作,賦此以志》,《小說?!?915年第8期。

吳承烜曾作《滿江紅·送方鹺尹景樂之廣陵》云:“五十功名詩一卷,萬千氣象琴三弄?!?吳承烜:《滿江紅·送方鹺尹景樂之廣陵》,《申報》1914年1月31日第14版。據此推斷,方景樂或生于同治四年(1865)前后。方景樂(署“定遠方景樂”)曾作《南通差次,題王君鈍根、孫君劍秋所編〈禮拜六〉應東園之征》*方景樂:《南通差次,題王君鈍根、孫君劍秋所編〈禮拜六〉應東園之征》,《申報》1915年4月26日第14版。??芍?,方景樂,安徽定遠人,曾掌管鹽務部門,與吳承烜曾有交游。結合上述材料,可推斷出該劇作于民國四年八月(1915年8月)之前,旨在贊頌方景樂的德行。

(四)《紅蟫夢傳奇》

程松生(署“筠甫”)作《和施琴南先生自訟詩次韻二首》第二首尾聯云:“聞說東園今好事,紅蟫夢又譜傳奇(謂東園將先生歷史譜入《紅蟫夢傳奇》)?!?程筠甫:《和施琴南先生自訟詩次韻二首》,《申報》1915年10月27日第14版。吳承烜(署“東園”)作《和徐慎侯先生五十壽詩次韻》第四首頷聯“夢人紅蟫同倚笛”下注“謂余所新倚《紅蟫夢傳奇》”*吳承烜:《和徐慎侯先生五十壽詩次韻》,《申報》1915年11月3日第14版。。施贊唐(1856-1918),字琴南,江蘇寶山(今屬上海)人,辛亥革命后,易名槁蟫,別號四紅詞人,與吳承烜同在《小說?!返瓤锷献?,與吳有較為密切的交游。據上述信息可知,《紅蟫夢傳奇》以施贊唐生平入劇,成于民國四年十月二十七日(1915年10月27日)之前。

(五)《西河嘆傳奇》

許瘦蝶《記吳東園》云:

君*吳承烜之子吳清麗,字又園,生于民國二年(1913),卒于民國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932年4月15日)。參見許瘦蝶:《記吳東園》,《永安月刊》1948年第114期。卒時,丈年已七十有八,猶謀生計,晚景桑榆,遽抱西河之痛。媳未兩年而寡,孫才六月而孤,白頭兩老,相對煢煢?!V《西河嘆傳奇》以志感?!钑r悼亡,爰題回四絕。*許瘦蝶:《記吳東園》,《永安月刊》1948年第114期。

由此可知,《西河嘆傳奇》成于民國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932年4月15日)之后不久,系為悼念亡子吳清麗所作,寄托了作者晚年喪子的沉痛心情。

此外,鄭逸梅曾提及《竹洲淚點圖傳奇》,并明確該劇載于《金鋼鉆報》,時間長達月余*鄭逸梅:《林下云煙》,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206頁。。筆者翻閱《金鋼鉆報》,所見《竹洲淚點圖傳奇》始載于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934年11月30日),終于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1935年3月29日)。但正如吳梅所言:“名雖傳奇,實是散套?!?吳梅著,徐益藩輯:《霜厓敘跋》,《戲曲月輯》1942年第3期。該曲系為休寧畫師吳子鼎所繪《竹洲淚點圖》而作,除《提綱》外共十二出,分別為《焚香吁天》、《矢志勵節》、《寒夜刺繡》、《炎日灌園》、《潔膳承歡》、《折葼督課》、《冒雨采茶》、《落葉抬薪》、《助鄰濟火》、《克己濟貧》、《萱草流芳》、《金石永壽》,與《竹洲淚點圖》十二幀題名完全相同。至于該曲是否被計入《東園傳奇十八種》之中,尚待考證。

七、《奏雅亭傳奇》

尤慕哉刊于《學生雜志》第二卷第二號(1915年2月20日刊)的《題程習〈奏雅亭傳奇〉》云:

詩界百年等匏落,詞場千載?;臒?。

淮陽程習饒風雅,譜得閑情入管弦。

風流如見舊緇幃,蕩氣回腸有所思。

小按紅牙歌一曲,嘔心長吉鬢成絲。

淪落青衫一少年,秋風夜雨菊花天。

手披妙句從頭唱,瀟灑居然擬散仙。

我亦東涂西抹人,彈絲吹竹寄酸辛。

昆生老大龜年死,扇底桃花血不腥。*尤慕哉:《題程習〈奏雅亭傳奇〉》,《學生》1915年第2期。

該題詞前尚載有程習《顛倒衣裳四首 擬李長吉》,署“泰縣甲種師范講習學生程習”*程習:《顛倒衣裳四首 擬李長吉》,《學生》1915年第2期。。據兩則材料及其刊期不難得知以下三個信息。首先,作者程習系河南淮陽人,民國四年(1915)在江蘇泰縣甲種師范求學,當時年齡較輕;其次,結合本期雜志的刊期,并從“秋風夜雨菊花天”的表述來看,本劇應成于民國三年(1914)秋;再次,本劇應以李賀(字長吉)為主角,寫其一段風流韻事,但重點在于寄托作者淪落的“酸辛”。程習其他生平信息待考。

八、《埃蘭夢傳奇》

思聲《題〈埃蘭夢傳奇〉次天賦韻》云:

半生落魄狂兼狷,兩字懸心國與家。

敲骨剝膚都不惜,只留碧血染黃沙。

少年擊劍更探丸,一念蹉跎誤百端。

熱血滿腔無灑處,使君莫笑故人寒。

風雷飛動雪聰明,縛虎屠龍計較精。

收拾河山還故物,與君痛飲受降城。

酒酣耳熱笑談狂,爾汝形骸一醉忘。

說到交情生死處,蒼髯如戟為君張。

一望鄉關百不平,龍蛇雞鶩各紛爭。

事仇媚敵誰家子,擁戴天王頌圣明。

得志疆場莫失機,擒王執虜馬如飛。

功成長揖歸田去,不許人間望少微。

江湖形影殘燈底,血淚文章禿筆端。

君是終南狂進士,生平嗜鬼竟拋官。

似汝肝腸欲向誰,獨醒眾醉奈何時。

賢豪出處須珍重,龍尾聲名馬革尸。

檐花庭草意何如,新夢迷離認舊居。

兩度滄桑留一笑,湖山寂寂屋渠渠。

撼山填海志成城,天上將軍應運生。

橫梯樓頭君且住,主人好士更能兵。*思聲:《題〈埃蘭夢傳奇〉次天賦韻》,《兵事雜志》1917年第40期。

由此來看,本劇應寫一位半生落魄的愛國志士終得以殺敵報國的故事。由題詞的刊載時間可知,本劇成于民國六年(1917)之前。林之夏在《兵事雜志》刊發《贈天賦》,其中有“按歌樂部新詞客”、“十年講武毛錐在”等句*林之夏:《贈天賦》,《兵事雜志》1916年第29期。,結合思聲的題詞,可見天賦善于填詞,并長期在軍校任職。天賦在《兵事雜志》刊文多篇,多與軍事有關。其姓名與生平事跡不詳,待考。

九、《新天河配傳奇》

紅礁叟《〈新天河配傳奇〉本事》(以下簡稱《本事》)云:

民國十七年夏,余避亂舊京,老妾病日厲。一室相守,朝夕惟觀報紙,聊知外事。各戲園競演《天河配》,以應時景。所采事實,不知出于何處。憶曩在山東莒州北門外,見一碑記,乃明人董某所刊,誠《天河配》之好資料也。爰制曲八套,添著枝葉,附會其名曰《新天河配》。樊山詩曰“地上銀河處處橋”。余是曲衍紅氍毹上,不識能與老牛分家、靈鵲問渡爭一日之短長否?*彭一卣:《〈新天河配傳奇〉本事》,《半月劇刊》1936年第6期。

可見,作者受各戲園爭演的《天河配》啟發,聯想到明人董某所刊碑記,于民國十七年(1928)夏撰成《新天河配傳奇》八出。

該文前有編者所寫的一段按語,可與上文參照閱讀,云:“紅礁叟先生,名儒循吏,飛鳧治績,卓著聲華,文采風流,士林欽折。尤以生花妙筆,典麗鴻文,耀眼琳瑯,無殊江總。頃承以所撰《新天河配傳奇》見貺,斯篇取材碑碣,潤以香詞,曲折傳情,允稱佳制,特為刊載。不獨為實有之事跡,亦可謂曲調翻新之別開生面也?!?《編者附識》,《半月劇刊》1936年第6期。據此來看,本劇應隨后在《半月劇刊》刊載,但不知何故,在該刊未見此劇蹤影。

就內容而言,《新天河配傳奇》與家喻戶曉的《天河配》迥然不同?!侗臼隆方淮?,該劇敘明永樂年間,莒州州判之子——原本愚鈍的王文黼——在七夕當日夢得文昌宮小星下凡,獲得指點后,突發聰明,并以文學致顯達。斷弦后所續清河張氏,即夢中天人。后任僉都御史并奉差巡視河防,遂將夫人安頓在毗陵。由于關中連年荒歉,疫病橫行,身為里正的牛翁雖然挨家搜索,完成縣里所催糧銀,并變賣自家所有田產房產,但未及解納,感疾而死。其子星郎于是倉促而逃,并在淮上偶遇王文黼。黼深表同情,并致書長安令,請求暫緩刑罰。陜人張寡婦之遺腹女因生于七夕,故名巧姑,與星郎同日而生,自小訂有婚約。巧姑之兄因星郎畏罪潛逃而解除了與牛家的婚約。但不久,張寡婦母子均被盜殺,巧姑隨舅父逃難至毗陵,寄居清涼寺。一日王夫人清涼寺拜佛,偶遇巧姑,并買為侍女。王文黼完成差事后返回毗陵,聽到巧姑的訴說,頓生憐憫。后來楊榮經略甘陜,剿撫邊賊,黼為副。途中遇到刑滿歸釋的星郎。星郎對安西一帶地形、賊情極為了解,愿意為恩人效力。因此文黼得以平定叛亂,加官晉爵。文黼罷官閑居期間,星郎亦孤身隨從,不忍離去。后來,巧姑與星郎在王宅中相逢,并在王文黼夫婦的主張下成婚。星郎夫婦返回長安后,一日在渭橋邊偶遇河上翁,并在仙翁的指點下成仙。是年七夕,王文黼夫婦在庭中談論牛女之事,突見已得道成仙的星郎、巧姑遙頌比翼連理之歌。但王文黼固知人海匆匆,不敢奢望神仙之樂。

筆者曾在《自強月刊》讀到署名“紅礁老奴”的《紅礁隨筆》,其中清楚地交代:“民國六年丁巳,余宰長清已五年矣?!?彭一卣:《紅礁隨筆》,《自強月刊》1946年第3期。據此推斷,紅礁老奴曾于民國二年至六年(1913-1917)期間主政山東長清?!堕L清縣志》清晰記載,彭一卣自民國二年(1913)起擔任縣知事,直至民國六年(1917)*長清縣志編纂委員會編:《長清縣志》,濟南:濟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頁。,與《紅礁隨筆》的描述完全一致。因此,紅礁老奴必彭一卣無疑。那么,紅礁老奴與紅礁叟是不是同一人呢?

晉齋《少陵詩意冊子》曾提及,彭主鬯一卣于1958年曾為該冊題《江城子》*晉齋:《少陵詩意冊子》,張伯駒編著《春游瑣談》,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55頁。。許寶蘅日記亦稱其為彭主鬯一卣*許寶蘅:《許寶蘅日記》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576頁。,附錄部分交代一卣系其名*許寶蘅:《許寶蘅日記》第5冊,第2108頁。。據此斷定,彭主鬯即彭一卣。但主鬯與一卣所對應的是名、字還是號尚難以確定?!吨醒胛氖费芯筐^館員傳略》(以下簡稱《傳略》)曾有彭主鬯小傳,云:彭主鬯,字居馀,湖北武昌人,生于1866年12月11日,曾任山東臨沂、長清、沂水等縣知事。1928年到北京,歷任河北大學、郁文大學、中國大學、華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講師、教授等職。1951年12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7年11月18日病故。*啟功主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48頁。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長清、沂水,還是紅礁叟所言山東莒州北門外的碑記,均在山東境內,尤其是沂水與莒州相去不遠,這顯然不只是巧合。另外,《傳略》中提及彭主鬯入北京的時間與紅礁叟在《本事》中言及“避亂舊京”的時間完全一致,均為民國十七年(1928),而且《本事》所附編者序言中也明確提及紅礁叟為“明儒循吏”,與彭一卣的人生經歷完全一致。故,《新天河配傳奇》必系彭一卣所作。

十、《一夢緣傳奇》

胡瀞波(署“瀞波”)作《〈一夢緣傳奇〉序》,云:

予既以海內珍本明人《一夢緣》屬讱非為之倚聲,乃序之曰:“烏乎!自羅癯公、林畏廬既歿,世之通音律、擅詞筆者,實不敢睹?!毞侵?,取材新穎,措詞綿邈,隱寓懲勸之意,洵足繼跡林、羅而無愧色矣?!蚱鋫髌嬷?,其事跡震古駴今,為二百余年史冊不傳之秘?!?胡瀞波:《〈一夢緣傳奇〉序》,《鐵路月刊·津浦線》1931年第8期。

后有玲笙附識,交代本劇源自明末王國梓《一夢緣》,闡發了原作人生如夢的主旨,肯定原作“墨舞筆謌,哀感頑艷”的特征,又云:“得讱非為之倚聲,是猶人之得一知己;冠以瀞波之序,不啻‘銜壁(按:應系“璧”字之誤)金缸憐旖旎,翻階紅藥笑娉婷’。流水高山,相望終古?!?玲笙:《附識》,《鐵路月刊·津浦線》1931年第8期。

王國梓《一夢緣》所述情節大致為:王國梓在歲試中獲得賞識,被選為楚王郡馬,娶得楚王朱華奎之女朱鳳德為妻。但不久,張獻忠攻打武昌,城門危在旦夕。王國梓與郡主含淚訣別,倉皇奔走??ぶ鞑贿`父命,臨危不懼,自盡殉國。江漢恢復后,王國梓急忙趕回宮中,強忍悲痛,將郡主遺體妥善安葬。此后奉郡主遺言,王國梓納宮女余月英為妾。四十余載后,已入古稀之年的王國梓大夢初醒,參破人生真諦。讱非《一夢緣傳奇》應在此基礎上有所發揮,進而“隱寓懲勸之意”。據胡瀞波刊文時間推斷,本劇應成于民國二十年八月(1931年8月)之前不久。

讱非的姓名與生平事項均不詳,待考。

十一、《同命鳥傳奇》

胡蘊(署“萱百”)《同命鳥》一文有云:

客有還自都門者,余訪之,談次述其友大興劉冶秋才華艷發,妙審音律,曾著傳奇數種,有脫稿未久而已登氍毹者。人或比之李笠翁云。今方譜《同命鳥傳奇》,乃演拳亂時兩女子事。事跡頗離奇,而其間政局之俶擾,宮闈之淫亂,匪勢之猖獗,一一附見之。*胡蘊:《同命鳥》,《申報》1922年5月4日。

通過本文,可知本劇所敘情節大致如下。距京師三百余里的蓼花莊堪稱世外桃源,與外界交往較少。義和團起義時,某部郎張汝礪將其妻女寄于該莊,自己追隨兩宮西狩。其女小鸞年十七,待字閨中,貌雖美但性質愚鈍,愿早死重換性靈。張汝礪友趙介石亦攜家前來蓼花莊避難,在將故居修繕一新后,邀請張汝礪妻女前來同住。趙介石女鳳梧才華橫溢,可惜相貌鄙陋,雖與才高貌美的表親李駒訂下婚約,但鳳梧自知不配,憂心忡忡。因此鳳梧?;孟氆@得換骨丹,從而徹底改變容貌。小鸞與鳳梧相見后,既相慕又相惜。后來,鳳梧一病而亡。趙介石在傷感之余欲認小鸞為女,并提議將小鸞嫁給李駒。小鸞之母認為女兒愚鈍,只怕辱沒李駒。正在一籌莫展之際,鳳梧托夢告知乃父,自己魂靈將借小鸞之軀重生。果然,小鸞暴卒后又得還魂,與鳳梧合二為一,遂改名鳳鸞。國內局勢平定后,李駒前來就親。趙介石詳述此前經歷,眾人皆為李駒感到慶幸。

顯然,本劇吸納了傳統戲曲中還魂——轉世——團圓的情節模式,又引入世外桃源的敘述視角,使情節的虛構性達到了極致。但本劇不純以虛構取悅受眾,而是在虛構的同時,又適當關注了“政局之俶擾,宮闈之淫亂,匪勢之猖獗”,使得劇情更加跌宕起伏。作者的獨具匠心使本劇在保持了傳統戲曲通俗性的同時,又不失晚明以來傳奇特有的文人性。因此,劉冶秋此前的數種傳奇“脫稿未久而已登氍毹”就并不足為奇了。而晚清以降的其他傳奇作品,多數淪為案頭閱讀的對象,只有極少數作品獲得演出機會。更有甚者,部分作家以犧牲劇作的藝術性為代價,片面地使得傳統戲曲成為政治的傳聲筒,最終消解了傳奇登上舞臺的可能性,也消解了傳奇作為戲曲的生命力。包括劉冶秋在內的少數堅守傳統戲劇觀念的劇作家,在不犧牲戲曲作品故事性、通俗性的前提下,適當融入對時代的評判,提升劇作的文學性,為傳奇雜劇的發展贏得了最后一塊寶貴的陣地?;蛘驗槿绱?,“人或比之李笠翁”。鑒于此,劉冶秋在戲曲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劉冶秋,北京大興人,其他生平信息不詳。鑒于故事涉及兩宮回鑾,本劇應作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之后;結合胡蘊的刊文日期,可知本劇作于民國十一年五月(1922年5月)之前。

十二、《三挑記》、《紅綃夢》

胡嘉棠《汪石青傳》云:“又有《三挑記》、《紅綃夢》等傳奇,事則窈思畸想,出人意表;詞則含宮吐徵,沁人心脾?!度粲洝?、《紅綃夢》等傳奇各若干折,未刊?!?胡嘉棠:《汪石青傳》,汪石青《汪石青集》,合肥:黃山書社2012年版,卷首第3-4頁。汪石青之子汪稚青在《汪石青集·跋》中提及,云:“(先父)又有《律呂析微》、《制曲指南》、《三挑記》、《紅綃夢》等論著及傳奇,蔭南丈曾讀其原稿,丕(即稚青)皆未見?!?汪稚青:《〈汪石青集〉跋》,汪石青《汪石青集》,第457頁。

關于《紅綃夢》,汪石青本人也曾清晰交代,“將取定公《瑤臺第一層》本事,譜《紅綃夢》數折。藉此韻事,證成前無題曲發乎情止乎禮之義”*汪石青:《汪石青集》,第205頁。。據此可知,本劇取材于龔自珍《瑤臺第一層》附某侍衛《王孫傳》,寫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受阻,后雙雙殉情而死,應與此前同樣以《王孫傳》為題材的《赪綃恨傳奇》(墨香詞客撰)情節相仿。

《三挑記》材料不詳,目前難知其本事。

從汪石青(1900-1927)的生卒年來看,兩劇必成于民國十六年(1927)之前。汪石青的詳細生平詳見《汪石青集》,在此不作贅述。

十三、《下西洋》、《度桂宮》、《芙蓉屏傳奇》

王季思先生曾交代:

后來,我寫了兩個劇本,劇名叫《下西洋》、《戲中戲》。(吳梅)先生進行了批改,并且加了一大段,連同他編選的教材,一起印發給學生。劇本署名:‘永嘉王起初稿,長洲吳梅點定’?!捎谶@兩個劇本其實是我和吳先生合作的,顯示了先生的師德師才,彌足珍貴,我曾寫信給南京方面,請他們幫助尋找,至今未見回音。我想,這兩個劇本當時是作為教材印發的,應該可以在南京找到。請有關方面協助,認真找一找,把它們保留下來。*王季思:《回憶吳梅先生的教誨》,《玉輪軒后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頁。

先生又云:“在東南大學時,從吳瞿安先生讀南北曲,寫成了《戲中戲》、《下蝦夷》、《度桂宮》等幾個雜劇?!?王季思:《溫州的南戲》,《玉輪軒前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頁。據此可知,王季思先生在大學求學期間(1925-1928),至少撰有雜劇4種。

《戲中戲》與《下蝦夷》現存,載于《藝林》第一期,民國十八年九月(1929年9月)刊。對此,筆者曾在博士論文《民國傳奇雜劇史論》的部分章節中詳細述及*姚大懷:《民國傳奇雜劇史論》,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断挛餮蟆?、《度桂宮》未見。就劇目來看,《下西洋》或譜鄭和下西洋事,但也有可能與《下蝦夷》一樣純屬虛構,表達憂心國事、振興中華的主旨?!抖裙饘m》本事不詳,待考。

根據王季思先生的回憶,《下西洋》、《度桂宮》應作于民國十七年(1928)之前,是先生學生時代在乃師吳梅的指導下完成的,其質量可見一斑。

雖然先生曾謙虛地表示自己曾經寫過的詩、詞、散曲、雜劇、話劇、駢儷、散文無一像樣*王季思:《〈新物語與其他〉自序》,《玉輪軒前集》,第144頁。,但《下西洋》、《戲中戲》等四部雜劇作為先生青年時期的作品,是先生創作生涯不可或缺的一環,無疑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戲曲史意義。因而,先生晚年曾特意寫信給南京方面,請求幫助尋找,可惜時過境遷,除《下蝦夷》與《戲中戲》外,《下西洋》與《度桂宮》等劇至今難覓蹤跡。筆者近期曾赴南京多方訪求,亦無果。

《宣城縣志》曾載:“‘五四’運動以后,受新文化運動的熏陶,本縣于民國20年(1931)前后,涌現出一批通俗小說、新體詩歌及散文、雜文的作者和作品,當時的《宣城日報》先后辟有《宣光》、《敬亭云》等副刊定期予以發表。較有影響的有……王季思的傳奇《芙蓉屏》以及伴公、禮珊等散文、雜文作品?!?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宣城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641頁。鑒于王季思先生于民國二十年(1931)前后曾在宣城中學任教,以及先生對于曲學頗有研究,并在學生時代曾作4種雜劇,筆者就此斷定《宣城縣志》的記載可信。筆者通過宣城市地方志辦公室核實該條文獻的準確性后,獲知該報現存于安徽省檔案局,但再次聯系安徽省檔案局后得知該報破損嚴重,故無法成功借閱。茲存目于此,以求進一步核實,并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

僅從劇目來看,本劇應系以李昌琪《剪燈余話》卷二之《芙蓉屏記》為本事,敘真州崔英攜其妻王氏赴永嘉縣尉任,中途被盜賊陷害,財物盡被席卷。崔英被人救起,賣字為生,王氏也借機逃脫并進入庵中出家。兩人最終在御史大夫高納麟的主持下得以團圓?!赌显~敘錄》曾著錄《芙蓉屏記》,《曲??偰刻嵋芬噤洿吮?。明代尚有葉憲祖《芙蓉屏雜劇》、張其孔《合屏記》、無名氏《芙蓉屏傳奇》等。而先生的《芙蓉屏傳奇》應系中國戲曲史上最后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傳奇作品。

在中西文化的強烈碰撞下,傳奇雜劇逐漸走完了歷史征程,不得不接受退出歷史舞臺的命運。但在徹底退場之前,傳奇雜劇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晚清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戲曲史意義。由于歷史的變遷,上述傳奇雜劇多無傳本,但其文獻意義不容忽視。就現有條件而言,筆者僅能從有限的文獻材料中捕捉到一鱗半爪,搜羅與研究工作還有待深入,故而真誠期待學界同仁不吝指正,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研究。

[責任編輯]黎國韜

姚大懷(1978-),男,安徽合肥人,文學博士,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安徽鳳陽,233100)

*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民國傳奇雜劇史論”(項目編號:15BZW121)、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民國遺民曲家群體研究”(項目編號:AHSKQ2016D131)階段性成果,并受安徽科技學院穩定人才項目“清末民國(1902-1949)傳奇雜劇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資助。

I207.3

A

1674-0890(2017)01-077-09

猜你喜歡
民國傳奇
安-225,昨日的傳奇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傳奇 下
傳奇 上
堅持,造就傳奇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逍遙傳奇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民國風煙,尺素纏綿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