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構北路梆子樂隊及文武場樂器配置

2017-01-30 21:32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北路梆子嗩吶

段 誡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解構北路梆子樂隊及文武場樂器配置

段 誡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本文通過對北路梆子樂隊及其文場、武場樂器配置等的描述來解構北路梆子樂隊,從而使這一古老劇種被更多人所認知,重新煥發藝術青春。

北路梆子;樂隊;文場;武場

一、北路梆子樂隊簡介

北路梆子傳統樂隊中的管弦樂部分稱“文場”,是“歌唱藝術”的命脈;打擊樂部分稱“武場”,是“表演藝術”的命脈。伴奏時,文、武場擺坐前臺,故亦稱“場面”或“前場”。演奏員則稱作“場面上的”或“坐前場的”。在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臺氣氛、交待環境背景、調節戲劇節奏以及體現劇種風格等方面,樂隊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藝人們有“三分唱腔、七分伴奏”和“一臺鑼鼓半臺戲”的說法。

傳統的北路梆子樂隊,一般由九人組成,其中文場四人,主要伴奏唱腔和演奏曲牌;武場五人,除演奏唱腔、曲牌中用的鑼鼓外,還演奏動作用的鑼鼓。文場的樂器有胡胡、二弦、三弦和四弦,通稱“四大件十一根弦”。這是最主要的貫穿始終的一組樂器。還有嗩吶、管子,由操胡胡、二弦的演奏員兼奏,笙、笛子由彈三弦、四弦的演奏員分操。武場以戲鼓、手板、馬鑼、水镲、梆子、小鑼和鉸子為主要打擊樂器;堂鼓、戰鼓、疙瘩鑼、木魚、碰鈴、云鑼、云鼓、吊镲等為不常用打擊樂器。這些樂器在傳統的樂隊中均由武場演奏人員兼奏,不另設人。

二、北路梆子文場及武場樂器配置

(一)文場樂器配置

【胡胡】也叫“板胡”,屬拉弦樂器,是“四大件”的“頂梁柱”,文場的首席。它由琴桿、殼子、琴弓、琴碼、琴軸、腰碼、琴弦、琴頭、琴腳等部件組制而成,近似現在的中音板胡。胡胡以純五度定弦,有兩個把位,可以表現不同的情緒。第一把位的音質堅實而豐厚,富有深沉、柔婉的特色,善于細膩刻畫描寫;第二把位高亢而明朗,華麗而富有激情,力度也更強。演奏起來,雄健有力,充分顯示出它歡快、熱烈、潑辣、奔放的情緒。演奏中,右手多用短弓、頓弓和快速小分弓,左手除揉弦外,多用打音、頓音,特別是它的滑音,長而強烈,短而剛健,用的很廣泛。它的滑音無論是大滑、小滑、上滑、下滑和交替滑等各種手法,均可巧妙地模仿演員聲腔,不僅起到“托腔保調”的作用,也增強了旋律的華彩性,給人以相得益彰之感。由于胡胡本身嘹亮而扎實的音質,加之演奏的獨特手法,形成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因此,胡胡不僅是文場主奏樂器,而且鮮明地代表著本劇種的獨特風格。

【二弦】也叫“二股弦”或“二股子”。二弦由琴桿、琴筒、音板、琴軸、琴弓、琴碼、腰碼、琴弦、琴腳、弦鉤等部件組制而成。它的高低模樣近似胡琴,只是比胡琴粗重。二弦為五度定弦,它的音色尖厲脆亮,穿透力極強,藝人們把它和四弦稱為四大件中的“筋骨樂器”。演奏時,左手只用戴“鐵帽”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既不倒把又不全奏旋律,多用低音位滑奏。長弓空弦輕拉,延續不停,似斷非斷。短弓乘隙插入,扯奏閃拉,強勁有力,聲音忽高忽低,忽強忽弱,自然協調,它為“四大件”中拉弦伴奏性高音華彩樂器。

【三弦】是小三弦或三股弦的簡稱。三弦由鼓頭、桿子、腰碼和琴頭等部件組制而成。三弦的音色渾厚圓潤,不同眾響。演奏時,可倒三個把位,表現力較為豐富,除可以準確地把握節奏音外,還可全奏旋律。尤其右手的滾,左手的滑,滾、滑結合,彈奏出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一串串三弦“嘟嚕子”,既增加了演奏力度和伴奏色彩,又豐富了劇種風格,多年來為群眾所熟悉和贊賞。三弦是北路梆子樂隊中的主要彈撥樂器,不僅具有穩定旋律節奏的性能,而且滾、滑奏的進行能使旋律更加活潑、跳躍,是“四大件”中富有特色的中音伴奏樂器。

【四弦】也叫“四股弦”,實為小海心八角月琴。四弦為四根弦的彈撥樂器,每兩根弦定為同度音,四度定弦。它的發聲尖細短促,音色清脆、透明。在“四大件”中,它和二弦是“筋與骨”的關系,起著二弦華彩演奏中的定音作用,使二弦的華彩融合在整個“四大件”的音響之中。演奏時,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戴“鐵手帽”按品位;右手持骨質平板撥子掃弦,有掃有撥,有滾有彈,演奏旋律的主音和節奏音。傳統彈法只用外弦,今則內外弦兼用,它和二弦一樣,同為“四大件”中的高音樂器。

【嗩吶】也叫“喇叭”。嗩吶發音洪亮,氣勢雄偉,莊重嚴肅,戲中的坐帳起兵、得勝回朝、皇帝登殿、擺宴吃酒、拆書看信、迎賓送客以及殺場祭奠、廟堂佛殿等樂曲和每戲結束時的尾聲,均由嗩吶吹奏。還有吹腔一類和有些戲中的雞鳴、馬嘶、鳥叫、娃娃哭等效果,也由嗩吶模擬。嗩吶用途廣泛,牌曲豐富。戲中的嗩吶牌曲,一般均由一對嗩吶按鼓板的指揮,擊樂的配合,齊奏完成。多數牌曲的吹奏,都不起高音;少數特殊戲中的曲子,也可由一支嗩吶起高音吹奏,另一支以低音配合。嗩吶低音區音色渾厚、剛健,高音區尖銳、熱烈。在劇情和樂曲需要的情況下,嗩吶還可同笙、笛、管以及全體樂隊合奏。

【笙】簧管樂器。由斗子、簧管和吹管三部分組成。北路梆子樂隊中一般用十七簧和二十四簧笙,它的音色明凈優美。過去老傳統中笙不伴奏唱腔,只同管子、嗩吶、笛子以及其他弦樂合奏牌曲。由于它音量大,能吹奏和音,融合力強,現在也用來伴奏唱腔。

【笛子】吹管樂器,俗稱“枚”。它的音色清麗,柔美,豐潤,靈敏度很高,是吹奏主旋律的樂器。北路梆子傳統樂隊中用它只是伴奏昆曲和一些特定的曲牌,如《小放?!泛汀毒沤凇芳啊稉躐R》戲中的昆曲等?,F在隨著戲曲音樂的改革和發展,笛子的運用也就越來越廣泛,許多大段的唱腔以及一些牌曲等,都由它參與伴奏。

【管子】用檀木、柏木或竹管制成。它的構造簡單,發聲響亮、清脆。用它吹奏一些排宴拜壽、佛堂寺院等方面的樂曲,莊嚴輝煌,優雅動聽,別具風味。

(二)武場樂器配置

【戲鼓】也叫“小鼓子”或“的拉大”,即邊鼓。因為戲鼓和手板結合使用,一人操作,所以合稱“鼓板”。戲鼓的鼓框為硬木所制,擊奏時鼓身空懸于鼓架上,用竹筷制作的雙鼓箭擊打鼓心及鼓幫,發音清脆、響亮,為整個樂隊的指揮樂器,藝人們稱它是“一家之主”。鼓師用各種打擊姿勢及不同的擊音進行指揮,還與手板一起為唱腔、牌曲擊節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文武場按照鼓板的“底號”所合奏的各種程式化鑼鼓和曲牌,為演員的身段動作和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作密切的配合和烘托。

【手板】也叫“磕板”“挎板”。由三塊木板用皮筋或布繩連接組成。手板為擊節樂器。演奏時,一般多用左手擊板,右手擊鼓,形成板眼;“梆子”的敲擊,是按照手板的指揮而進行的。另外,絲線曲牌的演奏,也多由手板安起。

【堂鼓】也稱“大鼓”,常用于嗩吶牌曲的起止和為武戲開打伴奏。堂鼓的鼓面較大,音量可由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豐富。一般鼓中心的音較低而沉長,越向鼓邊敲擊,則音越高。堂鼓既是武戲開打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又常為寂靜的夜行、偷摸等場面作很有特色的伴奏。

【馬鑼】實為“蘇鑼”,它和“水镲”為武場的“大家具”和“大家伙”。馬鑼為銅質打擊樂器,演奏時,左手提鑼于胸前,右手執木槌敲擊,發音宏大、響亮。在同其他打擊樂的合奏中,通常打在板上,與“水镲”正好相反。

【水镲】也稱“鐃鈸”,發音尖銳,在一些莊嚴、激情的場面,以水镲、馬鑼為主的“大家具”進行強烈的氣氛渲染和情感配合?;?、老旦、武生以及其他有大幅度動作的角色,常以它們為主,進行場面烘托和形體動作的伴奏。

【小鑼】也叫“手鑼”,在武場中占主要地位,不僅可作為“大家具”,而且還可以它為主演奏鑼鼓中的“小家具”。小鑼的演奏法有打中心音、邊音和收音等,它的“花打”和特有音響,聽起來精巧活潑,被藝人們稱為武場的“舌頭”。

【梆子】為節奏樂器,不僅可增強旋律效果和戲劇氣氛,而且常常影響著樂隊的速度。

【鉸子】也名“小鉸”,有軟硬之分。硬鉸的音響剛勁清脆,軟鉸則似水柔和。通常除在一些文靜優雅的劇情中用軟鉸伴奏外,一般多用硬鉸。

此外,堂鼓、戰鼓、疙瘩鑼、木魚、碰鈴、云鑼、云鼓、吊镲這些不常用的樂器也為武場伴奏增色不少。

三、結語

北路梆子的伴奏音樂是劇種音樂中一個起主導作用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大戲、小戲、文戲、武戲,也不論是唱、念、做、打、一動、一言、一顰、一笑都離不開文武場樂器的精巧配置,藝人的精妙演繹。使得這個古老的劇種,仍舊煥發著無限的魅力和勃勃生機。

[1]王九篩,李華平,武兆鵬.北路梆子唱腔音樂中的調式轉換問題研究[J].中國音樂,2005(10).

[2]崔瑞嬋.北路梆子音樂特點分析與思考[J].黃河之聲,2009(02).

[3]王九篩,武兆鵬,李華平.北路梆子唱腔音樂旋律核心的發展手法初探[J].藝術教育,2006(10).

J605

A

段誡,講師,碩士,現工作在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藝術教研室。

猜你喜歡
北路梆子嗩吶
壯族北路坐唱八音樂曲中的節奏節拍以及打擊樂特征
又聽嗩吶
嗩吶
公羊爸爸
俗說俗物
西 府 情
黃河三角洲東路梆子的傳承發展與價值探究
澳門月刊(2017年10期)2017-10-14
嗩吶(短篇小說)
談嗩吶演奏中不同氣息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