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花花》
——陜北民歌特色的完美詮釋

2017-01-30 21:32張利鴿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襯詞疊詞藍花

張利鴿

(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藍花花》
——陜北民歌特色的完美詮釋

張利鴿

(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陜西北部的黃土高原孕育了陜北民歌的胚胎,在黃土高原下辛苦耕作的陜北兒女們,創作出了地域鮮明的陜北民歌。陜北民歌中蘊含了很多豐富多元的民族特色,本文從陜北民歌《藍花花》所包含的內容簡要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民族特色。

藍花花;陜北民歌;民族特色

陜北民歌《藍花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歌曲改編自一個真實的陜北民間愛情故事。曲調婉轉優美,傷感而又悲涼,是陜北民歌典型特色的代表。那么,這首作品是怎樣詮釋陜北民歌特色呢?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民族化的唱詞

陜北民歌《藍花花》起源于陜北黃土高原,它的唱詞與當地樸實的方言有著緊密的聯系?!端{花花》多采用當地方言土語,還有陜北特有的重詞疊字,使歌曲更加富有表現力。陜北方言別具一格的韻味融入進陜北民歌,組合成血與肉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了陜北民歌所特有的地域語言特征。

(一)咬字

“字的讀音是以聲韻為基礎的,所謂聲、韻即把一個字的音分成前后兩個部分?!盵1]前一部分的“聲”是我們平時說的四種聲調,后一部分的“韻”為發音技巧的區別。陜北方言和普通話雖都屬于北方方言區,然則和普通話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歌曲《藍花花》的歌詞中“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這里的“線線”“英英”“花花”都應唱作帶有兒化音的“線兒”“英兒”“花兒”,按陜北一帶方言風俗“生(sheng)”要唱平舌音為“ seng ”,此中的“下(xia)”則要唱為(ha),“愛(ai) ”前一部分的聲母“ng”,后半部分歸韻到“ai”,句尾的“人”字按照陜北方言習慣唱后鼻音“reng”,而非我們平時唱的前鼻音“ren”。這類字詞還有很多,都是陜北特有的方言咬字方式,使歌曲本身散發出陜北鄉土色彩,形成了鮮明的陜北地域風格。

(二)襯詞

陜北民歌中最為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襯詞襯腔的運用,除了一般最多見的一些助詞嘆詞外,還有因其文化傳承而延留下來的一些襯詞,都得以重要的運用。例如在歌曲《藍花花》中“一十三省得女兒(呦),就數(那個)藍花花好”,歌詞中的“喲”“那個”就是最典型簡潔的襯詞,這幾個典型襯詞的運用,更加熱情地贊美了藍花花的美麗,在同村姑娘里面里是非常出眾的,同時也為下文中的不幸埋下伏筆,所以此處的“呦”字充滿寓意。最后一句中的“咱們兩死活(呦)長在一搭”,這里的“呦”是陜北民歌口語化的特點,與歌曲開頭的“喲”字相呼應,表現出了藍花花對命運無可奈何的悲切嘆息。

(三)疊詞

陜北方言中的疊詞被陜北民歌巧妙加以運用,疊詞也使得陜北民歌活波生動而滿盈情趣。陜北方言對疊詞的使用,“通常的做法就是將單音節字進行相疊,形成疊音雙音節?!盵2]通過把兩個相疊的音節放在一個單音節的形容詞、副詞或動詞的后面,形成一個音節繁復的多音節詞,這些疊詞在民歌中大量的出現,形成了陜北一種特有的節奏,使陜北民歌越發的天然然流暢,同時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在《藍花花》歌詞中的“青線線”“藍線線”“藍格英英”“藍花花”“實實地”等疊詞,此處疊詞“線線”“花花”的使用,表達了對主人公藍花花的一種憐愛疼惜之情,后面一句又用一個重疊的副詞“實實”深化了對藍花花的這種情感。這些典型的陜北方言疊詞,使陜北民歌充滿了音樂感和節奏感,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這種更為直觀的音樂形象。

二、民族化的曲調

民族歌曲的旋律則稱為曲調,曲調包含了調式、節奏、速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顯示出了曲調的風格。從總體上看,歌曲《藍花花》采取分節歌的形式,由上下句多次反復組成,構造顯明對稱。曲調寬廣悠揚,音域開闊有力,盡情的抒發了人物內心的悲壯。

(一)調式、調性

五聲是中國民歌的主要調式,在各民族區域的民歌中,陜北民歌一般多采用商、徵、羽調式,宮調式和角調式較為少見。商、徵、羽調式小調色彩濃厚,豪放中蘊含著一絲悲涼,能夠貼切地表現出典型的陜北黃土高原性格特征。民歌《藍花花》采用陜北信天游常用的五聲羽調式,大多數尾音都落在主音羽音上,歌曲的結束句呈下行進行,小調色彩鮮明。同時歌曲由G調到C調再轉G調,調式調性的來回轉換,使歌曲情緒對比明顯,有戲劇性的矛盾沖突,抒發人物內心的情感。民族五聲羽調式使《藍花花》的音樂形象更加鮮明,表現出了黃土高原豪放遼闊的自由和悠揚抑郁的蒼涼風格,更加凸顯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二)節奏速度

在陜北地區,人們習慣站在溝壑縱橫的黃土地上高聲交談呼喚,在高低長短間逐漸形成了自由遼闊的特有韻律,同時這些生活語言習慣對陜北民歌的節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端{花花》這首歌曲的開頭部分節奏簡潔明快,舒緩自由,表現出了歌曲的抒情敘事性。第三、四段速度減慢一半,描繪出了藍花花極不情愿出嫁的悲痛心情。第五、六段節奏開始逐漸加快,表現了娶親人周家猴老子的熱切心情和藍花花的憤怒激烈的反抗。到第七段采用緊拉慢唱的散板,情緒較為激烈緊張,最后一段回到用抒情的方式呈現,節奏速度開闊舒緩。多變的節奏將藍花花的復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了了典型的陜北信天游音樂風格。

《藍花花》從本質上講不只是一種純粹的音樂,而是陜北民間一種淳樸真實的生活狀態,它有著強烈深層的社會穩定性,對陜北的民間音樂有著推進延續的作用,更加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了陜北人民豐滿的形象。

[1]陳青.淺析陜北民歌《蘭花花》的風格特征[J].中國音樂教育雜志,2005(05):36-37

[2]楊婷.陜北民歌特點及舞臺藝術研究[J].大舞臺期刊,2014(02):17-18.

J607

A

張利鴿(1979—),女,碩士,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講師,主講鋼琴與西方音樂史。

猜你喜歡
襯詞疊詞藍花
妙用疊詞我來說
藏族古樂譜《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襯詞研究
揚州民歌中襯詞的語音特點及其來源
與西藍花開戰
藍花楹小宅
細讀文本,品疊詞之美
用疊詞寫景
藍花楹(節選)
中國民歌襯詞的音樂性
好好地吃一朵西藍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