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劇唱腔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及運用

2017-01-30 21:32冀麗娜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吐字咬字聲母

冀麗娜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滇劇唱腔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及運用

冀麗娜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民族唱法及其滇劇唱腔,無論是聲音的表現形式還是音樂曲調的表現內容,都互相受到借鑒及運用。在意識形態領域和音樂創作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點。民族唱法與滇劇唱腔作為音樂表演藝術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民族唱法和滇劇唱腔雖然歷史發展、聲音本質、技巧運用及其藝術處理等方面有所差異,但近年來民族唱法大膽地吸收滇劇唱腔的精髓,滇劇唱腔也吸收民族唱法的優點。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大家在學習民族唱法的同時,要意識到民族唱法因為融入了滇劇的一些因素而產生的變化,更好地演唱民族歌曲。

滇劇唱腔;民族唱法;借鑒及運用

一、滇劇唱腔及民族唱法概述

民族唱法主要是在各族人民的文化基礎上,通過原始文化的傳承習慣愛好,在結合現代技巧的基礎上創造與發展起來的一種歌唱藝術。民族唱法主要包括中國戲曲唱法、說唱唱法、民間歌唱唱法以及民族新唱法的四種唱法。民族唱法,作為我國的一種演唱形式,其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民族唱法與滇劇唱腔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這兩種不同的演唱方法,在音樂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將這兩種唱法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創新產出一種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演唱技法,因此在對促進整個國內音樂演唱方面也具有積極的研究意義。

民族唱法這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形式,不僅在漢族,在其他少數民族中也有所傳唱。民族唱法是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源泉,同時也在我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寶庫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以致于歌種也不盡相同,流露出屬于本民族的風格特色,那么不同地域的歌唱風格也就不盡相同。

二、滇劇唱腔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及運用之處

(一)關于氣的借鑒及運用

滇劇經典劇目《牛皋扯旨》是吸收當地多民族藝術,形成了獨特板式和唱法。作為滿足人們在聽覺輔助上的重要一段,運用了切合主題伴奏,這首劇情在傳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受眾對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區別于傳統演唱技巧中,對于聲音把握的要求,在創新發展的思維中,就需要將聲音控制在一個有效的范圍。

民族唱法重視聲音的保持與輕巧。以溫州歌曲《情歌》為例,這是一首具有一定氣勢的民歌,這個作品的感染力能否較好地發揮和演唱者在聲音的保持上具有重要的關系。

(二)關于吐字,咬字的借鑒及運用

在咬字、吐字的時候,韻母要根據唇舌位置的變化進行著力,在歌唱中,盡量延長韻母的發音狀態,口型保持不變,并且要發的飽滿,圓潤。

在咬字的時候,不同的聲母按照不同的發音部位進行著力,聲母必須發得有力、敏捷,且不能延長聲母發音的時值。在歌唱中,聲母是在韻母的形態上產生的,也就是發聲母時先要想到其后韻母的狀態,然后在韻母的狀態上發出聲母,其次,保持聲音的輕巧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調解訓練,再有就是姿勢對于氣息調節也具有重要作用,如胸腹式聯合吐字法,這種吐字法的要點就是利用了身體肌肉自身的運動,在吐字的過程中,通過調節身體內部空間的大小,產生的壓強大小不同,通過嘴型的變化,出現了聲音傳遞的產生的不同效果。

民族聲樂作品語言處理的問題中,一般都要盡量遵循歌曲歌詞表達的意義的完整性,需要有效地實現吐字發音的準確性;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歌曲情景中,例如《苗鄉美》,為了實現表情達意的需要,部分的咬字需要通過弱化發音的清晰度來實現情感的表達。在情緒相對緩和的情況下,一般氣息較為穩定,整體的咬字和吐字都能夠在中氣較足的情況下實現,因此也能夠有效地實現歌曲歌詞和感情的傳遞,如歌曲中的“嘍和喲”。

(三)關于唱腔的借鑒及運用

1.民族唱法吸收與借鑒在滇劇唱腔

對于民族唱法而言,可以吸收與借鑒在滇劇唱腔法唱法,重視真、假聲運用的表演技巧。據科學調查,目前以腹式呼吸和胸腹式相聯合的呼吸并列為最科學的呼吸方式。呼吸的力量要適中,如果吸氣的力量過大,會使人導致緊張,氣息不能很順暢地呼出;吸氣的力量過小的話,氣息就會在高音部分支持不住,會導致高音的不穩、不準,同時也不能更好地完成對長的樂句的把握。

2.滇劇唱腔吸收與借鑒民族唱法

聲型是決定歌唱者適合哪種藝術歌曲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歌種對聲型都有特殊的偏好。滇劇唱腔吸收與借鑒民族唱法,吐字發音是歌曲在演唱表達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技巧。盡管我們存在多種民族語言和文字,但是由于聲樂作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的藝術作品,在傳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受眾對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只有當聽眾接收到這些歌曲傳遞的信心并且在心理和感情上引起共鳴才能在傳播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地方歌曲和極具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歌詞和吐字上會顯現出一些特色,其余大部分的聲樂作品在表演過程中吐字清晰發音標準都是最基本原則。

三、總結

我們應該把握旋律與情感的同步進行以及歌曲的張力和舞臺表現力,在演唱者二度創作中及時地發現錯誤,同時,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歌詞意義及其歌曲創作背景,并且掌握詩詞的內容與音樂的結構特點,進行透徹分析對比,使音樂能與詩詞得以更好交融,從而表現不同唱法以及作品的各自的韻味。

[1]王新惠.民族唱法思維探微[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2).

[2]馬丹.民族唱法的繼承與發展[J].音樂時空,2015(01).

[3]寧洪梅.民族唱法的現狀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5(05).

[4]王翠萍.將京劇元素融入民族唱法中[J].藝海,2014(03).

[5]岳炳麗.民族唱法在新時期的發展與思考[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4).

[6]任楚瑤.淺談我國民族唱法風格的多樣性[J].大眾文藝,2014(06).

[7]崔明子.淺談我國民族唱法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3(22).

[8]白瑩.談京劇在民族唱法中的借鑒問題[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9).

[9]廖星麟.民族唱法身份認同的類型及特征[J].黃河之聲,2013(13).

[10]李小曼.戲曲演唱對民族唱法的影響[J].藝苑,2013(05).

J616

A

猜你喜歡
吐字咬字聲母
聲母韻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問題剖析與正確運用
繞口令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上古漢語*kl-、*kr-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
聲母順口溜
聲母歌
有關聲樂教學的咬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高校聲樂教學中聲音“氣”、“點”結合與咬字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