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弦外之音
——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拓展

2017-01-30 21:32韓曉路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師

韓曉路

(濟南市章丘區實驗小學,山東 濟南 250200)

弦外之音
——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拓展

韓曉路

(濟南市章丘區實驗小學,山東 濟南 250200)

在近幾年里,小學教育更加強調“寓教于樂”,這個要求對于小學音樂教學而言,也同樣適用。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及時拓展課堂知識,讓學生理解音樂課程的“弦外之音”十分重要。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如何加強小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認識和體驗,增添他們對藝術美感的追求,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小學;音樂教學;拓展

現代社會是一個神秘的社會,對于未來會發生什么我們充滿了未知。因此,在現代社會,對于學生的教育強調以創新為主。創新學生學習理念,創新學生學習方法,都是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滿足不了新時代對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只有牢牢把握教育教學中的拓展,抓住教學的弦外之音,及時開闊學生的眼界,才能夠培養出時代需要的人才[1]。

一、“唱”出新旋律

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以唱為主,這也是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而如何做到使學生“唱好歌”“會唱歌”,則是每個音樂教師共同的責任,是時代賦予音樂教師的使命。

(一)融情于歌

將自身的情感和經歷融入到歌曲中,更能夠讓歌曲具有靈性。在音樂課整個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演唱歌曲,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學習《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大自然都有哪些果實可以供人們采摘食用,在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逐步引導。在教學中,讓學生做到主動參與歌曲的演唱,親身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融情于歌的方式,唱出符合學生特色的歌曲,還能夠讓學生對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堂的學習,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讓學生對大自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利于國家對大自然保護工作的落實,也能夠養成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立體演唱

在小學音樂歌唱中,不能夠拘泥于傳統的歌唱,而要追求更深層次的立體歌唱。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利用課件實現音樂視覺聽覺相融合的情景,將學生的感情激發出來,進而拓展音樂課堂知識面,讓學生深刻的理解課堂的“弦外之音”。

例如:在《歌唱祖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播放出flash動畫,將國慶60周年的小影片為學生播放出來,播放過程中插入歌曲《歌唱祖國》。這種音樂課堂的教學,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讓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演唱歌曲。在課堂快要結束的時候,播放伴奏,讓學生們看著影片,齊聲唱一遍《歌唱祖國》。這種形式的課堂,是真正將立體演唱方式落到了實處?!陡璩鎳返牧Ⅲw演唱,可以讓學生了解國慶節的意義,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夠能改變課堂上生硬的知識傳授,還能夠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歌舞結合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子,跳舞都是天性。就小學音樂課堂而言,又唱又跳不僅代表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近距離欣賞,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歌舞結合的方式進行小學音樂課堂,是一種常見的模式。教師也可以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設計出根據歌曲風格搭配的舞蹈,帶領學生邊唱邊跳,可以讓學生在唱歌中展現自己對歌曲情感的抒發,也可以在跳舞中感受歌曲風格。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展音樂知識。通過一首歌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作者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時代背景,也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在《銀杯》的教學中,設計好舞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邊播放歌曲邊帶領學生跳具有蒙古特色的舞蹈。跳過舞蹈后,再播放一遍,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歌曲的畫面,大多數學生都說能夠想象到的是自己騎著馬在草原中馳騁。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調節課堂的氛圍,還能夠擴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傳統教學所欠缺的[2]。

二、“賞”出新樂曲

世界音樂教育的理論核心是文化多元主義,音樂文化多元主義是相對文化單一而言的?!袄斫庖魳肺幕鄻有浴笔琼槕獣r代發展需要、發揮音樂藝術特點而提出來的一個課程基本理念。音樂欣賞是音樂課堂上的另一個主體,通過音樂欣賞我們可以領略到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文化精神。因此,在小學生音樂課堂的教學構成中,音樂欣賞也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重要的是,音樂欣賞還可以彌補音樂歌唱的部分缺點。音樂欣賞涉及面很廣,不光可以欣賞中國的音樂,還可以欣賞國外的音樂。那么,如何將音樂拓展融入到音樂欣賞當中,就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組探討

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不能夠只圍繞著音樂課本進行教學,還要為以后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的學習進行鋪墊。在音樂教學中,每一個單元教學完畢后,都應該有與教學內容相類似的欣賞任務。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部分的傳授,幫助學生積累音樂素養。通過小學過程中幾年的音樂積累,可以將名曲節奏和作家都印刻在學生的腦袋中,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都起著奠基石的作用[3]。

(二)訓練思考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運用欣賞式的教學方法,將音樂與多媒體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從而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是音樂課堂教學拓展的一種手段。例如:《進行曲》這一首歌曲的教學中,在教授歌曲的同時,利用ppt給學生展示3種不同的樂曲:搖籃曲、舞曲和進行曲。學生可以結合課件中的圖片和歌曲,來判斷曲種的不同。然后在第二遍的播放中,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學生可以再聆聽音樂中,感受到作者的創作情感,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這種方式的音樂教學,可以為學生的藝術道路推開大門,為學生以后的音樂之路起到鋪墊的作用。

三、“玩”出新水平

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音樂引導,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通過學生的演唱、藝術表演、音樂游戲、角色互換等音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見縫插針地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拓展音樂教學手段。音樂活動也有很多,要想保證課堂效果,必須要保證教師的教學引導和課程的精妙設計,才能夠讓學生做到邊玩邊學。

例如:在《搖籃曲》教學中,前一節課臨近下課的時候教師要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到家中收集資料。有的學生收集了歌曲的作者介紹,有的學生收集了歌曲民俗的照片,有的學生學唱了一些民間歌曲,有的學生找到了作者其他的作品進行了學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資料,這個時候有的學生讀了作者的簡介,有的學生展示了作者創作背景的圖片,還有的同學唱了歌曲。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相比,比較有趣味性。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手法,帶領學生邊“玩”邊“學”。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拓展本堂音樂課之外的知識。通過課堂“弦外之音”的教學,從而達到課堂上師生互動的要求,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4]。

四、總結

隨著新課標音樂教學的實行,給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平臺,與此同時,也對于音樂教師提出了高標準要求。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讓小學音樂課的“弦外之音”奏的更加和諧美好。

[1]孫春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拓展[J].新課程·小學,2017(03):90-92.

[2]黃婉霞.淺談“激趣-參與-拓展”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實踐[J].音樂大觀,2012(11):123.

[3]付婕.淺談小學音樂教學的完善與拓展[J].流行歌曲,2012(17):105-108.

[4]倪婷.打造意境,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J].小學教學研究,2017(17):74-75.

G622

A

韓曉路(1976—),男,漢族,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濟南市章丘區實驗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從事音樂教育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教師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教師如何說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音樂
圓我教師夢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