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動的音符、互動的課堂
——互動式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構建

2017-01-30 21:32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互動式課程標準音樂

陸 鋒

(江蘇省江陰長涇中學,江蘇 無錫 214411)

跳動的音符、互動的課堂
——互動式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構建

陸 鋒

(江蘇省江陰長涇中學,江蘇 無錫 214411)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貫徹《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而提出優先開設并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模塊,目的在于強化音樂知識的推廣與普及,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音樂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采用互動式課堂教學有助于改善學生認知,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聽、營造多種互動情景、借助多媒體,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可以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有效地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式;課堂教學

高中音樂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并在“教學建議”部分突出強調“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系”,抓住“教學的本質是交往”這一科學命題??梢?,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提倡互動教學是當前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

鑒于此,本文分析了互動教學的基本涵義,以此為出發點,挖掘了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教學的自身優勢,對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課堂教學的實踐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一、互動教學的內涵

立足互動表面詞義,“互”是孤立的對立面,更加傾向于在內涵上呈現聯系與關聯,本質上講,體現的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而“動”的反義詞為靜,側重點是彼此之間的一種作用力?;拥暮x乃是事物雙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碰撞的過程。

在教育領域,“互動”涵義的引入與發展促進互動教學理論的誕生。立足西方互動教學理論,互動的概念更加傾向于將學習定義為合作、交流與溝通。也就是說,整個教育過程之所以得以延續,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在我國,教育學者馬和民將課堂教學歸結為人際互動的過程,是師生、生生為達至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的過程。

可以看出,互動教學的主體是“師”與“生”。具體講,在整個教學進程中,既需要教師知識傳授的積極性,同時,又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同一教學方向和目標的指引下,促進二者積極進行交流,強化促進。與此同時,貫徹平等性與民主性原則,擴大參與性。

二、基于教育角度對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教學優勢的分析

《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基礎性模塊的建設,同時,面向所有學生,因此,優先開設了音樂鑒賞課,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①在此前提下,促使教學環境與條件得到改善,拓寬課程資源,同時,逐步擴大應用領域,延伸到其它模塊??梢?,新課改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給予了較高的期望。

在傳統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運用講解音樂、分析音樂的傳承式教學,過于強調音樂知識的灌輸,而且這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承式教學也泯滅了音樂課程的本身魅力,不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立足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互動教學模式,其與傳統音樂教學具有顯著的差別,不再將其視為認識上的狹窄視野,將音樂教學與人格進行交互理解,凸顯生命交往的行為。這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樣,在互動教學中,參與者雙方在進行知識交流的同時,在情感與精神上也實現溝通,強烈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彼此之所以能夠得以共存與交往,關鍵是樹立信任,構建彼此之間更加良好的關系,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1]而這正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讓音樂教育連續性地伴隨學生成長,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相一致。

因此,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課堂教學在改善學生認識水平的同時,強化實踐,達到對學生精神與人格的滋養。同時,新的教學模式營造了更加和諧的音樂鑒賞氛圍,促使師生心理氛圍更顯健康性,構建優質的音樂認知觀念,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三、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聽”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可以說“聽”在音樂藝術中極為關鍵,音樂藝術的實踐依賴聽覺。因此,要將音樂聽覺滲透在音樂教學行為中,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聽覺體驗,將創造性的特點融入聽覺實踐。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對抽象知識的傳授,而后再進行聽覺練習和作品欣賞。在這種情況下,嚴重影響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揮。為了達到創造性“聽”的目的,需要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善于立足多角度探討,采取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藝術氛圍中獲取審美的愉悅感,以美育人。

例如,我們在欣賞教學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靜聽《黃河大合唱》,聽完以后,學生的情緒通常都會被這激昂、悲壯、抗爭的旋律所感染,這時候我們不失時機地展現學生“內心的旅程”,請他們講述在欣賞時的所感所想,鑒于學生成長環境的差異,加之學習手段的不同,在根本上影響其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師要注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學生們展示過后,我們可以把作品的創作背景簡單地介紹給他們,讓他們了解作品是以黃河兩岸人民的英勇斗爭為題材編寫的,它歌頌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塑造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接下來,我們再次播放歌曲,提醒學生再次仔細傾聽,同時結合背景材料再欣賞、再感受;最后組織學生試唱其中的部分歌曲。通過這種方式,既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又能進一步讓他們體會作品的深刻內涵,感受音樂作品的力量。

(二)重視互動情景的創設

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媒介作用的發揮,重視團隊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在根本上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音樂是人類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借助音樂教學實踐,實現對學生群體思想的培養。為此,借助多種互動情景,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

第一,開展情景模仿表演。通過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借助肢體語言進行表達。例如,在《現代京劇》課程講解中,可以借助分組形式,開展《智斗》中的典型片段的表演,用自己喜歡的演唱形式展現給大家。

第二,立足音樂風格的體驗而開展舞蹈活動。對于來自不同風格與民族的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用舞蹈的方式進行表達,實現對音樂本質的理解,了解其思想情感。例如,在音樂鑒賞《非洲的歌舞音樂》這節課中,教師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提供鼓、鑼、镲這些簡單的打擊樂器②,讓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創編,彰顯不同的節奏,同時,將形體活動融入其中。有的小組學生進行樂器小合奏,組內其他學生隨鼓樂做簡單的舞蹈動作;有的小組以非洲土著舞蹈為基礎進行創編;有的模仿非洲人民音樂生活場景。

(三)借助多媒體,引入“小組合作學習”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被引入教學領域,更顯現代教學手段的實用性。音樂與計算機的結合凸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彰顯理性與感性的緊密關系。[2]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效果顯著,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課堂,實現師生交流,增強交流與互動。多媒體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改中的應用是有效實現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突出特征是將圖片、聲音、影像等融為一體,傳達的信息更顯生動性與直觀性,能夠有效刺激感官,產生巨大的時空效果。這些特點與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教學內容被有效拓展,教學更顯趣味性與生動性,教學質量顯著增強,教學效率得以提升;有利于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強化學生認知情景的完善,推動師生角色轉變,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

借助多媒體,同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實現高中音樂鑒賞課互動教學的重要策略。例如在進行《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簫、歌聲》學習的時候,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效果突出。在課前,借助網絡分組的方式,實現對教學材料的準備,融入討論。在教學實踐中,借助大量多媒體圖片和音樂的展示,實現對歐洲民間音樂的全面展現,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揮了引導性作用。小組合作學習輔之以多媒體手段,使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展現給師生,大大增加了教學的魅力。

可以看出,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強音樂意識,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切實提升音樂素養,構建更加生動、彰顯活力的教學氛圍。

三、結束語

高中音樂課程改革后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注重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旋律而要盡可能地降低簡化知識技能。通過互動式課堂教學策略在音樂鑒賞課的實施,不僅盡可能的降低簡化知識技能,而且可以創造性地將音樂的多種旋律與課堂進行交融,強化學生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重視合作觀念,在根本上形成優質的音樂素養。

注釋:

①教育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規定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結構由六個模塊組成,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這六個模塊是: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本文所指音樂鑒賞。

②鼓、鑼、镲是中國民間打擊樂器。

[1]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徐州: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5.

[2] 任松梅.新課程下高中音樂鑒賞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07):23.

G632

A

猜你喜歡
互動式課程標準音樂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初中美術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摭談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策略
關于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的若干思考
Prezi云存儲互動式《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與數據分析
音樂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