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地方資源??傳承海洋文化

2017-02-04 16:50劉軍杰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海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

劉軍杰

摘 要: 舟山海洋文化作為有著濃厚本土文化氣息的一種民俗文化,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性為開展本土化的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厚的教育內容和教育資源。我就《海島漁民畫藝術在美術校本課程中開發和實踐》課題研究,在“欣賞與評述”、“理論與講授”、“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和“綜合與探索”這五個學習領域提出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海洋文化 校本課程 開發

《美術課標》中提出“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是他們走向世界的起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本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土文化的美”。 舟山海洋文化作為有著濃厚本土文化氣息的一種民俗文化,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性為開展本土化的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厚的教育內容和教育資源。因此,利用我們舟山的地域優勢、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積淀濃厚的海洋文化、良好的人文環境及豐富的海洋資源,來從小培養學生的海洋觀,萌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就成為我們研究的出發點。

漁民畫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海洋文化之一,其扎根于海島中,反映和透露出的純樸、稚拙、夢幻而神秘的情韻,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不僅能讓人欣賞到精湛的海島藝術特色,還可以透過絢麗多姿的畫面從新的角度了解普陀、了解舟山、了解海洋、了解海洋文化,對創建海洋文化名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們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中應挖掘漁民畫這一地方資源,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并通過美術的學習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響,進而參與文化的傳承,表達和創造文化。筆者結合《海島漁民畫藝術在美術校本課程中開發和實踐》課題實踐探究中的感悟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地方資源,體現“欣賞與評述”

“欣賞與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具體做法:感受—領悟—欣賞。

舟山漁民畫是漁民文化中雖不算濃重卻獨具美質的一筆,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一直是漁民畫創作的素材和靈感來源。我們海島的特色在漁民畫中有著充分的體現,一望無際的浩瀚海洋,鱗次櫛比的大小漁船,辛勤勞作、面色黝黑的漁民,忙碌織網、曬制魚貨的漁家姑娘,粗茶淡飯、其樂融融的漁家生活,在畫面中人物得到了最真實的刻畫,環境受到最熱烈的渲染。欣賞漁民畫能使人饒有興趣地領略海島的風物景色,并有助于了解舟山的風俗人情,增加有關地方特色的見識。我們通過欣賞課,通過圖片、錄像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評述,加強對舟山民間美術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對家鄉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和鄉土情懷。舟山獨特的海洋歷史文化、海洋佛教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景觀文化,對于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和繼承傳統文化有積極意義。

在這一學習領域中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可利用討論、游戲活動等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應著重培養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最基本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

二、研究地方資源,重視“理論與講授”

“理論與講授”領域雖然不是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中四個學習領域的范圍之內。但在漁民畫的校本課程開設中也具重要地位。

漁民畫家們的手法不受學院既定規范的約束,保持著大海般的自由隨意和純情流露,雖顯得粗拙幼稚,然而天真肆意、童心未泯、詩意盎然。這是漁民畫家用真、善、美的心靈表露的人格品質,是普通漁民把對勞動生產、海邊習俗、漁家禮儀的切身體會和感悟的一種美的表現。

但事實上,漁民畫不是舟山漁民的天賦,而是一種人為的藝術。在一幅完整的畫面中,除了作品內容是作者的原創外(或許有某些小細節也是輔導者引導的結果),其他的,如大小關系、色彩對比、空間位置等等,都是根據藝術創作規律進行引導的結果,因而,人為的藝術失去了這個最重要的因素,試想如何維持,更別談其發展、創新了。

具體做法:講授—討論。

強調理論學習是我們對小學生學習漁民畫必不可少的一環。以漁民畫課外興趣活動的成功經驗為基礎,整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系統化程序化,逐步形成教材體系,從而使漁民畫的體系能以延續。

三、挖掘地方資源,探究“造型與表現”

“造型與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讓學生運用以裝飾性、抽象性、夸張變形等手法,融入本土文化資源的魚、船、古建筑、古民居、戲曲、飲食、傳說故事、宗教、禮儀、歷史名人等,最終以油畫、水墨、剪紙、版畫、線描、丙烯畫、紙版畫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

具體做法:模仿—嘗試。

1、模仿線條。線條是描繪和表現物象的最基本的因素,前人用各種直線、曲線、斜線繪制了的漁民畫中魚、船、人、及幾何形等紋樣。其紋樣線條古拙質樸,富有變化。我將這些漁了畫分類貼在教室的墻上,讓學生觀看欣賞,紋樣中流暢變化的線條,引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好奇心。課余的時間,學生通過觀摩感受畫上的紋樣,品味紋樣線條的美感,模仿前人線條的變化,體驗前人用線條表現物象的手法。

2、嘗試色彩。漁民畫給人的特點就是感情濃烈、色彩飽滿奔放、對比鮮明,除了以深深淺淺的藍色作為主色調外,在一幅圖畫中既有烘托氣氛的明暗對比,有突出主體、漸變景物的純度對比,也有刻畫情節、大紅大綠的色彩對比,獨特、直白、狂放的藝術表現手法令人看畫后印象深刻。漁民畫線條清晰卻不似版畫的刻板,色彩濃郁也不似油畫,它不像水墨畫那樣雅致清淡,也不像印象派那般抽象迷離,它是實實在在的,是有血有肉的,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模型上的,讓學生學習素材庫中作品的色彩使用應用到自己的畫作中。

嘗試的題材有捕漁勞作、海邊習俗、漁家生活、節慶場面、海產海鮮等。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與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四、發掘地方資源,落實“設計與應用”

“設計與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具體做法:分析—創造。

1、結合舟山海島人文自然景觀,包括美麗的海島自然景觀——礁石、沙灘、海洋等;特色海島人文景觀——海島建筑、漁船漁具、傳統古跡、新建景觀等,制訂美術校本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家鄉的旅游產品》、《家鄉的旅游新景點》、《海產品包裝設計》等題目,開展設計活動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為宣傳家鄉做貢獻的精神。

2、結合學生實際,通過對當地風俗習慣和民間藝術的調查,可設計《魚燈設計》、《海神設計》、《新式漁船設計》等課題,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想,激發對當地民間藝術的熱愛,更好地認識當地的風俗習慣,并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在這一學習領域中旨在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設計校本課程教學內容時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欲望。

五、針對地方資源,深入“綜合與探索”

“綜合與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具體做法:研究—嘗試—探索。

針對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和熱點問題制訂美術活動內容,進行研究性學習。如隨著漁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漁民原來的生活、生產方式和固有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再加上人們對民間風俗的淡忘而導致舟山的海洋文化沒被保護甚至被破壞等問題,可設計《開發帶來的思考》、《古文化保護與開發利用》為主題的學習內容,安排學生到校外考察、調研分析、然后用漁民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也可延伸開展以家鄉為主題的美術活動,進行探索性創作活動。如設計《保護我們的理想家園》、《我心中的六橫》、《我愛家鄉的民間藝術》等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這一學習領域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

總而言之,開發地方文化資源,傳承本土文化已成為各地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美術教育研究的新課題,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特色之一。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新課程改革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把握《標準》的前提下,對新教材的內容進行重組和再創造,充分挖掘本地區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使學生在本土文化的傳承中,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提高審美意識和創新能力。

(普陀區六橫中心小學 浙江舟山)

猜你喜歡
海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開發探析
沿海高校學生海洋觀培養與塑造淺析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跨文化城市建設研究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學習APP設計與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