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具備哪些好習慣

2017-02-04 06:37李德生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數學

李德生

摘 要:數學學科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知識。具有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保障,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與閱讀,養成遇到問題多思考、善于與其他人合作的好習慣,并從生活入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更有效地學習數學,提高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習慣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30

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貽害無窮。無論做什么事都離不開習慣的培養,學習數學知識亦是如此。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 傾聽和閱讀

1.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有密切的聯系,而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又與學習的興趣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一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認真鉆研、勇于探索,上課時的精神狀態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聽課積極認真,自然學習態度就會非常好。小學生活潑好動,上課精力不集中,或注意力不持久,這時,如果教師單純地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效果不會很好。教師應該把課講得生動一些,學生們有了興趣,課上聽得也會非常認真。聽教師講一般學生都能做到,但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或小組交流時,有些學生就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聽得不夠專心。

為了調動學生聽的意識,我就抓住了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在班里采用爭做小老師的方法,讓他們給發言的學生進行評價,或者打分,這樣,為了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評價,學生聽得非常認真。

例如,有學生回答完后,讓其他學生說說這個人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有什么好的建議?這樣,學生們聽得別提有多認真了。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建議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方法。因為,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假如學生沒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的話,就會處處受制,導致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例如,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有的學生不會審題;有的只讀一半;還有的不會分析題干,不懂題目的意思等,這些都是不會閱讀惹的禍。

二、 思考和合作

數學學科具有極強的思考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培養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積極動腦的好習慣。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自制力差,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表現在課堂上隨波逐流,思路跟著別人走,沒有自己獨立的意見和見解,別人說什么他就跟著說什么,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想方設法地給學生創設各種思考的情節,并且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教師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有所差別。學生只要回答的意思接近了,教師就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在小學生之間引導他們進行相互交流與合作,從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和協作精神,還鍛煉了他們的交流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思維的火花得到激烈的碰撞,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培養。

例如,在講授“統計”這節課時,我給學生看了一段視頻,問他們交通路口在一分鐘內一共經過了幾輛面包車、幾輛公共汽車、幾輛小轎車?學生都說:“沒看清楚?!奔娂娨笤俜乓槐?。我又給他們播放了一遍,還是沒看清楚。我問他們:“為什么沒看清楚呢?”學生們都說:“汽車太多了?!薄坝惺裁春玫霓k法嗎?”“合作!”學生們異口同聲。有數公共汽車的,有數面包車的,有數小轎車的,很快大家就把統計的結果報了上來。通過這個活動,學生明白了小組合作的力量,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 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藝術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也同樣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運用。學生要想培養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明白數學知識的用途。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有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要想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意義,教師就要從實際出發,從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實物中去感受。從而做到感受數學、學習數學、解釋數學、發現數學、實踐數學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觀察物體”的鏡面對稱知識時,我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鏡面對稱的原理,而是鼓勵學生回家自己照一下鏡子,認真觀察人在鏡子中的形象,發現什么特點,然后來到學校,同學們交流意見。經過討論大家得出了結論:人在鏡子中的形象大小、高低、都沒有改變,只是左右的位置進行了對調。這樣,不用教師詳細講解,學生就明白了鏡面成像的原理。

四、 學會整理,構建知識結構,新舊知識銜接

數學知識廣泛而雜亂,學生不懂得梳理就會沒有頭緒。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整理,構建數學知識結構。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往往會結合以前講過的舊知識來進行導入,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給新舊知識的交接完成巧妙的過渡。一般教師會通過“舊知識的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新知識的形成”三個過程來完成教學,從而使學生很快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在講授“分數的意義”時,我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圖畫,上面畫著六個蘋果組成一個整體,還有畫著八個彩旗也組成一個整體。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依次在屏幕上給學生逐個展示,這時,我一邊講課一邊在黑板上書寫,學生在觀察圖畫變化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分數的真正含義。教師通過給學生展示圖形,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單位“1”,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幾分之一”等概念,對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教學效果,而且形象生動,學生好理解,記憶牢固。學生通過多媒體演示還認識到了原來“一堆蘋果”“一群山羊”“一支隊伍”等都可以看作單位“1”,同時,還理解了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這時,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徹底掌握了。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扎根、結果。

參考文獻:

[1] 張月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8):207-208.

[2] 李云芝.芻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亞太教育,2015(25):16.endprint

猜你喜歡
數學教學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中引發創造性思維的技能探究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