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學班級凝聚力

2017-02-05 12:19陳艷波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班級凝聚力歸屬感班級管理

陳艷波

摘 要: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只有同學之間彼此認同,形成合力才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對于一個班集體的發展來說,也只有集體成員具備了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班級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才能促進集體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新形勢下,探究提高小學班級凝聚力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班級管理;集體主義精神;歸屬感;班級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07

一個充滿凝聚力、積極進取的班集體對于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學習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擁有強有力的凝聚力的班級,它的成員之間必定是和睦相處的,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幫助,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新形勢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教師都應該優化課堂管理,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健康發展。

一、學高為師,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

要想提升班級凝聚力,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生活中主動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只有學生獲得了相應的尊重,他們才會敬畏老師,才會對班級產生歸屬感,進而產生凝聚力。同時,小學生只有喜愛自己的班主任和班級,才會具備主人公意識,為班級貢獻自身的力量。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歷和價值取向,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有了一定的價值判斷和事件評析的能力。一個人的品德修為和價值觀念是什么樣子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周圍人群的素質。為此,小學教師作為德育工作者和學生學習的楷模與榜樣,一定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學高為師,行為示范,給學生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此,小學生會看在眼里,學在身上。作為教師,首先要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用愛去溫暖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其次,教師要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做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那份責任心和認真的工作態度,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讓學生熱愛自己和班級;第三,教師在生活中要樂觀開朗,友善待人,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寬容、理解和尊重,并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成為這樣的人。實踐證明,小學生會在老師的影響下提升集體主義觀念和班級歸屬感,從而形成班級凝聚力。

二、選拔優秀的班干部隊伍,搭建班級凝聚力橋梁

一個具有強有力凝聚力的班級往往具有精干的班委會。班委會成員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服務者,為班級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作為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渲染力,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普通同學。凡是凝聚力強的班級,往往班委會成員是團結一致的,并且分工明確,規范齊全,得到學生信服。實踐證明,選拔優秀的班干部隊伍可以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 經過選擇并接受過考驗的班干部在整個班級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開學初期通常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們的引領下,班級的各項工作也會變得井然有序,并逐步步入正軌。久而久之,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也逐漸得到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負擔也相應減輕,最為關鍵的是由于這些班干部的作用,班級的凝聚力也越來越高了。

三、關注后進生,學生共發展

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凝聚力強的班級絕對不是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而是一個互助互愛、共同進步的班級。

后進生作為關鍵性的人物,他們能否融入到班級之中,能否對班級產生歸屬感,直接影響到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為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關注后進生,實現學生共發展。后進生的轉化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同時也要看到,后進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同自身的家庭環境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聯系。對于班主任來說,轉化后進生的意義重大,這是衡量班主任是否合格和優秀的標尺。轉變后進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轉變工作思維,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情,進而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來促進他們的發展。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要場所,教育工作者處處皆責任,時時為父母。眾所周知,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實屬不易,后進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各種表象,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動作、發生的事件都蘊含著他們的個性。找根源,就需要從日?,F象抓起,然后從現象歸納出本質。后進生的形成有一定的過程,也有一定的原因。只要我們能找到“病根”,開對“藥方”,就會藥到病除。同時,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化的持久工程,急不得,更怠慢不得。

四、創新小學課堂教學的觀念,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只是教材知識的講授,在教學目的上就是學生能夠有效記憶住相關的知識,在各類考試中能考出好的成績,也就是說教學的目標圍繞著學習成績而展開。小學課堂,基本上學生學起來沒有太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講授的時候也非常輕松,只關注自身教學的進度,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基本上不予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失去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只能死記硬背,至于能否理解,就很難說了,一時間出現了學生成績還算可以,但是學生的情感和德育發展滯后,很多學生存在情感障礙、審美障礙、交流障礙等。隨著課改的推進,小學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自覺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設計好課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目標。教學顧名思義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為此,教師在一線的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學習引導,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情感發展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內容、學情等因素,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層次化授課,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步,他們才能生活得快樂和有意義,實現這樣的教育目的之后,他們才會關注集體的發展,增強集體凝聚力。

集體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對教師的熱愛程度、對同學的認可程度,班級的班風建設直接影響到班級凝聚力。班級凝聚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生對班級的認可。一個強有力的、富有凝聚力的班級應該是團結互助、相互理解、彼此寬容、學風優良、和諧幸福的集體,只有具備這樣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小學生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班級凝聚力歸屬感班級管理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歸屬感較穩定——這代農民工,就是不一樣
大學生班級凝聚力影響因素的研究報告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抓好班級管理
如何運用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