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歐也妮·葛朗臺》延伸出的法律視角

2017-02-08 12:21華墨涵
文學教育 2017年29期
關鍵詞:葛朗臺犯罪法治

華墨涵

從《歐也妮·葛朗臺》延伸出的法律視角

華墨涵

“現在我知道,誰智力強,誰就是統治者。誰膽大包天、蔑視萬物,誰就是立法者……權力只給予敢彎腰去取的人?!?/p>

世界真是這樣的嗎?

世界不是這樣的嗎?

老葛朗臺和克羅旭庭長是最懂法律的人,猶以老葛朗臺最擅長利用法律的漏洞。他“悄悄地把400個金路易塞給了當時監管拍賣國有地產的共和黨官員,從而以一塊面包的價格買下了當地最好的葡萄園,這種交易雖然不合理,在當時卻是合法的”。

小說第一章便揭示了老葛朗臺的卑劣面目。應該說,在這方面,他是敏銳的、優秀的,且“優秀的事跡”可以細細枚舉。政權交替,法律難行,他見縫插針,從而獲利頗豐。毫無疑問,利益的天平倒向了他這一方。

此后,他利用遺產法和婚姻法,強占了妻子過世的長輩的遺產;利用清盤、期票,白賺了弟弟的財富和一個好名聲;利用女兒的天真,使她放棄繼承母親遺產……

他是一個卑劣的天才,有與生俱來的法律直覺,空手套白狼屢試不爽。書中未曾說明他為什么如此“聰明”。不,他聰明嗎?我看也就一般,他連過分“節儉”不利于經濟發展這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都不知道。老葛朗臺能成功利用法律漏洞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而是因為別人過于愚蠢、在法律的世界里過于天真無邪。

賤價買下葡萄園,明眼人都知道有貓膩,索漠居民非但不舉報,還以為老葛朗臺是“敢作敢為的共和黨人、思想先進的愛國者”,對他獲得財富的一切手段都相當尊崇。占有妻女贏得的遺產,她們非但不反抗,還百依百順,不以為意。清盤時許下了字據不償還,債務人本應起訴,葛朗臺卻以“時間的威力”和一句“侄兒在印度發了財已經表示要親自償還亡父的全部債款,因此他不能擅自越權替他還債,他要等侄兒的回音”,這些完美的借口,既成了一種控訴性的語言,又儼然同時在宣布——葛朗臺個人無辜,只是他人在犯罪!

這個老葛朗臺,別人談感情時他“曉之以理”,別人談法律時他“動之以情”,他總是獲勝者。但是,憑什么他是規則的制定者?愛默生說,“每一種制度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些偉人影子的延伸”,難道葛朗臺已經偉大到了如此地步?他殷實的基業從何而來,明眼人一望即知。真正享受大地豐饒與遼闊的人啊,你們又隱身在何方?

索漠居民,不要以為法律離你們很遙遠,你們也可以為后世撐起盛大的蔭涼??墒侨绻粚W習法律,即使有成文完善之法在你們的面前,你們也仍會被欺壓!歐也妮母女,該講法律時就講法律,不要因為對方是你們的丈夫或父親就通融,堅持依法辦事!債務人,你們有權起訴,那就得起訴!對待惡勢力,不反抗即是為虎作倀!

十九世紀的法國,雖然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法律,但法律若不深入人心就無法發揮它真正的功能。普通百姓沒有法律意識,認為富人一定是正確的,穿衣打扮、行為準則一律向富人看齊,在這種極端的拜金主義影響下,稍稍有些詭計的人就肆意曲解濫用法律而不受懲罰。

孟德鳩斯說,“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备鹄逝_就像一粒尖銳的沙粒折磨著我們的神經,遲鈍的法蘭西被硌疼了,敏感的中國也被硌疼了。他們紛紛從公平正義中醒來,國家讓國人感到安全和驕傲,不正是它該有的承諾和保障嗎?

然而,這世上確實存在“平凡”和“特殊”兩類犯罪——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犯罪;歷史涵義的犯罪和生計層面的犯罪;波瀾壯闊的集體犯罪和狗茍蠅營的個人犯罪——葛朗臺們雖基礎不同、自我感受不同,但假裝道義的評價相同、行為的實質支撐相同。

說到底,葛朗臺們雖是小人物,但沉溺的心理角色卻是拿破侖。他們需要樹立三個觀念:

一.愛財,取之有道。希望獲得財富是很正常的想法,但必須注意用合法的手段,不能被世上的喧囂所迷惑。憑借非法手段獲利的人,怎么可能清清白白,所以絕對不要跟從。唯有摒棄強烈的權力戾氣和支配欲望,唯有不忘底層的苦難體驗和悲憫之心,才能尋回良知本身。

二.法者,治之端也。只有國家有了完善且執行到位的法律文件,公民樹立了法律觀念,社會才能正常運行。任何一種“主義”都不可能是絕對的真理,尤其是政治的“主義”暴力,會制造冷酷的荒誕與虛妄。拜金主義會殺死情感人生,龐大的物質信仰會毀滅社會的進步。

三.權勢,衡之思源。在《無權勢者的力量》中,哈維爾指出:“在這個制度下,生活中滲透著虛偽和謊言,官僚統治的政府叫人民政府,剝奪人的知情權叫政令公開……”權勢,該思之、念之。政權,應是戰勝謊言的俘虜,戰勝一切作偽,從而贏得將來。

現代文明的要義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任何蔑視、踐踏法律尊嚴和個體尊嚴的行為,都是犯罪,都是對法律精神的背叛,也是對生命的背叛??梢哉f,任何國家都將有一場重要的戰役要打。

今日之中國,法律當然比十九世紀的法國完善,依法治國也已經寫入黨章。法治也漸漸深入人心,政府在各種場合也一直在強調法治的光芒。但僅僅是遵法、守法還不夠,還必須知法、懂法,敢于用法!排除不良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然后積極參與法治,才能避免老葛朗臺們的再次出現。

倫理和法理的悖論、情感與理智的矛盾、自由與秩序的抵牾、程序正義與終極正義的沖突,仍然是折磨現代社會的一組精神難題。像哈姆雷特“活著,還是死去”,像無數葛朗臺面臨的“挺住,還是倒下”,這一痛苦和矛盾,是政治和精神相互結成的一道鐵絲網。

路漫漫何其修遠,葛朗臺在,曼德拉在、圣雄甘地在、史懷澤醫生在、特蕾莎修女在、無數人道主義的生命支持者也在、我們都在。相信“蚍蜉撼大樹”,緊咬法治理念,相信在法治的理解與維護上,現代中國將會矗起一座里程碑。那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穿越短暫的黑暗,等待恒久的光明。

(作者介紹:華墨涵,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二(3)班學生)

猜你喜歡
葛朗臺犯罪法治
公園里的犯罪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Televisions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我的“葛朗臺”同桌
老葛朗臺性格特點及其形象意義
環境犯罪的崛起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犯罪”種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