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內在要求與對策思考

2017-02-10 18:59王增杰
理論導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政商民營企業企業家

王增杰

摘要:構建以“親”“清”為核心內容的新型政商關系的基本要求是肝膽相照、以“親”為先,公私分明、揚“清”為要。當前政商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清”而不“親”、舍“親”?!扒濉?。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路徑是強化服務意識,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政商溝通機制;以法律法規制度為保障,使親情常在,清氣常存;擴大民間投資渠道,建立四個服務平臺;領導干部要發揮主導作用,改變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的現象。

關鍵詞:新型政商關系;公私分明;以“親”為先;揚“清”為要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7)01-0038-0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界聯誼會上首次提出以“親”“清”為核心內容的新型政商關系。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新時期政商交往的科學內涵,對新型政商關系作了新的定位、指明了建設途徑,對于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公平的經營環境、規范的市場秩序、良好的社會風氣,開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時代,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政商關系的新內涵與新要求

構建以“親”“清”為核心的新型政商關系表明了政府與民企關系的科學內涵和相處準則,其本質是處理好“公利”和“私利”的關系。政府和企業是一對矛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矛盾的主導方面是政府,政府決定著矛盾的性質、發展方向。新型政商關系的提出是習近平的重要理論創新,“親”“清”二字,言近旨遠、激濁揚清、言簡意賅,勾畫出領導干部與企業家之間“親密”而不失“分寸”的相處之道。

在新型政商關系中,對領導干部而言,“親”就是親密、親和、親近、親情,真誠坦蕩與企業家打交道,與他們肝膽相照交朋友;“清”就是清楚、清醒、清明、清白,同民營企業家建立清楚明白的關系。對民營企業家而言,“親”就是積極主動同各級黨政部門溝通情況、交流看法,取得黨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清”就是要求企業家潔身自好,清醒清楚走正道,依法依規做貢獻。歸納起來,“親”“清”二字,使領導干部與企業家雙方有規可依,有度可量,定位分明,界限清楚,把新型政商關系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新型政商關系是時代的呼喚,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本要求。新時期政商關系的基本要求,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肝膽相照,以“親”為先。黨的十七大就把非公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固定下來,強調“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格局”。[1]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正確認識民營企業家群體,正確認識領導干部與企業家的關系,真誠做到親商、安商、富商,培育志同道合、血肉相聯的“親情”之花,結成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發展之果。

一是要在感情上“親”商。民營企業家是創造就業和財富的主要力量,是促進創新和發展的生力軍。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稅收的50%、GDP和固定資產的60%、新技術新發明新專利率先應用的70%、全社會就業崗位的80%、每年新增注冊企業數量的90%都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從思想上、感情上“親”商,親近民營企業家,把他們當作自家人,自覺做好企業的“娘家人”,支持、幫助他們發展,既是責任,又是擔當。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經常到企業調查研究,把民營企業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經常到企業走走、看看、聽聽,把企業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多與企業家交朋友、做知己、當諍友,把解決民企內部矛盾作為第一抓手,傾聽他們的意見、企盼,多出良策,想辦法、送溫暖,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把民營企業的需要作為黨和政府的重要目標。

二是要在政策上“親”商。路線指引方向,政策決定成敗。民營企業要發展,政策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為此,“親”商就要體現在對民企的政策和制度上。要求黨和政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尊重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尊重經濟發展的規律,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多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包括金融、環境、管理、發展等。一定要克服當前存在的“開門請進來,關門來打狗”,吃企業“唐僧肉”,“關卡”“收費站”“山大王”“財主”“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等現象。[2]使政策在“親”商上下功夫,讓政策這只有形的“手”,成為民企發展的推手,下氣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修好民企發展“高速路”“快車道”;使政策成為民企發展的幫手,當好企業的清道夫、保護神;使政策成為民企的助手,開通保障“專用車”、服務“直通車”,確保企業發展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三是要在交往中“親”商。黨政領導干部與民營企業家雖然職業不同,但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普通勞動者,雖說分工不同,但都是權利平等、義務一樣的國家公民,沒有地位高低和職業貴賤之分。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樹立以民營企業為本的政績觀,在與企業家交往中,自覺從企業的利益出發,絕不能搞為自己樹立形象的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把自己的榮辱與民營企業的利益結合起來。做到心中有民企,與民營企業家交朋友,就要拎著烏紗帽為民企做事,不要拎著烏紗帽為自己做官。在思想觀念上,堅決杜絕“有權就高人一等”的錯誤觀念,清除“士為四民之首,商為四民之末”的影響,自覺放下“老爺”派頭、“衙門作風”,放下官架子,丟掉官腔,進企入戶,與企業家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呼聲,真誠地與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做諍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與民營企業交往上也要“黨的原則第一,……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3]416給民營企業家做出榜樣。用榜樣收獲信賴,做企業家最信得過、最靠得住的好朋友。

四是要在服務中“親”商。黨的十八大把中國共產黨定位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4]馬克思主義政黨?!叭汀闭h的學習型、創新型都是手段,而服務型才是黨的目的和本質。一個政黨一旦不為人民服務,就失去了執政的基礎,失去生機和活力,這個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黨政機關和各級領導干部為企業服務,要把服務與“親”商緊密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在思想上主動為民企服務,想民企之所想,急民企之所急,寓管理于服務民企之中。在工作上,把扶持民營企業的政策落細、落小、落實、落準。做好包裝、推介,簡化審批、協調配合、牽線搭橋等工作。在環境上,努力營造風清氣正、便捷高效的服務環境,把“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徹底轉變為“臉好看、門好進、事好辦”。同時,還要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寬松優惠的政策環境,讓民營企業家都具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覺,積極主動、毫無后顧之憂地為國家為人民創業。

2公私分明,揚“清”為要?!扒濉鄙讨饕菍︻I導干部而言的,即領導干部與商人交往中邊界要清楚。從本質上講“清”商,不是干部個人的行為,而是黨的執政行為,是政府的政務行為。由此,“清”商的基本要求是,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正確把握自己的定位,搞清自己與商人交往的邊界,真正做到“六個不”:不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作禮物,不拿原則問題做交換,不拿眼前利益謀政績,不越位對民企“指手畫腳”,不缺位對民企“不聞不問”,不錯位對民企“分個彼此”,切實管好政府行為邊界。[5] “清”商對領導干部的要求表現在清醒 、清白、清廉、清晰四個方面。

一是頭腦要清醒。習近平多次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領導干部。在與企業家交往中,一定要頭腦清醒?!扒濉鄙痰囊κ乔逍?,清心要求領導干部真正做到清則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同時要以“五心”為引領,即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清淡之心對待位,以敬畏之心對待民,以精進之心對待事。時刻為民企謀事,不為個人計,追求更多為民企發展認可的名,爭取更多對民企有益的利。

二是交往要清白。我國是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也是一個有特色的人情社會。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都是社會人,在交往中肯定會建立起個人感情,有必要的你來我往,這都是必須的、正常的。但交往的關鍵是得有個度,必須有個底線,越過度、觸碰底線就不清白了,就會違背“清”商的根本要求。交往要清白就清白在“君子之交淡若水”,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清清楚楚,決不能把交往變成庸俗和低級趣味交往、無視原則的交往。特別要防止權錢交易和權色交易,使領導干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是形象要清正。黨的十八大把廉潔政治形象概括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干部清正的形象在與民企交往中一定要樹立起來,這是“清”商的又一基本要求。領導干部要做到“三個凈化”“三個保持”,即凈化朋友圈、凈化生活圈、凈化娛樂圈;保持政治定力,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足夠的警覺,切實防微杜漸。把“三嚴三實”作為恒久的座右銘。做到嚴以修身,增強“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嚴以用權,心懷“舉案三尺有神明”的敬畏;嚴以律己,養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謀事要實,秉持“腳踏實地無偏頗”的態度;創業要實,樹立“知其難為而為之”的擔當;做人要實,胸懷“留得清白在人間”的坦蕩。[6]

四是經濟行為要清廉。這一基本要求使領導干部必須嚴守財經紀律和黨紀黨規,該支持民營企業的資金要盡快解決,不能給的堅決不給,中間決不能拿“抽水”“回扣”“提成”的好處。領導干部和企業家在思想上要同心同德,在目標上要同心同向,在行動上要同心同行。在廉潔自律基礎上發揮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積極性。打破行政壟斷,把資源配置的決定權交給市場,使政府“看得見的手”伸不得,使市場“看不見的手”缺不得,“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盵3]116

二、當前政商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積極努力,幫助非公企業排憂解難,政商關系總體上處于良好互動狀態。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我國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是在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實現的?!盵7]但是,非公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商關系在某些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這直接影響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尤其是權錢交易不斷發生,破壞了政治生態,敗壞了社會風氣。

1政商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政商關系存在的問題比較明顯,概括起來就是政商關系“清”而不“親”,干部對企業“敬而遠之”。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政府“看得見的手”干預市場過多。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權力過大,還未把權力交給市場,未使市場真正發揮決定作用;一些部門在審批、管理、監督、處罰、資格認證等環節進行尋租,官商勾結現象仍然未能根除。以前對重大項目都有綠色通道,可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現在由于簡政放權改革不徹底,還是按部就班慢慢來,很容易使企業喪失機遇,影響發展。

二是法治規則不完善。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法律法規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有些法治法規還不健全,存在的缺陷是立法對“不作為”現象規定不清,對“亂作為”現象界定不明。檢察機關在處理政商關系時不好介入,致使不健康的政商關系仍然存在。

三是公共權力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在公權力中,“一把手”的權力過于集中,但對權力的監督又軟弱無力,使一些政府采購依然存在暗箱操作、違規招標等現象。有些招標文書為鎖定對象而設計,中標后轉包出去“抽提成”,這是民營企業經常反映的問題。有些企業家譏諷道:“權力就像一把火,企業家離遠了得不到溫暖,離得太近又會被燒傷?!?/p>

四是一些領導干部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安桓覟椤钡闹饕憩F是一些領導干部談商色變,只怕不“清”,不怕不“親”。見了企業家“躲著走”,只怕“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甚至采取“不接電話、不批文件、不辦事情”的做法?!安辉笧椤钡闹饕憩F是一些領導干部以消極態度對待民營企業家,曾出現“四了”現象,即到企業調研,推動工作明顯少了,一些干部與企業家不怎么聯系了,對企業“敬而遠之”的多了,干部對企業沒有積極性了?!安蛔鳛椤钡闹饕憩F是一些領導干部對企業家采取“軟拒絕”,表面上客客氣氣,但不拍板、打“太極拳”。推諉扯皮,為避責而不作為,怕擔當而不作為。抱著“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做事”的態度;有的新官不理舊賬,前任領導定的事,后任不予理睬。由以前的“臉難看、門難進”,變成了“飯不吃、禮不收、事不辦”。上述“三個不為”現象已成了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突出問題。

2政商關系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健康政商關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認識原因、制度原因、政策原因等,但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問題。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人。人是個群體,其中干部是關鍵中的關鍵。從干部這個關鍵來分析政商關系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是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根本原因是吃不準導致不敢為,怕出事導致不愿為,不善為導致不作為。

一是對政商關系的“度”吃不準,導致不敢為。有些領導干部政策水平低,搞不清與民營企業交往的分寸界限,工作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當一天和尚能不撞鐘就不撞鐘,甚至舍“親”而?!扒濉?,至少求個安穩。

二是怕出事,不敢擔當,導致不愿為。一些干部受某些案件的負面影響,造成心理恐慌,在與企業家交往中“怕”字當頭,怕工作失誤冒風險,怕觸及利益得罪人,怕媒體炒作引火燒身、承擔責任。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精神,以“不干事就不出事”為信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三是能力恐慌,是導致干部不作為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些領導干部專業素質、政策水平、創新能力,正確處理“親”“清”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政商關系的本領比較差,遇到困難和問題就慌神,搞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成為不作為的重要原因。

三、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路徑和建議

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以“親”“清”為核心的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這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1強化服務意識,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政商溝通機制。一是強化政府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為民企搭好臺、唱好戲,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加快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二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解決好政府在政商交往中越位、缺位問題。教育各級領導干部提高認識,放下包袱,以“敢作為、愿作為、主動作為”為導向,為服務好、發展好企業做出貢獻。三是明晰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使之自由寬松、快速發展,使民營企業家面向“市場”,而不是面向“市長”。四是構建政府與民企良性互動的政商機制和環境。坦蕩真誠與企業家交往,積極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期盼,主動加強企業家與政府溝通交流,形成“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的互動局面。各級工商聯、商會組織也要積極作為,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使政商關系在“清”的前提下“親”起來。

2堅持法律法規制度作保障,使親情常在、清氣常存。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有力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駕護航。規定出“親”的范圍,明確“清”的界限,讓政商交往“親而不越規,清而不疏遠” 。一是建立完善市場服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規范政府行為與企業行為,為政商交往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據與法律保障。二是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厘清權力和責任邊界,制定責任制和權力負面清單,用法律規范相關部門的崗位職責。讓服務信息公開透明,可見可查,使服務者有章可循、監督者有法可依,消除一切暗箱操作,讓政商關系更加清白,形成界限分明、交往有道 、廉潔互信、共謀發展的新局面。三是筑牢制度籠子,織密監督網絡。新型政商關系正在構建過程中,筑牢制度堤壩非常重要,把著力點放在制定出臺制度措施和實施細則上,健全正常聯系民營企業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政商之間公開、規范、透明的交流平臺。密織監督網絡、維護市場秩序、規范企業經營,形成協同聯動、多管齊下、社會推動、企業自律相結合的民營企業監督體系。

3擴大民間投資渠道,建立四個服務平臺。擴大民間投資渠道,要把突破口選擇在投資空間、融資渠道、投資能力、投資動力、投資預期和政商關系等六個方面。要多策并舉,保證讓民企“有空間投”“有錢可投”和能投資、想投資、敢投資。同時,要優化民間投資環境,幫助民營企業家變投資短期化為長期化。改變政商關系“親”但不“清”、“清”但不“親”的非正常關系。根據天津的經驗,政府要為民企搭建四個服務平臺,一是民企上市融資平臺,打通上市融資渠道;二是民企政策服務平臺,為民企進行政策解讀、政策對接、政策服務;三是民企走出去服務平臺,為民企到境外找資本、找市場、找資源;四是民企法律服務平臺,由工商聯出面,連接公檢法司,進行市場法律服務,使民營企業家守法誠信,使民營企業依規發展。

4領導干部要發揮主導作用,改變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的現象。在領導干部與企業家的關系中,領導干部居于主導地位,決定著政商關系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嚴格要求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領導干部要發揮主導作用,必須做到:一是牢固樹立兩個意識。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實踐中,確立科學的人生觀,牢固樹立為政商關系服務的意識;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過程中,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牢固樹立為民企服務的意識。二是確立“兩根線”。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行為準則》為黨員、干部樹立看得見、夠得著的“高線”;一個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的“負面清單”,為黨員、干部劃出的不能觸碰的“底線”。發揮好“兩根線”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做到“四清”。領導干部與民營企業家的關系中,前者居于主導地位,在矛盾關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領導干部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必須做到“四清”,即頭腦要清醒、關系要清楚、政治要清明、交往要清白。概括起來說,既清醒、又清楚;既清白,又清明 ,才是政商關系要的“清”,才是清明的好干部??偠灾?,要以“兩個意識”為引領、“兩根線”為要求、“四個清”為原則,使領導干部敢作為、 愿作為、作好為,真正確立起以 “親”“清”為核心內容的新型政商關系。

參考文獻:

[1] [1]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5.

[2] 舒家鑫.三“親”三“清”三“重”[N].學習時報,2016-06-30(05).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5] 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6] 楊立平. 把“三嚴三實”作為座右銘[N].人民日報,2014-05-05(07).

[7] 習近平.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3-09(02).

【責任編輯:柴偉】

猜你喜歡
政商民營企業企業家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閩籍女企業家共話“轉折” :善良、堅持、靈動
治理理論對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難題的破解
政商良性互動關系應遵循的原則及路徑探析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癥結與出路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新型政商關系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環保企業家發展前景光明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