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下的外語教師TPACK框架構建

2017-02-15 18:20王新新
現代交際 2016年20期
關鍵詞:外語教師互聯網+教育構建

王新新

[摘要]我國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力求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創新教學手段。在此大背景之下,高校外語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知識的整合勢在必行。Koehler和Mishra提出的TPACK框架(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為外語教師整合技術與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教師可以通過外語教學與技術結合,構建出一個TPACK框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外語讀寫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外語教師 TPACK框架 構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153-02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給外語學科的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高效的學與教,是高校外語教師面臨的迫切問題。因此,探討如何提高其外語學科教學知識整合的能力水平,進而構建符合外語學科的TPACK框架,并在新型的TPACK框架支撐下探索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應對措施及教學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TPACK概念的界定與內涵

TPACK最初來源于Shulman(1986)提出的“教學-學科”知識(PCK),并被當作教師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隨后,Koehler與Mishra(2005)將其定義為“信息技術整合于課堂教學的知識綜合體”,它由技術知識-Technological Knowledge,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以及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組成,同時又交叉融合成另外四個衍生部分。(如下圖所示)

(Koehler & Mishra,2009)

Koehler與Mishra(2005)認為教師應該結合特定的教學情境來理解與發展TPACK框架。隨著國外針對TPACK框架的研究,更多的學者傾向于對TPACK各成分進行清晰地概念界定,以便提高各分量表的區別效度。上圖中的7個成分所包含的內涵如下:

(1) TK: 信息技術知識

(2) PK: 教學理論與策略的知識

(3) CK: 本學科內容的知識

(4) PCK: 運用教學策略來教授本學科內容的知識

(5) TPK: 運用信息技術來支撐教學策略的知識

(6) TCK: 運用信息技術來呈現本學科內容的知識

(7) TPACK: 運用信息技術,并結合各種教學策略來呈現本學科內容的知識

從對上述7個成分的界定可以看出,TPACK框架中的具體內容會根據學科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二、外語教師的TPACK框架組成

TPACK框架是對技術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和教學法知識之間的交叉的正確理解,因此TPACK水平較高的教師不僅擁有信息技術技能,還具備特定學科中最能夠促進教與學的技術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識。

在外語學科的TPACK框架中,CK作為前提條件,包含了外語語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既有語言學以及文學的知識,也有目標語言的社會與文化知識,因此,外語教師必須熟悉并掌握二語習得、語篇分析、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學科知識,同時與其教學知識一一PK,諸如教學法、課程開發以及測試等等內容相互融合,形成適合外語學科的PCK,而這種PCK知識是隨著TPACK框架的不斷完善而充實和發展的。

在“互聯網+教育”大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外語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在TPACK的框架中,技術知識與學科知識以及教學策略相互整合形成外語學科的技術內容知識——TCK以及技術策略知識——TPK。外語教師通過TCK以及TPK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學資源并提高教學質量,在這兩個組成部分當中,應該對外語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設定一個基本的標準:(1)具備基本的技術知識和技能;(2)能將技術應用到外語學科知識當中;(3)能將技術應用到教學策略當中;(4)能夠通過技術知識的運用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外語教師如何將這幾個要素有機地融合起來,進而促進外語教學的提高與發展,關鍵在于對技術知識的理解、掌握并能夠將其運用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所謂的整合是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培養其思辨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利用技術去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

三、以外語讀寫課堂為例構建TPACK框架

外語教師TPACK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能夠熟練應用技術知識,還要保證利用技術創造出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因此,教師的TPACK水平越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越高,那么外語學科的教學質量就好。

在外語學科的TPACK框架中,可以用到如下的信息技術:博客、微信、維基、PPT、多媒體編輯工具、音頻、視頻工具、Photoshop、Moviemaker、iMovie、在線論壇、聊天室、電子板、空間討論、論壇、電子郵件、概念軟件、畫圖軟件以及各種搜索引擎,例如谷歌搜索、百度搜索等等。外語教師應該利用每個技術知識的特點來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習需求,完成不同學習目標。例如:微博和微信可以幫助學習事實方面的知識,而維基可以用來對事實知識進行診斷和分析。因此,外語教師在確立了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后,就需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技術,而語境和相關的技術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鑒于此,外語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一定要基于課程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技術做支撐來完成教學計劃,也即是說要將教學活動與適合的技術相整合,并形成學習內容,同時要進行過程性評價以便隨時調整技術知識的內容。

以傳統的外語閱讀與寫作課程為例,過去對于讀寫能力的定義趨向于注重文字的內涵,能夠運用特定的語言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或者學習閱讀技巧的能力;而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則凸顯出調和電子環境和數字媒體對讀寫能力發展與教學的影響的必要性。對于外語學科而言,讀寫能力是一個復雜而牽涉多個方面的概念,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1)語言結構;(2)詞匯;(3)理解能力;(4)流暢性;(5)寫作能力。那么相關的PCK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情景下將上述學科內容知識(CK)轉化為適合學生的能力與背景的教學方式(PCK),例如教學策略、課程設計與實施、課堂管理以及評估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出讀寫課堂的TPACK。

傳統上,學生閱讀文本都是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然后以線性的方式完成閱讀的,而在數字環境中,超文本和超媒體已經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外語教師可以利用超媒體環境來構建讀寫課程的TPACK,運用文本、圖表、聲音、視頻等提供非線性的閱讀信息。研究表明,超媒體環境更能激勵學生,將圖片與聲音相結合,更能提升學生的理解力與創設文本的能力。

而在TPACK框架的支持下,課堂寫作教學也發生了變化。外語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文字處理軟件來輔助教學,從而簡化編輯和校訂的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將重點更多地投入到文字的組織以及創意上,而不是機械地照搬例文,從而使自己的文章結構更加多樣化,能夠使用更精確的拼寫,文章的字數增加并加大了修改的頻率;同時對于教師的評價反饋也更加及時和靈敏。

對于外語教師而言,除了使用計算機,還可以運用很多外圍設備及技術來影響學生的讀寫學習,例如數碼相機、攝像機、IPAD、IMovie、教育軟件以及各種在線資源,可以為外語教師提供獲取課程計劃、資源以及教學材料的機會。例如:一些在線網站會為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模板或可以借鑒的活動,均可以用來進行讀寫實踐;而有些在線工具,如博客、維基,則為課堂寫作和教學設計提供了支撐;另外,有些在線評估工具,則可以用來創建評價系統來指導學生的自學??傊?,讀寫課程的TPACK框架包含了教學決策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外語教師必須考慮及反思在課堂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使用技術以增強并擴展學生讀寫學習的機會。

四、TPACK框架對于外語教師的意義和作用

TPACK對于外語教師來講,是一個合理將信息技術融入外語學科知識的方式,在提供了使用技術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使外語教學更具文化和語言學意義。

在構建TPACK的過程中,外語教師對技術的意識以及熟悉、理解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強化,同時運用學科內容和教學法知識去發展TPACK框架,并促進學生學習外語學科的內容和概念。例如:在外語讀寫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新興的電子閱覽室和寫作軟件來提供給學生信息,并據此來設計更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以達到學科知識與技術的完美整合。

但是,基于當今各個高校所使用的現有技術,并不能提供給外語教師充分的技術資源,這將會影響其更廣泛地發展TPACK策略;而對于本身對技術缺乏熱情的教師,則需要先幫助其建立清晰的認識,如寫作反思、概念圖、錄像分析等等,為其打開構建TPACK框架的大門。另外,外語教師也應該隨時關注本學科內容知識的更新,尤其是讀寫能力中的新觀點,因為這些新觀點是與不斷變革的技術緊密相連的;同時,教師們還要堅持運用技術手段解決教學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我TPACK的框架構建。

【參考文獻】

[1]Thompson, A.D.& Mishra P. Breaking News: TPCK Becomes TPACK! [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7.

[2]李玉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框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

[3]吳林.Moodle課程管理平臺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5(08).

[4]詹藝,任友群.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的內涵及其研究現狀簡述[J].遠程教育,2010(04).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外語教師互聯網+教育構建
在偏遠農村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設想
后方法視野下外語教師角色述評
基于SCP范式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組織分析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大數據時代大學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究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大學外語教師信念研究之一
高校外語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