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價值誤區與對策

2017-02-20 14:27魏同玉潘曉芳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價值定位家校合作

魏同玉 潘曉芳

摘要 家校合作自產生以來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著角色定位的偏頗、家校合作內容的窄化以及家校合作層次的膚淺化問題。價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問題的根本原因,具體來說包括學校教育價值的知識化取向、教師與家長合作價值選擇的混亂以及家校合作中育人價值的弱化甚至缺失。針對以上問題應該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提高認識水平;加強家校合作主體的教育,優化價值觀念;拓寬家校合作的渠道,促進深度合作。期冀形成整體的教育濡染合力,共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家校合作 價值誤區 價值定位

教育是一項整體化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實現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條件。近年來,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家校合作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中小學圍繞家校合作的內容、途徑以及方法等開展了多方面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益。但同時,受傳統知識化教育取向和社會功利化環境的影響,中小學家校合作在角色定位、合作內容和層次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偏頗和誤區,影響著家校合作深入有效地開展。對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當前家校合作的問題及原因,并探索突破困境的可行性路徑和策略。

一、當前中小學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誤區

為了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教育價值,近年來,中小學與家庭之間通過家長會、家?;ピL、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及平時的通訊聯系等方式積極開展家校合作。然而,當前家校合作雖然在合作頻次上有所增加,合作形式也呈現多樣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1.角色定位的偏頗

在家校合作中,科學的角色定位是家校順利合作的前提條件,它直接影響到家校合作的效果。在我國的家校合作中,受知識水平、經濟水平及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和家長在角色定位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頗之處。從目前家校合作的情況看,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家校合作的發起、組織以及內容的確定都是由教師決定的。家長在家校合作中往往居于被動配合的地位,這些家長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配合或者執行教師的安排,主動找教師會給教師增加負擔,甚至覺得自己的行為會給雙方關系帶來消極影響。根據英國學者埃德溫·阿登納和雪莉·阿登納的支配群體與啞群體理論,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屬于支配與順從的關系。支配與順從的關系在家校合作中產生了負面影響,抑制了家長創造性地發揮,造成了家校之間的隔閡,弱化了合作的效果。

2.合作內容的窄化

家校合作是教師和家長共同面對的問題,家校合作能否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很大層面上取決于家校合作內容的科學化水平,科學的合作內容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但目前來看,受應試教育影響,我國中小學的家校合作內容主要局限在知識的獲取和學習成績的提高這樣一個狹窄的范圍內。在家校合作中,“家長與教師的談話、討論大多只限于其子女的教育問題(通常是學習和紀律問題),而與其他內容無關”。討論的紀律問題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聽從教師的學習安排。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以“您與教師(家長)交流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比較關注學生發展的哪幾方面內容”問題進行訪談中,92.5%的教師與96.2%家長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其次是品德和心理兩個方面例。這是一種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學生個性、意志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培養的畸形化合作。這種畸形化的合作內容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畸形化發展,使學生成為馬爾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

3.合作層次的膚淺化

家校合作的活動多種多樣,有的是基于簡單的信息交換與溝通的低層次合作活動,有的是共同管理與決策的高層次合作活動。西方國家的家校合作形式多以家長深入參與校內活動為主,即家長參與學校日常事務的運作,如到學校從事義務工作、協助學校開展活動以及參與決策等,主要屬于較高層次的合作。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大部分家校合作活動仍處在了解情況等較低的層次上。這種低層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家校合作的形式看,家校合作主要采用電話聯系、訪問學校等形式。在這種形式的活動中,家長往往走馬觀花,并不能真正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決策中去。二是從家佼合作的內容看,合作主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而對學生知識學習狀況的關注又往往局限于作業是否完成和是否正確,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思維發展情況的關照。所以,從整體上看,我國的中小學家校合作還主要是一種低層次的、表面的合作,這種合作相對比較膚淺。

二、家校合作問題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學家校合作誤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體上看,實踐做法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認識中的錯誤。其中,價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問題的根本原因。

1.學校教育的知識化取向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相對于龐大人口的教育需求,整體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仍然處于短缺狀態。為了競爭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機會,升學成為學生在校學習的最主要目標,學校教育也逐漸演化為應試教育。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和家長在家校合作中主要圍繞應試來展開,在合作中更多地強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學生成績的提高,從而造成家校合作內容的單一和狹隘。這種知識化取向在全國中小學中比較普遍,有調查顯示,93.9%的家長和90%的教師認為,家校合作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重要。這種對知識掌握和學習成績的過分重視從內容上來說越來越窄,只強調知識本身,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內容被忽略;從知識掌握的層次看,過分強調知識的記憶,知識的實際應用被束之高閣。這種知識化取向反映在家校合作中就使得家校合作的內容越來越窄,合作的層次越來越膚淺。

2.教師與家長合作價值選擇的混亂

21世紀是多元化社會,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這種多元背景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直接反映在教師和家長的合作過程中,導致教師和家長在家校合作價值的選擇方面出現混亂。

一方面,教師為獲得某種利益會選擇不同的家校合作方式,選擇合作方式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對擁有不同家庭資源的家庭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功利化的選擇。教師在組織一些課外考察、參觀等活動時,在目的地的選擇、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教師很可能會利用有這方面資源的家長,利用他們的有利條件來開展活動。再者,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正之風,教師受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有時會借助家長的人際關系、網絡資源等途徑來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謀取利益。另一方面,家長在與教師合作的過程中也會進行功利化的選擇。家長合作的目的是希望教師能夠多關照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些特殊的照顧,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和家長都有著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而在多樣的價值取向中只有一少部分是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合作的,合作中存在著的大量非教育、與學生發展無關的東西排擠了合作的空間。這種忽視學生發展的功利化的價值選擇取向使得家校合作的層次越來越膚淺,教育效果被弱化。

3.家校合作中育人價值的弱化甚至缺失

育人就是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即對學習者進行知識、能力、個性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目前的家校合作多從管理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育,即使是從管理角度進行合作,管理的視角依然偏離了育人功能所強調的對于學生的道德、心理發展等方面的教育。

教師和家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多是從對學生的遲到、曠課、是否認真完成作業、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上課玩手機等情況進行管理,這種合作更多地考慮如何管理好學生,重視家校合作管理工具的價值,而不是去關注學生在校的心情、學習態度等對學生發展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的內容。這種只抓表面現象而不能改變學生認識、情感等問題的管理合作是很難深入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譬如,針對某農村小學優秀生變成差生問題的管理,教師在與家長進行交流時只說學生學習成績下降了,只是告知家長以后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時間的監督管理,沒有和家長一起去分析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的深層次原因。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明顯發現,家校合作中的育人價值被弱化,而偏離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功能越來越突出。

三、走出家校合作價值誤區的對策

家校合作的誤區有較為明顯的表現,產生這些誤區的原因也比較集中。我們將從理論認識、價值觀念以及實施策略三個維度來探討。

1.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提高認識水平

家校合作雖然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很深的理性認識或者理論指導,很容易走人誤區,進而影響家校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從現有資料中發現,我國對于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單薄,不深入、不系統,大家對家校合作的認識也比較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提高人們對家校合作的認識水平。

一方面,進行家校合作的基礎理論研究。家校合作研究者要對家校合作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他們可以從社會學、人類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出發,對家校合作的概念、性質、范疇、類型、層次、內容以及合作的意義等進行深入研究,使家校合作的研究能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進行家校合作的應用理論研究。研究者可通過總結經驗和實踐創新兩種途徑對家校合作的模型、合作的策略以及合作的路徑等具有實踐操作性質的內容進行專門研究,建立適合家校合作的典型模式,以此提高家校合作的實踐應用水平。比如,可通過研究多種形式的家校合作項目來提高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本的PTA項目已成功地實現家長角色的轉化?;A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理論的研究將會為我國的家校合作研究提供一個更加科學的理論框架,提高人們對家校合作的認識水平。

2.加強家校合作主體的教育,優化價值觀念

家庭和學校作為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大主體,兩者的合作對于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F如今,學校和家庭越來越重視家校合作,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學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方面仍然存在著價值觀念落后、思想認識混濁等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優化甚至轉變他們的價值觀念。

每個人都須轉變觀念,作為家校合作主體的學校也須優化自身的教育觀念。學校要加強自主學習,提高理論修養和思想認識,在具體方式上可通過自學、參加專門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培訓、教師進修、會議交流以及研討會等形式不斷優化自身的教育觀念。作為家校合作另一個主體的家庭也應轉變教育觀念。家庭教育觀念的轉化離不開學校的積極引導。學??赏ㄟ^定期聘請專家對家長進行系統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培訓,也可借助家校合作QQ群、博客、家長教育手冊等途徑進行宣傳,也可通過在組織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活動給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作為教育觀念轉化主體的家庭也應加強自我教育。家長應自覺提高思想覺悟,發揮與學校教育積極合作的主動性,發揮家庭教育的主動性。

3.拓寬家校合作的渠道,促進深度合作

目前的家校合作主要是通過家長會、家校通、家訪等方式進行,相對來說不夠豐富,與一些成熟的家校合作方式相比還不能滿足當前深入合作的需要。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拓寬家校合作的渠道,促進家校雙方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拓寬家校合作渠道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另一種是進行自我創新。在學習國內家校合作的成功經驗時,可通過參觀訪問、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邀請這方面的研究者來作交流指導。例如,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比較好,吸引了許多教師和家長來參觀、學習。我們也可以通過網上學習、文獻閱讀的方法來學習國外的成功經驗。我們除了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還可以在校內解放思想,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與家長共同協商、合作,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創新,開拓一些新的合作渠道。在這方面,安慶市第四中學擬定家長學校工作計劃,確定“讓家長走進新課程”的主題,舉辦成功家長家教經驗報告會,并組織教師和家長一起編寫了家長學校讀本《家長閱覽》。通過自我創新,安慶市第四中學拓寬了家校合作的渠道,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促進了學校與家庭的深度合作。

[責任編輯 王穎]

猜你喜歡
價值定位家校合作
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價值誤區與對策
高職英語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
基于城鄉結合部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調查研究
關于深化心理危機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議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談談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機制及其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