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

2017-02-23 11:32張晶
醫學信息 2016年35期
關鍵詞:預防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

張晶

摘要:目的 觀察和探討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措施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32例。圍術期實施心理護理、機械護理、藥物護理、預防措施和飲食護理。結果 通過對骨科大手術患者64例進行預防措施和護理干預,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地減少,其中發生DVT2例,經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后痊愈出院。結論 骨科大手術后的有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危險,采用基本預防措施結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DVT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各種手術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術后鼓勵患者抬高下肢和早期下床活動,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靠措施,但對血栓形成的高?;颊?,無顯著臨床意義。手術時應徹底止血,術后常規使用止血藥物以預防術后出血的錯誤觀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栓形成于腿部靜脈處,,為骨科大手術后患者常見的并發癥。臨床上利用抽血檢驗D-dimer與下肢超音波檢查來做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不正常地凝結,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常發生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和髖部周圍骨折手術等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流滯緩、靜脈血管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是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觀察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并進行預防與護理,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男40例,女24例;年齡36~78歲,平均52.6歲。其中全髖關節置換18例,全膝關節置換8例,髖臼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9例,動力髖內固定股骨粗隆骨折2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9例。

1.2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32例,氣管插管全麻32例。術前、術后實施心理護理、預防措施、飲食護理、機械護理和藥物護理。

2 預防與護理方法

2.1病情觀察 ①觀察疼痛性質、持續時間和疼痛程度;②為減輕靜脈內壓力,促進血液回流,應囑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③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遵醫囑進行抗凝、溶栓、祛聚療法;④局部濕熱敷;⑤每天觀察腫脹消退情況,通過測量雙下肢同一部位周徑,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⑥每4 h觀察并記錄一次端動脈搏動情況及患肢皮膚色澤、溫度和彈性;⑦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同情、關心患者,指導其看書、聽輕音樂等,分散其注意力,減輕其對疼痛的感覺。

2.2心理護理 ①解釋深靜脈血栓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方式、注意事項。②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③教會患者自我放松。④應針對個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⑤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

2.3配合治療的護理 早期小腿營養是否改變,有無廣泛的淺靜脈擴張,有無下肢腫脹和脹痛等,尤其注意肢體遠端搏動有無減弱,與對側肢體相比患肢皮膚溫度和顏色有無改變,有無壓痛的條索狀物。如果病程繼續發展,肢體極度腫脹,會產生對下肢動脈痙攣以及動脈壓迫,進而造成下肢動脈血液循環障礙,引發足部動脈搏動消失,進而引起更嚴重的小腿和足部水皰以及皮膚降而顯青紫色,這種情況下若處理不及時,后果會非常嚴重,就會發生靜脈性壞疽。所以必須嚴密監測患肢皮膚顏色、溫度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環[2]。

2.4健康教育 鼓勵患者活動,降低DVT的發病率,如早期活動和床上腿部鍛煉。囑患者應該保持順暢的靜脈血流,如勿穿緊身褲,避免長時間的交叉腿部或盤腿坐臥,避免長期的站立等;避免長時間坐飛機或汽車。因此,應鼓勵和指導患者多喝水、多做運動,特別是腿部運動。教育患者以正確的方法預防,可防止DVT的復發。

3 結果

通過對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進行預防及護理措施,發生DVT2例,經過治療和護理后痊愈出院,有效地減少了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

4 討論

血栓的形成可是靜脈血管管腔發生完全或不全閉塞,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狀。最多見的是下肢靜脈血栓,這其中大部分患者是因為術后長期臥床而引起,另一部分目前還沒有發現明確誘因。通過研究國內骨科復位手術中,患者的康復護理需求情況表明:告知術后禁忌姿勢及活動;與醫師聯絡處理問題;告知何時返院門診是最需要知道的三項問題。其中相關研究中病患需求度最高的項目是與醫師聯絡溝通,因為患者對手術結果的顧慮和擔憂,必須通過良好的溝通來消解,從而使手術順利完成[3]。目前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效果尚缺乏統一標準:有的以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或消失為顯效或治愈標準,有的以術后深靜脈造影證實的血栓解剖學上的改善或消失為標準,從而導致下肢DVT治療的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溶解或部分溶解及抑制血栓的進一步蔓延,并最終通過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癥狀,另一種主張以手術為主,采用手術切除重建或介入的方法,配合抗凝溶栓等治療,盡快恢復深靜脈的解剖學通暢及減少復發。

下肢深靜脈血栓在其自然病程中隨時有可能出現栓子脫落,導致肺梗死,嚴重者可致猝死,尤其是在發病2 w以內。如行抗凝溶栓治療,栓子脫落風險更大,且抗凝溶栓后的出血并發癥有時比較嚴重,甚至可并發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重者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故疾病本身的風險及治療所帶來的風險應向患者本人及家屬交代清楚,并簽字為證,如家屬或患者不予理解,則不能應用抗凝溶栓治療,同時也應簽字為證??诜鼓幬镫m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但它有導致出血的可能性缺點,必須在服藥期間做血凝機制的監測。華法林在美國應用較廣,多在骨科大手術后給患者服用;在歐洲臨床上則很少采用。臨床上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效果不明顯,因而較少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對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較易發生不良反應,如血容量增多引起心力衰竭和過敏反應等,現已較少采用。LDH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但無抗凝的作用,一般以5000 U做皮下注射。由于LDH不能完全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4]。因為大多數DVT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療,所以特別注意患者的出血情況,如牙齦及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以及顱內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如果患者正在應用肝素治療,應特別注意它的副作用如大出血的發生[5]。同時,應該密切監測HIT的體征、血小板計數[6]。本組資料,通過臨床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大手術后的危險并發癥,采用基本預防、藥物預防結合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減低DVT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寧.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02:1-2.

[2]朱琳.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08:1091-1092.

[3]張生延,徐瑞云,李柯蓁.綜合護理對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6,03:127-129.

[4]李洪杰.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體會[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04:585-586.

[5]沙桂鳳.下肢深靜脈血栓預見性護理在婦科盆腔腫瘤開腹術后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04:498-501.

[6]周莉,代虹珍.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5,3:3635-3636.

編輯/肖慧

猜你喜歡
預防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
研究老年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臨床預防護理體會
老年髖部骨折中運用早期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分析
骨科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
加味桃紅四物湯口服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低分子肝素鈣用量的臨床觀察
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及其預防護理
高海拔地區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彩超檢查的臨床價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腹部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
萬邁舒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