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抖下肢治療腰腿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2017-02-23 12:15劉德安姜蕾楊廣東
醫學信息 2016年35期
關鍵詞:曲度腰腿痛腰痛

劉德安 姜蕾 楊廣東

摘要:目的 觀察牽抖下肢治療腰腿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通過牽抖下肢治療腰腿痛患者54例,并配合糾正患者的不良坐姿、搬重物姿勢和良好的運動方式。結果 腰腿痛患者治愈3例,好轉28例,顯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2%。結論 牽抖下肢法在改善腰腿痛方面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關鍵詞:牽抖下肢法;腰腿痛;

近年來,隨著生活的便利和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忽略了良好的生活方式,長時間的坐立工作或彎腰負重,使脊柱受力平衡失調,引起與脊柱及周圍組織相關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輕化的趨勢。有人認為,腰腿痛多因腰部關節和肌肉長期處于不良姿勢[1],使腰椎間盤、腰椎小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的受力改變,腰椎曲度發生改變,曲度變小或消失[2],出現腰部肌肉酸脹疼痛或腰椎間盤突出、側隱窩狹窄壓迫神經根所致疼痛。我科采取牽抖下肢手法調整腰椎生理曲度、松解局部粘連和關節的相對位置,使腰椎周圍的關節和軟組織得到有效活動,可改善腰部關節紊亂及周圍軟組織粘連所致的疼痛,提高了疼痛的好轉率,減少復發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就診于高密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門診及住院的腰腿痛患者共54例,其中腰椎間盤突出伴下肢不適24例(以L4,5或/和L5S1椎間盤突出為主),腰肌勞損17例,腰椎退行性病變6例(CT確診),髂腰韌帶損傷2例,急性腰扭傷5例(配合腰椎斜板法)。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①有腰部外傷史、慢性勞損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生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或用力大便)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減弱。⑥腰部X線射片檢查,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牽抖下肢的操作方法 患者俯臥,患者胸口處可墊10 cm左右的枕頭,充分放松腰部肌肉,使腰部呈現最大的自然生理曲度,術者用雙手握住患側下肢的踝部足背和足跟部,將肢體牽拉同時抬起,于床面成30°左右的夾角,然后作上下兼有內旋的連續抖動,使抖動從踝關節經膝關節傳導至腰骶部;在抖動的同時施加向腳踝的拉力。牽抖下肢1 min/次,休息5 min,連續治療3個次,使患者腰部有松動拉伸感即可,治療1次/d,5 d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1 d,囑患者在使用手法治療后用腰圍固定腰部,盡量減少彎腰動作,臥硬板床休息。

1.4技術要領 ①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被牽抖的患側下肢及腰部要給予充分的手法放松,囑患者放松下肢,自然伸直,并使其在牽抖時仍保持放松的狀態。②牽抖產生的波應從肢體的遠端傳到病灶處,每次都要做到突然發力,將所產生的力能夠傳導到腰部椎體間的小關節處,能讓患者感覺腰部及臀部有拉伸和抖動感。

1.5以下情況禁止使用此法 ①診斷尚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伴有脊髓癥狀的患者。②不能排除骨折的急性軟組織損傷早期,局部腫脹嚴重的患者。③可疑或已明確診斷有骨關節或軟組織腫瘤的患者。④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老年性嚴重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腰椎滑脫等骨病患者。⑤推拿手法部位有嚴重皮膚損傷或皮膚病的患者。⑥妊娠3個月以上的孕婦。⑦內臟疾病牽涉腰部疼痛不適者。⑧對本手法治療依從性差者。

1.6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療效。治愈:腰腿痛等自覺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腿痛等自覺癥狀后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接近70°,基本恢復工作;有效:癥狀部分消失,活動輕度受限,直腿抬高試驗較治療前改善,可擔任較輕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不能勝任工作。

2結果

采用牽抖下肢法治療腰腿痛,并配合糾正患者的不良坐姿、搬重物的姿勢和良好的健康運動方式,治愈3例,好轉28例,顯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2%?;颊叩闹委煵〕潭陶邽? d,長者為21 d,隨訪3個月復發率0例,隨訪6個月復發5例。

3討論

腰腿痛在中醫理論中多將其歸為"腰痛"或"痹癥"的范疇,《素問·刺腰痛篇》曰:"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嗽,咳則筋縮急。"腰腿痛的中醫病因如《素問·痹癥》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還有此描述:"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寒則收引,人體關節和韌帶損傷后,遇寒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利,腰背部在陰陽上屬陽,腰痛遇寒則痛甚,得溫則痛減。

綜上所述,腰腿痛多因腰部感受風、寒、濕邪或由勞累外傷或腎氣不足,勞傷腰部筋骨,使腰部筋脈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脈而成[3]。

在生理狀態下,腰背筋膜及椎體周圍的韌帶能夠保持脊柱及腰骶部的穩定性。但是在坐位時脊柱周圍的軟組織所受負荷增大,打破脊柱的"靜力平衡",造成相應軟組織的病理損傷[4];在搬運重物過程中腰椎間盤及周圍關節的關節囊在活動中所受的剪切力與旋轉力較大,且腰部的活動度較大,慢性積累性損傷、隱漸性外傷損傷的機會較大,受異常應力損傷的機會增多[5]。上述原因導致腰椎受力不均和腰部兩側的肌肉牽拉力的不對稱,會出現腰椎周圍小關節相對位置出現輕微位移、腰椎間的關節間隙改變、軟組織水腫粘連,腰部的不適逐漸加重,嚴重者可伴有下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

在推拿治療中,抖法屬于振動類手法,本法具有疏通經脈、通利關節、松解黏連,消除疲勞的作用,一般適用于推拿治療后的局部放松,主要應用在四肢部位。而腰椎機械牽引在治療腰腿痛中廣泛使用,此方法能夠使腰椎之間收到拉伸,椎間盤內形成負壓,可使突出的髓核有持續回納的趨勢,也能使腰椎周圍關節及附近的軟組織處于被動拉伸狀態,對腰腿痛的改善有一定的療效。但是腰椎機械牽引有一定的局限性,牽引廣泛的作用于治療范圍內的所有組織,多固定在水平軸性拉伸,不能對每個椎體逐一牽拉,沒有形成關節間有節奏的相對運動。我科通過反復臨床驗證,結合抖法和牽引兩者的優點,形成一套牽抖下肢改善腰椎力學的治療方法,此法作用于腰部關節及下肢的軟組織,使其在一定頻率的波形牽抖后,使腰椎不同關節處于有節奏的逐一拉伸,是關節之間的活動立體空間增大,增加了單個關節的有效活動時間,可更好地放松局部痙攣的肌肉組織、減輕筋膜的高張力狀態、改善關節間相對位置,對改善腰腿痛有明顯效果。這符合邵福元提倡"動則松,松則通,通則不痛"的觀點,在手法治療結束后,還需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立和坐姿不正等不良姿勢,保持適量腰背肌運動(如燕飛法、拱橋法),在預防腰腿痛方面也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賓·麥肯基.麥肯基療法[M].新西蘭:金城出版社,2011.

[2]郭金明,劉冬娟,張國權,等.單純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管狹窄對腰椎曲度的影響[J].解剖科學進展,2007,13(3):219.

[3]王平.頸肩腰腿痛特效手法治療圖解[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

[4]解洪剛,陳海龍.腰脊柱、骨盆生物力學及腰腿痛的病因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1):130.

[5]朱廣運.腰腿痛發病機理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04,16(5):20.

編輯/丁一

猜你喜歡
曲度腰腿痛腰痛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進展
針刺結合艾灸儀治療寒濕腰腿痛的臨床觀察
醫針灸綜合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臨床效果
中藥透皮技術治療頸肩腰腿痛
頸椎不宜太直
職業腰痛早防治
頸肩腰腿痛獨特蜂療 創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站立位與臥位X線攝影對腰椎曲度測量影響的研究
中醫護理干預腰痛30例
牽引下前臂旋滾法對糾正頸椎病患者頸椎生理曲度改變6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