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017-02-27 19:57繆彩霞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關鍵詞:學生參與學生主體因材施教

繆彩霞

【摘要】體育是提高初中生體質的最主要課程,初中體育課程內所教授的體育知識與技能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體育技能。近些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體育在教學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也被人們日益關注,也被并入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而要想真正發揮體育的教育作用,增強初中生的體質,就必然離不開初中生的主動參與。下面,本文便對如何提高初中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展開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初中 ?體育 ?學生參與 ?多種活動 ?因材施教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161-02

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表現在學生在學習體育時,知、情、意、行的程度,它是師生雙方通過教學活動的共同作用所體現出來的。初中生的參與度直接決定著體育課程的教育質量,因為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育已經不僅僅只為傳授基本的體育技巧,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初中生在體育課程上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才能夠保證體育課程的教學任務高速、高質的完成。下面,筆者從展開多種體育活動、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三個方面,討論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策略。

一、展開多種體育活動,激發初中生的參與興趣

一直以來,我國初中體育課堂基本是以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熱身,然后教授體育技巧的方式進行的。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在這種單調、乏味的體育活動之中,漸漸喪失鍛煉熱情,也就開始逐漸應對體育任務。在這種消極的學習心理的影響下,初中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很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可以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初中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設計出多種教學活動,使初中生能夠對體育課一直保持期待感,讓他們每次提到體育課都興高采烈,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意識。在《田徑》的教學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跑步,為了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了“報數”游戲。即學生圍成一個圈,沿著同一個方向慢慢跑,每當老師喊出一個數字,學生就要抱在一起,人數與老師所喊數字一致的小組獲勝,如果不一致,則被淘汰。學生們在玩游戲的時候,表現得十分緊張,我第一次喊了“5”,學生們便迅速抱在一起,其中有3個同學由于沒有湊成“5”,便被淘汰。然后,我讓這幾個被淘汰的學生做裁判,他們需要商量之后確定數字。這個游戲大大調動起了初中生的運動熱情,整個課堂充滿著歡聲笑語。再如,在《足球》中指導學生進行腳內側踢、停球技術的練習時,我將學生們帶到學校的足球場上,將學生進行分組,進行比賽。這個比賽可以幫助初中生鞏固腳內側踢、接球、傳球的技巧,使其更加靈活地運動這些足球技巧。不僅如此,這個比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攻能力等,使其具備優秀的運動品質。

二、因材施教,針對性的輔導每一個學生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體育課堂的內容主要是圍繞中考的考查科目進行的,老師總是讓所有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同樣強度的體育鍛煉。然而,初中生由于身體、家庭、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影響,使得他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也導致他們在學習某個體育技巧時,所需要的學習時間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該要因材施教,針對性的輔導每一個學生。只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才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也才能夠讓初中生真正愛上體育鍛煉,從而樹立“終身鍛煉”的體育精神。我們在體育課堂中不難看到,即使是教師讓學生圍著操場跑兩圈,跑步結束之后,也會有一部分學生氣喘吁吁、臉紅心跳,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卻面不改色、毫無反應,這就更要求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為不同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訓練計劃。要想實現因材施教,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差異,并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個性等特點,使體育教學變得具有針對性。在實施因材施教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的兩點:第一,學生的分層情況不要在課堂上公開,以免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變得自卑。第二,學生的分層情況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們會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體能與體質,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便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在《乒乓球》的體育教學中,有些同學從小便接觸過乒乓球訓練,所以他們已經熟練掌握了正手攻擊、顛球等技巧。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乒乓球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乒乓球。針對這些反饋,我將學生分為三層,并對學生的分層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這些已經掌握了乒乓球技能的學生,我主要是對他們進行點撥,并讓他們自由展開練習;針對一些已經了解過乒乓球的學生,我主要是為他們講述乒乓球的打球要點,比如顛球等,并讓這些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針對完全不了解乒乓球的學生,我會手把手地教他們,從握拍、準備姿勢等開始學習。在《體操》中,針對側手翻、燕式平衡、手倒立等體操技巧,我也會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動作操作難題。比如,有一位學生在學習側手翻的時候,總是學不會如何頂肩,對此,我對他進行了針對性的輔導訓練,為他講述頂肩動作的要點。

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所接受的體育鍛煉大同小異,甚至有很多鍛煉內容并未發生任何變化。這就使得初中生在長期的重復的體育鍛煉中,無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體質,也讓他們漸漸喪失了鍛煉興趣,從而降低自己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以學生為本是新課標所提出的基本教育理念,它引領著整個初中教育,體育學科也不例外。相對于理論知識來說,體育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體育課堂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教學。只有堅持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他們才會在體育教學中,主動嘗試完成教學任務。另外,在體育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還可以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把控初中生的運動量,避免部分學生由于無法承擔運動強度而損害他們的身體。在《籃球》一課的傳球、接球訓練中,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籃球技能。我發現,大部分的學生的彈跳力比較好,思維也比較活躍,但是他們對于籃球技巧的動作要點的運用不夠熟練,在蹬地時與手臂的配合不夠協調。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我再展開教學活動。為此,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多加練習。在學生的練習中,我在課堂上進行巡視,觀察學生們的動作要點是否規范、標準。如果出現同一錯誤的學生人數過多,我便會中斷學生的小組練習,而是在課堂上再次進行示范,或者讓動作標準的學生講述他們的鍛煉心得,然后讓其余學生進行模仿,不斷及時糾正學生們在訓練中出現的錯誤。再如,在《田徑》課堂中指導學生學習跳遠的動作要點時,我也先讓學生們在熱身之后進行跳遠練習,并記錄每個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跳遠技能之后,再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

總之,提高初中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并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教師也會為了提高初中生的參與度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教學參與度也是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教師要為初中生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堅持堅持因材施教,做到以生為本,使初中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吳小芳.淺析初中體育課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度[J].新課程(中學),2016(4).

[2]陳剛剛.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調查與思考[J].運動,2010(4).

猜你喜歡
學生參與學生主體因材施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初中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
鼓勵學生努力學好化學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數字電路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及調研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揚長避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