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點叉尾MSTN基因4個SNP位點及其與生長性狀的相關性

2017-02-27 10:31張世勇王明華鐘立強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關聯分析

張世勇+王明華+鐘立強

摘要:采用DNA混池測序法篩選斑點叉尾肌肉生長抑制素(MSTN)基因SNP位點,同時使用SNaPshot法將篩選到的SNP多態性位點進行分型,最后與生長性狀進行關聯分析。共篩選到4個SNP位點,即g.3501 T>G、g.3844 T>A、g.4297 C>G、g.4355 G>C。其中,g.3501 T>G位于第一內含子;g.3844 T>A位于第二外顯子,并造成密碼子GUA變為GAA,氨基酸由纈氨酸(Val)變為谷氨酸(Glu);g.4297 C>G、g.4355 C>G位于第二內含子。關聯分析結果表明,SNP位點g.4355 G>C與斑點叉尾的體質量和體長呈顯著性負相關,具有GG基因型個體的體質量和體長顯著性低于CC型和CG型(P<0.05),該位點可作為斑點叉尾分子育種的候選分子標記。

關鍵詞:斑點叉尾;MSTN;SNP;SNaPshot;生長性狀;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 Q953;S9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1-0030-03

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骨形成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family)和TGF-β超家族成員之一,又被稱為生長分化因子8(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MSTN基因是肌肉生長發育的關鍵基因,它編碼的蛋白是骨骼肌生長的負性調控因子。McPherron等敲除小鼠的MSTN基因,發現小鼠骨骼肌生長加快[1];在斑馬魚中進行的MSTN基因敲除試驗具有類似的試驗結果[2]。脊椎動物中MSTN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具有較高的保守性[3],因此可將MSTN基因作為哺乳動物及魚類等物種的候選生長相關基因。

斑點叉尾(Ictalures punctatus)別稱美洲鲇、溝鲇,屬于鲇形目(Siluriformes)科(Ictaluridae),原產于美國,是一種重要的水產經濟類物種,具有肉質細膩、適溫范圍廣、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特點,2013年全世界養殖產量為 419 215 t[4]。斑點叉尾自1984年引入國內后,養殖規模和產量逐年增加,2013年我國養殖產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產量達224 132 t[5]。隨著我國斑點叉尾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出現明顯的生長減慢、體色分化、規格不齊等種質衰退現象[6];因此,培育生長快、抗逆性強的斑點叉尾新品種(系)已成為當前斑點叉尾產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將MSTN基因作為斑點叉尾生長發育性狀的候選基因進行了SNP多態性檢測,并將篩選到的SNP位點與生長性狀進行關聯分析,旨在為斑點叉尾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

供試斑點叉尾樣本均來自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試驗基地。于2013年6月進行家系培育,為減小環境對斑點叉尾生長的影響,苗種培育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即均一的換水速率、投喂量、養殖密度、充氧量、水溫。待稚魚日齡為30 d時,每個家系隨機選取300尾于室外水泥池進行培育。家系日齡達到120 d時,每個家系隨機選取50尾魚注射RFID電子標記,并記錄每尾魚的電子編號、家系編號、體質量、體長等信息。標記后將魚移至土池培育,家系平均日齡為520 d時,掃描并記錄存活個體編號,測量個體的體質量、體長等信息。同時采集每尾魚的尾鰭組織,放入95%乙醇中,于 -20 ℃ 下保存。

1.2 基因組DNA提取

斑點叉尾尾鰭DNA的提取使用UNIQ-10型柱式動物基因組DNA抽提試劑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提取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DNA樣品濃度。

1.3 引物設計

根據NCBI GenBank數據庫公布的斑點叉尾MSTN基因序列(AF396747.1),采用Primer Premier 5軟件設計2對引物(表1)。第1對引物(P1)主要用于擴增第一外顯子及5′非編碼區、第一內含子部分序列,第2對引物(P2)主要用于擴增第二外顯子、第二內含子、第三外顯子及第一內含子、3′非編碼區部分序列。

1.4 PCR擴增及測序

隨機抽取40尾斑點叉尾的DNA樣品,將每個樣品的質量濃度調整至100 ng/μL ,各取1 μL 混合構建DNA池。以DNA池和20尾個體基因組DNA為模板,利用所設計的2對引物進行PCR擴增。采用即用型UtraTaq酶PCR試劑盒(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PCR擴增。40 μL PCR反應體系為:2×UltraTaq Master Mix試劑20 μL、基因組DNA 2 μL、上游及下游引物(質量濃度為10 pmol/μL)各2 μL、ddH2O 14 μL 。采用BIOMETRA T1型PCR擴增儀進行擴增,PCR擴增條件為:94 ℃預變性5 min;94 ℃變性30 s,退火30 s,72 ℃延伸60 s,30個循環;72 ℃延伸10 min。采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物,利用凝膠成像儀觀察電泳結果。PCR產物純化后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采用ABI 3730XL型測序儀測序。所得結果使用Chromas軟件觀察測序峰圖,并結合使用ClustalX軟件進行DNA序列比對,判斷SNP位點的堿基類型。

1.5 SNaPshot法SNP分型

采用SNaPshot法對4個家系共176尾魚進行SNP位點分型。根據SNP位點側翼序列設計擴增引物,使擴增片段長度為200~500 bp。延伸引物3′端第1個堿基緊鄰待測SNP位點,Tm值為50 ℃以上,并且在引物的5′末端加上不同長度的Poly C或Poly T。

采用Touchdown PCR程序進行多重PCR擴增,20 μL 反應體系為:0.8 μL MgCl2(50 mmol/L)、2 μL 10×PCR buffer(Mg2+ free)、0.5 μL dNTP(10 mmol/L)、0.5 μL混合引物、1 μL 模板DNA、0.5 μL Platinum Taq(5 U),其余用ddH2O補足。PCR反應程序為:95 ℃預變性5 min;94 ℃變性15 s,60 ℃ 退火15 s,72 ℃延伸30 s,30個循環;共11個循環,每個循環退火溫度降低0.5 ℃;94 ℃變性15 s,54 ℃退火15 s,72 ℃延伸30 s,共24個循環;72 ℃延伸5 min。反應完成后進行PCR產物純化,10 μL 反應體系為:FastAP(Thermosensitive Alkaline Phosphatase,Fermentas)0.8 μL、ExoⅠ 0.2 μL、ExoⅠ buffer 0.7 μL、PCR產物3 μL、H2O 5.3 μL 。反應條件為37 ℃ 15 min,80 ℃ 15 min,純化后進行延伸反應,并預先混勻延伸引物。

SNP分型采用ABI SNaPshot Multiplex PCR試劑盒(美國應用生物系統公司),6 μL 反應體系為:Snapshot Mix 1 μL、延伸引物0.1 μL、多重PCR產物2 μL、ddH2O 2.9 μL 。反應條件為:96 ℃預變性1 min;96 ℃變性10 s,52 ℃退火5 s,60 ℃延伸30 s,共30個循環。反應結束后加入1 U FastAP,并以37 ℃ 60 min、85 ℃ 15 min條件進行純化。以GeneScan-120Liz Size Standard(ABI)為內標,取1 μL 產物與9 μL 含有Liz的Hi-Di(GS-120Liz ∶Hi-Di=1 ∶200)混合,95 ℃變性3 min,立即冰浴3 min后上測序儀。采用ABI PRISM 3730 XI型自動遺傳分析系統進行檢測及分析,并利用Genemapper v4.1軟件進行分型。

1.6 數據統計

利用R(3.0.1)軟件對試驗斑點叉尾SNP位點的各基因型體質量、體長進行方差齊性分析(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和單因素ANOVA(one-way ANOVA)分析。采用均值多重比較(multiple comparisons of means)方法分析SNP位點各基因型與生長性狀的關聯程度。統計分析模型為:

Yij=μ+Gi+eij。

式中:Yij為某個性狀第i個標記第j個個體觀測值,μ為試驗觀測所有個體的平均值(即總體平均值),Gi為第i個標記的效應值,eij為對應于觀察值的隨機殘差效應。

2 結果與分析

2.1 MSTN基因SNP位點篩選

利用所設計的2對引物對40尾斑點叉尾構建的DNA池及20尾個體進行PCR擴增和測序分析。共篩選出4個SNP位點,即g.3501 T>G、g.3844 T>A、g.4297 C>G、g.4355 G>C,且所有位點均由第2對引物擴增得到。其中,g.3501 T>G位于第一內含子;g.3844 T>A位于第二外顯子,密碼子GUA變為GAA,氨基酸由纈氨酸(Val)變為谷氨酸(Glu);g.4297 C>G、g.4355 C>G位于第二內含子(圖1)。

2.2 SNP位點的關聯分析

對斑點叉尾4個家系176尾魚的體質量和體長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體質量、體長分別為(280.63±13.21) g、(31.26±0.56) cm。采用R軟件將篩選得到的4個SNP位點與測量的斑點叉尾體質量、體長進行單因素ANOVA分析,并結合均值多重比較分析得出,4個SNPs中的1個(g.4355 G>C)與斑點叉尾體質量、體長呈顯著性負相關(表2)。在SNP位點g.4355 G>C,具有GG基因型個體的體質量、體長顯著性低于CC型和CG型(P<005)。

3 結論與討論

MSTN基因具有多種重要功能,它在哺乳動物中的主要功能為調節胚胎發育過程中肌纖維的數量,以及抑制肌纖維的生長[1]。MSTN基因多態性及其與生長性狀的關聯分析研究最早于哺乳動物中進行,綿羊、豬、中國肉牛等[7-11]均已發現突變位點與生長性狀之間存在相關性。近年來,在鯉魚、羅非魚、黃顙魚、圓斑星鰈、鱸魚、鳙魚等[3,12-18]重要的水產動物中也開展了相關研究。唐永凱等在吉富羅非魚中篩選到1個與增質量顯著相關的SNP位點[13]。朱媛媛等、陳校輝等先后對黃顙魚MSTN基因進行研究,均發現了造成不同個體間生長性狀顯著性差異的SNP位點[14-15]。

本研究在斑點叉尾MSTN基因中共篩選到4個SNP位點,其中1個SNP位點位于第二外顯子,其余3個均位于內含子區域。將篩選到的SNP位點與生長性狀進行關聯分析,結果表明SNP g.4355 C>G與生長性狀顯著相關。具有GG型個體的體質量、體長顯著低于CC型和CG型, GG型個體的平均體質量、平均體長分別比4個家系所有個體體質量、體長的平均值小30%、10%。4個家系中的個體以CC型和CG型為主,具有GG型的個體較少。綜合推測該位點GG型屬于隱性突變,由于該位點堿基突變造成MSTN基因的表達量升高,進而抑制了斑點叉尾的生長。這種現象也存在于豬[9]、牛[11]、紅鰭東方鲀[3]的研究中。

本研究獲得的與生長性狀顯著關聯的SNP位點位于內含子區域。盡管內含子不具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但其發生單核苷酸突變能夠顯著影響基因的表達效率。已有研究表明,內含子的功能主要為轉錄調控,即在轉錄階段對相應的基因進行調控進而影響生長性狀[19]。越來越多的試驗結果證明,內含子在調控mRNA剪切、轉錄、基因表達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0-21],例如內含子長鏈非編碼RNA(intronic lncRNA)發生單核苷酸突變將使其調控的轉錄本表達水平發生改變。然而,本研究中該SNP位點參與調控MSTN基因功能的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關聯分析
“鷹眼”大數據安全管控平臺的技術實現解析
基于隨機函數Petri網的系統動力學關聯分析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